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但士族们显然不愿意跌落神坛,因此各种各样受到他们控制的报纸,自然会说出一些迷惑百姓的话,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同的,甚至连血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会编造很长的族谱,从而证明自己的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优秀,而是自己家祖祖辈辈都优秀,而你之所以不优秀,是因为从你祖宗开始就是平头老百姓,通过这种世代之间的差距,从而让他之所以能成为士族合法化,不得不说这种言论在民间可谓是流传甚广,许多有能力的人自然对这些话嗤之以鼻,但许多弱者却把这些话当成了很好的借口。
自己之所以考不上大学,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父母给的基因差,自己家祖宗出不了进士,自己也当不了大学生,这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而包括自己,甚至自己以后的孩子,也都对他们的学习不再上心,如此一来,自然在挑战士族上,战斗力就下降了。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认命也就算了,当看到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士族之后,他们不以此来鼓励自己,反倒是骂起这个新士族来,认为他是不甘寂寞,或者是通过其他手段成为的士族,而不是凭借真才实学当上的士族,这都给了新士族巨大的压力,这些无疑都是老牌士族们所造成的舆论压力。
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接受,也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占据大多数,他们不愿意努力,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来找一个借口,而血统无疑是最好的借口,他们责怪自己的父母,甚至责怪自己的祖先,从而将自己的失败与血缘联系在一起,这正和了士族们的意,让他们认命,这无疑是士族们的宣传政策之一。
但这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他们自然不会相信士族们的那一套,不然为什么自己能够考进大学呢,如果按照士族们的说法,像他们这样的人,即便再怎么努力,也应该进不了大学才对啊,可他们非但进了,而且能够考上研究生,甚至考上博士,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士族。
这些新士族往往对于老士族们的行为十分不满,再加上新士族从小接受的就是大学时代的文化,所以对于世袭制度,自然是十分排斥的,虽然其中也有些人,屁股决定脑袋,自己当上士族之后,就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后代也能一直成为士族,但大多数人却始终是接受现代教育长大的,他们当然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士族,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后代是通过努力来保住士族这个头衔的。
因此这些人对于老士族们的做法十分不满,许多人便也创立属于自己的报社,专门宣扬贫家子考上大学,建立功勋从而成为士族的文章,慢慢的,这些文章也开始涉及到士族与平民之间到底应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距之类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都是浅尝辄止的,毕竟如今的中国就是划分智商的,也没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但这种萌芽正在逐渐的发芽,至于什么时候成熟,给宋朝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那还是未有之数,如今的他们,只是反对老士族们而已。
而这些文章,也确实激励了不少奋进的学生们,许多人被老士族们的文章打击,甚至差点放弃学业,这其中有些人在读过这些新士族们的故事之后,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努力学习,其中成为大学生的也不在少数,这无疑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流动。
且朝廷从来不曾宣布士族将成为世袭制度,因此老士族们虽然千方百计的希望通过各种言论以及自身的影响,让这些年轻人放弃自己身上的可能,但放弃的大多数本就是庸庸碌碌之人,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不曾放弃心中的梦想,而其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士族们的压力骤然增大。
因为这些老士族,往往是徐清当年为了推进改革,从而做出妥协的结果,许多士族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观念,依旧把儒家经典看做至高无上的治国方法,不肯听取其他的意见,这种家庭是十分多的,而在家庭教育上,也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第一位,依旧是老一套,封建家长的作风。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宣扬血统论那一套东西,因为在新的朝廷里,他们占据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他们的后代受到他们的教育,也一样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人根本不懂现代化是什么东西,自然在官场上也当不了什么大官。
如果没人来跟他们竞争,或许他们还能世袭下去,但如今通过大学教育,和新士族的制度,无数的人才涌现出来,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的孩子未来能否继续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不能再继续当官,这都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他们才会这么着急的希望让其他人放弃努力的渠道,这些老士族们的想法无疑是十分地固根深的。
而这些人在士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只是少数,且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国学,学的也依旧是儒家经典,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想也接近他们的家里人,真正愿意改变的极少,而到了如今再想要改,自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所以许多老士族都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后继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士族想出了办法,比如说招婿,让一些名牌大学生娶自己家的姑娘,从而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然后利用士族的资源,扶植养子上去,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士族位置,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宋朝的法律虽然允许样子继承士族爵位,但大多数人家是很难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传给他,指不定他的下一代就能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宋朝士族可是能传三代的,自己儿子不行,孙子呢,曾孙子呢?