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章:侍读学士
杨士奇呵呵一笑道:“陛下说的那时乱世,用人不拘一格,可如今我大明四海定一,一切都得按规矩来,对绝大多数的官员来说,他们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往上熬,熬到了资历,熬到了人望,熬到了政绩,他们再一步一步的爬上来,吏部侍郎是高位,朝中不知多少人眼热,多少人梦寐以求能得到这个位置……?“说着呵呵一笑道:”所以,陛下让杨小弟年纪轻轻坐上这个位置,大家碍于皇帝的威严,或许不敢说什么,可多少有些非议,只怕非杨小弟所愿吧?“
朱瞻基露出了沉思的神色,这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复杂,他对杨峥除了欣赏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只想着让他做个高官,然后磨练下,没想到没有资历、没有人望、没有政绩还做不得高官,想了想道:“依杨爱卿看,朕该如何是好?“
杨士奇道:“杨小弟与兵事上颇有建树,神机营武臣一职倒也合适,这吏部侍郎,再进一步就是吏部尚书了,实在太显眼了。”
朱瞻基也意识到了,年纪轻轻身居如此高位,的确太显眼了,想了想道:“做个兵部侍郎如何?”
杨士奇呵呵一笑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让杨小弟进入六部呢,依我看小兄弟性子懒散,六部乃是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平日里政务繁多,未必适合杨小弟的性子,依我看陛下不如将他放在一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位置上,一来不至于被群臣忽略,二来也不至于太显眼,三来可以熬资历,熬人望的位置的,等将来小兄弟再立下些功勋,渐渐熬上了高位,想来也无人非议?”
朱瞻基眼里闪过一丝异色,心道:“父王与我当年为了这个位置,莫不是耐着性子苦苦熬出来的,太早得到的东西未必就是好东西?”点了点头道:“那杨爱卿的意思?”
杨士奇道:“我看杨小弟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尤其是诗词歌赋便是微臣也自叹不如,且见识独特,我看让他兼任太子侍读!为最妙?”
在中国古代,皇家非常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小太子或小皇子很小就要开始读书了,虽说是皇家贵子,但毕竟是小孩子,所以难免就会淘气、顽皮,这就有辱斯文,按礼是要受到责罚的,但他有可能是将来的皇上,老师不能骂他、打他,那还得批评教育,就只好训斥他身边的陪他们读书的人,以起到警醒皇子、太子的目的,这样的角色出力不讨好,所以后来就把这样的人或这样的差事叫做“陪太子读书”。也有以下的意思:太子一个人上学读书太闷太寂寞,也需要有同学做伴,所以皇室会为太子找一个人陪读,其目的不是要这个人学得多好,只是给太子做个伴而已,所以人们把充当陪衬的角色叫做“陪太子读书”。这样的官职通常也叫做“太子侍读”。官职不大,但日后的太子登基后,好处不少。所以一直为朝廷文武百官眼热。
一听“太子侍读“四个字,朱瞻基面上露出一丝痛苦之色,比起历史上其他皇帝,他的老婆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除皇后胡氏,孙贵妃外,还有 吴贤妃, 何贵妃,赵贤妃, 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诸恭妃,李充妃,何成妃, 郭嫔,郭爱,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十五人,可自成亲以来,他没少辛苦,除了皇后胡氏生下了长女、永清公主,孙氏生下常德公主外并没有生下儿子,如今眼看孙氏、胡后年纪越来越大,让他不免着急了些,这才让赛哈智寻了杨峥,此时一听“太子侍读”不免有些心慌的感觉。
但身居帝位,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能做到的,点了点头道:“太子侍读着实不错,只是朕还没太子,何来侍读,我看就让他做个侍读学士吧?”
