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五 特战队出动了
看到城里烟起,隐隐传来的喊叫声。
城外的镇嵩军及陕军都听到了。
好啊!城里乱了!
这下跟打了鸡血一样,个个都来了劲儿头。
“谁先攻上城头,银元三百!”刘镇华下了命令。
他可不是傻子,对于战机的捕捉,他还是有点灵性的。
他知道,这个时候就是攻占西安的最佳时机。
随后,他立即发电给陈树藩,通知他双方合力攻城,力争今天破城。
战场上的形势马上就变了。
原来双方有一搭没一搭的射着玩,谁也没有往死里打。
民国好几年了,大大小小的战斗也不知道打了多少。
可大家都是熟门熟路的,一般不往死里打,装装样子就行了。
现在情况一变,镇嵩军的人开始向城墙方向运动,重机枪的火力也上来了,直接对着城墙上面进行火力压制。
城墙上的守军也嗅出了味道不同,一时间也是枪声大作,对准城下的人拼命的射击。
无奈,人数上还是有差距的,就这种轻武器作战,人多的一方还是占有优势。
镇嵩军这种土匪队伍,作战方式还是不同的,主要依靠单兵素质。
枪声并不密集,稀稀拉拉的,但效率极高,几乎每一枪都对守军产生威胁。
城墙上中弹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卧槽!真打了!”守军有点胆寒了。
城墙上的百姓更是慌了,本来城里一乱,他们已经心里慌乱了。现在一见到血就浑身发抖,双腿发软。
他们对作战又不熟悉,人一慌,到处乱跑,不仅把守军搞得人心惶惶,更让镇嵩军抓住了机会。
一百多米的距离,对于镇嵩军中的枪法好手来说,几乎是弹无虚发,枪枪毙命。
当然,这点距离,对于守军也是有利的,居高临下,命中率也提高不少。
双方都出现了伤亡,也就是俗称的见血了。
这个时候,便是考验双方士兵意志的时候了。
谁的心理素质好,更冷静,或者说更冷血,能够硬抗下去,谁的胜利希望就大。
在北面,陈树藩的陕军和镇嵩军的进攻大不一样。
陕军可不敢像镇嵩军一样,突进到离城墙一二百米处。
他们大多是在三四百米外,找好掩护地形,冲着城墙方向开枪,至于能不能打中,那就是靠运气了。
所以,北面的枪声很密集,看似战况更激烈,实际上伤亡很少,大家还是按照军阀间作战模式进行。
没有炮兵参加,最有威胁的武器就是重机枪。
这玩意儿,守军和攻城的镇嵩军、陕军配备的都不多。
一个是价格贵,一个是费子弹。大家手头都不宽敞,能省就省。
这和刘大双的保安军作战理念完全不同。
保安军追求的是强大的火力,重创敌人,减少自已的伤亡。
可这些军阀部队首领大多都是大清过来的人,并不把士兵生命当回事儿。
老子一个月花十几元银元养活你,打仗了,你就得往上冲,死了就死了,当兵的就得有这觉悟。
华夏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从古至今当权者最内心的写照。
他们认为,养兵和请人打工一样,我出了银子,你就得出力拼命。
死了就死了,破席子一卷,乱葬岗一埋了事。
当兵的也心里明镜似的,当兵吃粮,这是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
大家心照不宣,打要打得热闹一点,尽量不伤和气,不送命。
《水浒传》里经常有的描述就是“官军缉盗,连正眼儿都不敢看一眼。”
几百个人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占一个山头,官军决不去惹麻烦。
清末太平军从广西金田开始,一帮矿工、老农攻城掠地,一两年打下小半个华夏。
真的清军不堪一击?也不是,大家脑袋里就没有什么国家概念,反正天下是你们皇上的,老子吃粮当兵,可犯不上卖命。
所以,太平军所到之处,遇到的抵抗极少,要不望风而降,要不望风而逃,反正不会死磕。
要不是曾剃头后来出面组织湘军,发明了一个“结硬寨,打呆仗”的古板战术。
大清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一个没有国家观念的军队,是不会拼命的。
现在民国这些军队,也大致差不多。
你们一帮巨头争天下,我们当兵的就是陪着玩玩,送命的事情不去干。
战斗打到天黑,西安城还是坚如磐石,没有被攻破。
大家肚子也饿了,各自收兵,回去吃饭。
其实,东边的守军已经要崩溃了,很多人都准备举旗投降了。
一个团的人,伤亡了二百多,这已经让他们胆寒了。
必须佩服的是,上百个同盟会的人,一直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总算是让大家挺住了。
吃罢晚饭,趁着夜色,镇嵩军首领刘镇华出了指挥所,偷偷的向城墙方向靠近,他要就近观察一下,看看明天怎么打。
西安,他是必须拿下,他可不想再回豫西那些山沟沟里了。
拿下西安,向南、向西扩张,他很可能也和北面的阎老西儿一样,人家做山西王,他做个关中王。
可是,他没有发现的是,黑暗中,一个十二人的小分队正在向他靠近。
这些人都是一身墨绿色军装,配备齐全,有两个人手里拿着长长的步枪,上面配着乌漆漆的一个瞄准镜。
这是保安军潜伏在陕西的特战队,奉了靖安方面的指示,干掉刘镇华。
冯玉祥的请求,刘大双没有回应,却指示干掉刘镇华。
西安可以留给老冯,却不能留给刘镇华这个土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