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一只老狐狸
圣旨来的有些莫名其妙,至少在鱼恩看来有些莫名其妙。还好鱼弘志当时在场,回来后将事情大致给他陈述一遍,这才知道自己又被李德裕举荐,在皇帝面前露脸。
“谁给你出的骚主意?你可知道四处讨好,可能反而四处都得罪。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弱势的人绝对会吃亏。”
鱼弘志看问题的方向有些特别,在他看来那篇文章就是在四处讨好。用赈灾法讨好皇帝,用封侯封王讨好节度使,用民役讨好门阀,再画一张美丽的大饼讨好天下百姓。
只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就注定他看到的结果也不同。也许在更多人眼里,那真是一篇解决问题的良策,至少在鱼恩看来是双赢的办法。
“叔父何出此言?”
实在弄不明白老狐狸为何会这么想,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夜色虽已深沉,书房里却是灯火通明。鱼弘志的眼神不好,书房里的灯光稍微暗一些就如同瞎子。就算是这般灯火通明,火红的烛光还是让他看东西模模糊糊,在桌子上下翻找许久才拿出一本奏疏。
这本奏疏很新,写成的时间离现在绝对不远。一脸疑惑的接过奏疏,鱼恩终于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奏疏上写道:臣自感年迈,未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有幸得以保全承德一镇之地已是上苍恩德,大唐之幸。然此并非臣无能,只是权力被过于束缚,做起事来束手束脚,无数良法不得施展。臣斗胆奏请陛下,封臣以王侯之爵,准臣行封地之事,届时臣必将换陛下一个民富兵强之承德。承德节度使刘从谏。
听调不听宣的节度使确实想要王侯的爵位,但是他们却不想放弃手上的权利。鱼恩这篇文章正中他们下怀,到时候各路节度使都在自己的地盘上捐出一块封地,他们便是名副其实的土皇上。至于封地的大小可不是朝廷说的算,强龙从来压不过地头蛇。
看完这封奏疏,用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鱼弘志,他不明白,大唐王朝怎么脆弱到这种地步,连节度使交出的些许地方都控制不住?
“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以为那些人精都白给么?就算交出些地方,他们也不会给朝廷连成一片的机会,他们只会像洒豆子一般,你交这一块,我交那一块。等朝廷去接收的时候就会发现,东边节度使交出的地方,恰巧被西边挡住,西边交出的地方又被北边挡住,根本不可能与朝廷现在控制的地方连成一片。到时候匪患横行,他们便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再收回去。”
姜还是老的辣,老狐狸只需三言两语便让鱼恩犹如醍醐灌顶,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只是还有一点他不明白,朝廷为何不驻兵?就算是连不成一片,只要驻军便能打通。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人上了年纪,经历的事情多,许多事情只需拿过来一看,便知道和原来那些事情相仿,少走原来的错路。一脸疑惑的表情被老狐狸看在眼中,哪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先不说朝廷积弱,拿不出那么多兵,就算朝廷拿得出,可是朝廷还能相信谁?还敢相信谁?把兵将都派出去,没有绝对的力量来讨伐不臣,大唐将瞬间分崩离析。”
自安史之乱后,朝廷衰微,四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朝廷时反时从,这便是唐王朝的结症所在。因为一次次的反叛,朝廷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可信任的武将。生怕今天领出去的兵,明天回过头来再打自己。
至于鱼恩说的趁机撤掉节度使,改成郡县制,哪个节度使是傻子?没有兵权在手,哪有他们的逍遥王侯?到时候就是一边收下王侯的封号,一边找各种借口推脱交权。
如果真如那般,他还真是弄巧成拙,皇帝付出许多爵位,却没收回权力,鱼恩还能讨得好么?
当然也可以想让节度使进京收权后再封王,只是这样的空头支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账。估计买账的,充其量也就是朝廷还能控制的地方。
让鱼恩感觉欣慰的是,老狐狸说了句:“还好陛下深知这些人的秉性,对这一点并未应允。”
事情到这里,鱼恩才发现自己真的大错特错,险些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急忙躬身行礼,说道:“多谢叔父指点,鱼恩险些酿成大祸!”