杨士奇眼里闪过一丝异色,侍读学士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其上为掌院学士。在这样的位置上,只要好好熬上几年,有了资历,日后想要升官还不是容易得很?再说了如今内阁有杨荣、杨溥、黄淮、金幼孜、陈山、张瑛、加上自己,差不多有七了,根本不需要什么配备人员,所以杨峥这个侍读学士还不得放翰林院做事,哪里可是个鲤鱼跳龙门的地方?日后杨小弟的前途可不小啊?“
一旁的王振可是一脸的羡慕,这翰林院可是内阁入门人选啊,这个叫杨峥的年轻人好福气。
朱瞻基心里暗道:“看样子杨士奇是想让他日后进内阁啊,这样也好,如今朝中六部、内阁三公皆是老臣,虽说是忠心耿耿,可毕竟年老体衰,终究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若没有几个年轻臣子给朕撑着这江山,可是大大的不妙,况且朕对他还给予了厚望,让他在哪里锻炼锻炼也不错?“
一番计较了朱瞻基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明日是官员旬休,杨爱卿辛苦一番,去给他通个气儿,要不然依他的性子,不知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杨士奇暗暗羡慕:“皇帝对杨小弟还真是好得没话说啊?“应了声道:”微臣明白?”
朱瞻基从鼻腔里嗯了声道:“既如此,杨爱卿去准备啊?“
杨士奇双手恭敬的举起了画卷,道了声谢便出了宫殿。
我国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西汉,晋代6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
三国孟康《汉书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告,也称急、宁和休假,这种假期一般说来都不固定。据史载,我国现在的“五日工作制”就是从西汉开始。《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在这一天,官员们可以回家,这样看来汉朝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这样,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而且,相对于今天的请假,唐代请假要难得多。当时政府对于“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 否则,就要扣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通常情况下,唐代以后,大多数政府官员们习惯于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里办公,傍晚才下班回家。对于京城内的官员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们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后才到自己的官署办公。而地方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面办公、后面居家。
因此,可以说,放假与不放假也都是一回事。但相对低级的官员,如幕僚,因为地位卑微,是没有官邸的,甚至得离家别子住在官署里或租屋而住。因此,节假日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宋代待遇稍微差点,但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当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伦理盛行的封建社会,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除了上面的法定节假日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二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可规矩一到了元朝,就大大改变了,元朝的鞑子身子强壮,似乎并不需要什么休息,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
双倍月票最后的时刻了,诸位还等什么,有月票请送上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朱瞻基露出了沉思的神色,这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复杂,他对杨峥除了欣赏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只想着让他做个高官,然后磨练下,没想到没有资历、没有人望、没有政绩还做不得高官,想了想道:“依杨爱卿看,朕该如何是好?“
杨士奇道:“杨小弟与兵事上颇有建树,神机营武臣一职倒也合适,这吏部侍郎,再进一步就是吏部尚书了,实在太显眼了。”
朱瞻基也意识到了,年纪轻轻身居如此高位,的确太显眼了,想了想道:“做个兵部侍郎如何?”
杨士奇呵呵一笑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让杨小弟进入六部呢,依我看小兄弟性子懒散,六部乃是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平日里政务繁多,未必适合杨小弟的性子,依我看陛下不如将他放在一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位置上,一来不至于被群臣忽略,二来也不至于太显眼,三来可以熬资历,熬人望的位置的,等将来小兄弟再立下些功勋,渐渐熬上了高位,想来也无人非议?”
朱瞻基眼里闪过一丝异色,心道:“父王与我当年为了这个位置,莫不是耐着性子苦苦熬出来的,太早得到的东西未必就是好东西?”点了点头道:“那杨爱卿的意思?”
杨士奇道:“我看杨小弟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尤其是诗词歌赋便是微臣也自叹不如,且见识独特,我看让他兼任太子侍读!为最妙?”
