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她相信(二更)
从报名到初选考试,一共十九天。复习初中课程她节省了两天,这样,学习高中课程的时间就有十四天,两个星期,学太透彻不可能,但是,加把劲儿,自学啃完高中课程的目标还是能实现的。看完课本的同时,她还要把老校长给的几套复习题做一遍,检验学习成果。
到了高中部分,她的学习速度慢了许多。意外的是,李红岩开始学习高中课程才发现,郑玉书说话中提到的小知识,竟大多都是高中的课本内容,听郑玉书深入浅出地讲解过,如今看起书来,竟感觉像是复习,好多知识点一看就明白了,这让她高中课程的学习,比想象中轻松了许多。
不管怎样,李红岩都让自己沉住气,不能急躁,一步步稳扎稳打,一点点弄懂、学会,每一天都特别忙特别累特别充实,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更添一份勇气和信心。这样忙碌专注之下,其他事情都不那么重要了。
哪怕,再一次失望——自从她寄了那张空白介绍信过去,已经二十天了,郑玉书却一直没有回信。这期间,她又发了两封信过去,算算时间,郑玉书也应该收到了,却同样如石沉大海。
她已经确定郑玉书也报名参加高考了,那么,她就想,郑玉书一定也在抓紧每一秒时间来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才没有时间给她写信的吧?
她若是考中了,拿到通知书,告诉郑玉书,他一定会很惊喜吧?!毕竟,郑玉书那么早就有意识地教她高中知识。她若能考中,其中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呢!
想着,郑玉书在建宁也与她一起,努力复习,刻苦用功,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她的心里总是有一丝淡淡的甜意。她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她也愿意为了这份感情,拼尽自己的全力。
十一月初,田里的麦苗儿足有两寸了,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
公社领导分组包片下村,验收一年的工作,传达上边的文件精神,当然,还要督促各大队、小队,按时按量足数交纳公粮,在此基础上,尽量多交一些统购粮。还有各种小品种的经济作物,比如棉花、花生,还有猪、鸡蛋这些,每个大队都是有生产任务的,这一趟下去,也顺路检查检查督促督促,秋收了,饲料充足,督促着各大队好好地喂上一段时间,把任务猪、任务鸡蛋这些也都完成。
得了信儿,李新国就去王家屋子找王喜林,王喜林当过几年兵,负伤复员后,仍旧喜欢撵兔子、打鱼的,全村只有他那里有比较完整的网具。
王喜林比李新国还大两岁,因为在另个小队,来往不是太多,但彼此之间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一听李新国说要去抡两网打条鱼还人情,他二话没说,从屋梁上摘了两只剥好皮的野兔,是他下绳套逮住的,吃不了,就挂在屋梁上风干。
李新国也不和他客气,肩膀上搭了渔网,手里拎上野兔,一边嘿嘿笑道:“你倒是下手早。我还盘算着,过两天下了小雪,再去地里转转呢,没想到,你已经吃上了。”
王喜林瞅一眼院子里疯玩的几个淘小子,其中两个是他的二小子、三小子,老大七岁半了,秋天已经被他送到大队小学上学去了,不在家。
“半大小子饿窟窿子猪,喂不饱可蹿不起个头来。”
李新国就嘿嘿笑,凑到他跟前低声道:“我们家你婶子让人淘换了十来只小母鸡,又打听着养蛐蟮喂鸡下蛋,嘿嘿,如今十来只小母鸡差不多都是一天一个蛋……要不然,我也早沉不住气了。”
“蛐蟮?怎么养?我啥时候去你们家看看呀。”
“去啊,随时去。不过,我提醒你,要去赶紧的,别等着天冷了,土冻了,那玩意儿可就不好找了。”
哥俩说笑一回,交流了一回开源心得,然后李新国告辞,扛着网,去北边引黄渠里下网打鱼去了。
之所以去引黄渠,是因为那边的水大,没有经过小河沟的分流,特别是引黄渠闸口外侧,因为放闸时水流急,带走了一部分泥沙,形成了一个深水区,有经验的人知道,这片深水中比较容易捉到正宗的黄河鲤鱼。
村里的河湾里倒是也有不少鱼,却大多是土生的鲫鱼、鲢鱼、小白条啥的,黄河鲤鱼很少见。
还别说,李新国这一趟的运气不错,到了黄河渠闸口处,旋了两网,就捞上来一条鲤鱼,两条草棍儿,还有四五条翘嘴鲢子。
草棍儿有的地方又叫红眼墩子,眼圈儿通红,鱼身浑圆紧实,肉质鲜美。翘嘴鲢子,有的地方又叫白鱼、翘嘴鲌,肉质特别鲜美细嫩,但是细刺儿太多,容易卡着喉咙,所以爱者爱极,不待见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条鲤鱼红色的鱼鳍鱼尾,微微闪着金光,鱼体流线型、修长有力,差不多有一尺半长,李新国掂了掂,足有六七斤重,就心满意足地,拎上几条鱼往家走。
有这一条鲤鱼,今天的目标就算达到了。至于**子和翘嘴鲢子,算是额外收获,拿回去多放点醋炖久一点,把小刺焖软了,孩子们吃也就不怕卡喉咙了。
因为地里的农活忙得差不多了,妇女和老人就都不下地了,集中到小队里,晾晒收获的棉花,界苇箔,编草席子……棉花要交任务,剩下的要压成絮棉,大人孩子冬天穿的棉衣棉鞋盖的棉被都要用着。还有一部分则交给老太太们纺成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土布——社员们每人每年就三尺三的布票,孩子还要减半,根本不够穿,就指着土布过日子呢。
李新国出门前,就叮嘱妻子韩玉玲,让她请一天假,在家掂对几个菜,家里大鱼大肉没有,花生米、菠菜鸡蛋这些还是有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到了高中部分,她的学习速度慢了许多。意外的是,李红岩开始学习高中课程才发现,郑玉书说话中提到的小知识,竟大多都是高中的课本内容,听郑玉书深入浅出地讲解过,如今看起书来,竟感觉像是复习,好多知识点一看就明白了,这让她高中课程的学习,比想象中轻松了许多。
不管怎样,李红岩都让自己沉住气,不能急躁,一步步稳扎稳打,一点点弄懂、学会,每一天都特别忙特别累特别充实,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更添一份勇气和信心。这样忙碌专注之下,其他事情都不那么重要了。
哪怕,再一次失望——自从她寄了那张空白介绍信过去,已经二十天了,郑玉书却一直没有回信。这期间,她又发了两封信过去,算算时间,郑玉书也应该收到了,却同样如石沉大海。
她已经确定郑玉书也报名参加高考了,那么,她就想,郑玉书一定也在抓紧每一秒时间来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才没有时间给她写信的吧?
