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节 里士满面包暴动
南方代表在欧洲和中国的活动都算有些成果,让南方高层认为获得成功的希望是有的,但现实狠狠的打了南方领导们一个耳光。
就在他们的首都,里士满,城外是围困的北方軍队,城内竟然爆发了暴动。
暴动并不是北方的特务煽动起来的,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因为市民实在是饿的不行了,暴动的目的不是策应城外北军的进攻,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因此称之为面包暴动。
南北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联邦海军对南方海岸线的封锁日益严密,南方地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乡下那些拥有大片种植园的奴隶主和有少量耕地的贫穷白人还能够自给自足,城市居民的一切吃喝穿用度都要在市面上购买。
政府为了应付战争巨大的开支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城市居民的财产不断缩水,即便是富裕阶层也开始变得贫穷,普通工薪阶层即便侥幸保住工作的,拿刀手里的可怜巴巴的薪水也不断贬值。
出门去集市甚至都得拿着装满篮子的钞票才行,可是买回来的东西塞进钱包就能装下。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工人们微薄的工资怎么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甚至连修鞋的费用在一天之内都能上涨一半。
尤为严重的是,市场上食品短缺、物价飞涨,面粉和培根等主食的价格比1861年高出了几乎三四十倍!要养活一个标准的四口之家一个星期的开销,在1860年只需要花6.55美元,现在得花上240美元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不饿死。饥饿的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这种情况,一个政府是不可能没有防范的,南方联盟其实早就在城市里执行了配给制等方案,问题是时运实在不济,封锁本就让运输变得困难,还倒霉催的遇上了暴风雪。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里士满遭遇到了可怕的严寒。这个原本习惯了温和天气的内陆城市经历了超过二十场猛烈的暴风雪,一英尺以上的积雪在这个冬天屡屡出现,食品和燃料的运输变得异常困难。
别说这个时代的美国了,就是21世纪的中国,遇上这样程度的暴风雪,南方的电网都会崩溃,交通都会瘫痪,所以这已经超出了南方政府的能力之外。城里的公共秩序立刻失控,入室盗窃和抢劫等犯罪现象猖獗,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歹徒在搜寻可以下手的猎物。而春天来临之后,里士满面临的窘境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融化的积雪使道路变成了烂泥潭,让居民们望眼欲穿的物资依然难以运到这里。
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没有办法,他公开要求人们禁食祷告!更让忍饥挨饿的人,感到愤怒,连那些为邦联政府服务的行政人员都觉得,号召饥寒交迫的人们绝食祷告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邦联陆军部的一名办事员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饥荒中禁食祷告?!愿上帝拯救这个人吧!”
饿的受不了的市民,愤怒情绪被点燃,立刻发起了暴乱。
这次暴动,其实并没有什么伤亡,对南方实质性的威胁也不大。因为此时城市里大多数体格健全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因此骚乱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被迫走向战场,有的已经再也没法儿回来了。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力的生活异常艰辛,她们早就受够了这种缺吃少穿的日子。
街道上的妇女们挥着瘦骨嶙峋的胳膊呼喊着“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口号,手执棍棒、斧头、锤子、刀子甚至刺刀寻找街上的目标,看着凶狠,实际上没几个真敢动手的。他们袭击的目标也不是南方軍队,而是政府的仓库和所有店铺。最首要的目标是食品,其次是服装和鞋子。杂货铺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冲进来抢走面包、面粉、培根、火腿、服装还有鞋子,一些卖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被愤怒的人们洗劫一空。
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出来劝导妇女们赶快离开,并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分给人们,但是徒劳无功。当他开始威胁要着急里士满城防营的士兵们开炮镇压时,妇女们才慢慢散去。骚乱只持续了两个钟头,街面上就恢复了平静。
虽然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于南方政府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到一个星期,里士满发生“面包暴乱”的消息就成了北方佬的《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接着,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此时恰好美国北方拒绝了欧洲列强的照会,俾斯麦立刻利用这一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推动抨击美国联邦的舆论。
俾斯麦发出号召,号召爱好和平的德国人民向无辜的美国普通民众施以援手,他还主动提出,将自己就任首相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济美国民众。还主动支持成立不久的国际红十字会,希望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在战争中无辜的民众提供帮助。
国际红十字会中的许多命人,比如支持红十字会的南丁格尔等宗教界影响力很大的圣徒们,都对俾斯麦的建议积极响应。他们组织人力物力,从欧洲采购粮食,悬挂红十字会的标志,通告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海军不要拦截他们的船,他们船上运载的,只有粮食和药品,没有任何军事物资。
在俾斯麦的搅动下,各国请愿或者不请愿,也都官方发出了对因饥饿而发动暴动的美国妇女的同情,纷纷捐助大量粮食。
