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平淡为官 > 第812章

第812章

小说:平淡为官作者:铭哀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8 08:09:27
但另外一个宰相的位置就不同了,那原本是给保守派留下的,如今这位宰相的离开,不仅仅代表着他本人的离去,更代表一个旧时代彻底告别,因为徐清已经在内部会议之中重申,这一次新上任的宰相将不会再从旧党中选择,旧党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而在此之前,无论徐清愿不愿意,为了平息旧党的怒火,或者让这些官员可以接受,政事堂中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放一个旧党的领袖人物进来,这样他们才能安心,不然他们连工作都是忐忑不安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党的官员逐渐被边缘化,老人们也慢慢离开朝堂,而剩下的那些人,有的已经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继续抱残守缺,认为宋朝应该按照孔夫子那套理论来走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如此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进行安抚,所以这一次的宰相补选,需要的是一位新党的人物,这自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斗。

        不仅仅是大势力们渴望得到这块肥肉,比如江浙集团,广东集团和京畿集团这三个已经有宰相的集团,还是晋商集团,徽商集团这样从传统士大夫转到新党的集团,这些大集团都渴望持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一些小势力也纷纷开始串联,希望通过联合的力量,来获得这一席位,所以相比起江浙集团留下的这一席位来说,这一把交椅,显然更为他人所注目,也令徐清十分关心。

        对于他来说,政事堂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面对各类问题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前提是,他必须得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什么叫做合格的政治家,那就是不把政治带入到百姓生活的人,才是徐清所希望的政治家,即便对一件事情有意见,可以,但若是政事堂中已经决定的事情,到外面去,就必须要按照政事堂的说法来讲解,绝对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徐清所认可的官员。

        他可不喜欢那些政事堂里说不过别人,然后便拿着自己的想法去民间大肆传播,然后利用民意来裹挟朝廷,逼迫朝廷改弦更张,这是徐清绝对不能容忍的,除此之外,这位新晋的宰相必须要有十分深厚的做事功底,绝对不能是赵括之类,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做宰相,在徐清的心目中,必须要符合几个条件,第一个就是必须在地方上担任过行政长官,这样的人他就能够感受到治国的艰辛,在古代县令也被称呼为是百里侯,意思是这方圆百里的地方,无论什么情况,他都必须要负责治理,因此也被称呼为父母官,虽然他很小,但是五脏俱全,犹如是一个小国家一样,想要做宰相,自然需要精通各个方面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在地方上历练过,不然你都不知道民间疾苦,你又如何去治理国家,单单看数据,看规划,那治理起来只会使得这个国家变成分裂的两种形态,一个是纸面上繁荣昌盛的宋朝,一个则是实际上积贫积弱的宋朝。

        官员们只能看到前者,而百姓却只能看到后者,若想要为政一方,让百姓感受到国家单单强盛,就必须要贴近百姓,而不是站在庙堂之上,去看那些报表,然后来做决定,所以作为宰相,必须要有地方上的工作经验,其次,则是必须要在朝堂上有比较好的资历,毕竟做官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不是百姓认可你,你就可以当宰相了,更关键的是还要官员认可你,士大夫认可你,这才能行。

        毕竟作为宰相,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做决策,而是如何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做决策是整个政事堂一起做的,其中主要做决策的是徐清本人,当然,徐清也不是什么一言堂的人,但因为他崇高的威望和首相的地位,自然众人都是以他为主,这不是徐清不要就能不要的,他若不说话,谁又敢做声呢?

        而宰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比如要修一条铁轨线路,那么各个路之间的衙门如何进行连接和沟通,以及铁轨所经过的线路,地方上房子的拆迁,火车站的修建,铁轨铺设的企业,工程队选哪一个,工部,户部,吏部如何进行调动,城市发展规划局如何参谋,这些就是要由宰相来进行协调的,不然各个部门之间,又没有上下关系,大家都是平级的,凭什么听你的,不听我的呢?

        所以一位宰相,若是在官员之中,名声不好,或者为人比较孤僻,与官员们无法进行沟通,那这样的官僚便无法担任宰相的职位,因为如果你连协调都做不好,那整个国家把大事交给你,不就是乱套了吗,故而这一点对于宰相十分的重要,他必须要跟官员们打好关系。

        第三点自然得是徐清信任的人,他虽然反对一言堂,但是官员们之间若是没有最起码的信任,彼此之间都是你防着我,我防着你,那未来彼此共事的时候,岂不是整天都得把精力花在算计人身上了,这是徐清所不想见到的,既然做了宰相,那么就要为这个国家去付出,而不是互相算计,所以彼此之间有比较深厚的信任,如此也就方便了大家共事时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至于第四点,那就是这个入选者,不能改变如今政事堂中,势力的格局。

        如今的政事堂除了自己以外,其余的五位宰相,分别是江浙集团,广东集团,晋商,徽商以及京畿集团的代表,若是剩下的一位宰相也是这五个集团中的一人,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势力超越其他势力的状态,这是徐清不愿意见到的,因为人性这东西是最拿捏不准的,如今五家集团都听命于自己,那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单独拿下政权的能力,而自己,是唯一能够让他们互相胁从的那一个人。

        而若是有一方的实力过大,那么他就会有更强的政治力量去针对其他的集团,虽然如今他不可能对自己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未来呢?这是说不准的事情,谁不想做首相的位置,而徐清却并不希望在现在这个时候,有人来抢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一天自己要致仕,那也是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因为政变下台,所以保持政事堂的势力平衡,这是徐清必须要做的,而符合这些要求的候选人其实并不多。

