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时代不同了(三)
朱允炆真的生气了!
此次回京,他已经做好了彻底清理朝堂的准备,即使杀的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召见郁新其实也是其计划的第一步,这半年来二十余万大军征战蒙古、东北和朝鲜,朱允炆坐镇北京负责指挥调度,郁新辅佐太子坐镇南京为大军筹集和转运粮草,一直兢兢业业,没有出现任何延误;同时在京中出现状况时,说服齐泰赴北京报信,所以无论其能力还是忠心,都让朱允炆非常满意,所以在进京的路上就将其找来,打算统一思想,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但是郁新似乎没有听出朱允炆言语中的杀机,而是站起来,慢慢跪倒在地,深深伏了下去,沉声道:“陛下,臣已经年老昏聩,不能长久侍奉陛下身边,但此刻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还望陛下给老臣这个机会!”
朱允炆瞪着跪在身前的郁新,努力将火气压了压,道:“你说吧!”
“陛下,洪武初年,先帝曾经定下十五个‘不征之国’,原因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这些小国百姓贫困,且与我大明习俗各异、言语不通,得其土地百姓既不能增加赋税,也不能为我大明提供兵员,得之何用?”
“就以倭国为例,难道我大明真的征服不了倭国吗?我朝水师鼎盛时有福船一千余艘,其他各类舰船达四千余艘,征服倭国可谓易如反掌,但征服倭国又有何益处呢?所以先帝才不与他们计较。”
“蒙古、女真和朝鲜,打败并不难,但问题是如何治理?”
“漠北草原长期驻军不现实,唐朝曾经尝试过,但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女真所据之地冰天雪地,物产贫瘠,也无法供应大军;至于朝鲜,立国可远溯到武王伐纣时期,早已不在华夏版图之内,语言文字也完全不同,陛下又何必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呢?”
“最后,开疆拓土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更需要足够的粮饷供应。”
“陛下,先帝创业不易,聚养百姓更是不易,我大明百姓辛苦一年,除了赋税,也不过得个温饱而已!难道陛下真的要将我大明百姓的血汗扔到那些不毛之地吗?而数十年后,一无所获,惹下仇敌,引起新的边患吗?”
“陛下,请三思啊!”
说到激动处,郁新以头叩地,老泪纵横……
良久,朱允炆微微叹息一声,他明白了郁新心中的坚持,但是正因为此,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坚持,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文奎,你去把郁尚书搀扶起来,朕不怪罪他!”
“儿臣遵命!”
听着朱文奎清脆的童音,以及伸到面前的小手,郁新苦笑一声,轻轻起身,拱手道:“谢皇上不杀之恩,谢过殿下!”
待郁新坐定,朱允炆扫视了一下卓敬、郁新的神色,然后走到大明的地图前,顿了半晌,然后突然道:“郁卿、卓卿,你们是不是认为我大明物华天宝、应有尽有,不需要扩充土地和百姓了?”
“是的!”
“呵呵,你们这么想很正常,朕让你们看这些历朝历代的地图,本意是让你们看到大明的领土在缩小,远不如汉唐;但你们看到的却是,历朝历代版图中共有的地方,在你们看来,既然前辈们尝试了上千年都没有成功,那我们就更不能成功了,是吧?”
“这个,皇上圣明!”这次是卓敬在应声。
“朕不赞同这两个观点,首先,朕不认为大明物华天宝,应有尽有,大明缺少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我大明缺少金银、缺少铜、缺少香料、缺少高产耐寒耐旱的作物,因为缺少金银、铜钱,所以我国的金属货币严重不足,不得已,在宋朝时出现了交子,在元朝出现了宝钞,我大明也有宝钞,另外交通银行发行了银票,但是银票和白银是对等的,也会受制于白银的数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铜的缺少,导致大明无法发行足够的铜币,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大明的经济发展。高产作物我朝也一直缺乏,自宋朝引进了占城稻后,稻种一直没有什么改进,所以我大明的百姓一直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而白银最多的国家就是倭国,当初朕要他们赔偿五百万两白银,他们是拿的出来的,但是朕让他们割让石见银山,他们却不愿意,最终发生了刺驾的事情,难道你们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高产稻米产自南方,在大明的更南部,有安南、占城(越南南部)、暹罗(今泰国)以及吕宋(今菲律宾)等地,那里的土地亩产非常高,稻米一年三熟,粮食等同瓦砾,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土地比我大明要肥沃的多,他们的百姓也比我们大明的百姓过得要好的多!”
