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君权与臣权
面对这样的进攻,徐清自然并不慌张,赵昕询问百官对于新大6的事宜,徐清早已经有所知晓,此时被百官挑出来,倒也没有什么意外的,而他也有应对之策,那就是采取拖延战术,每当有官员询问他的态度时,他就莫衷一是,顾左右而言他,反正一场朝会下来,徐清是既没有否定新大6的政策,也没有同意新大6如今的政策,算是保持了中立。
但整个朝堂之上却是炸开了锅,对于新大6如今的制度拥护者纷纷开口斥责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而那些想要恢复新大6旧秩序的人则认为这些革新派是数典忘祖,叛逆之徒,两方对骂,简直堪比菜市场的大妈们为了一捆青菜吵架一般,但吵了两个时辰,最终也是什么都没得到,徐清不松口,赵昕又不愿意落人口实,双方不说话,底下的人吵得再凶,也只能是吵架而已。
再说了,赵昕也清楚,这只不过是一次摊牌而已,如此重要的事情,断然不可能通过一次朝议便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今天的这一番作为,只是为了让徐清知道,自己并不喜欢新大6如今的制度,以及让徐清知道,自己在朝廷之上并不是没有拥趸,自己不是一个傀儡,相比起前一个目标,赵昕的后一个目标才更为重要一些。
自从进行了官制改革之后,赵昕虽然理智上非常赞同如今的改革,也觉得这样做,更能保证宋朝的长治久安,但当时的他还没有掌权,并没有体会到权力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虽然在强大的士大夫阶级面前只能妥协,倒也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感觉,毕竟那权力巅峰的味道都没体验过,又谈何失去的痛苦呢?
但随着年岁渐长,赵昕心中的雄心壮志便慢慢开始膨胀开来,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真切的感受到权力被束缚的滋味,虽然整个天下所有人依旧非常敬重他,他们的天子,皇帝,甚至这种敬重要比以前更加来的真切,通过义务教育的普及,书本之中的尊皇思想被每一个孩子所接受,那种真切的热爱,赵昕是感受的到的,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所应有的权力,却是这份尊重的代价。
他成为了一个不可以对政事做出决定的皇帝,对于这一点,随着赵昕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便开始越来越不满,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是已经有能力加入到参政议政的团体之中去的,而不是做一个橡皮图章,仅仅签一个字这么简单,而如今新大6这件事情,便是赵昕的突破口。
他很清楚的明白,朝廷之中有大量的人对新大6如今施行的政策并不满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其制度的不满意,至于其主要原因,则是那些民选上来的政客挤掉了他们的位置,若是把如今新大6的政治制度恢复成本土的制度,那么他们就可以去新大6担任官职,这一下就会给朝廷平添出数百个官位,这对于许多官僚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激动的事情,没有官位的可以借此获得一份真正的官职,而已经拥有官职的人,也可以借此向着更高处攀爬,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
赵昕深刻的认识到百官们的想法,谁都想往上爬,那么他也愿意给他们这些官职,只要他们能够在这次行动中帮助自己,成功将徐清的意见改变,那么百官将来对待自己的态度,必然不会再像现在这样。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朝会之上,四十多个官员一起上奏,这确实让许多人对于皇帝陛下在朝廷的势力感到惊讶,要知道这样的朝会,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参加的,而四品以上的京官,才不过三四百人而已,徐清经营朝廷五年的时间,在许多人的眼里,早已经将这朝廷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根本就不可能卷起什么大风浪,却没想到,这第一次反对就有那么多人站出来,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这一下许多犹豫的人心中自然会开始摇摆,这对于徐清的威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而且徐清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授意的人,就是赵昕这位皇帝,为了保全与皇帝之间表面上的关系,徐清也不能立刻将这些官员逐出朝廷,这样一来,自然会在民间落下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说不定还会牵扯到皇帝,让民间一位君臣不和,这是徐清不愿意见到的,对于皇帝,他始终认为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若是明着反对他,必然会使君王的名声下降,这对于宋朝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古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皇帝至高至大,绝对正确,若是自己这个时候明面上用逐出支持他的官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无疑会让学生们认知出现错乱,毕竟徐清也很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威望,绝对是不下于赵昕的,两个宋朝最为顶尖的人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徐清并不想去观察,所以开除这些人,无疑是不可能的。
这也让许多投机的人纷纷有了想要赌一把的想法,当然,能够爬到这议政殿的人,也没有一个会是蠢笨的人,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直接站出来表示支持,毕竟刚才不说,现在来说,这不就是表明自己就是来投机倒把的吗,没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是要站在皇帝这一边,可也没有谁愿意去真的得罪徐清,毕竟徐清不仅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了,而且在朝堂之上,凡是重要官职,全部都是徐清安排的,整个政事堂,除他之外的六位宰相,也都是徐清的同党,有他们在,谁要得罪了徐清,现在或许不会出事,可以后呢?