这可不是什么好心,那次战争中不饿死人?德国跟俄国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俾斯麦同情国俄国城市里的饥民。
一切都是政治手段。只要美国联防在道义压力下,放开了红十字会的捐助通道,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里士满,那么其他南方城市呢,查尔斯顿是不是也不封锁了,诺福克是不是也不封锁了,新奥尔良是不是也不封锁了。
如果无偿援助的非军事物资可以进入南方,那么是不是作为商品的非军事物资也可以进入南方,就算继续封锁商品,那些商品也可以披着一层援助的皮改头换面的进入南方,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找到一个大公司,让他们送大量物资给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只能用于对美国民众的援助,红十字会不会拒绝,回头这个欧洲公司就能从某个账户中得到一笔巨大的佣金,这笔生意就披着援助的名义做成了。所以只要美国顶不住压力,那么封锁就会失去作用。
一旦解除了对南方的封锁,哪怕只是非军事物资的封锁,南方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因为军人也是人,他们也要消耗非军事物资,欧洲提供给平民的生活物资多了,南方提供给自己民众的就少了,就可以将更多资源提供给军人,最不济,他们也可以腾出大量运输力量,用来运输军火,而不是供应平民的粮食了。
如果美国拒绝,则会让美国联邦背上道德负担,俾斯麦已经将南方无辜民众的苦难推到了北方軍队纪律和北方封锁上,大喊战争不应该让无辜民众承担痛苦的高调,仿佛他是一个圣徒一般,却不去追究战争的责任。但民众就容易受这种高调的蛊惑,他们觉得就是这样,是啊,他们民众怎么能承担战争的痛苦呢,战争当然应该远离他们,殊不知战争正是他们这样的民众发动起来的。天真的人总是愿意为胜利呐喊,而不愿意承担战争的痛苦。他们这种天真,一次一次被政客利用,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战争。
现在整个欧洲充满了这种天真,这些年他们没少遭受战争的痛苦,那些痛苦突然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们开始大肆抨击美国联邦,要求自己的政府积极介入,越是左派的知识分子,就越是为这种声音张目。
反战的工会组织,妇女团体,宗教力量,都在呼吁美国人进行和谈,恢复和平。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最错误,也是别无选择的决定,继续执行封锁,红十字会的物资也拒绝入境,因为林肯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政治家,他看的清楚,只要开了一条缝隙,欧洲的物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南方。
这让美国联邦的名誉更加低劣,但别无选择,此时欧洲人因为林肯废奴宣言那最后一丝道义支持,也消散了。
至此俾斯麦的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此时即便欧洲组建联军干涉美国内战,其实都已经条件具备,但欧洲国家又有哪一个愿意为了美国南方流血,俾斯麦都不愿意。
所以俾斯麦只是顺势让欧洲国家达成了一致,开始对美国北方进行反封锁,断绝跟美国北方的经济联系,英法停止向美国出口军火,各国禁止美国北方债券在欧洲发行。
之后就是继续等待,俾斯麦认为,一定会有人耐不住寂寞跳出来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就在他们的首都,里士满,城外是围困的北方軍队,城内竟然爆发了暴动。
暴动并不是北方的特务煽动起来的,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因为市民实在是饿的不行了,暴动的目的不是策应城外北军的进攻,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因此称之为面包暴动。
南北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联邦海军对南方海岸线的封锁日益严密,南方地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乡下那些拥有大片种植园的奴隶主和有少量耕地的贫穷白人还能够自给自足,城市居民的一切吃喝穿用度都要在市面上购买。
政府为了应付战争巨大的开支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城市居民的财产不断缩水,即便是富裕阶层也开始变得贫穷,普通工薪阶层即便侥幸保住工作的,拿刀手里的可怜巴巴的薪水也不断贬值。
出门去集市甚至都得拿着装满篮子的钞票才行,可是买回来的东西塞进钱包就能装下。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工人们微薄的工资怎么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甚至连修鞋的费用在一天之内都能上涨一半。
尤为严重的是,市场上食品短缺、物价飞涨,面粉和培根等主食的价格比1861年高出了几乎三四十倍!要养活一个标准的四口之家一个星期的开销,在1860年只需要花6.55美元,现在得花上240美元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不饿死。饥饿的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这种情况,一个政府是不可能没有防范的,南方联盟其实早就在城市里执行了配给制等方案,问题是时运实在不济,封锁本就让运输变得困难,还倒霉催的遇上了暴风雪。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里士满遭遇到了可怕的严寒。这个原本习惯了温和天气的内陆城市经历了超过二十场猛烈的暴风雪,一英尺以上的积雪在这个冬天屡屡出现,食品和燃料的运输变得异常困难。
别说这个时代的美国了,就是21世纪的中国,遇上这样程度的暴风雪,南方的电网都会崩溃,交通都会瘫痪,所以这已经超出了南方政府的能力之外。城里的公共秩序立刻失控,入室盗窃和抢劫等犯罪现象猖獗,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歹徒在搜寻可以下手的猎物。而春天来临之后,里士满面临的窘境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融化的积雪使道路变成了烂泥潭,让居民们望眼欲穿的物资依然难以运到这里。
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没有办法,他公开要求人们禁食祷告!更让忍饥挨饿的人,感到愤怒,连那些为邦联政府服务的行政人员都觉得,号召饥寒交迫的人们绝食祷告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邦联陆军部的一名办事员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饥荒中禁食祷告?!愿上帝拯救这个人吧!”
