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二)
和当年曹孟德篡位不同,司马氏篡位是在后代手上完成的;司马懿晚年的出格之事,一是在洛邑立庙,二是圈禁曹魏王公。
除此之外司马懿至少明面上并没有超出曹操的先例,他的名位也始终停留在权臣的级别——比如说他的官职一直停留在太傅的位子上,朝廷给的丞相、九锡、相国、郡公一概不受。
而曹操在世的时候,名位上,却已经完成了大半;在建安十七年,汉献帝就“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若是止步在此,不失为一名相,只是曹操并未满足于此。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若是灭吴,曹操自然也就称帝了。
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
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并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这一步算是列土封疆,但是大汉朝至今,走到这一步的也就王莽一人,曹孟德之心,路人皆知。
魏封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至此,曹操在篡位的路途上再进一步。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汉献帝再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此时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而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魏篡位已经被曹操全部做完了,只是天下三国分裂,未有大功于世,曹操还是犹豫,未曾悍然称帝。
而司马氏则不然,司马懿的所行所为,导致司马师司马昭上台后都得自己去争取封公相国九锡封王,也就是说,其实司马氏篡位的具体流程是由这司马哥俩操办的。
当然这哥俩吃相极端难看——司马师行废立,司马昭搞弑君,可谓是非常的不择手段了;之前后面伐汉之战打一半,钟会还卡在剑门关,司马昭就觉得大事已定,封公相国加九锡,可以说是非常的迫不及待了。
再之后,未曾得到进一步的好消息,就立刻再加爵为晋王,走到这一步,自然也就是路人皆知了,但是也再无退路而言了。
而如今,灭国之战功败垂成。
如果说司马家的罪按十斗计算的话,那司马昭占七斗,司马师占二斗,司马懿也就只占一斗罢了。
当然,这不是说司马氏就是良善之人了,曹氏己身也是责任重大,就像是当年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选择了当时的大将军何进辅政,之后的一系列事变,刘宏责任如何,谁不知之?
而当年司马懿暴起发难,趁着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现权力真空的短暂缝隙之时,以私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占武库,攻皇城,长驱直入司马门,挟郭太后以号令天下。这是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也是司马氏后来篡夺天下的基础,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后,曹魏天下改姓司马,权力被司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里,三马食槽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身为曹魏宗室,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有人言: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和诸葛亮相比,曹爽自然算是蝼蚁,当然,这话不能司马昭来说。
毕竟,对于司马氏而言,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
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
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
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操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将,比如当年的“四聪八达“。
他绝对想不到,已经“濒死“状态的司马懿会绝地反击,发动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叛变。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谧前去司马府探病,司马懿装出瞎耳快聋的衰弱状态,骗过了丁谧。
这让曹爽一党大为放心,他们一心盼着司马懿适时的寿终正寝。
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四朝老臣就功德圆满了,司马懿将作为大魏的名臣良将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司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曹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司马懿听说桓范逃出去了,说了一句“曹爽肯定听不进桓范的话“,他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难道真的是神算?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司马懿安慰自己的话。
因为随后,司马懿就派出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一批人,轮番前去说降曹爽,甚至对着洛水赌天发誓,可见司马懿也是心慌也是急眼了啊。
而在曹爽那一方面,却在关键时刻怂了。
而这一怂,也就此葬送了曹魏的江山,我们试着解读曹爽当时的心态,有天子和兵权在手,并非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何会毫无抵抗就投降了呢?
