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手眼通天 > 第281章 四大书院

第281章 四大书院

小说:手眼通天作者:暗形字数:2284更新时间 : 2018-07-22 21:34:42
  宣文殿雄壮恢宏,殿前是一座无比辽阔的广场,极尽皇家气派。

  清晨的日光透过薄雾,洒在广场地面铺着的白玉方砖上,散发出淡淡的白光,很是好看。

  渐渐地,应试的考生们陆续赶来,再加上一些送考的亲友,广场上人头攒动,颇像一场集会。然而这里是皇城禁地,大家深切感受到威严,用不着守卫警示,就都自觉地保持肃静,无人敢高声喧哗。

  大朝试的名额固定,只有一千人,但考生水准良莠不齐,所以,历来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像今年这样,惊艳天才云集,竞争异常激烈,可以说是百年难遇的朝试大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群星璀璨的局面,并非偶然,那些书院或者世家的长辈们都清楚,时势造英雄,如今两朝开战,狼烟四起,正是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所以,从书院学派,到豪族世家,各方势力都不再保留,派遣门下的最精英弟子入世,竞逐风流的同时,也是在为北唐皇朝输送战力,共度时艰。

  此时,他们聚在一起,不仅没有私语攀谈,而且还保持一定距离,心照不宣地分成不同阵容,从远处看去,泾渭分明,一目了然。

  若在往年,儒剑争锋,两家大体成均势,各自分走三百多个名额。剩下的不足四百名额,交给朝廷分配,实际上,都被京城和全国各地的权贵瓜分掉。

  沧海桑田,北唐大势变迁得太快,在分配今年名额的时候,朝廷正忙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剑道大力排斥,因而,这次朝试已是一家独大,儒家文人足足占据七百个名额。

  即便同为儒家,又有七十二书院林立,同源而不同宗,很多家的学说立场存在分歧,甚至利益冲突激烈,敌意明显。文人相轻,若无外敌在侧,当他们同处一地,必会拉帮结派,各占山头。

  站在广场最前方、同时也是占地盘最大的人群,共有四个,正是儒家内部地位最高的四大书院——东林,西陵,终南,北海。

  东林书院弟子众多,清一色都是褚色长衫,整齐而儒雅,在广场上极为显眼。领队的是一名长髯老者,五先生封万里并未亲临,还在会稽六郡平叛。

  他们的人数明显偏多,则是源于今春三月,东林才俊赶往桃山,跟西陵书院较量一场,夺走不少名额。此事众所周知,让东林门人扬眉吐气,好生得意。

  正因如此,跟他们相对的不远处,西陵弟子聚成一小团,都冷冷注视着他们,眼神里充满敌意。

  四先生赵千秋战死,院长之位空悬,西陵书院便群龙无首,形势日渐衰颓。为首的正是四先生爱女,如今也是二先生爱徒,赵香炉。

  “师妹,我真想揍他们一顿!”

  说话的是付俊杰,他性情高洁,是位格梅君子,原本不喜争强斗胜,但这时候,他也无法忍受东林人的挑衅表情,开始挽袖子。

  没等赵香炉开口,卓尔哼了一声,漠然道:“韩湘子不在对面,我都懒得出手。”

  赵香炉闻言,蛾眉皱起,“别闹了。咱们处境艰难,不到万不得已,别去主动招惹他们。”

  失去赵千秋撑腰,西陵本就实力大损,前几天袁崇焕又被颜渊处死,雪上加霜。无论是山上书院,还是山下庙堂,西陵都遭受惨重打击,一落千丈,再难跟东林抗衡。

  长达二十年的东西党争,似乎就要分出高下了。

  赵香炉看着对面那群人,明眸里闪过一丝不甘,低喃道:“如果他想回来,不至于这样的……”

  东西之外,南北也遥相对望。

  终南弟子站在场地中央,虽然整体实力不算突出,但从其他儒生的表情能看出,他们依然对圣地之人心存敬畏。

  原先,有夫子和大先生坐镇,终南在儒家的地位最高,除了倔犟不屈的北海,无人敢与其一较长短。

  后来变数陡生,颜渊封圣,跟老师反目成仇,二圣同时离开,终南书院的院长名存实亡,再无人负责打理。本就平庸的年轻一辈更加懈怠,如今远无法跟其他书院比较,只能靠圣地的名头混日子。

  但是在当年,终南书院行事凌厉,杀伐果断,绝无半点颓废。剑拔弩张的东西党争,跟曾经的南北党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二十年前,太祖高觉刚继位不久,便爆发春秋末战,他东征西讨,疲于奔命。同年,在一次出征途中,他偶然邂逅沐楚夫妇,对武清仪一见钟情,无法自拔。于是,他秘密派人将武清仪掳走,封为贵妃。

  十六年前,春秋结束,北方大统,太祖君临中原。他不顾太后反对,无故废黜原先的皇后,要立武清仪为后。太后年事已高,一气之下,急火攻心,竟猝然辞世。

  太祖不为所动,仍然一意孤行,引得群臣上书力谏,乃至在皇宫外长跪不起,此事轰动朝野。

  当时站出来领袖群臣,怒斥太祖逆行的,正是北海书院的院长,三先生魏铮。

  太祖勃然大怒,直接将御案掀翻,然而对此无可奈何。

  因为,北海郡是高家发源祖地,也是皇室最核心的力量所在。北海一派带头反对,即使他尊为皇帝,饮水思源,也不敢无视祖地,否则等于自掘坟墓。

  想诛九族?那得杀了他自己。

  而三先生魏铮,又是儒圣最得意的弟子,深受喜爱。太祖纵然对他起杀心,但涉及世外修行门派,干系重大,他深为忌惮,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群臣激愤,愈演愈烈。

  最危急关头,还是武清仪心机深沉,将二先生拉拢到自己身边,然后请他火速上终南,征求儒圣支持,平息乱局。

  最终,董仲舒亲赴北海,一掌将三先生击毙,以武力震慑北海群雄,紧接着,又在朝堂内展开清洗,最终才强行压下反武浪潮。

  武清仪顺利当上皇后,而恩怨却未罢休。南北两大书院的党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北海文人犯言直谏,铁骨铮铮,让天下人折服。

  转眼已是七年前,京城爆发剧变,襄王高澄的幕僚杀进皇宫,重伤太祖。数月后,太祖伤势加重,无力回天,还没来得及确立储君,便撒手人寰。

  太祖膝下无子嗣,兄长襄王被满门抄斩,皇族高家的直系血脉里,只剩庸王高瞻一人。高瞻聪慧绝顶,猜到襄王案的真相,唯恐得罪武清仪,招致杀身之祸,于是假装痴呆,死活不肯继位。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此情形下,武清仪同党趁机献言,倡议拥立皇后称帝,主持朝政。

  有元本溪亲手谋划,此计原本天衣无缝。既无储君可立,在他们看来,那把龙椅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然而,他们失算了。

  北海文人又站了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