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336.昆山府事宜
昆山府,这座只有短短三百年建城史,七年直辖史的城市,如今无疑是整个大宋朝东部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每天来往这里的客商多达上万,停泊在昆山港口的船只大大小小千余艘,与此同时,江南造船厂,每年要在这里造出大概三百艘以上的船只,其造船量雄踞宋朝所有造船厂之,且工业生产能力,也在前年越了汴京,成为了当之无谓的工业第一城市,拥有人口过四百万,乃是名副其实的华东第一重镇,通往太平洋的门户了。
人口的繁多,经济的繁荣,自然让不少周围的农村人想要进城找一份工作,以此来谋生,而不是在地里刨食,终年辛苦,最后到头来也留不下多少的钱,而到城市里来做工,他们听在城市里工作的乡友们说,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由厂子里报销的,也就是说工资几乎就是白拿的,只要在城市里工作上七八年,便能会农村盖起大房子来,这样的条件自然吸引了许多的乡下人向昆山这个国际级的大都市汇聚。
只不过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优渥的工作,而是一道道如同筛子一般的核查,在几年前,乡下人想要进入昆山府工作自然是非常的容易,毕竟那时候的昆山只是一个小小的县而已,人口不过七万,与现如今的大都市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那个时候,因为昆山县占据着整个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流域的最终端,是整个宋朝最为重要的海洋贸易门户,只要宋朝决定搞海洋贸易,那么昆山县的展就是必然的,众多精明的商人们自然也现了这一点,所以许多工厂都直接投资在了昆山这个地方,而朝廷为了帮助昆山展也在这里投资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如昆山港的建设,完全是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其花费无疑是十分昂贵的。
还有那些道路,也全部都是用水泥建设完毕的,可以说此时的昆山就犹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般,昆山,是整个北宋唯一一座城市内没有土路的城市,这是汴京都做不到的,可以说当时的北宋完全是在一片空地上规划着昆山府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对于从乡下赶来的打工仔们自然是热情接待了,毕竟光靠昆山县的本地人,是根本不可能将如此众多的工厂和基础设施搭建起来的,唯有依靠两浙以及淮南东路、江南东路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才能将这座城市充实起来,这个时候的商人们,自然是希望这些乡下人进入昆山县,帮助他们搭建这些基础设施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昆山县,只要你想进城打工,那么只要进城就可以了,无论是进城建设基础工程,还是跟着商人们搭建工厂,都是不需要担心没饭吃的。
那段时间,也可以说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相处最为和谐的时候,毕竟在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敢抛弃自己在农村的土地,然后孤身一人来到城市里来打工的,敢这样做的人只有那些在农村没有土地的佃户,在生活逼不得已之下,才会那么做,一般情况下,大量的人还是居住在农村中,过着传统的乡村生活的。
所以那个时候,商人们给这些工人们开出的条件也十分的优厚,工钱也好,住的、吃的,都是不算差的,而这些人也凭借着自己的这个机会,现如今大多数都成为了昆山县中的中产阶层,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产,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在那个时候,不仅商人们希望他们留在昆山县工作,朝廷为了让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搞城市化,还专门制定了许多的政策来鼓励这些乡下人进入农村工作,就像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谁愿意进入城市里面工作呢?
非常的少,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自己的家里耕地,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了城,致了富,这才引起了农民工的浪潮,而这已经是1998年后了,距离改革开放的口号已然有2o年过去了,面对未知,人们总是会踌躇,这是人类的共性,古今亦同,更何况现如今的城市生活并不像后世的城市生活那么美好,甚至在自然生态上要比农村坏的多,这个时候愿意进城的人又有多少呢?