“其次,扩充版图确实不易,但时代不同了,两位都是熟读史书之人,应该知道蒙元鼎盛时期的版图是何等的辽阔,从大漠往西、往南,有无数的国土,无数的百姓。极西之地更是不可小视,在汉朝时,西方曾经有一个大国,叫‘罗马’,其版图、国力、海军都不逊于汉朝;而在唐朝时,高仙芝、封常青惨败于阿拉伯人手中,导致西域完全丧失,而阿拉伯帝国也是不逊于罗马的大国。”
“我们能够看到蒙古的史料,那么极西之地的人也可以看到,他们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大明这么一个富饶的国家,难保他们不会起觊觎之心!所以西边的威胁不可小视,比如那个瘸子帖木儿,就很有可能会对我大明开战!帖木儿是信仰***教的,他们的教义你们应该清楚,非常排外,他们喜欢用马刀传教,不从则死!我们大明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群迷途的羔羊,应该在他们的教育下,回到真主的怀抱!”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那就是海洋,小小的倭寇就让我大明捉襟见肘,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极西之地的蛮夷乘坐着大型海船,从东南沿海登陆,如果他们装备了精良的火器,如果他们的火器威力超过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郁新和卓敬有些震惊,他们望着朱允炆,然后对视一眼,低下头不由得陷入思索。
过了一会儿,郁新首先道:“陛下,请恕臣直言,倭国的事情、安南的事情是真的吗?皇上是怎么知道倭国盛产白银、安南粮食遍地的?”
“这个?”朱允炆愣了一下,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从网上查的啊!不过当然不能这么说,他想了一下,道:“朕自然有自己的情报渠道,郁卿家不必多虑,情报绝对可靠!”
“好吧,”郁新苦笑一声,道:“如果是这样,那么臣也不反对,只不过臣希望皇上能够多派人去查实一下,千万不要,千万不要让我大明将士劳而无功啊!”
“嗯,朕晓得!”
“皇上,臣有些疑惑,你刚才为什么说极西之地的蛮夷会在东南沿海出现呢?”
“这个?”朱允炆想了一下,道:“极西之地也有海洋,他们的海洋和我们这里的海洋是连通的,所以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找到大明这里来!”
“但是,”卓敬思索了一会儿,道:“但是,皇上,臣还是觉得他们那里也有圣人吗?他们能造出那么先进的海船和武器吗?”
“呵呵,卓卿,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苑》也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自己的圣人呢?”
“难道,”郁新突然打了一个激灵,脸色惨白,转向朱允炆,拱手道:“皇上,难道我大明不是天下最富饶的国家,不是天下的中心吗?”
“目前来说,”朱允炆想了想,斩钉截铁的道:“是的,但以后,就很难说了,因为时代不同了。”
“父皇,您老说,时代不同了,是什么意思啊?”
三人正谈论间,突然一个童音插了进来,原来是大明的皇太子朱文奎。
朱允炆突然“哈哈”笑了起来,拉过朱文奎,笑道:“文奎问的很好,确实时代不同了。”
看着郁新、卓敬愕然的表情,朱允炆转过身指着地图道:“时代确实不同了,这里分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从气候来说,北方降雨越来越少,加上水土流失,北方出产粮食越来越少,越来越依赖于南方,在汉朝时,陕西足以自给自足,还能供应边军,当时的黄河南原(河套)还能供应百万大军;但到了唐朝,陕西粮食就已经要依赖运河,将南方的稻米运到北方,唐德宗时,东南的粮食能否及时到达,直接关系唐王朝的命运。”
“而更北的地方,比如漠南和漠北草原,能够养活的人更加稀少,匈奴、突厥时拥兵都在四十万以上,而成吉思汗时期,其常备军只有十二万左右,随着蒙古本族士兵的战死,蒙古人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外族人,比如他们的阿速亲军,也就是现在的阿苏特部,其实是蒙古西征带回来的极西之地的蛮夷。”
“面对这种情况,草原人一定会拼命南下,因为不这么做,他们活不了!”