只要徐清真的想要报复,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他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有那些年轻人才会直接往徐清的身上撞,看看,徐清还没有表态,其余六位宰相便已经纷纷表态,对如今新大6上的政策表示赞扬,并且还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这种制度该保存下来的原因。
欧阳修说,如今在新大6上执行的制度,虽然有所缺损,但瑕不掩瑜,依旧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新大6人口稀少,各个村落城市之间相互距离过于遥远,若是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必然会消耗朝廷大量的精力,且在治理上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还不如让新大6就这么继续下去,等到人口充盈之时再改换制度才会好一点。
而包拯则说,新大6现在的制度无疑是最为适合当地的制度,从治理效果来看,确实卓有成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不仅仅在人口上实现了大跨步的增长,并且每一个村落都开始慢慢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在进行着自己的改革,这种改革十分微小,但是效果却非常的好,根据毛戡鉴送来的资料,如今新大6上的老百姓人均粮食收获量相比起本土来说,都要多出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一个数据,不得不说是制度的优势。
另外一位宰相此时开口也开口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去改变如今正在执行的制度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便要改,也应该慢慢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本土的一场会议,来决定千里之外一片大6,数十万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道德的,从这个层面开口,立时让许多人都有些哑口无言,是啊,宋朝自诩文明古国,如果这个时候丝毫不顾忌地方上的意见,而随便改动当地的生活习惯,这无疑是一件会招致非议的事情,这样的理由,也确实很难争辩。
宰相们的话,等于是给支持徐清的这一派奠定了基调,也让以徐清为的团体气势大振,对于皇权,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一股恐惧,毕竟那是压在中国人身上上千年的威严,即便如今的皇权已经大不如前,可人们总还是惯性思维的害怕着那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起码是在心中尊敬和敬畏着他的。
可这个时候,随着争辩开始进入到越来越激烈的状态,许多官员回过头来,赫然现自己心中因为争吵而对皇帝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敬畏感,而是单纯的把他当做了一个政客,这种思想的转变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你在心里却可以知道,自己心里已然不在尊敬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此时的他在你的心里,已然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当至尊不再谨守诺言,而是选择亲自参与凡间的俗事时,那么他的神圣性便也消失到无影无踪了,对于这一点,徐清是很清楚的,日本的天皇之所以能够从这么古老的时代存在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不掌权,不涉及到世俗事务,而中国的皇帝总是要轮换,就是因为中国的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大权,既然你要参与到世俗事务中来,自然也别指望别人把你当做高高在上的神,在别人的眼中,你也只能变成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英国的国王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可以代代相续,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是有神圣性的,他们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国王或者女王,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以及精神领袖,而作为这样一个的存在,就绝对不允许亲手插入到世俗朝堂的争议上,而应该是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的做出判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夺回权力亲自进入到权斗之中。
因为你进入到权力这个圈子的时候,你的存在便会彻底威胁到这个圈子里所有的人,共同的利益,或许有一部分人会因为你的重利而选择跟随你,可更多聪明的人却会彻底跟你划清界限,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赵昕之所以要那么做,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想要改变新大6的政治制度,如果只是讨厌这套政治制度想要改变他,便闹出这么大的风波,这只能证明赵昕脑子不正常,而事实上,赵昕的脑子不但正常,还很聪明。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挫败徐清在民间和朝堂之上的威望,从而寻找到可以重新掌权的机会,这才是赵昕的目的,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一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有关新大6的争议,其背后的斗争,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而已,就这么简单。
聪明人自然能够看到这一点,而只要看到了这一点,即便他们心里也同样反对新大6如今的政策,可是,他们的选择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坚定的站在徐清这一边,并且毫不犹豫的支持下去,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都属于同一个阶级,士族阶级,通过为臣掌握国家权力,只要赵昕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就只能回到原本的状态之下,这样一来,便是整个臣子的权力受到了损害,这是所有有志之士都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徐清现在还活着,所以他才是宰相而已,可徐清总有死的那一天,或者等他老了,干不动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自然可以接班,那时如今徐清所拥有的权力便会到他们的手上,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是谁不想拥有的呢,可要是让赵昕成功了,那么以后即便成为了宰相又有什么用,只不过是皇帝随时可以更换的傀儡而已,这样的宰相根本无法实现控制全国的能力,而但凡有志于丞相之位的人,又有谁愿意放弃徐清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力呢。
