顶点小说网 > 大宋燕王 > 第581章 提前南侵

第581章 提前南侵

小说:大宋燕王作者:战国萧烟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19 12:13:47
“朕今日倦了,诸事改日再议。都散了吧!”

        此时的赵构疲态尽显,精气神无。

        陈康伯见皇帝已经无心议事,便只能作罢。

        众臣恭送皇帝离殿而去。

        随着赵构离开,大殿里马上爆发出了更激烈的争论,一时之间人声鼎沸,文武百官分成战和逃三派激战不休。纵使有些说不上话的,也没有随着赵构离开而退朝,他们站在一边静静的围观。

        朝堂上激烈纷乱的争论持续了大约一刻钟,在内侍前来传皇帝谕,命他们散去,各归部司之后,文武百官这才离开大庆殿,朝宫外走去。

        但在出宫的路上,百官隐约形成了三大阵营,各聚一处,依然在高声议论,主战派声势浩大,逃派其次,主和派人数最好,还有一些摇摆不定,没有主意的,要么默默的跟在他们后面,要么脚步匆匆的离开。

        纵使一路出了和宁门,百官就战和逃的议论仍然没有停止,打破了以往出皇宫不议事的惯例,因为金使高景山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使他们遇到了二十年来最大的危机。

        主战派以左相陈康伯右相朱倬为首,召集兵部户部工部吏部郎官去三省议事,积极备战,防御金人南侵。

        主和派逃派也各有支持者,各去司衙,聚众议事,商讨办法。

        一天后,金使高景山在贺天申节上说的话,迅速在临安城内传开。

        接着,谣言四起,说金人百万大军正在汴京集结,大宋军队无法抵抗,皇上和文武百官已经决定要迁往福州。

        没过多久,又有人得到可靠消息,说皇上和百官要迁往衢州。

        不消半天,又有人说在礼部任职的亲戚正在收拾家财,准备跟皇上一起迁往蜀中。

        皇帝和百官要逃离临安的谣言就像一个落入平静湖面的巨大石头,瞬间将临安城繁华祥和的景象打破,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很多人开始考虑逃离临安。

        留在回易处等待消息的杨丛义,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消息。

        朝廷得到金人准备南侵的最确切的消息,应当不会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了吧!

        大敌当前,任何一支可用的军队都会出现在朝廷视野之内,精武军也不会例外,他现在要等的就是朝廷的诏令,而后率军北上,伺机立功。

        结束回易货物采购,准备离开临安的陆游,听到了金使高景山在朝堂上猖狂无礼的言论,以及文武百官对此事的议论和态度,愤慨之下邀杨丛义一起向朝廷上书,坚决反对割让长江汉水的土地,建议朝廷在军事重地囤积粮草军需,积极备战,给南侵的敌人迎头一击,同时提出,皇上和文武百官留在临安对稳定军心和民心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南迁或西迁,否则军心一散,前线必乱,此战必败!

        杨丛义与陆游共同署名,没有再另行上书。

        他知道,这几天飞进三省和皇宫的奏疏肯定堆积成山,这些奏疏不是建议备战出战,就是建议迁都暂避,或是遣使割地谈判,此时不管有多好的对敌之策,都会埋没在成堆的奏疏中,各派想要的想知道的只是他们有多少支持者。

        再说,杨丛义在军中资历不深,不是专职的统军将官,又没打过什么仗,他一个回易使的军事建议,哪里会有人听。

        目前来说,他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消息,获得征召之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后他的地位才会稳固,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他陆游沈缙,他们三人的官职地位,得来的实在太容易,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他们不就是出了几趟海,给皇帝带回来金银财宝,给豪商勋贵带回来稀有珍贵之物,为权贵捞好处,才获得提拔和官职,这其中肯定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特别是杨丛义,仗没打过几场,短短十年时间,就升任诸司正使中的西作坊使,官居武显大夫,同级别的诸司正使哪个不是为官几十年,苦苦熬上来的,如何让人不嫉妒?