“其次,从历史来看,北方的气温一直在下降,这样会造成北方粮食出产不足,寒冷会造成粮食减产,同时也会导致游牧民族加速南下!”
“所以,如果不能把漠北、东北收入我大明版图,那么我朝的边患会更加严重,因为游牧民族会拼命侵袭我大明,获取生存空间,这样我大明不得不扩大边军规模,而且由于北方军粮无法自给,就需要江南运输大量的粮食到北方,这样就会耗损大明的国力,长此以往,我大明国力会越来越虚弱!”
“而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征服漠北、东北,将蒙古人变成大明的子民,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另外,还有一个外因,那就是从历史来看,小国、小的民族会逐渐被吞并,形成大国和大的民族,这一点从我们华夏的历史可以看出来,但是近千年来,我华夏基本上没有扩张,但是我们周围的蛮夷,却没有停下来!”
“蒙古人已经统一了草原,大明再想分化瓦解他们,可以说非常困难,可以预见的是,蒙古这个民族会一直是草原的主人,除非将他们全部杀光!朝鲜在汉朝、唐朝的时候一直被限制在汉江流域,即使在契丹、金国时期,朝鲜也没有染指到平壤地区,但是借着元末大乱的机会,朝鲜人将版图推进到了鸭绿江,先帝时他们巧取豪夺,阻止我朝设立铁岭卫,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倭国也是如此,其所谓的大和民族大致起源于一千多年前大和国,那时我华夏大致处于三国时期,但如今倭国已经控制了本岛、九州和四国,其触角已经伸到了南边的琉球以及北边的虾夷岛(北海道),如今倭国处于幕府时期,征夷大将军把持朝政,所谓的天皇没有一丝权柄,但一旦他们统一起来,必然会入侵朝鲜,进而入侵东北!”
“南方的安南、占城、暹罗也经常发生战争,可以预见,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在南边出现一个更强的国家。”
“因此,如果我大明不扩张,等这些蛮夷完成了整合,我们大明的处境会非常不妙!”
“你们看,如果倭国、琉球对我大明不友好,那么我大明的海船就无法越过琉球,到达更广阔的的大洋;如果安南、暹罗、吕宋对我们不友好,我们的海船贸易很容易被他们切断!”
“他们还敢拦截我大明的海船?”卓敬有些不信。
“呵呵,有什么不敢的?小小的倭寇不就逼得我们禁海了吗?想让他们不敢拦截我们的海船,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或者将他们归入大明版图!”
郁新听到这里,不由得微微苦笑,心想皇上是受了什么刺激?简直变成了一个强盗,好东西都要抢过来,阻碍自己的人全部要杀光,这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看着陷入沉思卓敬和郁新,朱允炆继续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未来我大明的军队会全部装备火器,而火药的原料如硫磺和硝石,大明出产并不多,而倭国硫磺就比较多,值得去抢一把!”
“另外工学院已经研究出了蒸汽机,却一直解决不了密封问题,最近水师从吕宋、暹罗得到了一种材料,叫橡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蒸汽机的发展,大明不得不获得橡胶产地。”
“皇上,这个蒸汽机那么重要?它能干什么呢?”
“呵呵,郁卿家,蒸汽机可以代替人力,生产出更多的衣服、火器,还可以代替马拉车,蒸汽机力气比牛马都大得多,可以拉更重的车,而且速度会更快!”
“真的假的?”
卓敬有些迷茫,回头看了看郁新,发现对方也有些不知所措。
卓敬和郁新都是实干家,不会不懂装懂,如今听朱允炆说了这么多听不懂的东西,自然就不敢提出什么意见了。
朱允炆看到二人的神情,不由得笑了笑,总结道:“文奎,二位卿家,朕今天说的话一定要保密,简单来说,朕一定要扩张领土,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获得更多的粮食、更多金银以及更多的原材料,让我大明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朱允炆正了正脸色:“如果朕不做这件事情,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罪人?”