非常的少,所以为了让这些农民愿意进城,朝廷还颁布了许多刺激性的政策以刺激百姓进入城市中工作,其中包括一些每年免费的医疗次数,还有只要工作三年以上买房就能由朝廷报销一部分的钱,以及在房屋建筑上,都是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的,这时的工人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十分舒适的,既有厕所又下自来水管道,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
可到了后来,随着第一批农村人口进城以后致富的消息传回到乡村,这自然引了许多人想要到城市里工作的热情,尤其是那些原本都是苦出身的穷哈哈们看到昔日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如今已然是人模狗样的站在自己的面前,住着独栋小砖房的时候,自然激了他们想要过上这种生活的欲望,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城市的人口开始快增多,而到了这个时候,昆山县的展也进入到了井喷期。
面对这样的井喷期,你自然不能指望这些传统官僚可以像技术官僚那样妥善的安排这些涌入城市的农民得到满意的安置,在他们原本的设想中,一年各地区向昆山县涌入十万人口,就已经是他们设计的最高目标了,可事实却是在这一年中,涌入昆山县的人口足足有五十万之多,这出了昆山县衙门所设计的极限的五倍!
整个城市顿时变成了一座被人肉填满的城市,这是整个宋朝所有的士大夫们都没有想象到的恐怖画面呢,而原本的规划自然也彻底报废,在他们的设想里,一边建着联排房,然后一边让百姓们入住,这样一来,昆山县的展也是井井有条的,可是大量人口的涌入,立刻让整个规划变成了一张废纸,无数的烂尾楼开始在昆山县中出现,里面填充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还有的则是直接居住在了临时搭建起来的贫民窟中。
之所以都不愿意离开,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是需要路费的,而路费没赚到之前,谁有愿意回去的,再说了,前者已经在这座城市中成功了,若是什么都没有做到,连一分钱都没有拿回到家里,又有哪个男人好意思呢?所以许多人呢都留了下来,而看到如此多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之中,衙门自然是头痛的很,可对于那些商人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原本劳动力稀缺的时候,他们必须要给这些工人很好的待遇,他们才能够留下来在工厂里做工,而如今,劳动力已然是充分的过分了,他们自然也不用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讨好这些工人们了,工人的待遇下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尽管如此,这些工人们在城市中赚到的钱还是要比他们在农村耕地要赚得多,毕竟宋朝并没有进行过土地革命,所有的土地也是私人的,大多数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的手中,真正老百姓手中的地是非常稀少的,而靠着这些地,一般一家人最多也就只是够糊口而已,而且随着宋朝的科技提升,原本死亡率极高的婴儿现如今死亡率大幅度下滑,农村的人口自然也越来越多,原本生七个活两个,这一亩三分地还能支撑个两代人,可现在是生七个活五个,这一代人下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活路了,而去往城市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一条路了。
这样一来,城市的人口自然是越来越多,而昆山掌握这宋朝最优秀的港口,自然最大笔的投资都在这一块区域里,很快,昆山县的人口就过了杭州、越州(宁波)、扬州、苏州等大城市,成为了华东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人口过四百万,以仅次于汴京城,作为第二名成为享誉全球的级大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已然不是什么稀缺品了,所以工人的待遇自然也是越来越低,而对此,衙门也很少去管,原本答应工人们的房子此时自然也是不作数了。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更多的农村百姓进入城市务工,以让本就臃肿不堪的昆山再继续增加人口,朝廷还让昆山府衙门尽量限制农民人口进城务工,以免城市被越来越多的人口给压垮,四百万人居住在这不到一千平方公里的地区,要是有什么鸡流感、禽流感、鼠疫之类的病,那死起来可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这种事情只要生,便是宰相们该下台的时候了,所以综合所有的考虑,朝廷便做下了这个决定。
可是朝廷这本是好心的决定,却让当地昆山府知府毛遂见抓住了商机,此人乃是庆历四年进士,为官已有七载,先后担任过三县县令,最后因为工作成绩的优异以及在朝廷中有着十分强大的背景,被调到昆山县来担任知县,第二年昆山县便改制成为昆山府,这毛遂见也瞬间从一个六品官直接升格到了四品官,凭空升了六级,相当于是从以地级市的市长直接变成了直辖市的市长,地位甚至要比省长还来得高,可以说毛遂见是十分幸运的。
不过此人的工作能力也确实配得起这份运气,自主政昆山以来,将昆山治理的是井井有条,每年的经济数据拿出来,都十分的亮眼,即便在总量已经高出周围城市接近与一倍的状态下,依旧保持着比周围城市还要高的增长率,这里面尽管有地理位置的关系,但毛遂见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工业展和服务业上,毛遂见都十分有本事,现代意义上的cbd综合办公区,便在毛遂见的大胆举措下建立在了昆山府黄浦江岸旁,其规模自然不能跟现代意义上的路鸭嘴相提并论,可是这也让昆山府的展得到了质一般的飞跃,除此之外,有轨火车的展也十分的顺利,整个昆山府中,总计两条有轨火车路线让城市的交通变得畅快了不少,这些都是他的杰出贡献。