难道也不行?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可能性,所以果断选择招婿,从而让自己家的士族位置可以保留的,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不到最后时刻,还是愿意把士族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孩子袭爵,从而期待下一代,毕竟让这些招婿袭爵,十分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到时候人财两空,他们又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如今这些老士族才会如此的着急,在朝堂上的力量不停的在衰弱,而家族之中又没有可用人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士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传三代,但是自己退休之后,官位可是要还给朝廷的,而到那个时候,若是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做官的,即便他们家还是士族,其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那些资本家士族一样,他们当然也是士族,但其地位就是不如那些朝廷大员的士族来的响亮,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若是士族失去了官位,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权势,在地方上的威望也会大跌,虽然官府不会主动惹你,但你想要官府主动来帮你,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老士族怎么能不着急,爵位能世袭三代倒还好说,但官位首先就没了,自然是急在心里,而他们的做法,就是通过报纸和媒体,来鼓吹血统论,从而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不要挑衅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官途上走的更远。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聪明人又哪里会被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所蒙骗,再加上如今的朝廷还没有到被这些士族只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兴起新士族,他们自然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才华,而哪些人又是银样镴枪头,因此,老士族们大多数都处于凋零的状态,虽然他们人数尚且还很多,但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中百分之七十都会被淘汰掉,重新成为平民,这也是徐清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三代袭爵,至于之后能不能保留爵位,那就看他们自己子孙后代的能力了。
但即便如此,如今这些人尚且还是士族,而朝廷每年新册封的士族也是非常的多,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士族数量始终在不停的增加,从最开始的士族数量只有三万四千人,到如今,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士族的数量已经猛增到了九万八千人,若是算上家属,则是在四十八万左右的人口。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还好,如今的宋朝人口基数很大,除了本土的一亿人口以外,殖民地的四亿人口以及海外巨大的市场大概有五亿人口是宋朝产品的购买者,通过这十亿的人,倒是还不至于让朝廷养不起着接近十万士族的特权生活。
而且等再过些年,原本腐朽的老士族就会慢慢凋零,士族的数量也就会慢慢减少,不过总体而言这个数字是必然会上升的,毕竟如今的官僚体制也好,高等教育出来的人才也好,都在不停的增加,那么未来能够进入士族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他们的家族延续百年,就都是士族,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底层士族,其中四品以下的士族大概占据整个士族的九成以上,而四品以上的士族则大概只有一千家左右。
这一千家士族,可以说就是整个世界上最顶尖的豪门,而这一千家也几乎决定了宋朝的政治局势,这些家族里,老顽固几乎没有,即便有,对于他们孩子的教育,也都会送到重点大学中去接受最为先进的学习方式,对世界有着十分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一千家士族,始终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他们渗透在国家的各个层面之中,关系网遍布整个国家的各个角落,而他们从不担心自己的家族会跌落,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就跟这些底层士族完全不同,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最为严格的教育方式,甚至是军事化的管理。
就像英国的贵族学校一样,在英国大部分普通人接受的是快乐教育,而精英们则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的教育,这些高等士族也是如此,他们的孩子无论男女几乎都进入到大学之中接受最为高等的教育,然后毕业之后,就会被家庭安排前往全国各地的城市进行历练。
他们的手中不仅仅有资源,对于世界的格局也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十分优秀的人才,而不像那些封建制度下的士族子弟们一样,对于世界依旧保持着老一套的眼光,而这些人控制着世界的走向,自然就会让士族不腐朽下去。
而这个阶层人数是很难膨胀的,一般来说阶级流动普遍是在底层和中产以及富裕阶层而已,越是顶层就越难阶级流动,就像宋朝这一千家最为顶级的士族,几乎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十年内形成的,从十年后到现在,其中大多数人都保留了下来,只有极少数因为涉及到重大贪污或者刑事案件被取消了士族的资格,大多数已经是固定下来,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未来也必定大有作为,这些人可谓是国家真正的栋梁和基石。
