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脑残的刘守光
朱友文估计是气急了,也不向朱温汇报,即刻兵发蔡州,讨伐王存俨。
朱友文虽然没有汇报,但朱温还是第一时间知道了,他听说儿子出兵了,大惊,立刻派使者快马加鞭追赶。
使者在鄢陵追上了朱友文的大军,传达了朱温的诏令:
“存俨已经知道害怕了,你如果非要大兵压境,他就要远走高飞了。”
言下之意对方未必有反心,你去了他就不得不反了,最后逃奔别国,还不是大梁的损失。
于是把朱友文的大军召回。
大军撤回之后,朱温沉默了几天,王存俨也惴惴不安、冷汗直流了几天。
等到王存俨那根紧张的神经快要崩不住的时候,朱温的使者到了蔡州,正式任命王存俨权知蔡州事(主持蔡州工作)。
蔡州的闹剧这才结束。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温,这个朱温智慧、大度,完全没有一丝血腥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从来没有清晰过,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地、细心地去考察、却辨别、去发现,拂开历史的面纱,了解人物的本来面目。
在梁晋大战的这段时间里,燕国的刘守光正在上蹿下跳地给自己加戏。
柏乡之战前,王镕曾经向他求救,守光同志力排众议,否定了出兵救援的计划,妥妥地错失了收伏赵国的机会。
现在赵国、定州都成了晋国的小弟,刘守光隔山观虎斗、渔翁得利的计划都没有落成,心里开始不平衡了。
不平衡之后就开始耍流氓。
刘守光派人到赵国以及定州的王处直那里去传话:
“听说你们二镇与晋王联手破了梁兵,现在又已经乘胜出击举兵南下了。现在我手头也有三万精骑,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我以此入伙儿,咱们四镇一起出兵去教训朱温?”
话说到这里,还算上路,也是个正经人的来头儿。可是刘守光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的这半段可就把狐狸尾巴给露出来了:
“既然我们四镇要联合出兵,肯定要有一个盟主,如果我入伙,你们怎么安置我呢?”
言下之意就是想做盟主呗。
所以说出兵是假的,助人为乐也是假的,夜郎自大想要统帅四镇倒是真的。
王镕和王处直可不敢回话,立刻把情况向晋王李存勖汇报。
这一汇报,可就为刘守光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存勖听说情况后,笑了:“赵国告急的时候他刘守光不出一兵一卒,现在我们成功了,他又来离间我们的三镇联盟,真是愚不可及啊!”
现在的李存勖已经动了灭燕的心思,于是召集众将开会,会上李存勖做了中心发言,内容是这样的:
“我晋国的云州、代州与燕国接壤,如果我们千里出征去和朱温对垒,这时候刘守光从身后给我们来一下子,那可就腹背受敌,亏大发了。
所以说刘守光是心腹之患,不如先集中精力把他除掉,然后集中精力对付朱温。”
这一发言得到了与会诸将的一致赞同,大家举手表决通过,正式决定把攻击重心转移到燕国方面来。
刘守光一次愚蠢的加戏行为,招来了李存勖倾全国之力给予的一场连环暴击。
所以说,人真的会被自己蠢哭的。
既然攻击重心转移了,那就把派到南边的主力撤回来吧。
恰在此时,大梁猛将杨师厚也开始集中发力,指挥大军解救魏州、邢州之围。
晋军顺水推舟,撤围而走,收缩战线,开始执行先北后南的战争计划。
听说李存勖要对刘守光用兵,赵王王镕也很配合,亲自到赵州劳军,犒赏晋军将士。
出钱出物不算,还要出力,他命自己的养子张文礼(张文礼是本名,现在名叫王德明。记住这个人)率领赵卒三十七都跟随李存勖征战。
李存勖照单全收,留下大将周德威带领三千人驻守赵州,自己则带着主力回到晋阳。
在李存勖收拢兵力,准备逮住刘守光暴揍一场的时候,对方却做起了皇帝梦,而且最终还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刘守光穿上赭黄袍,大摇大摆,睥睨左右,对手下众将说道:
“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我大燕国兵强地险,我来称帝,你们做我朝臣子怎么样?”
