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不予余力
赵昺不予余力的努力推进后勤建设,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士兵的体质明显得到提高,即便入伍前如林黛玉,一般经过半年的新训后,经过催补也变成猛张飞了。因而可以说宋军在单兵身体素质上已经不逊于正宗的蒙古兵,即便以冷兵器对战一对一的情况下绝不落下风。
若是论综合素质,赵昺以为也相差的是实战经验,但这些可以通过武器的代差得到弥补。毕竟一个骑**熟的蒙古兵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养成,而宋军可以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训练就能将一个普通青壮训练成一个合格的火枪手。
这样宋军的整体优势就显现出来,由于火器不但威力大,而且无需消耗大量体力就能够发射,对兵员的身体要求就相应降低。过去在同样使用冷兵器的情况下,身高体壮的肯定要比身材矮小者占优,可使用火器战斗一个小个子和大个子相比劣势并不明显。
不要小看这点差距,如此宋军在可用的兵源上范围就扩大了,以过去选兵的身高标准只能入厢军的士兵,现在同样可以入选禁军。这样一来在战争爆发后,宋军的伤亡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且扩军也要容易的多,而军队整体素质仍不会下降太多。
但是蒙元军队在这方面就要差的多,不要说一个合格的骑兵,就是一个合格的弓手也需要长达四、五年的训练,且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一旦损失就很难得到迅速补充,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而要想维持兵力就不得不降低标准,那军队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下降。
这也是大宋在收复江南和北伐之役中,赵昺要打歼灭战的缘由之一,而也正是如此使得蒙元方面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后,是越战越弱,即便想收复失地也是有心无力,不得不与大宋媾和的原因。反之,宋军即便损失较大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且经过实战锻炼的骨干在得到补充后会越战越勇。
在这次演练中,也是对后勤系统的一次检验。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五军参演的部队由于距离较近,但同样缩短了集结时间,因此他们在行军中的后勤补给压力较小,士兵每日只需食用简单的战备速食品就能够保持体力,不需携带大量的粮草。
但是第三军和第四军参演部队的驻地距演练场都在五百里以上,需要长途和长时间的急行军到达,途中只凭食用速食干粮是难以保证充足的体力,且途中也要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因此后勤的压力就很大。
不过在状况相似的条件下,两部选择了不同的方案。早在收复江南之后,赵昺为了提高步军的机动力开始装备厢车,在北伐之役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开始列装各部。但是全面实现运输骡马化一个军至少需要千余辆厢车,这在严重缺马的当下是不现实的。
经过多方研讨后,采取了一个妥协方案,每个军在辎重团的基础上扩充为保障旅,下辖一个辎重团,将工兵营扩编为工兵团。增设一个以厢车为主的运输团,配备五百余辆厢车,用于转运物资和兵员,提高部队整体的机动力。
不过在如何使用运输团上,各部的做法有所不同。一个军驻扎在某处,其实平日并非全部屯驻在一座城池,而是以师、团、甚至营为单位分散驻扎在防地的重地地域,或是下辖的州县,相互为援,只有在出征时才会集中开拔。
庄思齐部的做法是将运输团打散分隶各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了保障旅运输给养的压力,方便各部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运输给养和输送人员;孙恺部则是保持编制,仍直属军部管理和组织训练,根据各部所请统一调度。
这两种方法在平日看各有好处,但是在此次骤然接到紧急命令的情况下就看出了优劣。
