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后院火起
锁喉堡里有最险要的地势,最雄厚的兵力,是吐蕃人防御大唐的第一道防线。在它背后是城廓皆毁的秦州腹地,吐蕃人再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
义勇军攻破锁喉堡以后,深知兵力不足的狄康五小,急忙采用壮士断腕的打法,放弃亲手打造的秦州无人区,收缩兵力至渭州,构筑起防御大唐的第二道防线。
在敌人又一道铜墙铁壁面前,鱼恩并没有贪功冒进,他采用李牧稳扎稳打的建议,在清水县旧址安营扎寨。随后请求朝廷征调徭役,在秦州构筑城池,镇守这块刚刚光复的故地。
收到义勇军得胜的消息,唐武宗大喜过望,对于鱼恩的请求也是极力配合。收到奏疏的当天就下诏,诏令京畿各地征调民夫五万人开往秦州,听后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鱼恩调遣,配合义勇军修筑新城。
时间就像是流水,总是在手指尖不经意的悄悄划过。转眼间,鱼恩攻占锁喉堡已经一月有余。
民夫与将士们昼夜赶工,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把三座城池修筑的有模有样,让广袤的秦州看起来不再空荡荡的,也让大唐可以在这里有了可以固守之地。
有了这些城池以后,鱼恩上奏唐武宗,希望朝廷能降旨,让无所依靠的流民进驻这些城池。配给他们农耕器具,借给他们赖以生活的粮食,分给他们广袤的荒地,减免他们的徭役,让秦州可以变成百姓休养生息之地。
对于流民来说,有土地他们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对于朝廷来说,有了土地当然需要百姓镇守。这种双赢的建议,瞬间都得到朝野上下一致支持。
聚拢的流民正在往秦州迁徙,第四座城池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有了三座城池镇守后方,鱼恩也准备着手攻破敌人渭州的防线;朝野上下对于西征的支持也前所未有的高昂。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大唐的后院就在这个时候起火了。
武宗会昌三年夏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在死之前,他给大唐留下一个尾大不掉的麻烦。
在患病的时候,他认为如果朝廷派遣别人担任昭义节度使,对于他们刘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他和幕僚张谷、陈扬庭密谋效法河北藩镇,实行割据,任命他的弟弟右骁卫将军刘从素的儿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侄子刘匡周为中军兵马使,孔目官王协为押牙亲事兵马使,家奴李士贵为使宅十将兵马使。命令刘守义、刘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别统辖亲兵。
刘从谏去世后,他侄儿刘稹封锁消息,不为刘从谏办丧事。他采用王协的建议,准备效仿叔叔的先例,一边暗箱操作对监军威逼利诱,让他帮忙请求任命自己为留后;一边积极谋划防御,以求威慑朝廷妥协。
算计打的是不错,可惜刘没有他叔叔的运气,他遇到的对手是唐武宗,是老谋深算的李德裕。
当收到刘从谏病危的消息,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回鹘还有余孽尚存,朝廷西征正打的如火如荼,实在不易对泽路用兵,暂时妥协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等到西征大军凯旋之际,刘若是不听话,再用兵不迟。
就在这时候,李德裕力排众议,认为昭义军和河朔三镇形势不同,他们有着优良的忠义传统。曾经在贞元元年出兵击退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叛乱,元和三年擒拿本镇的叛将卢从史。就算李抱真这个组建泽路昭义军的功臣,唐德宗仍不许他的儿子李缄世袭为节度使。
敬宗不理朝政,当时的宰相没有深谋远虑,以至于嚣张跋扈,屡次冒犯朝廷的刘从谏得以继承昭义节度使。如果再任由刘继承,那么无异于又多造就了一个河朔三镇。大唐众多藩镇见此,谁又会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五个藩镇?如此一来,大唐的分崩离析只在眼前。
于是乎,唐武宗就下诏说,自己担心泽路条件简陋,对刘从谏的病情有所耽误,想让他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洛阳去治病。并且大肆称赞刘是个可造之材,希望他能来长安述职,朝廷必定委以重任。
紧接着,等不到朝廷任命的刘,直接自称节度使,他这个做法已经于谋反无异。
收到刘自称节度使的消息,朝野上下大为恼火,兖王一派趁机对李德裕大加攻伐,准备将这个罪名都算在他的头上,让这位对手引咎辞职。
在朝廷风雨飘摇的当下,相爷岂会服软?在杞王,鱼弘志,马元贽等人的支持下,相爷开始绝地反击,用一条平寇的建议,将世家门阀的嘴给堵了回去。
他认为,刘如果因为朝廷不认命他为节度使就反叛,足以证明他本就有不臣之心,朝廷不认命他为留后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一旦有不臣之心的刘稹掌管泽路,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谋划,很容易就会演变成灾难。
因为他这些话,朝野上下瞬间枪口一致对外,准备调义勇军归来平叛。
就在这难得的和谐气氛中,相爷再次站出来唱反调。于是乎,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本来主张西征的人现在主张撤兵。本来反对西征的人,现在却极力支持继续西征。
李德裕认为,此时将义勇军调回,会让西征前功尽弃,劳民伤财所打造的城池,很容易就会再次变成废墟。刚刚坐稳的秦州,马上又会拱手让人。到时候已经安定的流民,岂不是又会变成朝廷的麻烦?