可在农民工进城务工上,毛遂见却起了歹念,他这个人,对于那些商人可谓是非常的尊敬,这一点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正因为如此,毛遂见才能在昆山将这些商人们留下来,将整个昆山展到如今的地步,可在另一面,对于那些农村来的务工百姓,他却是极度的看不起,同时在商人们身上他为了经济考虑,不敢对他们大行贪污之道,可对于这些百姓,他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忍。
当然,他本人其实对于财富并没有多少的追求,他更想要的是名垂青史,然后进入宰阁之中,成为像徐清这样的一代名臣,可是他想要名,底下跟着他工作的官吏们可不能靠着名气活着啊。
光是靠着那死工资,他们怎么享受生活,他们要的是过一天是一天的美好生活,至于是不是名留青史,他们可不在乎,毛遂见作为他们的头,严厉禁止他们向富人们要好处,可在对待百姓上,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此来让这些官吏继续跟着他工作。
没办法,现如今的宋朝官场,潜规则便是如此,富裕的地方和不富裕的地方,所有官吏的工资都是相等的,如此一来,贫穷地区的官吏过得自然是无比的舒服,可对于他们这些物价高昂的大城市官吏来说,那点工资,甚至不够他们请保姆的,作为官吏这一级别的人物,怎么说也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了,连个保姆都雇佣不起,这自然在他们的眼中是一种有失体面的事情,毛遂见知道这一状况后,也只能是随他们去了,这样一来,官吏们等于是得到了毛遂见给他们的尚方宝剑了,立刻便对这些农村务工人员开始敲起竹杠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人口的繁多,经济的繁荣,自然让不少周围的农村人想要进城找一份工作,以此来谋生,而不是在地里刨食,终年辛苦,最后到头来也留不下多少的钱,而到城市里来做工,他们听在城市里工作的乡友们说,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由厂子里报销的,也就是说工资几乎就是白拿的,只要在城市里工作上七八年,便能会农村盖起大房子来,这样的条件自然吸引了许多的乡下人向昆山这个国际级的大都市汇聚。
只不过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什么优渥的工作,而是一道道如同筛子一般的核查,在几年前,乡下人想要进入昆山府工作自然是非常的容易,毕竟那时候的昆山只是一个小小的县而已,人口不过七万,与现如今的大都市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那个时候,因为昆山县占据着整个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流域的最终端,是整个宋朝最为重要的海洋贸易门户,只要宋朝决定搞海洋贸易,那么昆山县的展就是必然的,众多精明的商人们自然也现了这一点,所以许多工厂都直接投资在了昆山这个地方,而朝廷为了帮助昆山展也在这里投资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如昆山港的建设,完全是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其花费无疑是十分昂贵的。
还有那些道路,也全部都是用水泥建设完毕的,可以说此时的昆山就犹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般,昆山,是整个北宋唯一一座城市内没有土路的城市,这是汴京都做不到的,可以说当时的北宋完全是在一片空地上规划着昆山府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对于从乡下赶来的打工仔们自然是热情接待了,毕竟光靠昆山县的本地人,是根本不可能将如此众多的工厂和基础设施搭建起来的,唯有依靠两浙以及淮南东路、江南东路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才能将这座城市充实起来,这个时候的商人们,自然是希望这些乡下人进入昆山县,帮助他们搭建这些基础设施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昆山县,只要你想进城打工,那么只要进城就可以了,无论是进城建设基础工程,还是跟着商人们搭建工厂,都是不需要担心没饭吃的。
那段时间,也可以说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相处最为和谐的时候,毕竟在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敢抛弃自己在农村的土地,然后孤身一人来到城市里来打工的,敢这样做的人只有那些在农村没有土地的佃户,在生活逼不得已之下,才会那么做,一般情况下,大量的人还是居住在农村中,过着传统的乡村生活的。
所以那个时候,商人们给这些工人们开出的条件也十分的优厚,工钱也好,住的、吃的,都是不算差的,而这些人也凭借着自己的这个机会,现如今大多数都成为了昆山县中的中产阶层,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产,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在那个时候,不仅商人们希望他们留在昆山县工作,朝廷为了让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搞城市化,还专门制定了许多的政策来鼓励这些乡下人进入农村工作,就像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谁愿意进入城市里面工作呢?