庄思齐部由于运输团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训练,车辆缺乏维护,接到命令后短时间内难以收拢,而有些车辆由于状况不佳难以长途行军。使得他不得选择大部徒步行军,减少携带的辎重,补给于途,也就发生了强抢地方仓廪的恶行事件。
孙恺部由于运输团由军部统一调度和管理,在接到命令后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抽调的部队从各处运送至集结地,且能够携带途中所需的物资,途中宿营也可以利用厢车建立临时营地。如此既能保证行军速度,也减少了士兵的体力消耗,保存了战斗力。
不过使用厢车也有缺点,因为各处路况不同,有的地方不利于厢车行驶,需要绕路;还有渡河时有些桥梁无法承受厢车的重量,或是因为狭窄难以通过,要重新加固桥梁,甚至架设临时桥梁,使得行军的时间延长。
但是孙恺通过先行派出斥候查看道路通行情况,并让工兵与前卫团同行,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行军路线,或是先行架桥铺路,保证大部队可以及时通过,使得其部能够按时到达了目的地,还基本保持了完整的战斗力,且能够遭敌袭击的时候迅速凭借厢车构建防御阵型。
在赵昺看来,孙恺部的做法更加符合实战需要,可以快速的投送部队,并增加了自持力的时间。而此次校阅其实就是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找到更适应新的作战环境的战法和战术。所以他虽然对孙恺也是训斥了一顿,但对其使用厢车的方式做出了肯定,并让其总结经验在会议上加以介绍,向各部推广。
对于皇帝如此做法,各部主官虽然有些吃味儿,但并不抵触。毕竟大家都是建军的元老,那时后他们大多是基层军官,甚至是义军出身,职务最高的赵孟锦也不过是个一城副将,皆缺乏组织大规模会战和指挥大部队的经验,骤然升至高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每逢发生战斗,不论大小,小皇帝都会组织众将进行总结,优点保留推广,错了就要改正。帅府军就是如此一点点的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相互学习成长起来的,直至现在各部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做法。
只是大家都是统军大将,分驻各地,难以像过去那样在小皇帝的组织下坐在一起分享各自作战和训练的经验了。而今有了这样的机会,众将其实还是很珍惜的,在每次会议上都会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练兵经验,可是当众有的受到皇帝呵斥,有的受到赞赏,让挨批的觉得还是挂不住脸……
不过众将从陛下亲临和朝廷重臣们参加的规格上,且调动步军五个师、炮兵两个师、骑军五个师及各兵种的直属队,十余万大军参加演练的规模上,大家清楚这次演练的重要性,亦明白此次演练可以称的上是二次北伐的预演。
接下来皇帝宣布的演练计划让众将感到意外,与往常只是演练扎营、单兵技术和营及以上的战术、诸兵种合成作战不同。此次演练更贴近实战,主要是步骑正面对攻、行军遭遇骑兵突袭、骑军徒步作战、骑军长途奔袭及步骑结合对战骑军等等十余种科目。
且战前不设定预案,不指定具体部队、不告知演练形势,一切在演练前一日抽签决定,胜负由兵部和枢密院及各部主官组成的评议团评判。如此使得各部在事先皆不知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最考验部队的综合素质和训练水平,当然也让众将觉得心中没底儿。
为了营造真正的战场氛围,演练使用的弹药皆是特制的,炮弹虽非铁制,但弹丸中同样填装了火药可以炸裂,没有杀伤力却能通过喷溅出的白灰判定伤亡。而子弹只能使用没有弹头的空炮弹,不过发射产生的声响和烟雾与真正的战场无二。
如此安排也是因为距离上次北伐已经过去四年了,即使是驻扎在前沿的各部这些年也只经历过小规模的冲突。而根据军制,曾经参战的老兵已经陆续退役,或是转入地方州军,使得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流矢在四成左右,导致诸多的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可借此体验到真正战场的氛围。
根据演练计划,这次校阅要持续一个月之久,据说皇帝曾私下里说过要通过这次校阅检验出各部的真是战斗力,发现潜在问题,对于那些平日训练懈怠,练兵无方和问题严重的将官予以严惩,把害群之马逐出军队,表现低劣的部队要取消军号,降级为州军。