        统共下来也就三位左右,一位是如今的礼部尚书韩通,从一品,出生四川成都,其家族乃是当地的士族,累世以诗书传家,此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一路从底层做起,经过三十五年的奋斗,成为了如今的礼部尚书,可以说是官运亨通了,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年纪有些大了。

        她不像是陆子游,赵思銭等人,少年成名,二十几岁便考中了进士,韩通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二岁的年纪了,虽然跟其他考中进士的人相比还算是年轻的,毕竟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可是中国科举时代的名言,意思是一个三十岁的人若是中了明经科,那年纪可就够大了,而一个五十岁的人若是考中了进士,那可还是个小伙子呢,由此可以看出进士的录取难度到底有多么的大。

        所以韩通三十二岁中进士,其实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相反,这还是一件很值得感到光荣的事情,毕竟世界上像苏轼,韩愈这样的天才,数量还是稀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努力的天才,韩通显然就是这样一位努力的天才,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家族的培养,考中进士,进入官场,花费三十五年的时间,成为了礼部尚书,至今已经是六十七岁了,即便是以如今这个时代来算,也称得上是老人了,虽然韩通看上去并没有这么大的年纪,精神状态也都很好,但让他进政事堂,年纪着实有些大了,这是韩通最大的弊病,这个年纪进政事堂,说不好就会死在任上,且又能当多久呢?

        另外一位则是如今刚刚从河北西路安抚使位置上退下来的陈明功,如今正在京城,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安排,说起这位陈明功,可谓是本事不小,首先是他的年龄,非常的小,今年才刚刚三十四岁,作为路这个级别的官员,正二品的高官,才这个岁数,可以说都赶得上徐清当年的升职速度了,而他能够升的这么快,是因为他有什么很硬的后台吗?

        并没有,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农村,家里是一个小地主,大概百来亩左右,种着一些水稻,虽然不能说穷,但也并不是特别的富裕,大概就是小康的水平,而陈明功,则是这个家里的第三子,他长大的时候,儒学已经开始衰微,但他的父母,因为生在农村,不像大城市的人,可以接触到十分新颖的思想,所以在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父母们还是选择了传统的私塾。

        如果历史不曾改变,那么或许陈明功就会使万千读书人中的一个,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长大,然后科举考试,最后变成一个官员,普普通通的度过一生,在史书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的记录,或许会在提到神童的时候说起他,但这个时代却被徐清给搅乱了,新文化和新思想,虽然没有影响到陈明功的父母,但却影响到了这位在乡间教书的启蒙先生。

        或许是常年熟读儒家的文章,这位老师屡试不第,对于儒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感,而当新文化来临的时候,这位老师立刻就投入到了新文化之中去钻研,虽然他的目的是为了依靠新文化,从而出人头地,可谓动机不纯,最后他也依旧没有真的出人头地,而是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算是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任务,教导了不少的学生。

        但他的思想和言语,却改变了陈明功的一生,他并不喜欢儒家文学,当那些老师给他讲儒家的经典时,他一点也不感兴趣,只觉得那些文字是如此的枯燥乏味,即便是逼自己去读,也觉得晦涩难懂,犹如天书一般,不可捉摸,但这位老师却常常会在课外的时间,去找一些有关于徐清的治国言论和改革的想法来讲给学生们听,其他学生听起来只觉得好玩,想想那些可以在平地上不用人拉的车子,还有什么经济,化学,物理,天文等词汇,只是觉得新鲜而已,而陈明功却听了进去。

        并且还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也让他差点半途而废的课业,起死回生,自此之后,陈明功常常在下课之后,会找老师问问题,关于徐清的,也有关于变法的,更多的则是关于城市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的,陈明功在这小小村庄之中,就像是一块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收着来自于新时代的知识,到最后,便是老师也无法满足陈明功那颗充满了求知欲的脑袋了,而正好这个时候,在湖南的省城长沙,由朝廷出资建设的现代中学正式成立,招收年满十四岁以上的学子入读,采取的是完全现代化的教育,这位老师便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陈明功,并对他说:

        “如果你真的有意于此道,那么便去这所学校读书吧,那里有你想要的东西,不过想要报名却并不容易,他要求录取的孩子,必须要通读四书五经的讲义,现在距离报名的时间还有两个月,你如果能够背下来并且按照讲义中的想法去理解,我就帮你写推荐信,让你去试一试。”

        正因为老师的这一句话,两个月的时间陈明功几乎除了吃饭与睡觉之外,大部分的时间就待在书房里面背诵着四书五经,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字,在陈明功的强硬背诵下,全部被记了下来,当老师再一次考校他的时候,他竟然拿到了整个私塾排名第一的成绩,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成绩,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做到这一步,绝对称得上是天赋绝伦了。

        虽然以这个成绩,若是放到现在去考国立重点中学,依旧非常困难,因为当时的陈明功仅仅只是理解了文字而已,但四书五经中的知识和内涵何其复杂,古人耗费一生的时间,往往也只能研究其中的一经,陈明功的懂,只不过是皮表之见罢了。

        但这对于当时的陈明功来说已经足够了,那时工业化尚且不是人人都接受的东西,更别说现代教育了,再说那时候科举考试还是当官的唯一途径,所以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去报名参加什么考试,去这所学校上课,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明功的突击练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他得以跻身进入这所学校,成为第一届学生,并且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