一方面,自然是惮于司马懿的威望,四朝老臣,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用兵如神,几无败迹。
跟司马懿打,胜算不高,就眼前情况,司马懿先发制人,恐怕也是早有准备,就算用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也许到时也没几个人响应,大家都观望,这就很尴尬了。
另一方面,曹爽贵为曹氏宗亲,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马懿再大胆,也不敢废天子吧?只要天子犹在,便基本能保富贵,何必去跟司马懿去争个你死我活呢?将来天子亲政,权力自然又会回转到曹氏家族手中。所以,可以不争这一时。
而且司马懿也屡次派朝中大臣来说明,甚至对天发誓,似乎出于至诚,不妨信他一次。
由此也可见,曹爽以前也很可能确实只是想专权,非但没有要杀司马懿的意思,而且也允许他长保富贵,所以才会将心比心,天真地以为司马懿也会跟他一样。
殊不知,箭以离弦,刀已悬颈,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叛乱的行径,哪还有和你共生的余地。
当然,司马氏如此作为,却也让司马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比如钟会,非是钟会要背离司马氏,而是他已经到了不进则死的地步了。
换在钟会的位置仔细想想,等到他走到入成都,擒邓艾的这一刻,若不选择谋反,那么后半生不但会糟,更可能干脆就早早结束。
以灭汉之功回到魏廷的晋王司马昭麾下,钟会的命运大致是这五个模板:
杜预——虽建灭国之功,但安守本分,不多讨要,注意忙里忙外作好占领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不断自污,以贪污所得讨好朝中贵戚,不求生前荣禄,只求死后安心。
王濬——高调建功,高调受赏,谁敢阴我,当场就怼。最后落得一个虚名大将军,令皇帝权贵全都嫌弃憎恶,晚年打击不断。
石苞——老老实实在地方带兵做事,虽遭陷害,险些被逼反。依旧不能喊冤,还乖乖地交了兵权,回京当寓公,生死由天。
诸葛诞——不是自己有多厉害,只是因为皇帝及权贵太没用而显得你厉害,为了保命而不得不勾结吴国造反,内忧外患,成亦死,不成亦死。
王凌——拼一把勾结司马氏王爷一同造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被闪击干掉。
都挺刺激,但都不舒适吧?
不单不舒适,就算钟会想照办,也是不成的。
因为景耀六年时,诸般实际情况都不允许他这么操作。
首先,司马昭尽管年纪不很老,身体却差,钟会身为近臣,自然可以看出司马昭寿命不长了,毕竟司马氏子弟大都寿数不长,这也是为何邓艾冒险攻打汉国的原因之一。
如此才能报答知遇之恩,得到从龙功臣的美誉,从而封妻荫子,门第高升。
而司马炎才能威望都不及父、伯,司马氏也少有能稳稳支撑他儿子司马炎的同宗人物,何况是司马昭也不喜欢司马炎,反而更喜欢次子司马攸。
最重要的是一旦司马昭死去,钟会这般才干权威心计之人,很难想象司马炎能驾驭得了。
颍川钟氏论及门第也是远高于河内司马氏,威望也是自汉累积至今,世代公卿,可是比司马氏郡望世家强太多了,司马昭死后的钟会,其实跟曹叡死后的司马懿很接近了。
钟会虽有儿子放在国内当人质,但是颍川钟氏自有姻亲庇护,司马氏也不敢也不会下此歹手,当然,真的如此,那钟氏自有其余子。
加上司马氏的名声也没比曹家好到哪里,更没完成受禅称帝的手续,钟会行动起来又少一层顾忌。
所以说,造反才是钟会的上佳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家也不是一味刻薄,有更爽的贾充套餐和王浑套餐,又贪又暴还受皇权包庇,开心得不得了……当然,先决条件不一样,贾充、王浑这等寒门能吃这豪华套餐,钟会这高门大阀却吃不着。
那么,让钟会好好地俯首帖耳,低调做人,学着跟司马炎处好关系呢?
别说钟会心高气傲做不到,便是他真想做,论演技能跟影帝忍王司马懿比吗,在耳背呕汤老年痴呆之外开发出更醉人的演技,他肯下这心思?也不会低下这头颅,只会是明明白白的就是要篡你的权。
更不要提,见识到益州天府之国这般帝王基业,上下将士貌似忠实可用,还遇到了姜维这般的盖世英雄愿意倾心效忠了。
为什么不赌一把?
毕竟,造司马家的反,能叫造反吗?