虽然徐清在朝堂之上树敌颇多,但是给臣子们争取了大量的权益这一点,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功劳,这也是所有大臣心知肚明的一点,而现在,皇帝亲自下场想要夺权,除了一部分对于权力极为贪婪的家伙,又或者是有把握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家伙,还真的没有人愿意立刻投入到赵昕怀抱的,相反,投入到徐清怀抱的倒是有一大批,这些人都不希望臣子的权利被削弱,所以即便与徐清立场不同,此时也站在了徐清这一边,开始声援徐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但整个朝堂之上却是炸开了锅,对于新大6如今的制度拥护者纷纷开口斥责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而那些想要恢复新大6旧秩序的人则认为这些革新派是数典忘祖,叛逆之徒,两方对骂,简直堪比菜市场的大妈们为了一捆青菜吵架一般,但吵了两个时辰,最终也是什么都没得到,徐清不松口,赵昕又不愿意落人口实,双方不说话,底下的人吵得再凶,也只能是吵架而已。
再说了,赵昕也清楚,这只不过是一次摊牌而已,如此重要的事情,断然不可能通过一次朝议便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今天的这一番作为,只是为了让徐清知道,自己并不喜欢新大6如今的制度,以及让徐清知道,自己在朝廷之上并不是没有拥趸,自己不是一个傀儡,相比起前一个目标,赵昕的后一个目标才更为重要一些。
自从进行了官制改革之后,赵昕虽然理智上非常赞同如今的改革,也觉得这样做,更能保证宋朝的长治久安,但当时的他还没有掌权,并没有体会到权力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虽然在强大的士大夫阶级面前只能妥协,倒也没有什么特别难受的感觉,毕竟那权力巅峰的味道都没体验过,又谈何失去的痛苦呢?
但随着年岁渐长,赵昕心中的雄心壮志便慢慢开始膨胀开来,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真切的感受到权力被束缚的滋味,虽然整个天下所有人依旧非常敬重他,他们的天子,皇帝,甚至这种敬重要比以前更加来的真切,通过义务教育的普及,书本之中的尊皇思想被每一个孩子所接受,那种真切的热爱,赵昕是感受的到的,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所应有的权力,却是这份尊重的代价。
他成为了一个不可以对政事做出决定的皇帝,对于这一点,随着赵昕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便开始越来越不满,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是已经有能力加入到参政议政的团体之中去的,而不是做一个橡皮图章,仅仅签一个字这么简单,而如今新大6这件事情,便是赵昕的突破口。
他很清楚的明白,朝廷之中有大量的人对新大6如今施行的政策并不满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其制度的不满意,至于其主要原因,则是那些民选上来的政客挤掉了他们的位置,若是把如今新大6的政治制度恢复成本土的制度,那么他们就可以去新大6担任官职,这一下就会给朝廷平添出数百个官位,这对于许多官僚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激动的事情,没有官位的可以借此获得一份真正的官职,而已经拥有官职的人,也可以借此向着更高处攀爬,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
赵昕深刻的认识到百官们的想法,谁都想往上爬,那么他也愿意给他们这些官职,只要他们能够在这次行动中帮助自己,成功将徐清的意见改变,那么百官将来对待自己的态度,必然不会再像现在这样。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朝会之上,四十多个官员一起上奏,这确实让许多人对于皇帝陛下在朝廷的势力感到惊讶,要知道这样的朝会,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参加的,而四品以上的京官,才不过三四百人而已,徐清经营朝廷五年的时间,在许多人的眼里,早已经将这朝廷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根本就不可能卷起什么大风浪,却没想到,这第一次反对就有那么多人站出来,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这一下许多犹豫的人心中自然会开始摇摆,这对于徐清的威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而且徐清也很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授意的人,就是赵昕这位皇帝,为了保全与皇帝之间表面上的关系,徐清也不能立刻将这些官员逐出朝廷,这样一来,自然会在民间落下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说不定还会牵扯到皇帝,让民间一位君臣不和,这是徐清不愿意见到的,对于皇帝,他始终认为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若是明着反对他,必然会使君王的名声下降,这对于宋朝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古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皇帝至高至大,绝对正确,若是自己这个时候明面上用逐出支持他的官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无疑会让学生们认知出现错乱,毕竟徐清也很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威望,绝对是不下于赵昕的,两个宋朝最为顶尖的人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徐清并不想去观察,所以开除这些人,无疑是不可能的。
这也让许多投机的人纷纷有了想要赌一把的想法,当然,能够爬到这议政殿的人,也没有一个会是蠢笨的人,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直接站出来表示支持,毕竟刚才不说,现在来说,这不就是表明自己就是来投机倒把的吗,没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是要站在皇帝这一边,可也没有谁愿意去真的得罪徐清,毕竟徐清不仅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了,而且在朝堂之上,凡是重要官职,全部都是徐清安排的,整个政事堂,除他之外的六位宰相,也都是徐清的同党,有他们在,谁要得罪了徐清,现在或许不会出事,可以后呢?