虽然如今固定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看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就知道,起码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十分的优秀,再加上他们在全国的庞大影响力和手中的资源,即便资质平平,但在大视野之下,拥有大格局的他们也必定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只要未来在政治上不站错队,他们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而即便站错队,也很难会有其他的家族挤进这个圈子里,因为顶级圈子一旦形成,其他新的士族想要挤进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一个豪门被干掉了,那么填补空缺的也必定是其他的豪门,而不会是一个新的士族来取代他,因为一千家高等士族,说实话,确实是非常多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侵吞掉一个高等士族的财产,至于中级士族,则只能徘徊在这个级别,除非他们能够出一个天纵英才,但这种机会,少得可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自己之所以考不上大学,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父母给的基因差,自己家祖宗出不了进士,自己也当不了大学生,这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而包括自己,甚至自己以后的孩子,也都对他们的学习不再上心,如此一来,自然在挑战士族上,战斗力就下降了。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认命也就算了,当看到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士族之后,他们不以此来鼓励自己,反倒是骂起这个新士族来,认为他是不甘寂寞,或者是通过其他手段成为的士族,而不是凭借真才实学当上的士族,这都给了新士族巨大的压力,这些无疑都是老牌士族们所造成的舆论压力。
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接受,也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平庸的人占据大多数,他们不愿意努力,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来找一个借口,而血统无疑是最好的借口,他们责怪自己的父母,甚至责怪自己的祖先,从而将自己的失败与血缘联系在一起,这正和了士族们的意,让他们认命,这无疑是士族们的宣传政策之一。
但这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他们自然不会相信士族们的那一套,不然为什么自己能够考进大学呢,如果按照士族们的说法,像他们这样的人,即便再怎么努力,也应该进不了大学才对啊,可他们非但进了,而且能够考上研究生,甚至考上博士,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士族。
这些新士族往往对于老士族们的行为十分不满,再加上新士族从小接受的就是大学时代的文化,所以对于世袭制度,自然是十分排斥的,虽然其中也有些人,屁股决定脑袋,自己当上士族之后,就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后代也能一直成为士族,但大多数人却始终是接受现代教育长大的,他们当然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士族,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后代是通过努力来保住士族这个头衔的。
因此这些人对于老士族们的做法十分不满,许多人便也创立属于自己的报社,专门宣扬贫家子考上大学,建立功勋从而成为士族的文章,慢慢的,这些文章也开始涉及到士族与平民之间到底应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距之类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都是浅尝辄止的,毕竟如今的中国就是划分智商的,也没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但这种萌芽正在逐渐的发芽,至于什么时候成熟,给宋朝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那还是未有之数,如今的他们,只是反对老士族们而已。
而这些文章,也确实激励了不少奋进的学生们,许多人被老士族们的文章打击,甚至差点放弃学业,这其中有些人在读过这些新士族们的故事之后,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努力学习,其中成为大学生的也不在少数,这无疑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流动。
且朝廷从来不曾宣布士族将成为世袭制度,因此老士族们虽然千方百计的希望通过各种言论以及自身的影响,让这些年轻人放弃自己身上的可能,但放弃的大多数本就是庸庸碌碌之人,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不曾放弃心中的梦想,而其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士族们的压力骤然增大。
因为这些老士族,往往是徐清当年为了推进改革,从而做出妥协的结果,许多士族根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观念,依旧把儒家经典看做至高无上的治国方法,不肯听取其他的意见,这种家庭是十分多的,而在家庭教育上,也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第一位,依旧是老一套,封建家长的作风。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宣扬血统论那一套东西,因为在新的朝廷里,他们占据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他们的后代受到他们的教育,也一样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人根本不懂现代化是什么东西,自然在官场上也当不了什么大官。
如果没人来跟他们竞争,或许他们还能世袭下去,但如今通过大学教育,和新士族的制度,无数的人才涌现出来,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的孩子未来能否继续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不能再继续当官,这都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他们才会这么着急的希望让其他人放弃努力的渠道,这些老士族们的想法无疑是十分地固根深的。
而这些人在士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只是少数,且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国学,学的也依旧是儒家经典,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想也接近他们的家里人,真正愿意改变的极少,而到了如今再想要改,自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所以许多老士族都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后继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士族想出了办法,比如说招婿,让一些名牌大学生娶自己家的姑娘,从而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然后利用士族的资源,扶植养子上去,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士族位置,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宋朝的法律虽然允许样子继承士族爵位,但大多数人家是很难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传给他,指不定他的下一代就能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宋朝士族可是能传三代的,自己儿子不行,孙子呢,曾孙子呢?