加之再看到云集于此的大军,堆积如山的辎重,足够打一场大战役了,可见这次校阅皇帝是下了血本的,绝不是说说而已,让众将心头皆是沉甸甸的,更是憋着劲儿在这次演练中要展现出己部实力,争取在越来越近的北伐中充当先锋,立下殊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若是论综合素质,赵昺以为也相差的是实战经验,但这些可以通过武器的代差得到弥补。毕竟一个骑**熟的蒙古兵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养成,而宋军可以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训练就能将一个普通青壮训练成一个合格的火枪手。
这样宋军的整体优势就显现出来,由于火器不但威力大,而且无需消耗大量体力就能够发射,对兵员的身体要求就相应降低。过去在同样使用冷兵器的情况下,身高体壮的肯定要比身材矮小者占优,可使用火器战斗一个小个子和大个子相比劣势并不明显。
不要小看这点差距,如此宋军在可用的兵源上范围就扩大了,以过去选兵的身高标准只能入厢军的士兵,现在同样可以入选禁军。这样一来在战争爆发后,宋军的伤亡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且扩军也要容易的多,而军队整体素质仍不会下降太多。
但是蒙元军队在这方面就要差的多,不要说一个合格的骑兵,就是一个合格的弓手也需要长达四、五年的训练,且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一旦损失就很难得到迅速补充,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而要想维持兵力就不得不降低标准,那军队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下降。
这也是大宋在收复江南和北伐之役中,赵昺要打歼灭战的缘由之一,而也正是如此使得蒙元方面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后,是越战越弱,即便想收复失地也是有心无力,不得不与大宋媾和的原因。反之,宋军即便损失较大也能迅速恢复战斗力,且经过实战锻炼的骨干在得到补充后会越战越勇。
在这次演练中,也是对后勤系统的一次检验。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五军参演的部队由于距离较近,但同样缩短了集结时间,因此他们在行军中的后勤补给压力较小,士兵每日只需食用简单的战备速食品就能够保持体力,不需携带大量的粮草。
但是第三军和第四军参演部队的驻地距演练场都在五百里以上,需要长途和长时间的急行军到达,途中只凭食用速食干粮是难以保证充足的体力,且途中也要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因此后勤的压力就很大。
不过在状况相似的条件下,两部选择了不同的方案。早在收复江南之后,赵昺为了提高步军的机动力开始装备厢车,在北伐之役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开始列装各部。但是全面实现运输骡马化一个军至少需要千余辆厢车,这在严重缺马的当下是不现实的。
经过多方研讨后,采取了一个妥协方案,每个军在辎重团的基础上扩充为保障旅,下辖一个辎重团,将工兵营扩编为工兵团。增设一个以厢车为主的运输团,配备五百余辆厢车,用于转运物资和兵员,提高部队整体的机动力。
不过在如何使用运输团上,各部的做法有所不同。一个军驻扎在某处,其实平日并非全部屯驻在一座城池,而是以师、团、甚至营为单位分散驻扎在防地的重地地域,或是下辖的州县,相互为援,只有在出征时才会集中开拔。
庄思齐部的做法是将运输团打散分隶各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了保障旅运输给养的压力,方便各部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运输给养和输送人员;孙恺部则是保持编制,仍直属军部管理和组织训练,根据各部所请统一调度。
这两种方法在平日看各有好处,但是在此次骤然接到紧急命令的情况下就看出了优劣。
庄思齐部由于运输团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训练,车辆缺乏维护,接到命令后短时间内难以收拢,而有些车辆由于状况不佳难以长途行军。使得他不得选择大部徒步行军,减少携带的辎重,补给于途,也就发生了强抢地方仓廪的恶行事件。