有些严重了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此次回京,他已经做好了彻底清理朝堂的准备,即使杀的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召见郁新其实也是其计划的第一步,这半年来二十余万大军征战蒙古、东北和朝鲜,朱允炆坐镇北京负责指挥调度,郁新辅佐太子坐镇南京为大军筹集和转运粮草,一直兢兢业业,没有出现任何延误;同时在京中出现状况时,说服齐泰赴北京报信,所以无论其能力还是忠心,都让朱允炆非常满意,所以在进京的路上就将其找来,打算统一思想,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但是郁新似乎没有听出朱允炆言语中的杀机,而是站起来,慢慢跪倒在地,深深伏了下去,沉声道:“陛下,臣已经年老昏聩,不能长久侍奉陛下身边,但此刻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还望陛下给老臣这个机会!”
朱允炆瞪着跪在身前的郁新,努力将火气压了压,道:“你说吧!”
“陛下,洪武初年,先帝曾经定下十五个‘不征之国’,原因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这些小国百姓贫困,且与我大明习俗各异、言语不通,得其土地百姓既不能增加赋税,也不能为我大明提供兵员,得之何用?”
“就以倭国为例,难道我大明真的征服不了倭国吗?我朝水师鼎盛时有福船一千余艘,其他各类舰船达四千余艘,征服倭国可谓易如反掌,但征服倭国又有何益处呢?所以先帝才不与他们计较。”
“蒙古、女真和朝鲜,打败并不难,但问题是如何治理?”
“漠北草原长期驻军不现实,唐朝曾经尝试过,但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女真所据之地冰天雪地,物产贫瘠,也无法供应大军;至于朝鲜,立国可远溯到武王伐纣时期,早已不在华夏版图之内,语言文字也完全不同,陛下又何必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呢?”
“最后,开疆拓土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更需要足够的粮饷供应。”
“陛下,先帝创业不易,聚养百姓更是不易,我大明百姓辛苦一年,除了赋税,也不过得个温饱而已!难道陛下真的要将我大明百姓的血汗扔到那些不毛之地吗?而数十年后,一无所获,惹下仇敌,引起新的边患吗?”
“陛下,请三思啊!”
说到激动处,郁新以头叩地,老泪纵横……
良久,朱允炆微微叹息一声,他明白了郁新心中的坚持,但是正因为此,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坚持,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文奎,你去把郁尚书搀扶起来,朕不怪罪他!”
“儿臣遵命!”
听着朱文奎清脆的童音,以及伸到面前的小手,郁新苦笑一声,轻轻起身,拱手道:“谢皇上不杀之恩,谢过殿下!”
待郁新坐定,朱允炆扫视了一下卓敬、郁新的神色,然后走到大明的地图前,顿了半晌,然后突然道:“郁卿、卓卿,你们是不是认为我大明物华天宝、应有尽有,不需要扩充土地和百姓了?”
“是的!”
“呵呵,你们这么想很正常,朕让你们看这些历朝历代的地图,本意是让你们看到大明的领土在缩小,远不如汉唐;但你们看到的却是,历朝历代版图中共有的地方,在你们看来,既然前辈们尝试了上千年都没有成功,那我们就更不能成功了,是吧?”
“这个,皇上圣明!”这次是卓敬在应声。
“朕不赞同这两个观点,首先,朕不认为大明物华天宝,应有尽有,大明缺少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我大明缺少金银、缺少铜、缺少香料、缺少高产耐寒耐旱的作物,因为缺少金银、铜钱,所以我国的金属货币严重不足,不得已,在宋朝时出现了交子,在元朝出现了宝钞,我大明也有宝钞,另外交通银行发行了银票,但是银票和白银是对等的,也会受制于白银的数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铜的缺少,导致大明无法发行足够的铜币,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大明的经济发展。高产作物我朝也一直缺乏,自宋朝引进了占城稻后,稻种一直没有什么改进,所以我大明的百姓一直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而白银最多的国家就是倭国,当初朕要他们赔偿五百万两白银,他们是拿的出来的,但是朕让他们割让石见银山,他们却不愿意,最终发生了刺驾的事情,难道你们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高产稻米产自南方,在大明的更南部,有安南、占城(越南南部)、暹罗(今泰国)以及吕宋(今菲律宾)等地,那里的土地亩产非常高,稻米一年三熟,粮食等同瓦砾,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土地比我大明要肥沃的多,他们的百姓也比我们大明的百姓过得要好的多!”
