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853章:天赐良机

853章:天赐良机

小说:逍遥江山作者:一景之月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4-30 07:52:25
杨荣道:“果然是好法子,南京与京城相距数千里,无论是水6一路走来少说也要一月有余,陛下大可利用这段时间,稳定朝局面,着实一个一石二鸟的好法子?“

        杨溥微微皱了皱眉头,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出声。

        朱瞻基扫了他一眼,道:“杨爱卿可是有话要说?“

        杨溥立即站了起来,行了一礼,道:“陛下的法子倒是不错,只是微臣有些担心?“

        朱瞻基道:“杨爱卿担心什么?“

        杨溥道:“汉王早有叛逆之心,此番仁宗皇帝大行,实乃上天给他的好机会,以他的为人,想必早有安排,若得知假太子从南京返回京城,少不了有些动作,微臣是担心那位“假太子?”

        朱瞻基目光闪了闪道:“成就大事者,不拘小节,杨兄弟聪明无比,想来足以应付?”说着心头一叹,目光里多了几分担心。

        杨溥见皇帝如此说,也不好多说什么,心里微微期盼那假太子能逢凶化吉。

        众人就这计划又细细商议了一下,最终商议了结果是,为了做出太子当真不在京城的假象,朝廷需派遣一位礼官赴南京迎驾,而先前的况钟敢于任事的担当,给朱瞻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便让况钟担当此事,利用大明驿站的马匹,务必尽快赶到南京,将消息送给杨峥。

        大明的驿站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建造的,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当时的驿站称为“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而“驿站”这一词汇也从元朝开始在汉语中出现(之前只称“驿”)。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元朝驿站的基础上,除开通沈阳至旅顺的驿站外,在其它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这与元代只在两条大干线上设驿站是不同的。在明代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明代6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况钟知自己眼下所做的事情,干系重大,也不含糊,凭着兵部给的火牌要了马匹,一路冲着南京狂奔而去。

        看着况钟飞奔后去,王振才迅的转回了身子,急急忙忙感到了朱瞻基的书房,告诉他况钟已出的消息,正在看书的朱瞻基听了这消息,放下了手中书本,抬头看了看门外渐渐漆黑的夜色,喃喃道:“杨兄弟看你的了?”

        刺杀的第二日,杨峥并没有立即返回南京,而是继续留在了驿馆,倒不是他不愿意出去,实则是外面的雨水太大,雨中泛舟固然有些诗情画意,但弄得浑身湿漉漉的也不爽快,再者大小姐已经答应了,改日泛舟西湖,所以他也乐得在驿馆里呆上一日。

        只是经过了昨日一番刺杀,杨士奇等人倒也不敢怠慢,樊忠带来的五百将士都开始在四周警惕,一有风吹草动,立即上前查探,弄得偌大的驿馆,连一只鸟儿也飞不进来,让杨峥好生无趣的很,唯有让陈芜准备文房四宝,开始习练书法。

        自从假扮了太子,在陈芜的天天说教下,每日都习练书法一炷香,若是有两日不习练,习练还真有些手痒。

        陈芜听了指令,除了准备文房四宝之外,还弄来两幅字帖,杨峥与书法倒也有些研究,一看陈芜手中的是张芝的《笔心论》一卷,是大书法家张芝论书法的文章,后世已失传,可以说是书法名帖中的瑰宝,堪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张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大书家,是张奂长子,年轻时就很有操节,虽出身宦门,而无纨绔气,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皆严辞拒绝,故有“张有道”之称。他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边,从此,张芝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为之黑,后称张芝墨池。更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后世从学者如云,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亦受其影响,王羲之曾说:“:“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见深受其影响,他的七子王献之也是大爱张芝的书法,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就是继承张芝《八月贴》风格的,可以说王献之受张芝的影响比受其父王羲之的影响大,朱瞻基书法基本上路子是走的赵孟頫的行书,但偶尔也习练张芝的书法,陈芜为了让杨峥将朱瞻基的书法模仿得惟妙惟肖,可没少花功夫。

        这卷《笔心论》便是张芝用“一笔书”书写的,又是书法论,对书法的练习是大有好处,杨峥也早就想精研临摹了,这时见陈芜送来,当下也不客气,对着昂贵的宣纸临摹了起来。

        张芝的书法,是从民间和杜度、崔瑗、崔实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独创“一笔书”,亦即所谓“大草”,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从此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从而使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的解放。而他所创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不认真来习练,还真不好临摹,杨峥本就喜欢张芝,这一番临摹可谓极为认真,不知不觉竟过了一炷香的功夫。

        看着厚厚一大叠的宣纸,杨峥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虽没其神韵,但也似模似样了?”

        眼看桌上还有几张宣纸,想了想又提起朱笔在宣纸上一阵龙飞凤舞起来,不多时宣纸上留下了“:“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扫了一眼见,见纸张的书法颇有几分张旭的神采,顿感满意。

        这时陈芜走过来收拾纸张,看了这两句,微微咦了声,道:“殿下这两句倒有些意思?“

        杨峥呵呵一笑,道:“这可不是孤说的,这么高深的话儿一看就是得道高僧才有的境界?“

        陈芜识字不多,但见识不少,听他说不是自己所说,又诵了一遍,觉得这两句话暗含某种豁达、某种然、某种大度、某种洒脱,却不是杨峥这样年纪该有的境界,便道:“敢问殿下此句何人所做?“

        “好像一个叫寒山子和一个叫拾得的和尚说的?“杨峥随口道。

        “寒山与拾得?“陈芜默念了声,随即双眼一亮,道:”我知道了,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罗汉,在凡间化做两位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便有了与拾得的一段精彩对话。人称《寒山问拾得》。“

        杨峥倒是没想到这两句话儿,竟被这么多人知晓,道:“世人很喜欢这两句话么?“

        陈芜这会儿仿佛不认识杨峥一样,一脸惊愕的道:“殿下难道不觉得这两句话儿很精妙?“

        ^^^^^^^^^^^^^^^^^^^^^^^^^^^^^

        第三更了,今天大雨家里的小家伙不能出去溜达,所以很是闹腾,只好放弃码字了,来迟了还请诸位莫要见怪,有月票的请送上几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