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葛维其亡(二)
在胡璞在北平城闲晃的第二个月的某一天,张绿衣把他请到了世子府的后殿。
准确的说,这是张绿衣同这位礼部侍郎胡大人的第二次见面,她对这个人有一肚子的疑问。
此刻胡璞端坐在主位之上,面上带着几丝疑惑。
“听闻大人也是儒学门生,且受教于方大学士。”张绿衣缓缓开口道。
胡璞此时完全搞不清楚这位世子妃请他来做什么,听到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问题,胡璞有些意外,单依旧认真回道:“是的,恩师门徒众多,下官才疏学浅。”
“方大学士也算世间大儒了,能拜入他的门下,并出仕为官,想来对儒家的治国之道,是有些研究的。”张绿衣开口说道。
胡璞突然意识到,这位世子妃想问什么,他投靠燕王这么久了,这个问题,连燕王本人都没有问过。
“下官才疏学浅,连最基本的忠君爱国都无法做到,实在有辱师门。”胡璞起身说道。
隔着屏风,张绿衣看不清此刻胡璞脸上的表情,但他敏锐善查的本事,她此刻已经领教到了。
“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人也不算有辱师门。”张绿衣轻笑一声道。
“娘娘久居内院,怎么会关心这个?”胡璞发出了此刻他心里最大的疑问。
“好奇,想知道,当朝大儒的爱徒,怎么会临阵倒戈?”张绿衣理了理自己的衣裙笑着说道。这是她听说胡璞要来北平城时,心里冒出的第一个问题。
“下官也想问娘娘,世子也是儒家门生,君比父大,您问过世子这个问题吗?”胡璞俯身说道。
“那自然问过。”张绿衣回道。
这个答案,胡璞显然没有想到,愣了一会儿,张绿衣继续说道:“我没见过如今的这位建文帝,但他放回了我几位小叔,拿住了父王要造反的把柄,却不敢痛下杀手,我与世子都觉得此人,不适合做皇帝,不知道大人是因为什么?”
这番话,张绿衣说的很平静,却每一个字都在点子上,是的,原本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布局,燕王朱棣即使想造反也是下不了决心的,毕竟京师有他的亲儿子做人质,但建文帝朱允文的仁慈和温和,免除了燕王朱棣的后顾之忧。
“论血统,燕王是马皇后所生的,如今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皇太子离世,儿子中有合礼合法的次子可以立为太子,却偏偏要立皇太孙,是太祖爷先无视了礼法。”胡璞的这番话,让张绿衣大为震惊。
如今儒学盛行,儒家弟子遍布全国,太白山人虽名声在外,但同正统学派相比,也是落了一成的。
“不愧是方大学士的高徒,今日领教了,有打扰到大人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张绿衣送走了胡璞,自己却陷入了沉思。
她是没有立场的人,谁做皇帝对她来说,并没有多大不同,但是在其位不能承其重,这是张绿衣所接受不了的,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建文帝的仁慈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直到今天,她才忽然意识到,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朱元璋的偏心。
同样都是他和马皇后的儿子,他对早逝的长子过分的偏爱,才导致了温和、仁慈、毫无政治手腕的建文帝的登基。而如今这位造反的燕王,竟也同他一样,只不过他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
这日晚些时候,张绿衣把一封家书交给了朱高炽,想让他帮忙交到朱棣的手上,朱高炽看完这封家书,看张绿衣的眼神顷刻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此之后,朱高炽对张绿衣的崇拜与日俱增。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这一战打了快三年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忘记这场战争因何而打。”张绿衣看着漆黑的夜说道。
家书到朱棣手上几日之后,他便开始命人撰写了几篇文告,包括在致朝廷的两封信,以及后来给官民一体知照的宣言。朱棣坚持说,他正在进行的是终止内乱的正义行动,而且无论衡之以儒家的孝道,还是衡之以规定诸藩王义务的《祖训录》中的条款,他的行为都是对的。他指责建文帝,特别是指责他没有把他父皇的病情告知他,没有让他奔临丧葬。
他还指责建文帝受齐泰、黄子澄等宵小之臣的诱惑,对诸皇子进行了迫害,并且错误地指控他在做军事准备来反对皇帝。他争辩说,他所采取的行动是正当的自卫,同时他要求皇帝去掉左右的奸诈谋士们,恢复太祖皇帝的法律和制度。除此之外他还声称,他有义务来执行这次惩戒使命,因为他是马皇后所生的最年长的健在的儿子,就责无旁贷;他指天誓日地否认他对帝位感兴趣,只是说他是本诸《祖训录》中的规定而开始清除朝廷中的小人官员的。