她若是考中了,拿到通知书,告诉郑玉书,他一定会很惊喜吧?!毕竟,郑玉书那么早就有意识地教她高中知识。她若能考中,其中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呢!
想着,郑玉书在建宁也与她一起,努力复习,刻苦用功,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她的心里总是有一丝淡淡的甜意。她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她也愿意为了这份感情,拼尽自己的全力。
十一月初,田里的麦苗儿足有两寸了,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
公社领导分组包片下村,验收一年的工作,传达上边的文件精神,当然,还要督促各大队、小队,按时按量足数交纳公粮,在此基础上,尽量多交一些统购粮。还有各种小品种的经济作物,比如棉花、花生,还有猪、鸡蛋这些,每个大队都是有生产任务的,这一趟下去,也顺路检查检查督促督促,秋收了,饲料充足,督促着各大队好好地喂上一段时间,把任务猪、任务鸡蛋这些也都完成。
得了信儿,李新国就去王家屋子找王喜林,王喜林当过几年兵,负伤复员后,仍旧喜欢撵兔子、打鱼的,全村只有他那里有比较完整的网具。
王喜林比李新国还大两岁,因为在另个小队,来往不是太多,但彼此之间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一听李新国说要去抡两网打条鱼还人情,他二话没说,从屋梁上摘了两只剥好皮的野兔,是他下绳套逮住的,吃不了,就挂在屋梁上风干。
李新国也不和他客气,肩膀上搭了渔网,手里拎上野兔,一边嘿嘿笑道:“你倒是下手早。我还盘算着,过两天下了小雪,再去地里转转呢,没想到,你已经吃上了。”
王喜林瞅一眼院子里疯玩的几个淘小子,其中两个是他的二小子、三小子,老大七岁半了,秋天已经被他送到大队小学上学去了,不在家。
“半大小子饿窟窿子猪,喂不饱可蹿不起个头来。”
李新国就嘿嘿笑,凑到他跟前低声道:“我们家你婶子让人淘换了十来只小母鸡,又打听着养蛐蟮喂鸡下蛋,嘿嘿,如今十来只小母鸡差不多都是一天一个蛋……要不然,我也早沉不住气了。”
“蛐蟮?怎么养?我啥时候去你们家看看呀。”
“去啊,随时去。不过,我提醒你,要去赶紧的,别等着天冷了,土冻了,那玩意儿可就不好找了。”
哥俩说笑一回,交流了一回开源心得,然后李新国告辞,扛着网,去北边引黄渠里下网打鱼去了。
之所以去引黄渠,是因为那边的水大,没有经过小河沟的分流,特别是引黄渠闸口外侧,因为放闸时水流急,带走了一部分泥沙,形成了一个深水区,有经验的人知道,这片深水中比较容易捉到正宗的黄河鲤鱼。
村里的河湾里倒是也有不少鱼,却大多是土生的鲫鱼、鲢鱼、小白条啥的,黄河鲤鱼很少见。
还别说,李新国这一趟的运气不错,到了黄河渠闸口处,旋了两网,就捞上来一条鲤鱼,两条草棍儿,还有四五条翘嘴鲢子。
草棍儿有的地方又叫红眼墩子,眼圈儿通红,鱼身浑圆紧实,肉质鲜美。翘嘴鲢子,有的地方又叫白鱼、翘嘴鲌,肉质特别鲜美细嫩,但是细刺儿太多,容易卡着喉咙,所以爱者爱极,不待见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条鲤鱼红色的鱼鳍鱼尾,微微闪着金光,鱼体流线型、修长有力,差不多有一尺半长,李新国掂了掂,足有六七斤重,就心满意足地,拎上几条鱼往家走。
有这一条鲤鱼,今天的目标就算达到了。至于**子和翘嘴鲢子,算是额外收获,拿回去多放点醋炖久一点,把小刺焖软了,孩子们吃也就不怕卡喉咙了。
因为地里的农活忙得差不多了,妇女和老人就都不下地了,集中到小队里,晾晒收获的棉花,界苇箔,编草席子……棉花要交任务,剩下的要压成絮棉,大人孩子冬天穿的棉衣棉鞋盖的棉被都要用着。还有一部分则交给老太太们纺成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土布——社员们每人每年就三尺三的布票,孩子还要减半,根本不够穿,就指着土布过日子呢。
李新国出门前,就叮嘱妻子韩玉玲,让她请一天假,在家掂对几个菜,家里大鱼大肉没有,花生米、菠菜鸡蛋这些还是有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