“得了,得了,你也不用谦虚,你那些骚主意也确实有可用之处,不然咱家也不会任由陛下降旨。”
说完话又拿出一本奏疏,与上一本不同,奏疏已经泛黄,一看就是陈年旧物,老太监能保存至今,显然也是认为它颇为重要。
鱼恩也不客气,直接翻看起来,随着目光移动,鱼恩的脸上也跟着冷汗之流,如果说刚才的计策是他异想天开的笑谈,那么这个计策连笑谈都算不上,简直是帮倒忙的猪队友。
奏疏上写的是门阀士族如何利用天灾兼并土地,如何将百姓变成家奴,如何逃避赋税,如何成为大唐最大的蛀虫。
每逢天灾,百姓缺粮之际,门阀士族便哄抬粮价,将本就虚高的粮价抬的更高,让百姓买不起,只能倾家荡产以求糊口。门阀士族要做的,就是在百姓倾家荡产之时收购他们手里的土地,再等到他们难以为继之时,伸出援手,将他们变为家奴。
还未等他看完,鱼弘志忽然问道:“太宗贞观十三年,大唐有户三百余万,人一千两百多万。武周神龙元年,大唐有户六百多万,人三千七百多万。玄宗天宝十四年,大唐有户将近九百万,人口五千多万。而至文宗,只剩不足五百万户,你可知这些人口都哪里去了?”
面对这个问题,鱼恩的第一反应就是土地少了,战争多了,国家衰落,人口自然就会锐减。只可惜他想的远没有老太监多,更没有些奏疏的人全面。
继续往下看鱼恩才恍然,原来人口少这么多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失去国土与土地,而是黑户。
奏疏上写的明白,百姓土地被兼并过后,为养家糊口只能去门阀士族家里做客户。可是客户需要缴纳高额租金,一旦年景有个风吹草动,田地未能丰收,家里仍旧难以为继。
反而那些甘愿变成家奴的百姓,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门阀士族都会让他们吃饱。而且家奴还有一个好处,不用交税。百姓甘愿沦为家奴后,一般都会销户,由户主统一缴纳赋税。若是户主嫌家里的家奴太多,想偷税漏税怎么办?那就少登记些家奴,让那些家奴变成黑户,没有户口,朝廷自然无从征税。
两下一比较,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宁愿选择当家奴,也不会去选择当客户。
怪不得那些老家伙都把他的文章奉若至宝,在皇帝面前使劲儿夸赞,原来自己正中那些人下怀,给他们名正言顺收拢家奴的机会。
见他这幅模样,鱼弘志也不好过于责难,只能轻声安慰:“陛下金口玉言,事情已经拍板,为今之计只能严加监管,莫让那些人做的太过分。”
说完又叹息一声:“家奴也总比饿死好。”
最让鱼恩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奏疏看到最后,落款上的人名居然是郑注,那个素未谋面的便宜父亲。
“叔父,这,这……”
看见他吃惊的表情,鱼恩笑着问:“很吃惊是不是?咱家说过七宗五姓是你父亲最强力的支持者,为啥你父亲还会写这篇奏疏?”
见鱼恩点头,老狐狸目光远眺,似乎陷入回忆中。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写这篇奏疏的时候,你父亲还不是封疆大吏,只是节度使幕僚,咱家也不是太监,只是个落魄书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两个走上两条不同的路。你父亲想借七宗五姓的力量登巅,再回过头来治理门阀士族的隐疾。咱家则认为他有些异想天开,多半会偷鸡不成反蚀米。所以咱家选择向皇家靠拢,只有皇家为统治千秋万代,才能有彻底根治的决心。只可惜,事到如今咱家也不知道究竟是他错了,还是咱家错了。”
从回忆中回过神,正视鱼恩,老狐狸终于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咱家只关心一件事情,你所说占城稻之事是真是假?光是真腊国这个名字便让咱家苦寻许久,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清楚?”
脸色很端正,完全没有笑意,声音也很正式,这还是鱼恩第一次见到他如此正襟危坐的模样。
“西市有许多胡商,鱼恩落魄时最喜欢听他们谈论各国风土人情来消磨时间。占城稻之事,鱼恩有绝对的把握。只是有一个难题,如今南诏不臣,运送良种恐怕有些难。”
胡乱编撰的借口,显然没有太大说服力。听到后面的时候,鱼弘志甚至双目微眯,直视鱼恩,仿佛要看透他的心。
鱼恩哪里能不明白老狐狸心中想的是什么?他是害怕自己以运送艰难为借口,造个占城稻谣言画饼充饥。
“叔父自可派人去查证,只是有一点要注意,需找真腊国人,或安南以南商人才可。”
说完忽然想起来这种商人长安城还真不太好找,急忙又补充:“广州或许能多一些。”
也许是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是真的困了,听完这句话,鱼弘志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你先回去睡吧,咱家也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谁给你出的骚主意?你可知道四处讨好,可能反而四处都得罪。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弱势的人绝对会吃亏。”
鱼弘志看问题的方向有些特别,在他看来那篇文章就是在四处讨好。用赈灾法讨好皇帝,用封侯封王讨好节度使,用民役讨好门阀,再画一张美丽的大饼讨好天下百姓。
只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就注定他看到的结果也不同。也许在更多人眼里,那真是一篇解决问题的良策,至少在鱼恩看来是双赢的办法。
“叔父何出此言?”