何景明在看到这两封信的时候,着实佩服撰写人颠倒黑白的能力,连他此刻都觉得,燕王朱棣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而此时就站在他旁边的建文帝朱允文更是开始怀疑自己。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让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治上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原就不应该做皇帝的是吗?是皇祖考选错了人。”朱允文看着何景明说道。
此刻何景明不知道该回什么,因为这就是事实,朱允文过分仁慈,而自己又有些迂腐自大,他到此刻都不知道,谁有这样的本事,把一场造反之战,说的如此义正言辞。
“是我太自负了,我以为我走遍天下,见过很多人,认得很多人,能猜透所有人,结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何景明此刻的自我怀疑如此真实。他在北平城安排的所有细作都没有发挥任何用处,张绿衣用几个江浙女子,就坏了他布了三五年的局,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这局棋,他稳赢。
“先生的名气也不是一两日攒下来的,刚出山时做过的几件大事,也算名震天下了。”朱允文轻笑着说道。
是啊,那是好早、好早之前的事了,他刚出徒,单凭江湖游子的身份,就把江浙一带的贪官污吏们弄得整日头疼,他的本事世人自然是知道的,但那又如何呢?如今,他已经好久都没有体会过,赢是什么滋味了。
燕王朱棣给自己找到了发动战争的最合理的理由,众人纷纷倒戈,此刻千军万马就在健康城外,建文帝的败局,已经注定了。
“先生,查到了。”隐逸急匆匆的冲了进来,看到一旁的朱允文,有些惊讶。
“查到什么了?”朱允文问道。隐逸看了何景明一眼,何景明对着他点了点头,他开口道:“燕王的那些文告里大部分的说辞都出自一封家书,据说,是燕王世子妃写的。”隐逸说完,有些心疼的看了看何景明。
张绿衣能做燕王世子妃,何景明功不可没。
震惊、巨大的震惊,何景明在一瞬间,恍惚觉得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他千挑万选出来的粗鄙女子,如今,成了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他不相信隐逸的话,就像此刻他已经完全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样。
喊杀声响彻云霄,朱棣的部队已经打进了健康城。
“带陛下走。”何景明勉强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对隐逸说道。
“那你呢?”朱允文有些心疼的问道。
“我一个江湖闲散人,到哪都能混一口饭吃。”何景明苦笑着说道,他败了,败的很彻底,他此刻完全想不明白,那个连葛衣都不会穿的十二岁的少女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他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十二岁了,该养成的恶习都已经养成了,品性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但何景明深深的觉得,此刻在燕王府里的那位世子妃不是他见过的那个少女。
原本他已没了生的希望,他辅佐的人如今一败涂地,他也应该认命的,但对张绿衣的好奇,让他生出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隐逸带走朱允文后,何景明一把火把皇宫烧了,熊熊燃烧的火苗四处蔓延,何景明从通天的火光里,缓步走来,他是败了,但有些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始。
朱棣扑灭了皇宫内院的大火,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他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将忠于建文的诸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即轮流送到军营中去,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男子的凌辱,情况还要经常报告朱棣,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但朱允文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当时官宦们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新的皇帝,新的朝局,一切都从新开始了。
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和张绿衣接到了进京的旨意,但圣旨上世子儿子,让朱高炽很是忧心。
“煦儿战功赫赫,又多次救父王于危难,我这一去,怕凶多吉少?”朱高炽拿着圣旨说道。
“是父皇。”张绿衣很是淡定的回道,又缓缓说道:“殿下,你是燕王世子,是父皇的嫡长子,没人能取代殿下的位子。”
“绿衣,你竟比老师还要平静。”朱高炽看着心平气和的张绿衣苦笑着说道。