孙恺部由于运输团由军部统一调度和管理,在接到命令后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抽调的部队从各处运送至集结地,且能够携带途中所需的物资,途中宿营也可以利用厢车建立临时营地。如此既能保证行军速度,也减少了士兵的体力消耗,保存了战斗力。
不过使用厢车也有缺点,因为各处路况不同,有的地方不利于厢车行驶,需要绕路;还有渡河时有些桥梁无法承受厢车的重量,或是因为狭窄难以通过,要重新加固桥梁,甚至架设临时桥梁,使得行军的时间延长。
但是孙恺通过先行派出斥候查看道路通行情况,并让工兵与前卫团同行,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行军路线,或是先行架桥铺路,保证大部队可以及时通过,使得其部能够按时到达了目的地,还基本保持了完整的战斗力,且能够遭敌袭击的时候迅速凭借厢车构建防御阵型。
在赵昺看来,孙恺部的做法更加符合实战需要,可以快速的投送部队,并增加了自持力的时间。而此次校阅其实就是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找到更适应新的作战环境的战法和战术。所以他虽然对孙恺也是训斥了一顿,但对其使用厢车的方式做出了肯定,并让其总结经验在会议上加以介绍,向各部推广。
对于皇帝如此做法,各部主官虽然有些吃味儿,但并不抵触。毕竟大家都是建军的元老,那时后他们大多是基层军官,甚至是义军出身,职务最高的赵孟锦也不过是个一城副将,皆缺乏组织大规模会战和指挥大部队的经验,骤然升至高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每逢发生战斗,不论大小,小皇帝都会组织众将进行总结,优点保留推广,错了就要改正。帅府军就是如此一点点的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相互学习成长起来的,直至现在各部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做法。
只是大家都是统军大将,分驻各地,难以像过去那样在小皇帝的组织下坐在一起分享各自作战和训练的经验了。而今有了这样的机会,众将其实还是很珍惜的,在每次会议上都会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练兵经验,可是当众有的受到皇帝呵斥,有的受到赞赏,让挨批的觉得还是挂不住脸……
不过众将从陛下亲临和朝廷重臣们参加的规格上,且调动步军五个师、炮兵两个师、骑军五个师及各兵种的直属队,十余万大军参加演练的规模上,大家清楚这次演练的重要性,亦明白此次演练可以称的上是二次北伐的预演。
接下来皇帝宣布的演练计划让众将感到意外,与往常只是演练扎营、单兵技术和营及以上的战术、诸兵种合成作战不同。此次演练更贴近实战,主要是步骑正面对攻、行军遭遇骑兵突袭、骑军徒步作战、骑军长途奔袭及步骑结合对战骑军等等十余种科目。
且战前不设定预案,不指定具体部队、不告知演练形势,一切在演练前一日抽签决定,胜负由兵部和枢密院及各部主官组成的评议团评判。如此使得各部在事先皆不知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最考验部队的综合素质和训练水平,当然也让众将觉得心中没底儿。
为了营造真正的战场氛围,演练使用的弹药皆是特制的,炮弹虽非铁制,但弹丸中同样填装了火药可以炸裂,没有杀伤力却能通过喷溅出的白灰判定伤亡。而子弹只能使用没有弹头的空炮弹,不过发射产生的声响和烟雾与真正的战场无二。
如此安排也是因为距离上次北伐已经过去四年了,即使是驻扎在前沿的各部这些年也只经历过小规模的冲突。而根据军制,曾经参战的老兵已经陆续退役,或是转入地方州军,使得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流矢在四成左右,导致诸多的新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可借此体验到真正战场的氛围。
根据演练计划,这次校阅要持续一个月之久,据说皇帝曾私下里说过要通过这次校阅检验出各部的真是战斗力,发现潜在问题,对于那些平日训练懈怠,练兵无方和问题严重的将官予以严惩,把害群之马逐出军队,表现低劣的部队要取消军号,降级为州军。
加之再看到云集于此的大军,堆积如山的辎重,足够打一场大战役了,可见这次校阅皇帝是下了血本的,绝不是说说而已,让众将心头皆是沉甸甸的,更是憋着劲儿在这次演练中要展现出己部实力,争取在越来越近的北伐中充当先锋,立下殊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