实在弄不明白老狐狸为何会这么想,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夜色虽已深沉,书房里却是灯火通明。鱼弘志的眼神不好,书房里的灯光稍微暗一些就如同瞎子。就算是这般灯火通明,火红的烛光还是让他看东西模模糊糊,在桌子上下翻找许久才拿出一本奏疏。
这本奏疏很新,写成的时间离现在绝对不远。一脸疑惑的接过奏疏,鱼恩终于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奏疏上写道:臣自感年迈,未能为大唐开疆拓土,有幸得以保全承德一镇之地已是上苍恩德,大唐之幸。然此并非臣无能,只是权力被过于束缚,做起事来束手束脚,无数良法不得施展。臣斗胆奏请陛下,封臣以王侯之爵,准臣行封地之事,届时臣必将换陛下一个民富兵强之承德。承德节度使刘从谏。
听调不听宣的节度使确实想要王侯的爵位,但是他们却不想放弃手上的权利。鱼恩这篇文章正中他们下怀,到时候各路节度使都在自己的地盘上捐出一块封地,他们便是名副其实的土皇上。至于封地的大小可不是朝廷说的算,强龙从来压不过地头蛇。
看完这封奏疏,用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鱼弘志,他不明白,大唐王朝怎么脆弱到这种地步,连节度使交出的些许地方都控制不住?
“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以为那些人精都白给么?就算交出些地方,他们也不会给朝廷连成一片的机会,他们只会像洒豆子一般,你交这一块,我交那一块。等朝廷去接收的时候就会发现,东边节度使交出的地方,恰巧被西边挡住,西边交出的地方又被北边挡住,根本不可能与朝廷现在控制的地方连成一片。到时候匪患横行,他们便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再收回去。”
姜还是老的辣,老狐狸只需三言两语便让鱼恩犹如醍醐灌顶,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只是还有一点他不明白,朝廷为何不驻兵?就算是连不成一片,只要驻军便能打通。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人上了年纪,经历的事情多,许多事情只需拿过来一看,便知道和原来那些事情相仿,少走原来的错路。一脸疑惑的表情被老狐狸看在眼中,哪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先不说朝廷积弱,拿不出那么多兵,就算朝廷拿得出,可是朝廷还能相信谁?还敢相信谁?把兵将都派出去,没有绝对的力量来讨伐不臣,大唐将瞬间分崩离析。”
自安史之乱后,朝廷衰微,四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朝廷时反时从,这便是唐王朝的结症所在。因为一次次的反叛,朝廷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可信任的武将。生怕今天领出去的兵,明天回过头来再打自己。
至于鱼恩说的趁机撤掉节度使,改成郡县制,哪个节度使是傻子?没有兵权在手,哪有他们的逍遥王侯?到时候就是一边收下王侯的封号,一边找各种借口推脱交权。
如果真如那般,他还真是弄巧成拙,皇帝付出许多爵位,却没收回权力,鱼恩还能讨得好么?
当然也可以想让节度使进京收权后再封王,只是这样的空头支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账。估计买账的,充其量也就是朝廷还能控制的地方。
让鱼恩感觉欣慰的是,老狐狸说了句:“还好陛下深知这些人的秉性,对这一点并未应允。”
事情到这里,鱼恩才发现自己真的大错特错,险些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急忙躬身行礼,说道:“多谢叔父指点,鱼恩险些酿成大祸!”