“其次,扩充版图确实不易,但时代不同了,两位都是熟读史书之人,应该知道蒙元鼎盛时期的版图是何等的辽阔,从大漠往西、往南,有无数的国土,无数的百姓。极西之地更是不可小视,在汉朝时,西方曾经有一个大国,叫‘罗马’,其版图、国力、海军都不逊于汉朝;而在唐朝时,高仙芝、封常青惨败于阿拉伯人手中,导致西域完全丧失,而阿拉伯帝国也是不逊于罗马的大国。”
“我们能够看到蒙古的史料,那么极西之地的人也可以看到,他们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大明这么一个富饶的国家,难保他们不会起觊觎之心!所以西边的威胁不可小视,比如那个瘸子帖木儿,就很有可能会对我大明开战!帖木儿是信仰***教的,他们的教义你们应该清楚,非常排外,他们喜欢用马刀传教,不从则死!我们大明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群迷途的羔羊,应该在他们的教育下,回到真主的怀抱!”
“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那就是海洋,小小的倭寇就让我大明捉襟见肘,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极西之地的蛮夷乘坐着大型海船,从东南沿海登陆,如果他们装备了精良的火器,如果他们的火器威力超过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郁新和卓敬有些震惊,他们望着朱允炆,然后对视一眼,低下头不由得陷入思索。
过了一会儿,郁新首先道:“陛下,请恕臣直言,倭国的事情、安南的事情是真的吗?皇上是怎么知道倭国盛产白银、安南粮食遍地的?”
“这个?”朱允炆愣了一下,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从网上查的啊!不过当然不能这么说,他想了一下,道:“朕自然有自己的情报渠道,郁卿家不必多虑,情报绝对可靠!”
“好吧,”郁新苦笑一声,道:“如果是这样,那么臣也不反对,只不过臣希望皇上能够多派人去查实一下,千万不要,千万不要让我大明将士劳而无功啊!”
“嗯,朕晓得!”
“皇上,臣有些疑惑,你刚才为什么说极西之地的蛮夷会在东南沿海出现呢?”
“这个?”朱允炆想了一下,道:“极西之地也有海洋,他们的海洋和我们这里的海洋是连通的,所以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找到大明这里来!”
“但是,”卓敬思索了一会儿,道:“但是,皇上,臣还是觉得他们那里也有圣人吗?他们能造出那么先进的海船和武器吗?”
“呵呵,卓卿,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苑》也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自己的圣人呢?”
“难道,”郁新突然打了一个激灵,脸色惨白,转向朱允炆,拱手道:“皇上,难道我大明不是天下最富饶的国家,不是天下的中心吗?”
“目前来说,”朱允炆想了想,斩钉截铁的道:“是的,但以后,就很难说了,因为时代不同了。”
“父皇,您老说,时代不同了,是什么意思啊?”
三人正谈论间,突然一个童音插了进来,原来是大明的皇太子朱文奎。
朱允炆突然“哈哈”笑了起来,拉过朱文奎,笑道:“文奎问的很好,确实时代不同了。”
看着郁新、卓敬愕然的表情,朱允炆转过身指着地图道:“时代确实不同了,这里分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从气候来说,北方降雨越来越少,加上水土流失,北方出产粮食越来越少,越来越依赖于南方,在汉朝时,陕西足以自给自足,还能供应边军,当时的黄河南原(河套)还能供应百万大军;但到了唐朝,陕西粮食就已经要依赖运河,将南方的稻米运到北方,唐德宗时,东南的粮食能否及时到达,直接关系唐王朝的命运。”
“而更北的地方,比如漠南和漠北草原,能够养活的人更加稀少,匈奴、突厥时拥兵都在四十万以上,而成吉思汗时期,其常备军只有十二万左右,随着蒙古本族士兵的战死,蒙古人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外族人,比如他们的阿速亲军,也就是现在的阿苏特部,其实是蒙古西征带回来的极西之地的蛮夷。”
“面对这种情况,草原人一定会拼命南下,因为不这么做,他们活不了!”