“殿下,我说过,我要做太子妃,那您就一定会是太子,我们不能阻止这场战争得发生,但既然父皇已经赢了,那这太子之位,就必须是殿下的。”张绿衣一字一句的说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准确的说,这是张绿衣同这位礼部侍郎胡大人的第二次见面,她对这个人有一肚子的疑问。
此刻胡璞端坐在主位之上,面上带着几丝疑惑。
“听闻大人也是儒学门生,且受教于方大学士。”张绿衣缓缓开口道。
胡璞此时完全搞不清楚这位世子妃请他来做什么,听到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问题,胡璞有些意外,单依旧认真回道:“是的,恩师门徒众多,下官才疏学浅。”
“方大学士也算世间大儒了,能拜入他的门下,并出仕为官,想来对儒家的治国之道,是有些研究的。”张绿衣开口说道。
胡璞突然意识到,这位世子妃想问什么,他投靠燕王这么久了,这个问题,连燕王本人都没有问过。
“下官才疏学浅,连最基本的忠君爱国都无法做到,实在有辱师门。”胡璞起身说道。
隔着屏风,张绿衣看不清此刻胡璞脸上的表情,但他敏锐善查的本事,她此刻已经领教到了。
“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人也不算有辱师门。”张绿衣轻笑一声道。
“娘娘久居内院,怎么会关心这个?”胡璞发出了此刻他心里最大的疑问。
“好奇,想知道,当朝大儒的爱徒,怎么会临阵倒戈?”张绿衣理了理自己的衣裙笑着说道。这是她听说胡璞要来北平城时,心里冒出的第一个问题。
“下官也想问娘娘,世子也是儒家门生,君比父大,您问过世子这个问题吗?”胡璞俯身说道。
“那自然问过。”张绿衣回道。
这个答案,胡璞显然没有想到,愣了一会儿,张绿衣继续说道:“我没见过如今的这位建文帝,但他放回了我几位小叔,拿住了父王要造反的把柄,却不敢痛下杀手,我与世子都觉得此人,不适合做皇帝,不知道大人是因为什么?”
这番话,张绿衣说的很平静,却每一个字都在点子上,是的,原本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布局,燕王朱棣即使想造反也是下不了决心的,毕竟京师有他的亲儿子做人质,但建文帝朱允文的仁慈和温和,免除了燕王朱棣的后顾之忧。
“论血统,燕王是马皇后所生的,如今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皇太子离世,儿子中有合礼合法的次子可以立为太子,却偏偏要立皇太孙,是太祖爷先无视了礼法。”胡璞的这番话,让张绿衣大为震惊。
如今儒学盛行,儒家弟子遍布全国,太白山人虽名声在外,但同正统学派相比,也是落了一成的。
“不愧是方大学士的高徒,今日领教了,有打扰到大人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张绿衣送走了胡璞,自己却陷入了沉思。
她是没有立场的人,谁做皇帝对她来说,并没有多大不同,但是在其位不能承其重,这是张绿衣所接受不了的,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建文帝的仁慈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直到今天,她才忽然意识到,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朱元璋的偏心。
同样都是他和马皇后的儿子,他对早逝的长子过分的偏爱,才导致了温和、仁慈、毫无政治手腕的建文帝的登基。而如今这位造反的燕王,竟也同他一样,只不过他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
这日晚些时候,张绿衣把一封家书交给了朱高炽,想让他帮忙交到朱棣的手上,朱高炽看完这封家书,看张绿衣的眼神顷刻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此之后,朱高炽对张绿衣的崇拜与日俱增。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这一战打了快三年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忘记这场战争因何而打。”张绿衣看着漆黑的夜说道。
家书到朱棣手上几日之后,他便开始命人撰写了几篇文告,包括在致朝廷的两封信,以及后来给官民一体知照的宣言。朱棣坚持说,他正在进行的是终止内乱的正义行动,而且无论衡之以儒家的孝道,还是衡之以规定诸藩王义务的《祖训录》中的条款,他的行为都是对的。他指责建文帝,特别是指责他没有把他父皇的病情告知他,没有让他奔临丧葬。
他还指责建文帝受齐泰、黄子澄等宵小之臣的诱惑,对诸皇子进行了迫害,并且错误地指控他在做军事准备来反对皇帝。他争辩说,他所采取的行动是正当的自卫,同时他要求皇帝去掉左右的奸诈谋士们,恢复太祖皇帝的法律和制度。除此之外他还声称,他有义务来执行这次惩戒使命,因为他是马皇后所生的最年长的健在的儿子,就责无旁贷;他指天誓日地否认他对帝位感兴趣,只是说他是本诸《祖训录》中的规定而开始清除朝廷中的小人官员的。
何景明在看到这两封信的时候,着实佩服撰写人颠倒黑白的能力,连他此刻都觉得,燕王朱棣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而此时就站在他旁边的建文帝朱允文更是开始怀疑自己。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让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治上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我原就不应该做皇帝的是吗?是皇祖考选错了人。”朱允文看着何景明说道。