“得了,得了,你也不用谦虚,你那些骚主意也确实有可用之处,不然咱家也不会任由陛下降旨。”
说完话又拿出一本奏疏,与上一本不同,奏疏已经泛黄,一看就是陈年旧物,老太监能保存至今,显然也是认为它颇为重要。
鱼恩也不客气,直接翻看起来,随着目光移动,鱼恩的脸上也跟着冷汗之流,如果说刚才的计策是他异想天开的笑谈,那么这个计策连笑谈都算不上,简直是帮倒忙的猪队友。
奏疏上写的是门阀士族如何利用天灾兼并土地,如何将百姓变成家奴,如何逃避赋税,如何成为大唐最大的蛀虫。
每逢天灾,百姓缺粮之际,门阀士族便哄抬粮价,将本就虚高的粮价抬的更高,让百姓买不起,只能倾家荡产以求糊口。门阀士族要做的,就是在百姓倾家荡产之时收购他们手里的土地,再等到他们难以为继之时,伸出援手,将他们变为家奴。
还未等他看完,鱼弘志忽然问道:“太宗贞观十三年,大唐有户三百余万,人一千两百多万。武周神龙元年,大唐有户六百多万,人三千七百多万。玄宗天宝十四年,大唐有户将近九百万,人口五千多万。而至文宗,只剩不足五百万户,你可知这些人口都哪里去了?”
面对这个问题,鱼恩的第一反应就是土地少了,战争多了,国家衰落,人口自然就会锐减。只可惜他想的远没有老太监多,更没有些奏疏的人全面。
继续往下看鱼恩才恍然,原来人口少这么多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失去国土与土地,而是黑户。
奏疏上写的明白,百姓土地被兼并过后,为养家糊口只能去门阀士族家里做客户。可是客户需要缴纳高额租金,一旦年景有个风吹草动,田地未能丰收,家里仍旧难以为继。
反而那些甘愿变成家奴的百姓,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门阀士族都会让他们吃饱。而且家奴还有一个好处,不用交税。百姓甘愿沦为家奴后,一般都会销户,由户主统一缴纳赋税。若是户主嫌家里的家奴太多,想偷税漏税怎么办?那就少登记些家奴,让那些家奴变成黑户,没有户口,朝廷自然无从征税。
两下一比较,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宁愿选择当家奴,也不会去选择当客户。
怪不得那些老家伙都把他的文章奉若至宝,在皇帝面前使劲儿夸赞,原来自己正中那些人下怀,给他们名正言顺收拢家奴的机会。
见他这幅模样,鱼弘志也不好过于责难,只能轻声安慰:“陛下金口玉言,事情已经拍板,为今之计只能严加监管,莫让那些人做的太过分。”
说完又叹息一声:“家奴也总比饿死好。”
最让鱼恩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奏疏看到最后,落款上的人名居然是郑注,那个素未谋面的便宜父亲。
“叔父,这,这……”
看见他吃惊的表情,鱼恩笑着问:“很吃惊是不是?咱家说过七宗五姓是你父亲最强力的支持者,为啥你父亲还会写这篇奏疏?”
见鱼恩点头,老狐狸目光远眺,似乎陷入回忆中。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写这篇奏疏的时候,你父亲还不是封疆大吏,只是节度使幕僚,咱家也不是太监,只是个落魄书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两个走上两条不同的路。你父亲想借七宗五姓的力量登巅,再回过头来治理门阀士族的隐疾。咱家则认为他有些异想天开,多半会偷鸡不成反蚀米。所以咱家选择向皇家靠拢,只有皇家为统治千秋万代,才能有彻底根治的决心。只可惜,事到如今咱家也不知道究竟是他错了,还是咱家错了。”
从回忆中回过神,正视鱼恩,老狐狸终于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咱家只关心一件事情,你所说占城稻之事是真是假?光是真腊国这个名字便让咱家苦寻许久,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清楚?”
脸色很端正,完全没有笑意,声音也很正式,这还是鱼恩第一次见到他如此正襟危坐的模样。
“西市有许多胡商,鱼恩落魄时最喜欢听他们谈论各国风土人情来消磨时间。占城稻之事,鱼恩有绝对的把握。只是有一个难题,如今南诏不臣,运送良种恐怕有些难。”
胡乱编撰的借口,显然没有太大说服力。听到后面的时候,鱼弘志甚至双目微眯,直视鱼恩,仿佛要看透他的心。
鱼恩哪里能不明白老狐狸心中想的是什么?他是害怕自己以运送艰难为借口,造个占城稻谣言画饼充饥。
“叔父自可派人去查证,只是有一点要注意,需找真腊国人,或安南以南商人才可。”
说完忽然想起来这种商人长安城还真不太好找,急忙又补充:“广州或许能多一些。”
也许是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是真的困了,听完这句话,鱼弘志打了个哈欠,随口说道:“你先回去睡吧,咱家也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