非常的少,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自己的家里耕地,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了城,致了富,这才引起了农民工的浪潮,而这已经是1998年后了,距离改革开放的口号已然有2o年过去了,面对未知,人们总是会踌躇,这是人类的共性,古今亦同,更何况现如今的城市生活并不像后世的城市生活那么美好,甚至在自然生态上要比农村坏的多,这个时候愿意进城的人又有多少呢?
非常的少,所以为了让这些农民愿意进城,朝廷还颁布了许多刺激性的政策以刺激百姓进入城市中工作,其中包括一些每年免费的医疗次数,还有只要工作三年以上买房就能由朝廷报销一部分的钱,以及在房屋建筑上,都是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的,这时的工人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十分舒适的,既有厕所又下自来水管道,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
可到了后来,随着第一批农村人口进城以后致富的消息传回到乡村,这自然引了许多人想要到城市里工作的热情,尤其是那些原本都是苦出身的穷哈哈们看到昔日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如今已然是人模狗样的站在自己的面前,住着独栋小砖房的时候,自然激了他们想要过上这种生活的欲望,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城市的人口开始快增多,而到了这个时候,昆山县的展也进入到了井喷期。
面对这样的井喷期,你自然不能指望这些传统官僚可以像技术官僚那样妥善的安排这些涌入城市的农民得到满意的安置,在他们原本的设想中,一年各地区向昆山县涌入十万人口,就已经是他们设计的最高目标了,可事实却是在这一年中,涌入昆山县的人口足足有五十万之多,这出了昆山县衙门所设计的极限的五倍!
整个城市顿时变成了一座被人肉填满的城市,这是整个宋朝所有的士大夫们都没有想象到的恐怖画面呢,而原本的规划自然也彻底报废,在他们的设想里,一边建着联排房,然后一边让百姓们入住,这样一来,昆山县的展也是井井有条的,可是大量人口的涌入,立刻让整个规划变成了一张废纸,无数的烂尾楼开始在昆山县中出现,里面填充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还有的则是直接居住在了临时搭建起来的贫民窟中。
之所以都不愿意离开,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是需要路费的,而路费没赚到之前,谁有愿意回去的,再说了,前者已经在这座城市中成功了,若是什么都没有做到,连一分钱都没有拿回到家里,又有哪个男人好意思呢?所以许多人呢都留了下来,而看到如此多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之中,衙门自然是头痛的很,可对于那些商人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原本劳动力稀缺的时候,他们必须要给这些工人很好的待遇,他们才能够留下来在工厂里做工,而如今,劳动力已然是充分的过分了,他们自然也不用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讨好这些工人们了,工人的待遇下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尽管如此,这些工人们在城市中赚到的钱还是要比他们在农村耕地要赚得多,毕竟宋朝并没有进行过土地革命,所有的土地也是私人的,大多数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的手中,真正老百姓手中的地是非常稀少的,而靠着这些地,一般一家人最多也就只是够糊口而已,而且随着宋朝的科技提升,原本死亡率极高的婴儿现如今死亡率大幅度下滑,农村的人口自然也越来越多,原本生七个活两个,这一亩三分地还能支撑个两代人,可现在是生七个活五个,这一代人下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活路了,而去往城市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一条路了。
