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昨夜睡的可好?
一夜无梦,灵仙醒了过来,窗外的天还未亮,她伸了伸懒腰,手搭在了一个肉乎乎的东西上。
“爱妃昨夜睡得可好?”李玄参慵懒磁性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灵仙吓得“啊!”了一声,从床上跳起来,“你你你……陛……陛下……”
“昨夜,朕安抚伍美人之后,就回来了,怎料爱妃早已先行歇息。怎么?爱妃就这么不欢迎朕?”李玄参挑眉看着她,觉得她紧张的反应耐人寻味。
“不不不……不是,臣妾……臣妾该死,臣妾实在太累了,以为陛下会留在伍姐姐那,没想到会让陛下独守空房………哦不,是臣妾没有伺候好陛下,臣妾该死,臣妾该死。”灵仙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说话结结巴巴的,有些语无伦次。
“独守空房?”李玄参重复了这个词,冷冷地笑了,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吓得灵仙抓着被子止不住地发抖。
只见李玄参将匕首在自己的食指尖划过,鲜红的血液滴在床单之上。
“陛下……”灵仙没想到他要这么做,发出了惊呼。一夜无梦,灵仙醒了过来,窗外的天还未亮,她伸了伸懒腰,手搭在了一个肉乎乎的东西上。
“爱妃昨夜睡得可好?”李玄参慵懒磁性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灵仙吓得“啊!”了一声,从床上跳起来,“你你你……陛……陛下……”
“昨夜,朕安抚伍美人之后,就回来了,怎料爱妃早已先行歇息。怎么?爱妃就这么不欢迎朕?”李玄参挑眉看着她,觉得她紧张的反应耐人寻味。
“不不不……不是,臣妾……臣妾该死,臣妾实在太累了,以为陛下会留在伍姐姐那,没想到会让陛下独守空房………哦不,是臣妾没有伺候好陛下,臣妾该死,臣妾该死。”灵仙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说话结结巴巴的,有些语无伦次。
“独守空房?”李玄参重复了这个词,冷冷地笑了,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吓得灵仙抓着被子止不住地发抖。
只见李玄参将匕首在自己的食指尖划过,鲜红的血液滴在床单之上。
“陛下……”灵仙没想到他要这么做,发出了惊呼。
“朕破格赐你为美人,本来就不合规矩,若你昨夜没有侍寝的事被人发现,难免会多生事端,爱妃你应该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了吧?”李玄参一脸严肃地看着她。
“臣妾知道的,可陛下不用伤害自己啊,用臣妾的血就可以的。”
李玄参嘴角轻扬,伸手揉了揉她的头:“朕怎么舍得伤你。”
说罢,他命人进来沐浴更衣,上早朝去了。
清晨空气微润,曙光初现。
灵仙赶着去向太后请安,半路遇上了闻蔷和伍青烟。闻蔷心不甘情不愿地给灵仙行礼,叫了她一声:“江美人。”伍青烟虽然还是点头微笑,但也不像之前那样亲切了。
接着其它妃子围了上来,有的向她套近乎,有的在请教她怎么伺候皇帝,反正灵仙觉得众妃子们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今日太后的目光也有所不同,似乎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停留在灵仙的脖颈处。灵仙不自觉地摸了摸脖子,这让她很不自在。
回到惜萍阁,灵仙想补个觉,今早起得太早了。
她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冬青兴奋地跑进来告诉她一个好消息:“江美人,黄大哥告诉奴婢,陛下决定在端阳前举办厨艺赛,所有御厨都可以报名参赛,最后由陛下选出最好吃的菜。”
灵仙心想,昨晚她只是向皇帝提到这件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定下来了。她对冬青说:“姑姑,这是个机会,告诉黄大厨,好好准备,如果能夺得头筹,兴许能讨个恩典。”
冬青点点头,她知道虽然机会渺茫,但必须试试。冬青拿出纸笔,灵仙开始盘算在比试上要用哪道菜更合适。
这时门外传来春兰紧张的声音:“奴婢春兰,参见皇上。”
这可把灵仙吓得一哆嗦,她连忙将桌上写的东西藏在身后,可还是晚了一步,被眼尖的皇帝看到了。
“爱妃这么紧张,身后藏着什么?不能给朕看?”李玄参眼神向她身后瞟去。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总不能藏着掖着,塞嘴里也是肯定不行的,只不过是一张菜谱而已,灵仙将纸用双手呈给皇帝。
李玄参接过,蹙眉看了看,接着呵呵呵地笑了起来:“爱妃,大白天关着房门躲在屋里尽想些好吃的,还真有你的。”
灵仙摇摇头:“臣妾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由于这里的食材种类太少,恕臣妾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吃的。”
“高公公,传令下去,以后江美人需要什么食材,只要是尚食局有的,全部直接优先提供,无需上报。”李玄参想了想又补充道:“进贡的食材也优先给惜萍阁送来。”
“是,陛下。”高公公恭敬地退了出去。
“多谢陛下。”灵仙俯身行礼。
李玄参扶住她:“爱妃无需多礼。朕有事找爱妃详谈,爱妃可有兴致随朕去御花园走走。”
灵仙点点头。
御花园内花团锦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香味,放眼望去,尽是奇珍异草,天生就喜欢植物的灵仙东瞧瞧西看看,简直看花了眼。
李玄参先开口了:“朕昨日听爱妃提及的厨艺赛甚是有趣,便定在了端阳举办厨艺比拼,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邀请天下厨艺高手,故而只能先由宫里的御厨们参赛。”
“多谢陛下。”灵仙福身致谢。
李玄参问道:“爱妃精通厨艺,不如也一起参加?”