难道也不行?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可能性,所以果断选择招婿,从而让自己家的士族位置可以保留的,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不到最后时刻,还是愿意把士族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孩子袭爵,从而期待下一代,毕竟让这些招婿袭爵,十分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到时候人财两空,他们又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如今这些老士族才会如此的着急,在朝堂上的力量不停的在衰弱,而家族之中又没有可用人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士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传三代,但是自己退休之后,官位可是要还给朝廷的,而到那个时候,若是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做官的,即便他们家还是士族,其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那些资本家士族一样,他们当然也是士族,但其地位就是不如那些朝廷大员的士族来的响亮,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若是士族失去了官位,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权势,在地方上的威望也会大跌,虽然官府不会主动惹你,但你想要官府主动来帮你,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老士族怎么能不着急,爵位能世袭三代倒还好说,但官位首先就没了,自然是急在心里,而他们的做法,就是通过报纸和媒体,来鼓吹血统论,从而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不要挑衅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官途上走的更远。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聪明人又哪里会被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所蒙骗,再加上如今的朝廷还没有到被这些士族只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兴起新士族,他们自然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才华,而哪些人又是银样镴枪头,因此,老士族们大多数都处于凋零的状态,虽然他们人数尚且还很多,但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中百分之七十都会被淘汰掉,重新成为平民,这也是徐清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三代袭爵,至于之后能不能保留爵位,那就看他们自己子孙后代的能力了。
但即便如此,如今这些人尚且还是士族,而朝廷每年新册封的士族也是非常的多,这直接导致如今宋朝的士族数量始终在不停的增加,从最开始的士族数量只有三万四千人,到如今,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士族的数量已经猛增到了九万八千人,若是算上家属,则是在四十八万左右的人口。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还好,如今的宋朝人口基数很大,除了本土的一亿人口以外,殖民地的四亿人口以及海外巨大的市场大概有五亿人口是宋朝产品的购买者,通过这十亿的人,倒是还不至于让朝廷养不起着接近十万士族的特权生活。
而且等再过些年,原本腐朽的老士族就会慢慢凋零,士族的数量也就会慢慢减少,不过总体而言这个数字是必然会上升的,毕竟如今的官僚体制也好,高等教育出来的人才也好,都在不停的增加,那么未来能够进入士族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他们的家族延续百年,就都是士族,不过其中大部分是底层士族,其中四品以下的士族大概占据整个士族的九成以上,而四品以上的士族则大概只有一千家左右。
这一千家士族,可以说就是整个世界上最顶尖的豪门,而这一千家也几乎决定了宋朝的政治局势,这些家族里,老顽固几乎没有,即便有,对于他们孩子的教育,也都会送到重点大学中去接受最为先进的学习方式,对世界有着十分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一千家士族,始终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他们渗透在国家的各个层面之中,关系网遍布整个国家的各个角落,而他们从不担心自己的家族会跌落,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就跟这些底层士族完全不同,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最为严格的教育方式,甚至是军事化的管理。
就像英国的贵族学校一样,在英国大部分普通人接受的是快乐教育,而精英们则接受的是军事化管理的教育,这些高等士族也是如此,他们的孩子无论男女几乎都进入到大学之中接受最为高等的教育,然后毕业之后,就会被家庭安排前往全国各地的城市进行历练。
他们的手中不仅仅有资源,对于世界的格局也完全不同,是真正的十分优秀的人才,而不像那些封建制度下的士族子弟们一样,对于世界依旧保持着老一套的眼光,而这些人控制着世界的走向,自然就会让士族不腐朽下去。
而这个阶层人数是很难膨胀的,一般来说阶级流动普遍是在底层和中产以及富裕阶层而已,越是顶层就越难阶级流动,就像宋朝这一千家最为顶级的士族,几乎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十年内形成的,从十年后到现在,其中大多数人都保留了下来,只有极少数因为涉及到重大贪污或者刑事案件被取消了士族的资格,大多数已经是固定下来,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未来也必定大有作为,这些人可谓是国家真正的栋梁和基石。
虽然如今固定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看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就知道,起码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十分的优秀,再加上他们在全国的庞大影响力和手中的资源,即便资质平平,但在大视野之下,拥有大格局的他们也必定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只要未来在政治上不站错队,他们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而即便站错队,也很难会有其他的家族挤进这个圈子里,因为顶级圈子一旦形成,其他新的士族想要挤进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一个豪门被干掉了,那么填补空缺的也必定是其他的豪门,而不会是一个新的士族来取代他,因为一千家高等士族,说实话,确实是非常多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侵吞掉一个高等士族的财产,至于中级士族,则只能徘徊在这个级别,除非他们能够出一个天纵英才,但这种机会,少得可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