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3章:取合悠悠富贵儿
王振的态度你也看到了,这入阁之路怕是没那么简单?
徐朗颔了颔首表示自己看到了:不过是下三滥的手段,成不了气候,大人不必理会便是.他越是这般着急,越是表明他的手段已经用尽了,以我看此番他是阻挡不了大人入阁了。
杨峥道:我看王振到没有不让我入阁的意思,内阁乃外廷之首,单靠杨大人一人难以应付多如牛毛的政务,况且我可听说了,咱们这位老杨大人人虽有清正之名,可肚子里的心眼可不少,内阁每日上奏上万份奏章,这老头每日只从中挑上百件关乎百姓,关乎边关的奏章给予了票拟,其他的奏章,多以内阁人员少,自己年少高,精力不待搪塞,王振心头虽恨得牙痒痒,也无可奈何,所以内阁增添人数,与其说孙太后的意思,不如说王振也有这个心思,他刚刚掌握司礼监,最紧要的是树立自己的权威,给自己正名,好让咱们这些官儿看看,他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做起事来,未必就比咱们差了,可这名声要如何体现,自然是落在了批红奏章上了,一个无权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名声再响也毫无用处。
再者,司礼监掌权多半来自掌印与批红,掌印为金英把持,批红乃王振一手把握,他根基浅,又是刚刚坐上去,最想要的是什么?
徐朗道:权势!
杨峥道:不错,就是权势,非但他要权势,他的那些心腹,外面有些归顺的官儿那个不是看着他的权势,不能掌握大量的奏章,谈什么权势,所以内阁添些人数与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多了一件责问老杨的理由,有这一点就足够了,至于我,他未必不想我入阁,前些日的放浪形骸,王振未必全信,但也不是没有疑惑,况且我在杨大哥这件事上一直没出名,只是今日我一言不发,他也看不清楚我作何打算,所以入阁这件事上,他未必会阻拦,但趁机试探一下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外面的这些流言蜚语,倘若我真在乎了,你以为王振会无动于衷么,你未免太小看王振了,他一个落魄的秀才,只是为了功名,便能狠下心来做了自绝祖宗的事,这份狠劲儿,我就比不了,为了往上爬隐忍就是十余年,这份隐忍又是你我能比得了,再说这次他赶走杨大哥的手段,未必有多高明,但确实实用,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用其手段来,知道什么最好用,最能用,没有好的手段,未必能做到这一步,如今的王振已爬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你若以为他就此满足,那就大错特错的,若是猜得不错,未来的五年里,大明的天下只怕是王振了。
徐朗道:我从未小看王振。
杨峥道:如此最好不过了,不过咱们也不必悲观,王振今日势虽大,但咱们也未必就怕了他。
徐朗道:这个卑职从未怀疑,今日卑职寻大人就是想提醒大人,凡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入阁这事儿咱们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王振掌握了权势,咱们可就没了抗衡的资本,大人别看老杨大人走了影响不大,那是因为三杨柄国多年,打造一个强大有力的内阁,给了百官在心里上有了莫大的依赖,老杨大人没走,天下的官儿这份心就不会算,王振不得不畏惧,二来,如大人所说,王振刚刚掌权,威望尚嫌不够,但假以时日,凭着他果然的手段以及皇上对他的信任掌权是迟早的事情,这个时候,内阁再不涌出一个能抗衡王振的人物,官员怕是会要离心离德了,到时候大人就算有心收拾王振,怕也没了抗衡的资本。
杨峥知道徐朗说的是大实话,颔了颔首,道:军师所言极是,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过的,眼下的情况虽有利于我们,但大意不得,一日每入阁,咱们就一日得低调些。
徐朗看他这个时候还能如此想,心头放心不少,吐了口气,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以大人看,这次入阁大人有多大的把握?
杨峥淡淡一笑,道:你知道我的,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入阁咱们筹划了也有些日子,这些年杨大哥也帮忙谋划了不少,问题应该不大。
徐朗道:大人还是对廷推不了解啊,这种事儿放在明面上说是看谁的威望高,谁的才学好,谁立下的功勋大,可暗地里谁能保证都是这么干的呢?人走茶凉,寻常人都明白的道理,更何况是在官场,万般皆以利而为,老样大人已经走了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吧,你觉得京城的这帮官儿还会给老杨大人几分薄面呢,而且杨峥一直对大人心生警惕,这其中暗地里做了些什么,大人又如何知晓呢?依我看,大人还是做好准备为好?