大家都愣住了,明知不可,但又忌于刘守光嗜杀的本性,都不敢说话。
这时候就要忠臣出场了。
孙鹤跳出来说道:“如今国内叛乱刚刚平息,公私匮乏,晋阳的李存勖又虎视眈眈,北面的契丹也跃跃欲试,现在骤然称帝,怕是不是时候啊。
大王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宽政养民,积粟练兵,到时候国富民强,四方自然就臣服于您了。”
这话说得可谓是肺腑之言,但刘守光却十分不高兴。
宽政养民、积粟练兵那可是个技术活儿,哪有直接称帝来得痛快啊。
所以说诤臣伴昏君,这个搭配长久不了。
刘守光老想着做混事,孙鹤三番五次地阻拦,刘大王对孙大臣早就火大了,这就为孙鹤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昏君要灭亡,必须先把手下的忠臣杀光。之前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刘守光也不能免俗。
刘守光耐着性子取消了称帝的计划,但是退而求其次,让人去告诉赵国的王镕和定州王处存,让他们尊自己为尚父。
尚父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不是个东西,是一个尊称。
这个词汇来源于《诗经》,具体指的是周朝的重臣吕望。后世就延伸为令人尊敬的、德高望重的父辈。
然而这个“父辈”可不是一般人的父辈,而是皇帝的父辈。
这就不得了了,哪个大臣能够混到这个称号那可真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
但这个称号一般都是别人推戴或者皇帝赐予的,还没有人直接讨要的。
刘守光虽然恬不知耻,但也不能自说自话玩独角戏,所以让王镕、王处直他们给他加把火,推戴一下下。
王镕现在就是李存勖的小跟班,直接把刘守光的话给李存勖说了。
李存勖大怒,立刻就要点兵征燕。
李存勖的怒是有原因的,他的爷爷李国昌、父亲李克用都是忠心于大唐的人,自爷爷李国昌那一辈起还被大唐赐予了国姓,所以说他这一大家子早就被烙印上了大唐的印记,祖孙三代以及三代以前的各代都以效忠大唐为己任。
现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刘守光竟然想自称尚父,哪家的尚父?朱温的大梁管不到他燕国,这个尚父还不是李唐王朝的尚父。
你特么都是唐朝皇帝的父亲了,我作为忠于大唐的臣子该怎么称呼你?这不明摆着在骂人吗,不仅骂李存勖,而且把他往上的祖辈、父辈都骂在里面了,能不气吗!
但是冲动是魔鬼,生气可以,别跟现实过不去。
手下众将都来劝解:
“刘守光这畜生是恶贯满盈恶到极致了,恶到极致就要毁灭,不如给他加把火,准了他的要求,让他在毁灭的道路上走快一些!”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两个字:捧杀。
李存勖一点就透,自己做牵头人,带领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天德节度使宋瑶、成德节度使王镕(赵王),合计六大藩镇(目前晋王掌握的全部势力),一同拥戴刘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刘守光大喜,竟然认为六镇是畏惧他的势力,所以才行拥戴之事,因此更加骄横。
为了把事情搞隆重一些,刘守光还想征求另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朱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朱友文虽然没有汇报,但朱温还是第一时间知道了,他听说儿子出兵了,大惊,立刻派使者快马加鞭追赶。
使者在鄢陵追上了朱友文的大军,传达了朱温的诏令:
“存俨已经知道害怕了,你如果非要大兵压境,他就要远走高飞了。”
言下之意对方未必有反心,你去了他就不得不反了,最后逃奔别国,还不是大梁的损失。
于是把朱友文的大军召回。
大军撤回之后,朱温沉默了几天,王存俨也惴惴不安、冷汗直流了几天。
等到王存俨那根紧张的神经快要崩不住的时候,朱温的使者到了蔡州,正式任命王存俨权知蔡州事(主持蔡州工作)。
蔡州的闹剧这才结束。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温,这个朱温智慧、大度,完全没有一丝血腥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面,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从来没有清晰过,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地、细心地去考察、却辨别、去发现,拂开历史的面纱,了解人物的本来面目。
在梁晋大战的这段时间里,燕国的刘守光正在上蹿下跳地给自己加戏。
柏乡之战前,王镕曾经向他求救,守光同志力排众议,否定了出兵救援的计划,妥妥地错失了收伏赵国的机会。
现在赵国、定州都成了晋国的小弟,刘守光隔山观虎斗、渔翁得利的计划都没有落成,心里开始不平衡了。
不平衡之后就开始耍流氓。
刘守光派人到赵国以及定州的王处直那里去传话:
“听说你们二镇与晋王联手破了梁兵,现在又已经乘胜出击举兵南下了。现在我手头也有三万精骑,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我以此入伙儿,咱们四镇一起出兵去教训朱温?”
话说到这里,还算上路,也是个正经人的来头儿。可是刘守光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的这半段可就把狐狸尾巴给露出来了:
“既然我们四镇要联合出兵,肯定要有一个盟主,如果我入伙,你们怎么安置我呢?”
言下之意就是想做盟主呗。
所以说出兵是假的,助人为乐也是假的,夜郎自大想要统帅四镇倒是真的。
王镕和王处直可不敢回话,立刻把情况向晋王李存勖汇报。
这一汇报,可就为刘守光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存勖听说情况后,笑了:“赵国告急的时候他刘守光不出一兵一卒,现在我们成功了,他又来离间我们的三镇联盟,真是愚不可及啊!”