此刻何景明不知道该回什么,因为这就是事实,朱允文过分仁慈,而自己又有些迂腐自大,他到此刻都不知道,谁有这样的本事,把一场造反之战,说的如此义正言辞。
“是我太自负了,我以为我走遍天下,见过很多人,认得很多人,能猜透所有人,结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何景明此刻的自我怀疑如此真实。他在北平城安排的所有细作都没有发挥任何用处,张绿衣用几个江浙女子,就坏了他布了三五年的局,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这局棋,他稳赢。
“先生的名气也不是一两日攒下来的,刚出山时做过的几件大事,也算名震天下了。”朱允文轻笑着说道。
是啊,那是好早、好早之前的事了,他刚出徒,单凭江湖游子的身份,就把江浙一带的贪官污吏们弄得整日头疼,他的本事世人自然是知道的,但那又如何呢?如今,他已经好久都没有体会过,赢是什么滋味了。
燕王朱棣给自己找到了发动战争的最合理的理由,众人纷纷倒戈,此刻千军万马就在健康城外,建文帝的败局,已经注定了。
“先生,查到了。”隐逸急匆匆的冲了进来,看到一旁的朱允文,有些惊讶。
“查到什么了?”朱允文问道。隐逸看了何景明一眼,何景明对着他点了点头,他开口道:“燕王的那些文告里大部分的说辞都出自一封家书,据说,是燕王世子妃写的。”隐逸说完,有些心疼的看了看何景明。
张绿衣能做燕王世子妃,何景明功不可没。
震惊、巨大的震惊,何景明在一瞬间,恍惚觉得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他千挑万选出来的粗鄙女子,如今,成了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他不相信隐逸的话,就像此刻他已经完全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样。
喊杀声响彻云霄,朱棣的部队已经打进了健康城。
“带陛下走。”何景明勉强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对隐逸说道。
“那你呢?”朱允文有些心疼的问道。
“我一个江湖闲散人,到哪都能混一口饭吃。”何景明苦笑着说道,他败了,败的很彻底,他此刻完全想不明白,那个连葛衣都不会穿的十二岁的少女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他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十二岁了,该养成的恶习都已经养成了,品性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但何景明深深的觉得,此刻在燕王府里的那位世子妃不是他见过的那个少女。
原本他已没了生的希望,他辅佐的人如今一败涂地,他也应该认命的,但对张绿衣的好奇,让他生出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隐逸带走朱允文后,何景明一把火把皇宫烧了,熊熊燃烧的火苗四处蔓延,何景明从通天的火光里,缓步走来,他是败了,但有些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始。
朱棣扑灭了皇宫内院的大火,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他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将忠于建文的诸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即轮流送到军营中去,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男子的凌辱,情况还要经常报告朱棣,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但朱允文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当时官宦们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新的皇帝,新的朝局,一切都从新开始了。
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和张绿衣接到了进京的旨意,但圣旨上世子儿子,让朱高炽很是忧心。
“煦儿战功赫赫,又多次救父王于危难,我这一去,怕凶多吉少?”朱高炽拿着圣旨说道。
“是父皇。”张绿衣很是淡定的回道,又缓缓说道:“殿下,你是燕王世子,是父皇的嫡长子,没人能取代殿下的位子。”
“绿衣,你竟比老师还要平静。”朱高炽看着心平气和的张绿衣苦笑着说道。
“殿下,我说过,我要做太子妃,那您就一定会是太子,我们不能阻止这场战争得发生,但既然父皇已经赢了,那这太子之位,就必须是殿下的。”张绿衣一字一句的说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