只要徐清真的想要报复,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他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有那些年轻人才会直接往徐清的身上撞,看看,徐清还没有表态,其余六位宰相便已经纷纷表态,对如今新大6上的政策表示赞扬,并且还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这种制度该保存下来的原因。
欧阳修说,如今在新大6上执行的制度,虽然有所缺损,但瑕不掩瑜,依旧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新大6人口稀少,各个村落城市之间相互距离过于遥远,若是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必然会消耗朝廷大量的精力,且在治理上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还不如让新大6就这么继续下去,等到人口充盈之时再改换制度才会好一点。
而包拯则说,新大6现在的制度无疑是最为适合当地的制度,从治理效果来看,确实卓有成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不仅仅在人口上实现了大跨步的增长,并且每一个村落都开始慢慢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在进行着自己的改革,这种改革十分微小,但是效果却非常的好,根据毛戡鉴送来的资料,如今新大6上的老百姓人均粮食收获量相比起本土来说,都要多出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一个数据,不得不说是制度的优势。
另外一位宰相此时开口也开口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去改变如今正在执行的制度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便要改,也应该慢慢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本土的一场会议,来决定千里之外一片大6,数十万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道德的,从这个层面开口,立时让许多人都有些哑口无言,是啊,宋朝自诩文明古国,如果这个时候丝毫不顾忌地方上的意见,而随便改动当地的生活习惯,这无疑是一件会招致非议的事情,这样的理由,也确实很难争辩。
宰相们的话,等于是给支持徐清的这一派奠定了基调,也让以徐清为的团体气势大振,对于皇权,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一股恐惧,毕竟那是压在中国人身上上千年的威严,即便如今的皇权已经大不如前,可人们总还是惯性思维的害怕着那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起码是在心中尊敬和敬畏着他的。
可这个时候,随着争辩开始进入到越来越激烈的状态,许多官员回过头来,赫然现自己心中因为争吵而对皇帝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敬畏感,而是单纯的把他当做了一个政客,这种思想的转变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你在心里却可以知道,自己心里已然不在尊敬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此时的他在你的心里,已然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当至尊不再谨守诺言,而是选择亲自参与凡间的俗事时,那么他的神圣性便也消失到无影无踪了,对于这一点,徐清是很清楚的,日本的天皇之所以能够从这么古老的时代存在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不掌权,不涉及到世俗事务,而中国的皇帝总是要轮换,就是因为中国的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大权,既然你要参与到世俗事务中来,自然也别指望别人把你当做高高在上的神,在别人的眼中,你也只能变成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英国的国王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可以代代相续,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是有神圣性的,他们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国王或者女王,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以及精神领袖,而作为这样一个的存在,就绝对不允许亲手插入到世俗朝堂的争议上,而应该是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的做出判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夺回权力亲自进入到权斗之中。
因为你进入到权力这个圈子的时候,你的存在便会彻底威胁到这个圈子里所有的人,共同的利益,或许有一部分人会因为你的重利而选择跟随你,可更多聪明的人却会彻底跟你划清界限,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赵昕之所以要那么做,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想要改变新大6的政治制度,如果只是讨厌这套政治制度想要改变他,便闹出这么大的风波,这只能证明赵昕脑子不正常,而事实上,赵昕的脑子不但正常,还很聪明。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挫败徐清在民间和朝堂之上的威望,从而寻找到可以重新掌权的机会,这才是赵昕的目的,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一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有关新大6的争议,其背后的斗争,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而已,就这么简单。
聪明人自然能够看到这一点,而只要看到了这一点,即便他们心里也同样反对新大6如今的政策,可是,他们的选择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坚定的站在徐清这一边,并且毫不犹豫的支持下去,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都属于同一个阶级,士族阶级,通过为臣掌握国家权力,只要赵昕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就只能回到原本的状态之下,这样一来,便是整个臣子的权力受到了损害,这是所有有志之士都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徐清现在还活着,所以他才是宰相而已,可徐清总有死的那一天,或者等他老了,干不动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自然可以接班,那时如今徐清所拥有的权力便会到他们的手上,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是谁不想拥有的呢,可要是让赵昕成功了,那么以后即便成为了宰相又有什么用,只不过是皇帝随时可以更换的傀儡而已,这样的宰相根本无法实现控制全国的能力,而但凡有志于丞相之位的人,又有谁愿意放弃徐清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力呢。
虽然徐清在朝堂之上树敌颇多,但是给臣子们争取了大量的权益这一点,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功劳,这也是所有大臣心知肚明的一点,而现在,皇帝亲自下场想要夺权,除了一部分对于权力极为贪婪的家伙,又或者是有把握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家伙,还真的没有人愿意立刻投入到赵昕怀抱的,相反,投入到徐清怀抱的倒是有一大批,这些人都不希望臣子的权利被削弱,所以即便与徐清立场不同,此时也站在了徐清这一边,开始声援徐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