现在的李存勖已经动了灭燕的心思,于是召集众将开会,会上李存勖做了中心发言,内容是这样的:
“我晋国的云州、代州与燕国接壤,如果我们千里出征去和朱温对垒,这时候刘守光从身后给我们来一下子,那可就腹背受敌,亏大发了。
所以说刘守光是心腹之患,不如先集中精力把他除掉,然后集中精力对付朱温。”
这一发言得到了与会诸将的一致赞同,大家举手表决通过,正式决定把攻击重心转移到燕国方面来。
刘守光一次愚蠢的加戏行为,招来了李存勖倾全国之力给予的一场连环暴击。
所以说,人真的会被自己蠢哭的。
既然攻击重心转移了,那就把派到南边的主力撤回来吧。
恰在此时,大梁猛将杨师厚也开始集中发力,指挥大军解救魏州、邢州之围。
晋军顺水推舟,撤围而走,收缩战线,开始执行先北后南的战争计划。
听说李存勖要对刘守光用兵,赵王王镕也很配合,亲自到赵州劳军,犒赏晋军将士。
出钱出物不算,还要出力,他命自己的养子张文礼(张文礼是本名,现在名叫王德明。记住这个人)率领赵卒三十七都跟随李存勖征战。
李存勖照单全收,留下大将周德威带领三千人驻守赵州,自己则带着主力回到晋阳。
在李存勖收拢兵力,准备逮住刘守光暴揍一场的时候,对方却做起了皇帝梦,而且最终还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刘守光穿上赭黄袍,大摇大摆,睥睨左右,对手下众将说道:
“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我大燕国兵强地险,我来称帝,你们做我朝臣子怎么样?”
大家都愣住了,明知不可,但又忌于刘守光嗜杀的本性,都不敢说话。
这时候就要忠臣出场了。
孙鹤跳出来说道:“如今国内叛乱刚刚平息,公私匮乏,晋阳的李存勖又虎视眈眈,北面的契丹也跃跃欲试,现在骤然称帝,怕是不是时候啊。
大王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宽政养民,积粟练兵,到时候国富民强,四方自然就臣服于您了。”
这话说得可谓是肺腑之言,但刘守光却十分不高兴。
宽政养民、积粟练兵那可是个技术活儿,哪有直接称帝来得痛快啊。
所以说诤臣伴昏君,这个搭配长久不了。
刘守光老想着做混事,孙鹤三番五次地阻拦,刘大王对孙大臣早就火大了,这就为孙鹤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昏君要灭亡,必须先把手下的忠臣杀光。之前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刘守光也不能免俗。
刘守光耐着性子取消了称帝的计划,但是退而求其次,让人去告诉赵国的王镕和定州王处存,让他们尊自己为尚父。
尚父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不是个东西,是一个尊称。
这个词汇来源于《诗经》,具体指的是周朝的重臣吕望。后世就延伸为令人尊敬的、德高望重的父辈。
然而这个“父辈”可不是一般人的父辈,而是皇帝的父辈。
这就不得了了,哪个大臣能够混到这个称号那可真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
但这个称号一般都是别人推戴或者皇帝赐予的,还没有人直接讨要的。
刘守光虽然恬不知耻,但也不能自说自话玩独角戏,所以让王镕、王处直他们给他加把火,推戴一下下。
王镕现在就是李存勖的小跟班,直接把刘守光的话给李存勖说了。
李存勖大怒,立刻就要点兵征燕。
李存勖的怒是有原因的,他的爷爷李国昌、父亲李克用都是忠心于大唐的人,自爷爷李国昌那一辈起还被大唐赐予了国姓,所以说他这一大家子早就被烙印上了大唐的印记,祖孙三代以及三代以前的各代都以效忠大唐为己任。
现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刘守光竟然想自称尚父,哪家的尚父?朱温的大梁管不到他燕国,这个尚父还不是李唐王朝的尚父。
你特么都是唐朝皇帝的父亲了,我作为忠于大唐的臣子该怎么称呼你?这不明摆着在骂人吗,不仅骂李存勖,而且把他往上的祖辈、父辈都骂在里面了,能不气吗!
但是冲动是魔鬼,生气可以,别跟现实过不去。
手下众将都来劝解:
“刘守光这畜生是恶贯满盈恶到极致了,恶到极致就要毁灭,不如给他加把火,准了他的要求,让他在毁灭的道路上走快一些!”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两个字:捧杀。
李存勖一点就透,自己做牵头人,带领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天德节度使宋瑶、成德节度使王镕(赵王),合计六大藩镇(目前晋王掌握的全部势力),一同拥戴刘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刘守光大喜,竟然认为六镇是畏惧他的势力,所以才行拥戴之事,因此更加骄横。
为了把事情搞隆重一些,刘守光还想征求另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朱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