大明的部选中最大的创举之一就是擎签法,也就是抽签。这法子看似有些儿戏,但却是最实用,最快捷的法子,大明那么大,省份县衙那么多,若是每一个都要吏部去分配与盘问,那吏部尚书还不得累死,再者每年来等派遣的官儿成千上万,光是派遣这些人都要花费不少功夫,江南繁荣之地水陆方便还好说,碰上了云贵川这等贫穷之地,一走就是一年半个月,等你吏部派遣完,还不止何年何月能抵达自己的府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大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鉴于这种情况也用过几次,但用的并不多,所以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正式成为惯例则是神宗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扬,这位以六十二岁高领做上吏部尚书后,结合朱元璋早年所用抽检法,正式了创建了掣签法,明朝的官员安排方式从此一变,官员们无论贤愚清浊,一概要凭手气抽签,抽到哪儿是哪儿,绝对的公平,手气不好,被分配去穷乡僻壤当县太爷,有的人手气好,捡到江南某地肥缺,但是不管怎么样,你分配去哪里,都跟吏部老爷的私心无关,全看你自己的爪子在那一刻摇出了哪根签。正因为这样,很多很多很多的候选人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以至于在万历间曾发生过几十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进士集体跑到吏部门口大骂尚书是畜生的事情,而尚书的对策也很明确,带着侍郎郎中等一干属官,跑到门口叉着腰,跟人对骂畜生。可谓是千古奇文了。
比起简单快捷的抽检选官制,廷推可就麻烦多了,非但规矩多,参与的人员也不少,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此乃就一般情形而言,实则参与廷议之人员,要以所议事项之性质内容以为衡量与议人员之依据,全由皇帝依就开议事项内容批示指定以为断。人数一多,公平也就难以保证了,所以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儿少不了暗底下的动些手脚,反正也用不着记下姓名,投谁就看谁的本事如何了。
军师是担心王振会暗中动手脚?这可是内阁的事儿,王振一个司礼监太监还没达到干预的地步吧?杨峥有些惊讶的道。
徐朗道:未雨绸缪才是官员最应该保持的心态,大人方才也说了,王振刚刚上位最需要的是威望,是掌握权势,内阁的壮大与他而言可是半分好处都没有,大人又是他最看重的对手,动些手脚把你排斥在外,也未尝不可。
杨峥皱眉想了一会儿,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一个太监的心思,他还真未必能看得透。那军师之见该如何是好?
徐朗沉吟了一会儿,道:以卑职看,大人当做两手准备?毕竟这一战咱们输不起?
两手准备?杨峥楞了一下,尚未回过神来。
徐朗看他模样,便知他还没想到问题的关键,当即便道:中旨?
不行,绝对不行?徐朗话音刚落,杨峥便跳了起来。
他这么跳起来是有理由的,大明的官儿出了部推,廷推之外,其实还有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那就是取得皇上的信任,让皇上绕过大臣,直接下中旨任命官员,但大明的皇帝极少动用这项权利,究其应由,因为就算皇上下了中旨,极少有官儿会答应的,所以不是皇上不想用,实在用了没多大的作用,所以皇帝想名正言顺下一道旨意必须要通过内阁,这就出现了争斗,万历皇帝就是因为立太子问题和朝臣的矛盾所以不上朝,抵制内阁,和朝臣斗气,下这种关系到传承的大事中旨根被没用,也不允许这样做,当然了这也不是皇上如此,官儿同样如此,通过中旨的官儿,哪怕官儿再大,他们也不会答应,为了是遭受百官的唾弃,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不要脸面的官儿,毕竟通过中旨下的官儿足以表明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官职也不小,被人骂几句也不会少一块肉,实惠是大大的有,日子一场群臣也就忘记了,最多在意见不合的时候,骂上一句你这个中旨的衰人,除此之外,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所以一些一门心思当官的官儿,倒也不反感皇上的中旨,只是没这个本事罢了。可让他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去走中旨的路子,无疑是寻不痛快,不要说百官如何看他,便是他自己也未必看得起自己,有些事可以做,而有些事就算好处再大也轻易做不得,以为他看中旨就是这样的事,这事儿看着是不错,看士大夫不买账,他入阁的目的是重新收拾杨士奇走后的朝心,可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再者,退一步说,自己若没这个本事入这个阁,百官也未必肯依附了,想要在朝中立足,说到底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旨这事儿我是万万不会答应的。杨峥语气坚定的道。
徐朗似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倒也不急,缓缓说道:大人昔日常说,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楚庄公汉高祖韩信那个不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方才成就一番大事,如今大明数百年安慰系大人一身,大人又何必固执区区虚名呢,中旨固然名声不好听,但能入阁大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日后大人整顿官场,保我大明百年繁荣昌盛,谁又会说大人的不是呢?