在中国古代,皇家非常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小太子或小皇子很小就要开始读书了,虽说是皇家贵子,但毕竟是小孩子,所以难免就会淘气、顽皮,这就有辱斯文,按礼是要受到责罚的,但他有可能是将来的皇上,老师不能骂他、打他,那还得批评教育,就只好训斥他身边的陪他们读书的人,以起到警醒皇子、太子的目的,这样的角色出力不讨好,所以后来就把这样的人或这样的差事叫做“陪太子读书”。也有以下的意思:太子一个人上学读书太闷太寂寞,也需要有同学做伴,所以皇室会为太子找一个人陪读,其目的不是要这个人学得多好,只是给太子做个伴而已,所以人们把充当陪衬的角色叫做“陪太子读书”。这样的官职通常也叫做“太子侍读”。官职不大,但日后的太子登基后,好处不少。所以一直为朝廷文武百官眼热。
一听“太子侍读“四个字,朱瞻基面上露出一丝痛苦之色,比起历史上其他皇帝,他的老婆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除皇后胡氏,孙贵妃外,还有 吴贤妃, 何贵妃,赵贤妃, 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诸恭妃,李充妃,何成妃, 郭嫔,郭爱,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十五人,可自成亲以来,他没少辛苦,除了皇后胡氏生下了长女、永清公主,孙氏生下常德公主外并没有生下儿子,如今眼看孙氏、胡后年纪越来越大,让他不免着急了些,这才让赛哈智寻了杨峥,此时一听“太子侍读”不免有些心慌的感觉。
但身居帝位,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能做到的,点了点头道:“太子侍读着实不错,只是朕还没太子,何来侍读,我看就让他做个侍读学士吧?”
杨士奇眼里闪过一丝异色,侍读学士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其上为掌院学士。在这样的位置上,只要好好熬上几年,有了资历,日后想要升官还不是容易得很?再说了如今内阁有杨荣、杨溥、黄淮、金幼孜、陈山、张瑛、加上自己,差不多有七了,根本不需要什么配备人员,所以杨峥这个侍读学士还不得放翰林院做事,哪里可是个鲤鱼跳龙门的地方?日后杨小弟的前途可不小啊?“
一旁的王振可是一脸的羡慕,这翰林院可是内阁入门人选啊,这个叫杨峥的年轻人好福气。
朱瞻基心里暗道:“看样子杨士奇是想让他日后进内阁啊,这样也好,如今朝中六部、内阁三公皆是老臣,虽说是忠心耿耿,可毕竟年老体衰,终究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若没有几个年轻臣子给朕撑着这江山,可是大大的不妙,况且朕对他还给予了厚望,让他在哪里锻炼锻炼也不错?“
一番计较了朱瞻基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明日是官员旬休,杨爱卿辛苦一番,去给他通个气儿,要不然依他的性子,不知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杨士奇暗暗羡慕:“皇帝对杨小弟还真是好得没话说啊?“应了声道:”微臣明白?”
朱瞻基从鼻腔里嗯了声道:“既如此,杨爱卿去准备啊?“
杨士奇双手恭敬的举起了画卷,道了声谢便出了宫殿。
我国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西汉,晋代6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
三国孟康《汉书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告,也称急、宁和休假,这种假期一般说来都不固定。据史载,我国现在的“五日工作制”就是从西汉开始。《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在这一天,官员们可以回家,这样看来汉朝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这样,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而且,相对于今天的请假,唐代请假要难得多。当时政府对于“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 否则,就要扣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通常情况下,唐代以后,大多数政府官员们习惯于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里办公,傍晚才下班回家。对于京城内的官员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们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后才到自己的官署办公。而地方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面办公、后面居家。
因此,可以说,放假与不放假也都是一回事。但相对低级的官员,如幕僚,因为地位卑微,是没有官邸的,甚至得离家别子住在官署里或租屋而住。因此,节假日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宋代待遇稍微差点,但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当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伦理盛行的封建社会,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除了上面的法定节假日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二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可规矩一到了元朝,就大大改变了,元朝的鞑子身子强壮,似乎并不需要什么休息,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
双倍月票最后的时刻了,诸位还等什么,有月票请送上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