司马氏可以反曹魏,钟氏也更有资格反司马晋,天下高门大阀更有资格反,所以至此开了这个坏头。
然后就是数百年的乱世,有心人逐渐越位,南北朝龙蛇并起,终至华夏衣冠沦丧,如此算来,司马懿当初却非是无辜,这等天大的罪责中,只沾染一分也是万死难辞其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除此之外司马懿至少明面上并没有超出曹操的先例,他的名位也始终停留在权臣的级别——比如说他的官职一直停留在太傅的位子上,朝廷给的丞相、九锡、相国、郡公一概不受。
而曹操在世的时候,名位上,却已经完成了大半;在建安十七年,汉献帝就“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若是止步在此,不失为一名相,只是曹操并未满足于此。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若是灭吴,曹操自然也就称帝了。
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
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两军相持月余,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由于春雨瓢泼、江水上涨,曹操见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并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这一步算是列土封疆,但是大汉朝至今,走到这一步的也就王莽一人,曹孟德之心,路人皆知。
魏封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至此,曹操在篡位的路途上再进一步。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汉献帝再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此时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而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魏篡位已经被曹操全部做完了,只是天下三国分裂,未有大功于世,曹操还是犹豫,未曾悍然称帝。
而司马氏则不然,司马懿的所行所为,导致司马师司马昭上台后都得自己去争取封公相国九锡封王,也就是说,其实司马氏篡位的具体流程是由这司马哥俩操办的。
当然这哥俩吃相极端难看——司马师行废立,司马昭搞弑君,可谓是非常的不择手段了;之前后面伐汉之战打一半,钟会还卡在剑门关,司马昭就觉得大事已定,封公相国加九锡,可以说是非常的迫不及待了。
再之后,未曾得到进一步的好消息,就立刻再加爵为晋王,走到这一步,自然也就是路人皆知了,但是也再无退路而言了。
而如今,灭国之战功败垂成。
如果说司马家的罪按十斗计算的话,那司马昭占七斗,司马师占二斗,司马懿也就只占一斗罢了。
当然,这不是说司马氏就是良善之人了,曹氏己身也是责任重大,就像是当年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选择了当时的大将军何进辅政,之后的一系列事变,刘宏责任如何,谁不知之?
而当年司马懿暴起发难,趁着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现权力真空的短暂缝隙之时,以私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占武库,攻皇城,长驱直入司马门,挟郭太后以号令天下。这是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也是司马氏后来篡夺天下的基础,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后,曹魏天下改姓司马,权力被司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里,三马食槽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身为曹魏宗室,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有人言: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和诸葛亮相比,曹爽自然算是蝼蚁,当然,这话不能司马昭来说。
毕竟,对于司马氏而言,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
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
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
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操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将,比如当年的“四聪八达“。
他绝对想不到,已经“濒死“状态的司马懿会绝地反击,发动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叛变。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谧前去司马府探病,司马懿装出瞎耳快聋的衰弱状态,骗过了丁谧。
这让曹爽一党大为放心,他们一心盼着司马懿适时的寿终正寝。
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四朝老臣就功德圆满了,司马懿将作为大魏的名臣良将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司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曹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司马懿听说桓范逃出去了,说了一句“曹爽肯定听不进桓范的话“,他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难道真的是神算?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司马懿安慰自己的话。
因为随后,司马懿就派出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一批人,轮番前去说降曹爽,甚至对着洛水赌天发誓,可见司马懿也是心慌也是急眼了啊。
而在曹爽那一方面,却在关键时刻怂了。
而这一怂,也就此葬送了曹魏的江山,我们试着解读曹爽当时的心态,有天子和兵权在手,并非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何会毫无抵抗就投降了呢?