杨峥苦笑了声,这可不少说,后世的张居正柄国十年,锐意改革,以霹雳手段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边防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功勋不大,可结果如何,人一死,大明的官儿那个记着了他的好了,全都是恶的,就连当初他接了万历皇帝发的中旨,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被人攻击,猛人如张居正都如此,更别说是他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徐朗颔了颔首表示自己看到了:不过是下三滥的手段,成不了气候,大人不必理会便是.他越是这般着急,越是表明他的手段已经用尽了,以我看此番他是阻挡不了大人入阁了。
杨峥道:我看王振到没有不让我入阁的意思,内阁乃外廷之首,单靠杨大人一人难以应付多如牛毛的政务,况且我可听说了,咱们这位老杨大人人虽有清正之名,可肚子里的心眼可不少,内阁每日上奏上万份奏章,这老头每日只从中挑上百件关乎百姓,关乎边关的奏章给予了票拟,其他的奏章,多以内阁人员少,自己年少高,精力不待搪塞,王振心头虽恨得牙痒痒,也无可奈何,所以内阁增添人数,与其说孙太后的意思,不如说王振也有这个心思,他刚刚掌握司礼监,最紧要的是树立自己的权威,给自己正名,好让咱们这些官儿看看,他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做起事来,未必就比咱们差了,可这名声要如何体现,自然是落在了批红奏章上了,一个无权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名声再响也毫无用处。
再者,司礼监掌权多半来自掌印与批红,掌印为金英把持,批红乃王振一手把握,他根基浅,又是刚刚坐上去,最想要的是什么?
徐朗道:权势!
杨峥道:不错,就是权势,非但他要权势,他的那些心腹,外面有些归顺的官儿那个不是看着他的权势,不能掌握大量的奏章,谈什么权势,所以内阁添些人数与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多了一件责问老杨的理由,有这一点就足够了,至于我,他未必不想我入阁,前些日的放浪形骸,王振未必全信,但也不是没有疑惑,况且我在杨大哥这件事上一直没出名,只是今日我一言不发,他也看不清楚我作何打算,所以入阁这件事上,他未必会阻拦,但趁机试探一下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外面的这些流言蜚语,倘若我真在乎了,你以为王振会无动于衷么,你未免太小看王振了,他一个落魄的秀才,只是为了功名,便能狠下心来做了自绝祖宗的事,这份狠劲儿,我就比不了,为了往上爬隐忍就是十余年,这份隐忍又是你我能比得了,再说这次他赶走杨大哥的手段,未必有多高明,但确实实用,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用其手段来,知道什么最好用,最能用,没有好的手段,未必能做到这一步,如今的王振已爬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你若以为他就此满足,那就大错特错的,若是猜得不错,未来的五年里,大明的天下只怕是王振了。
徐朗道:我从未小看王振。
杨峥道:如此最好不过了,不过咱们也不必悲观,王振今日势虽大,但咱们也未必就怕了他。
徐朗道:这个卑职从未怀疑,今日卑职寻大人就是想提醒大人,凡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入阁这事儿咱们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王振掌握了权势,咱们可就没了抗衡的资本,大人别看老杨大人走了影响不大,那是因为三杨柄国多年,打造一个强大有力的内阁,给了百官在心里上有了莫大的依赖,老杨大人没走,天下的官儿这份心就不会算,王振不得不畏惧,二来,如大人所说,王振刚刚掌权,威望尚嫌不够,但假以时日,凭着他果然的手段以及皇上对他的信任掌权是迟早的事情,这个时候,内阁再不涌出一个能抗衡王振的人物,官员怕是会要离心离德了,到时候大人就算有心收拾王振,怕也没了抗衡的资本。
杨峥知道徐朗说的是大实话,颔了颔首,道:军师所言极是,不瞒你说,我也是这么想过的,眼下的情况虽有利于我们,但大意不得,一日每入阁,咱们就一日得低调些。
徐朗看他这个时候还能如此想,心头放心不少,吐了口气,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以大人看,这次入阁大人有多大的把握?
杨峥淡淡一笑,道:你知道我的,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入阁咱们筹划了也有些日子,这些年杨大哥也帮忙谋划了不少,问题应该不大。
徐朗道:大人还是对廷推不了解啊,这种事儿放在明面上说是看谁的威望高,谁的才学好,谁立下的功勋大,可暗地里谁能保证都是这么干的呢?人走茶凉,寻常人都明白的道理,更何况是在官场,万般皆以利而为,老样大人已经走了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吧,你觉得京城的这帮官儿还会给老杨大人几分薄面呢,而且杨峥一直对大人心生警惕,这其中暗地里做了些什么,大人又如何知晓呢?依我看,大人还是做好准备为好?