这样一来,城市的人口自然是越来越多,而昆山掌握这宋朝最优秀的港口,自然最大笔的投资都在这一块区域里,很快,昆山县的人口就过了杭州、越州(宁波)、扬州、苏州等大城市,成为了华东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人口过四百万,以仅次于汴京城,作为第二名成为享誉全球的级大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已然不是什么稀缺品了,所以工人的待遇自然也是越来越低,而对此,衙门也很少去管,原本答应工人们的房子此时自然也是不作数了。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更多的农村百姓进入城市务工,以让本就臃肿不堪的昆山再继续增加人口,朝廷还让昆山府衙门尽量限制农民人口进城务工,以免城市被越来越多的人口给压垮,四百万人居住在这不到一千平方公里的地区,要是有什么鸡流感、禽流感、鼠疫之类的病,那死起来可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这种事情只要生,便是宰相们该下台的时候了,所以综合所有的考虑,朝廷便做下了这个决定。
可是朝廷这本是好心的决定,却让当地昆山府知府毛遂见抓住了商机,此人乃是庆历四年进士,为官已有七载,先后担任过三县县令,最后因为工作成绩的优异以及在朝廷中有着十分强大的背景,被调到昆山县来担任知县,第二年昆山县便改制成为昆山府,这毛遂见也瞬间从一个六品官直接升格到了四品官,凭空升了六级,相当于是从以地级市的市长直接变成了直辖市的市长,地位甚至要比省长还来得高,可以说毛遂见是十分幸运的。
不过此人的工作能力也确实配得起这份运气,自主政昆山以来,将昆山治理的是井井有条,每年的经济数据拿出来,都十分的亮眼,即便在总量已经高出周围城市接近与一倍的状态下,依旧保持着比周围城市还要高的增长率,这里面尽管有地理位置的关系,但毛遂见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工业展和服务业上,毛遂见都十分有本事,现代意义上的cbd综合办公区,便在毛遂见的大胆举措下建立在了昆山府黄浦江岸旁,其规模自然不能跟现代意义上的路鸭嘴相提并论,可是这也让昆山府的展得到了质一般的飞跃,除此之外,有轨火车的展也十分的顺利,整个昆山府中,总计两条有轨火车路线让城市的交通变得畅快了不少,这些都是他的杰出贡献。
可在农民工进城务工上,毛遂见却起了歹念,他这个人,对于那些商人可谓是非常的尊敬,这一点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正因为如此,毛遂见才能在昆山将这些商人们留下来,将整个昆山展到如今的地步,可在另一面,对于那些农村来的务工百姓,他却是极度的看不起,同时在商人们身上他为了经济考虑,不敢对他们大行贪污之道,可对于这些百姓,他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忍。
当然,他本人其实对于财富并没有多少的追求,他更想要的是名垂青史,然后进入宰阁之中,成为像徐清这样的一代名臣,可是他想要名,底下跟着他工作的官吏们可不能靠着名气活着啊。
光是靠着那死工资,他们怎么享受生活,他们要的是过一天是一天的美好生活,至于是不是名留青史,他们可不在乎,毛遂见作为他们的头,严厉禁止他们向富人们要好处,可在对待百姓上,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此来让这些官吏继续跟着他工作。
没办法,现如今的宋朝官场,潜规则便是如此,富裕的地方和不富裕的地方,所有官吏的工资都是相等的,如此一来,贫穷地区的官吏过得自然是无比的舒服,可对于他们这些物价高昂的大城市官吏来说,那点工资,甚至不够他们请保姆的,作为官吏这一级别的人物,怎么说也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了,连个保姆都雇佣不起,这自然在他们的眼中是一种有失体面的事情,毛遂见知道这一状况后,也只能是随他们去了,这样一来,官吏们等于是得到了毛遂见给他们的尚方宝剑了,立刻便对这些农村务工人员开始敲起竹杠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