一方面,自然是惮于司马懿的威望,四朝老臣,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用兵如神,几无败迹。
跟司马懿打,胜算不高,就眼前情况,司马懿先发制人,恐怕也是早有准备,就算用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也许到时也没几个人响应,大家都观望,这就很尴尬了。
另一方面,曹爽贵为曹氏宗亲,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马懿再大胆,也不敢废天子吧?只要天子犹在,便基本能保富贵,何必去跟司马懿去争个你死我活呢?将来天子亲政,权力自然又会回转到曹氏家族手中。所以,可以不争这一时。
而且司马懿也屡次派朝中大臣来说明,甚至对天发誓,似乎出于至诚,不妨信他一次。
由此也可见,曹爽以前也很可能确实只是想专权,非但没有要杀司马懿的意思,而且也允许他长保富贵,所以才会将心比心,天真地以为司马懿也会跟他一样。
殊不知,箭以离弦,刀已悬颈,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叛乱的行径,哪还有和你共生的余地。
当然,司马氏如此作为,却也让司马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比如钟会,非是钟会要背离司马氏,而是他已经到了不进则死的地步了。
换在钟会的位置仔细想想,等到他走到入成都,擒邓艾的这一刻,若不选择谋反,那么后半生不但会糟,更可能干脆就早早结束。
以灭汉之功回到魏廷的晋王司马昭麾下,钟会的命运大致是这五个模板:
杜预——虽建灭国之功,但安守本分,不多讨要,注意忙里忙外作好占领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不断自污,以贪污所得讨好朝中贵戚,不求生前荣禄,只求死后安心。
王濬——高调建功,高调受赏,谁敢阴我,当场就怼。最后落得一个虚名大将军,令皇帝权贵全都嫌弃憎恶,晚年打击不断。
石苞——老老实实在地方带兵做事,虽遭陷害,险些被逼反。依旧不能喊冤,还乖乖地交了兵权,回京当寓公,生死由天。
诸葛诞——不是自己有多厉害,只是因为皇帝及权贵太没用而显得你厉害,为了保命而不得不勾结吴国造反,内忧外患,成亦死,不成亦死。
王凌——拼一把勾结司马氏王爷一同造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被闪击干掉。
都挺刺激,但都不舒适吧?
不单不舒适,就算钟会想照办,也是不成的。
因为景耀六年时,诸般实际情况都不允许他这么操作。
首先,司马昭尽管年纪不很老,身体却差,钟会身为近臣,自然可以看出司马昭寿命不长了,毕竟司马氏子弟大都寿数不长,这也是为何邓艾冒险攻打汉国的原因之一。
如此才能报答知遇之恩,得到从龙功臣的美誉,从而封妻荫子,门第高升。
而司马炎才能威望都不及父、伯,司马氏也少有能稳稳支撑他儿子司马炎的同宗人物,何况是司马昭也不喜欢司马炎,反而更喜欢次子司马攸。
最重要的是一旦司马昭死去,钟会这般才干权威心计之人,很难想象司马炎能驾驭得了。
颍川钟氏论及门第也是远高于河内司马氏,威望也是自汉累积至今,世代公卿,可是比司马氏郡望世家强太多了,司马昭死后的钟会,其实跟曹叡死后的司马懿很接近了。
钟会虽有儿子放在国内当人质,但是颍川钟氏自有姻亲庇护,司马氏也不敢也不会下此歹手,当然,真的如此,那钟氏自有其余子。
加上司马氏的名声也没比曹家好到哪里,更没完成受禅称帝的手续,钟会行动起来又少一层顾忌。
所以说,造反才是钟会的上佳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家也不是一味刻薄,有更爽的贾充套餐和王浑套餐,又贪又暴还受皇权包庇,开心得不得了……当然,先决条件不一样,贾充、王浑这等寒门能吃这豪华套餐,钟会这高门大阀却吃不着。
那么,让钟会好好地俯首帖耳,低调做人,学着跟司马炎处好关系呢?
别说钟会心高气傲做不到,便是他真想做,论演技能跟影帝忍王司马懿比吗,在耳背呕汤老年痴呆之外开发出更醉人的演技,他肯下这心思?也不会低下这头颅,只会是明明白白的就是要篡你的权。
更不要提,见识到益州天府之国这般帝王基业,上下将士貌似忠实可用,还遇到了姜维这般的盖世英雄愿意倾心效忠了。
为什么不赌一把?
毕竟,造司马家的反,能叫造反吗?
司马氏可以反曹魏,钟氏也更有资格反司马晋,天下高门大阀更有资格反,所以至此开了这个坏头。
然后就是数百年的乱世,有心人逐渐越位,南北朝龙蛇并起,终至华夏衣冠沦丧,如此算来,司马懿当初却非是无辜,这等天大的罪责中,只沾染一分也是万死难辞其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