大明的部选中最大的创举之一就是擎签法,也就是抽签。这法子看似有些儿戏,但却是最实用,最快捷的法子,大明那么大,省份县衙那么多,若是每一个都要吏部去分配与盘问,那吏部尚书还不得累死,再者每年来等派遣的官儿成千上万,光是派遣这些人都要花费不少功夫,江南繁荣之地水陆方便还好说,碰上了云贵川这等贫穷之地,一走就是一年半个月,等你吏部派遣完,还不止何年何月能抵达自己的府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大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鉴于这种情况也用过几次,但用的并不多,所以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正式成为惯例则是神宗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扬,这位以六十二岁高领做上吏部尚书后,结合朱元璋早年所用抽检法,正式了创建了掣签法,明朝的官员安排方式从此一变,官员们无论贤愚清浊,一概要凭手气抽签,抽到哪儿是哪儿,绝对的公平,手气不好,被分配去穷乡僻壤当县太爷,有的人手气好,捡到江南某地肥缺,但是不管怎么样,你分配去哪里,都跟吏部老爷的私心无关,全看你自己的爪子在那一刻摇出了哪根签。正因为这样,很多很多很多的候选人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以至于在万历间曾发生过几十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进士集体跑到吏部门口大骂尚书是畜生的事情,而尚书的对策也很明确,带着侍郎郎中等一干属官,跑到门口叉着腰,跟人对骂畜生。可谓是千古奇文了。
比起简单快捷的抽检选官制,廷推可就麻烦多了,非但规矩多,参与的人员也不少,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此乃就一般情形而言,实则参与廷议之人员,要以所议事项之性质内容以为衡量与议人员之依据,全由皇帝依就开议事项内容批示指定以为断。人数一多,公平也就难以保证了,所以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儿少不了暗底下的动些手脚,反正也用不着记下姓名,投谁就看谁的本事如何了。
军师是担心王振会暗中动手脚?这可是内阁的事儿,王振一个司礼监太监还没达到干预的地步吧?杨峥有些惊讶的道。
徐朗道:未雨绸缪才是官员最应该保持的心态,大人方才也说了,王振刚刚上位最需要的是威望,是掌握权势,内阁的壮大与他而言可是半分好处都没有,大人又是他最看重的对手,动些手脚把你排斥在外,也未尝不可。
杨峥皱眉想了一会儿,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一个太监的心思,他还真未必能看得透。那军师之见该如何是好?
徐朗沉吟了一会儿,道:以卑职看,大人当做两手准备?毕竟这一战咱们输不起?
两手准备?杨峥楞了一下,尚未回过神来。
徐朗看他模样,便知他还没想到问题的关键,当即便道:中旨?
不行,绝对不行?徐朗话音刚落,杨峥便跳了起来。
他这么跳起来是有理由的,大明的官儿出了部推,廷推之外,其实还有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那就是取得皇上的信任,让皇上绕过大臣,直接下中旨任命官员,但大明的皇帝极少动用这项权利,究其应由,因为就算皇上下了中旨,极少有官儿会答应的,所以不是皇上不想用,实在用了没多大的作用,所以皇帝想名正言顺下一道旨意必须要通过内阁,这就出现了争斗,万历皇帝就是因为立太子问题和朝臣的矛盾所以不上朝,抵制内阁,和朝臣斗气,下这种关系到传承的大事中旨根被没用,也不允许这样做,当然了这也不是皇上如此,官儿同样如此,通过中旨的官儿,哪怕官儿再大,他们也不会答应,为了是遭受百官的唾弃,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不要脸面的官儿,毕竟通过中旨下的官儿足以表明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官职也不小,被人骂几句也不会少一块肉,实惠是大大的有,日子一场群臣也就忘记了,最多在意见不合的时候,骂上一句你这个中旨的衰人,除此之外,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所以一些一门心思当官的官儿,倒也不反感皇上的中旨,只是没这个本事罢了。可让他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去走中旨的路子,无疑是寻不痛快,不要说百官如何看他,便是他自己也未必看得起自己,有些事可以做,而有些事就算好处再大也轻易做不得,以为他看中旨就是这样的事,这事儿看着是不错,看士大夫不买账,他入阁的目的是重新收拾杨士奇走后的朝心,可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再者,退一步说,自己若没这个本事入这个阁,百官也未必肯依附了,想要在朝中立足,说到底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旨这事儿我是万万不会答应的。杨峥语气坚定的道。
徐朗似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倒也不急,缓缓说道:大人昔日常说,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楚庄公汉高祖韩信那个不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方才成就一番大事,如今大明数百年安慰系大人一身,大人又何必固执区区虚名呢,中旨固然名声不好听,但能入阁大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日后大人整顿官场,保我大明百年繁荣昌盛,谁又会说大人的不是呢?
杨峥苦笑了声,这可不少说,后世的张居正柄国十年,锐意改革,以霹雳手段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边防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功勋不大,可结果如何,人一死,大明的官儿那个记着了他的好了,全都是恶的,就连当初他接了万历皇帝发的中旨,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被人攻击,猛人如张居正都如此,更别说是他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