在相爷看来,刘之所以敢反叛,就是他以为河朔三镇会站到自己这一边。朝廷只要能让三镇站到朝廷这一边,帮着朝廷平叛,那么刘的死期还会远么?
既然可以不用内调义勇军就解决叛乱,又何必牺牲那么大调回义勇军呢?
最后相爷建议,应该派重臣出使三镇,以平叛后自取泽路三州为代价,换取三镇出兵平叛。再诏令泽路周围各镇,派兵平叛。
李德裕善谋断,懂取舍,知道该要什么,该放弃什么。他知道,对于朝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张脸。
刘稹自立就是在打朝廷的脸,如果朝廷不加以严惩,其他人就会争相效仿,将朝廷的影响力摧毁殆尽。
所以,他宁可给河朔三镇做让步,也不肯让朝廷丢掉对天下藩镇的威慑。只要朝廷还能保持威慑力,让出的土地早晚能收回来。
更何况义勇军还能弥补朝廷的损失,打回陇右这片沃土,带来巨大的利益,缓和国内尖锐的利益矛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义勇军攻破锁喉堡以后,深知兵力不足的狄康五小,急忙采用壮士断腕的打法,放弃亲手打造的秦州无人区,收缩兵力至渭州,构筑起防御大唐的第二道防线。
在敌人又一道铜墙铁壁面前,鱼恩并没有贪功冒进,他采用李牧稳扎稳打的建议,在清水县旧址安营扎寨。随后请求朝廷征调徭役,在秦州构筑城池,镇守这块刚刚光复的故地。
收到义勇军得胜的消息,唐武宗大喜过望,对于鱼恩的请求也是极力配合。收到奏疏的当天就下诏,诏令京畿各地征调民夫五万人开往秦州,听后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鱼恩调遣,配合义勇军修筑新城。
时间就像是流水,总是在手指尖不经意的悄悄划过。转眼间,鱼恩攻占锁喉堡已经一月有余。
民夫与将士们昼夜赶工,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把三座城池修筑的有模有样,让广袤的秦州看起来不再空荡荡的,也让大唐可以在这里有了可以固守之地。
有了这些城池以后,鱼恩上奏唐武宗,希望朝廷能降旨,让无所依靠的流民进驻这些城池。配给他们农耕器具,借给他们赖以生活的粮食,分给他们广袤的荒地,减免他们的徭役,让秦州可以变成百姓休养生息之地。
对于流民来说,有土地他们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对于朝廷来说,有了土地当然需要百姓镇守。这种双赢的建议,瞬间都得到朝野上下一致支持。
聚拢的流民正在往秦州迁徙,第四座城池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有了三座城池镇守后方,鱼恩也准备着手攻破敌人渭州的防线;朝野上下对于西征的支持也前所未有的高昂。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大唐的后院就在这个时候起火了。
武宗会昌三年夏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在死之前,他给大唐留下一个尾大不掉的麻烦。
在患病的时候,他认为如果朝廷派遣别人担任昭义节度使,对于他们刘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他和幕僚张谷、陈扬庭密谋效法河北藩镇,实行割据,任命他的弟弟右骁卫将军刘从素的儿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侄子刘匡周为中军兵马使,孔目官王协为押牙亲事兵马使,家奴李士贵为使宅十将兵马使。命令刘守义、刘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别统辖亲兵。
刘从谏去世后,他侄儿刘稹封锁消息,不为刘从谏办丧事。他采用王协的建议,准备效仿叔叔的先例,一边暗箱操作对监军威逼利诱,让他帮忙请求任命自己为留后;一边积极谋划防御,以求威慑朝廷妥协。