饿的受不了的市民,愤怒情绪被点燃,立刻发起了暴乱。
这次暴动,其实并没有什么伤亡,对南方实质性的威胁也不大。因为此时城市里大多数体格健全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因此骚乱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被迫走向战场,有的已经再也没法儿回来了。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力的生活异常艰辛,她们早就受够了这种缺吃少穿的日子。
街道上的妇女们挥着瘦骨嶙峋的胳膊呼喊着“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口号,手执棍棒、斧头、锤子、刀子甚至刺刀寻找街上的目标,看着凶狠,实际上没几个真敢动手的。他们袭击的目标也不是南方軍队,而是政府的仓库和所有店铺。最首要的目标是食品,其次是服装和鞋子。杂货铺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冲进来抢走面包、面粉、培根、火腿、服装还有鞋子,一些卖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被愤怒的人们洗劫一空。
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出来劝导妇女们赶快离开,并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分给人们,但是徒劳无功。当他开始威胁要着急里士满城防营的士兵们开炮镇压时,妇女们才慢慢散去。骚乱只持续了两个钟头,街面上就恢复了平静。
虽然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于南方政府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到一个星期,里士满发生“面包暴乱”的消息就成了北方佬的《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接着,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此时恰好美国北方拒绝了欧洲列强的照会,俾斯麦立刻利用这一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推动抨击美国联邦的舆论。
俾斯麦发出号召,号召爱好和平的德国人民向无辜的美国普通民众施以援手,他还主动提出,将自己就任首相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济美国民众。还主动支持成立不久的国际红十字会,希望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在战争中无辜的民众提供帮助。
国际红十字会中的许多命人,比如支持红十字会的南丁格尔等宗教界影响力很大的圣徒们,都对俾斯麦的建议积极响应。他们组织人力物力,从欧洲采购粮食,悬挂红十字会的标志,通告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海军不要拦截他们的船,他们船上运载的,只有粮食和药品,没有任何军事物资。
在俾斯麦的搅动下,各国请愿或者不请愿,也都官方发出了对因饥饿而发动暴动的美国妇女的同情,纷纷捐助大量粮食。
这可不是什么好心,那次战争中不饿死人?德国跟俄国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俾斯麦同情国俄国城市里的饥民。
一切都是政治手段。只要美国联防在道义压力下,放开了红十字会的捐助通道,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里士满,那么其他南方城市呢,查尔斯顿是不是也不封锁了,诺福克是不是也不封锁了,新奥尔良是不是也不封锁了。
如果无偿援助的非军事物资可以进入南方,那么是不是作为商品的非军事物资也可以进入南方,就算继续封锁商品,那些商品也可以披着一层援助的皮改头换面的进入南方,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找到一个大公司,让他们送大量物资给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只能用于对美国民众的援助,红十字会不会拒绝,回头这个欧洲公司就能从某个账户中得到一笔巨大的佣金,这笔生意就披着援助的名义做成了。所以只要美国顶不住压力,那么封锁就会失去作用。
一旦解除了对南方的封锁,哪怕只是非军事物资的封锁,南方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因为军人也是人,他们也要消耗非军事物资,欧洲提供给平民的生活物资多了,南方提供给自己民众的就少了,就可以将更多资源提供给军人,最不济,他们也可以腾出大量运输力量,用来运输军火,而不是供应平民的粮食了。
如果美国拒绝,则会让美国联邦背上道德负担,俾斯麦已经将南方无辜民众的苦难推到了北方軍队纪律和北方封锁上,大喊战争不应该让无辜民众承担痛苦的高调,仿佛他是一个圣徒一般,却不去追究战争的责任。但民众就容易受这种高调的蛊惑,他们觉得就是这样,是啊,他们民众怎么能承担战争的痛苦呢,战争当然应该远离他们,殊不知战争正是他们这样的民众发动起来的。天真的人总是愿意为胜利呐喊,而不愿意承担战争的痛苦。他们这种天真,一次一次被政客利用,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战争。
现在整个欧洲充满了这种天真,这些年他们没少遭受战争的痛苦,那些痛苦突然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们开始大肆抨击美国联邦,要求自己的政府积极介入,越是左派的知识分子,就越是为这种声音张目。
反战的工会组织,妇女团体,宗教力量,都在呼吁美国人进行和谈,恢复和平。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最错误,也是别无选择的决定,继续执行封锁,红十字会的物资也拒绝入境,因为林肯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政治家,他看的清楚,只要开了一条缝隙,欧洲的物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南方。
这让美国联邦的名誉更加低劣,但别无选择,此时欧洲人因为林肯废奴宣言那最后一丝道义支持,也消散了。
至此俾斯麦的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此时即便欧洲组建联军干涉美国内战,其实都已经条件具备,但欧洲国家又有哪一个愿意为了美国南方流血,俾斯麦都不愿意。
所以俾斯麦只是顺势让欧洲国家达成了一致,开始对美国北方进行反封锁,断绝跟美国北方的经济联系,英法停止向美国出口军火,各国禁止美国北方债券在欧洲发行。
之后就是继续等待,俾斯麦认为,一定会有人耐不住寂寞跳出来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