“其次,从历史来看,北方的气温一直在下降,这样会造成北方粮食出产不足,寒冷会造成粮食减产,同时也会导致游牧民族加速南下!”
“所以,如果不能把漠北、东北收入我大明版图,那么我朝的边患会更加严重,因为游牧民族会拼命侵袭我大明,获取生存空间,这样我大明不得不扩大边军规模,而且由于北方军粮无法自给,就需要江南运输大量的粮食到北方,这样就会耗损大明的国力,长此以往,我大明国力会越来越虚弱!”
“而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征服漠北、东北,将蒙古人变成大明的子民,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另外,还有一个外因,那就是从历史来看,小国、小的民族会逐渐被吞并,形成大国和大的民族,这一点从我们华夏的历史可以看出来,但是近千年来,我华夏基本上没有扩张,但是我们周围的蛮夷,却没有停下来!”
“蒙古人已经统一了草原,大明再想分化瓦解他们,可以说非常困难,可以预见的是,蒙古这个民族会一直是草原的主人,除非将他们全部杀光!朝鲜在汉朝、唐朝的时候一直被限制在汉江流域,即使在契丹、金国时期,朝鲜也没有染指到平壤地区,但是借着元末大乱的机会,朝鲜人将版图推进到了鸭绿江,先帝时他们巧取豪夺,阻止我朝设立铁岭卫,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倭国也是如此,其所谓的大和民族大致起源于一千多年前大和国,那时我华夏大致处于三国时期,但如今倭国已经控制了本岛、九州和四国,其触角已经伸到了南边的琉球以及北边的虾夷岛(北海道),如今倭国处于幕府时期,征夷大将军把持朝政,所谓的天皇没有一丝权柄,但一旦他们统一起来,必然会入侵朝鲜,进而入侵东北!”
“南方的安南、占城、暹罗也经常发生战争,可以预见,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在南边出现一个更强的国家。”
“因此,如果我大明不扩张,等这些蛮夷完成了整合,我们大明的处境会非常不妙!”
“你们看,如果倭国、琉球对我大明不友好,那么我大明的海船就无法越过琉球,到达更广阔的的大洋;如果安南、暹罗、吕宋对我们不友好,我们的海船贸易很容易被他们切断!”
“他们还敢拦截我大明的海船?”卓敬有些不信。
“呵呵,有什么不敢的?小小的倭寇不就逼得我们禁海了吗?想让他们不敢拦截我们的海船,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或者将他们归入大明版图!”
郁新听到这里,不由得微微苦笑,心想皇上是受了什么刺激?简直变成了一个强盗,好东西都要抢过来,阻碍自己的人全部要杀光,这似乎有些不太好吧……
看着陷入沉思卓敬和郁新,朱允炆继续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未来我大明的军队会全部装备火器,而火药的原料如硫磺和硝石,大明出产并不多,而倭国硫磺就比较多,值得去抢一把!”
“另外工学院已经研究出了蒸汽机,却一直解决不了密封问题,最近水师从吕宋、暹罗得到了一种材料,叫橡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蒸汽机的发展,大明不得不获得橡胶产地。”
“皇上,这个蒸汽机那么重要?它能干什么呢?”
“呵呵,郁卿家,蒸汽机可以代替人力,生产出更多的衣服、火器,还可以代替马拉车,蒸汽机力气比牛马都大得多,可以拉更重的车,而且速度会更快!”
“真的假的?”
卓敬有些迷茫,回头看了看郁新,发现对方也有些不知所措。
卓敬和郁新都是实干家,不会不懂装懂,如今听朱允炆说了这么多听不懂的东西,自然就不敢提出什么意见了。
朱允炆看到二人的神情,不由得笑了笑,总结道:“文奎,二位卿家,朕今天说的话一定要保密,简单来说,朕一定要扩张领土,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获得更多的粮食、更多金银以及更多的原材料,让我大明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朱允炆正了正脸色:“如果朕不做这件事情,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罪人?”
有些严重了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