        正因为感觉到了旁人的嫉妒,杨丛义在临安时就特别低调,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就连升官,也不宴请任何人,更不会去酒楼勾栏之地庆贺。被别人记恨,还不知道低调做官做人,那就距离走霉运不远了,他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想走的更远。

        在临安城纷繁的争论声中,没人听到杨丛义的声音,他在静静的等一个机会。

        随着雪花般的奏疏飞进皇宫,经过激烈角逐后,战和逃三派很快分出了胜负,主战派以很大的优势压制了主和派和逃亡派,朝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以左相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二十年来主战派第一次在朝堂上完占据上风。

        数天后,朝廷下令,挑选两浙江东福建各州禁军一半的弓弩手,送往枢密院测试。

        一天后,左相陈康伯右相朱倬召集同安郡王杨存中三衙帅赵密和同枢密院事周麟之等在都堂商议起兵之事。

        同一天,下诏将金使高景山的话传达给各路统制帅守监司,让他们随机应变,不要丧失有利作战时机。

        同样是在这一天,朝廷为先帝赵桓发丧,特令服斩衰三年。

        第二天,下诏以吴为四川宣抚使,命制置使王刚同处理军务。

        第三天,命主官马军司成闵帅兵三万人防守鄂州。

        又数天后,命两浙江湖福建各州征集禁军弓弩手,送往明州平江府江州池州太平州荆南府,补充前线军队。

        六月初,得知金使在临安大放厥词的刘给朝廷上书,请求立即率军渡江,朝廷应允,诏令开拔,三千骑兵驻守扬州。

        十天后,朝廷诏令,任镇江府都统制刘为淮南江东江西浙西制置使。

        五天后,朝廷又派步军司都统制戚方统帅江上诸军的策应军马,听从刘指挥。

        同一天,晓谕吴拱严守襄阳,如果情况危急,可以命令鄂州一带的田师中和成闵部队,前去支援。

        数天后,又诏令,允许淮南各州迁移治所,坚壁清野。

        宋金两国盟约还未正式撕毁,金国迁都,皇帝完颜亮南下,朝廷不得不遣使迎贺,商议之后,认为派遣四月份刚刚出使过金国的同枢密院事周麟之较为合适。

        谁知周麟之却拒绝再次出使,于是不得不命令枢密院都丞旨徐代他前往汴京迎贺金国皇帝。

        七月初,命两浙江东沿海各州防备敌军来袭,同时诏各路帅臣检阅士兵和弓手。

        数天后,拒绝出使金国,迎贺金国皇帝的同枢密院事周麟之被贬为分司闲职,迁往筠州居住。

        中旬,代周麟之出使金国的枢密院都承旨徐返回临安,带回了令赵构和满朝文武震惊的消息。

        原来他一路北上,刚刚到达盱眙县就被在那儿等待的金国迎送使拦住,向他传达了金国皇帝的谕旨,要他即刻返回临安,要朝廷重新派遣宰相和太尉前去。另外,对方还告诉他,金国皇帝早在六月已经到达汴京,若再拖延不去,将亲率百万大军,南下狩猎!

        这个消息对赵构和满朝文武来说无疑的晴天霹雳!

        五月份金使高景山不是说他们的皇帝八月底,或九月初才会到汴京吗?怎么会提前两三个月就到了?

        朝廷下达的备战命令,送达边境不久,粮草物资刚刚开始筹集,更别说运往江北军事重镇,也就是说整个战备几乎还没有实质性推进。

        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主战派主和派都乱了阵脚!

        就在其他两派慌神之际,逃亡派趁机崛起,在朝堂上的声势越来越大,竟然迅速占了上风。

        他们鼓动皇上趁金人尚未南下,赶紧退避福州,若等他们渡过淮河长江,则避之不及,恐怕将要重蹈靖康之乱的覆辙!

        赵构惊惧之间,抗金之心动摇,经逃亡派大臣稍一劝说,便同意离开临安暂避,并命陈康伯朱倬等早做准备。

        陈康伯很快镇定下来,言辞拒绝执行逃离临安的命令,当即舌战逃亡派,陈述逃离临安对大宋的利害。

        他告诉赵构和众臣,朝廷逃离临安,皇帝和一些官员虽得暂且偷生,但放弃江淮江南荆襄荆湖军民,必定会失去民心,一旦金人南下,大宋军队和百姓,人人都会像皇上和文武百官一样向南逃亡,到时候金人从淮河到长江,再渡江到临安,定然是如入无人之境,毫不费力就能将江北江南大片土地部占据,一旦丢掉江南富庶之地,即使一时逃得性命,大宋最终必然难逃灭亡之命运!

        陈康伯极力劝说赵构留在临安,不然不论能否抵挡金人南下,都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与此同时,他提议将主张逃亡的官员部免职,逐出临安,永不录用。

        随着陈康伯一番激烈的言论,主战派官员很快又在朝堂占据绝对上风。  富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