算计打的是不错,可惜刘没有他叔叔的运气,他遇到的对手是唐武宗,是老谋深算的李德裕。
当收到刘从谏病危的消息,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回鹘还有余孽尚存,朝廷西征正打的如火如荼,实在不易对泽路用兵,暂时妥协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等到西征大军凯旋之际,刘若是不听话,再用兵不迟。
就在这时候,李德裕力排众议,认为昭义军和河朔三镇形势不同,他们有着优良的忠义传统。曾经在贞元元年出兵击退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叛乱,元和三年擒拿本镇的叛将卢从史。就算李抱真这个组建泽路昭义军的功臣,唐德宗仍不许他的儿子李缄世袭为节度使。
敬宗不理朝政,当时的宰相没有深谋远虑,以至于嚣张跋扈,屡次冒犯朝廷的刘从谏得以继承昭义节度使。如果再任由刘继承,那么无异于又多造就了一个河朔三镇。大唐众多藩镇见此,谁又会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五个藩镇?如此一来,大唐的分崩离析只在眼前。
于是乎,唐武宗就下诏说,自己担心泽路条件简陋,对刘从谏的病情有所耽误,想让他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洛阳去治病。并且大肆称赞刘是个可造之材,希望他能来长安述职,朝廷必定委以重任。
紧接着,等不到朝廷任命的刘,直接自称节度使,他这个做法已经于谋反无异。
收到刘自称节度使的消息,朝野上下大为恼火,兖王一派趁机对李德裕大加攻伐,准备将这个罪名都算在他的头上,让这位对手引咎辞职。
在朝廷风雨飘摇的当下,相爷岂会服软?在杞王,鱼弘志,马元贽等人的支持下,相爷开始绝地反击,用一条平寇的建议,将世家门阀的嘴给堵了回去。
他认为,刘如果因为朝廷不认命他为节度使就反叛,足以证明他本就有不臣之心,朝廷不认命他为留后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一旦有不臣之心的刘稹掌管泽路,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谋划,很容易就会演变成灾难。
因为他这些话,朝野上下瞬间枪口一致对外,准备调义勇军归来平叛。
就在这难得的和谐气氛中,相爷再次站出来唱反调。于是乎,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本来主张西征的人现在主张撤兵。本来反对西征的人,现在却极力支持继续西征。
李德裕认为,此时将义勇军调回,会让西征前功尽弃,劳民伤财所打造的城池,很容易就会再次变成废墟。刚刚坐稳的秦州,马上又会拱手让人。到时候已经安定的流民,岂不是又会变成朝廷的麻烦?
在相爷看来,刘之所以敢反叛,就是他以为河朔三镇会站到自己这一边。朝廷只要能让三镇站到朝廷这一边,帮着朝廷平叛,那么刘的死期还会远么?
既然可以不用内调义勇军就解决叛乱,又何必牺牲那么大调回义勇军呢?
最后相爷建议,应该派重臣出使三镇,以平叛后自取泽路三州为代价,换取三镇出兵平叛。再诏令泽路周围各镇,派兵平叛。
李德裕善谋断,懂取舍,知道该要什么,该放弃什么。他知道,对于朝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张脸。
刘稹自立就是在打朝廷的脸,如果朝廷不加以严惩,其他人就会争相效仿,将朝廷的影响力摧毁殆尽。
所以,他宁可给河朔三镇做让步,也不肯让朝廷丢掉对天下藩镇的威慑。只要朝廷还能保持威慑力,让出的土地早晚能收回来。
更何况义勇军还能弥补朝廷的损失,打回陇右这片沃土,带来巨大的利益,缓和国内尖锐的利益矛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