“臣妾想做评委!”灵仙觉得这样不仅能照顾到黄其,还能品尝各种美食,真是一举两得。
李玄参宠溺地笑着:“评委?行,就这么定了。”
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女子的笑声,李玄参和灵仙绕过假山,看到伍青烟和闻蔷在扑蝶,闻蔷身材圆润,扑蝶姿态并不优美。伍青烟则身姿妖娆,香汗淋漓。
李玄参对这种故意在他途经之地各种表演的桥段已经觉得没有新意了。
他转头对灵仙说道:“爱妃闲时别老待在房里想吃的,适当地参加些这类活动,也很不错。”
灵仙又翻了个白眼:“孩童玩的游戏,不过如此。”
李玄参一挑眉:“哦?是吗?”
伍青烟像是眼睛能穿墙似的,第一时间发现了李玄参,福身向他请安,还一脸巧遇的惊讶表情。闻蔷也连忙来请安,请安后她抬眸看见皇帝身边的江萍,脸上尽显不悦的神色。
李玄参看到她们扑蝶的工具,突然起了玩心,他对灵仙说:“爱妃,你与伍美人闻才人比试扑蝶,赢的人今晚来陪朕吃刚进贡的螃蟹。如何?”
灵仙看着李玄参一脸不相信她会赢的样子,决定露一手让这些棠国人看看扑蝴蝶的正确方式,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美味的螃蟹。
李玄参喊:“爱妃们可以开始了。”
伍青烟和闻蔷立刻卖力地扑蝶。
灵仙慢悠悠地叫春兰取来一根细竹竿,将些许白纸裁成蝴蝶形状,用细线串成一串,再与竿子连接。
献帝醒来之后,立刻下了一道圣旨,不管生死,只要把人带上来,便是北唐的大功臣。
宫中出动半数禁军前往雪狼峰,朝廷武将也多半出动,就连文官都上去帮忙出主意,大家心里都知道,太子的性命已经不可能保得住,但太子的遗体不能留在崖底,必须要带上来好生安葬。
太子被册封至今,已经有二十年,有贤德之名,深受百姓的爱戴,因此,很多百姓也不顾禁令,纷纷上雪狼峰去帮忙。
宇文啸也带着黑影卫和闪电来到了雪狼峰的孤狼坳上,这里风很大,吹得山上的人几乎摇摇欲坠,方案一个个地提出,又一个个地否定。
肃亲王站在悬崖边上看了一下,底下山雾萦绕,没办法看到底,但是悬崖峭壁是极为陡峭,望之头晕,说万丈深渊,一点都不为过。
他自知此事和肃王府脱不了干系,沉声道:“本王下去,取铁爪鞋来。”
“王爷不可胡来,您怎么能下去?”国公苏昶上前拦住,因已经有禁军堕崖了,“这里的山势早结冰,也不知道有多厚,若滑下去,则后果不一堪设想。”
“本王不能在这里干等,找几名禁军与本王一同下去,不必劝,本王心意已决。”肃亲王看着苏昶,眼底有坚定之色,更有无可奈何的绝望,这是唯一的法子同时也是苦肉计,因为太子是得知有预防之术才下山在此遇袭的。
苏昶明白,默默地点头,也阻止了其他官员劝说。
太子一家掉了下去,生还的机会为零,但是,不管如何,一朝太子的体面总还是要有,不能尸骨无存啊,否则如何跟皇上交代?
铁爪鞋取来,这种铁爪鞋是很笨重的,只有脚趾前头是有勾,可这些勾打磨得比较粗,如果冰薄或者是石头山体,这些铁爪鞋的用处不大。
肃亲王正欲穿上,宇文啸一手夺了过来,淡淡地道:“我去。”
肃亲王一怔,下意识反对,“不许!”伸手便要夺回铁爪鞋。
宇文啸拿着便往一边去,俊美面容不掺杂一丝情绪,“鬼影,闪电,你们两人陪我下去!”
“是!”两人站出来,。
肃亲王沉下脸来,“啸儿,不得胡闹。”
宇文啸看着他,口气无容置疑,“就这么定了。”
三人随即穿好铁爪鞋,有几名禁军也陪同下去,绳索捆住腰间,沿着峭壁开始慢慢下沉。
开始的时候,还能慢慢地往下寻到落脚点,但是,下去三十米左右,峭壁上刀削一般,光滑整齐,压根没办法下去,只能凭着绳子下吊的时候往下滑动。
可身体的重量就全部都落在绳子上了,等绳子不够长的时候,压根无法下去。
禁军首先就放弃了,拽动绳索叫人把他们拉上去,只剩下宇文啸和鬼影闪电三人还在努力尝试中。
最后,鬼影和闪电实在没办法了,喘了一口气,“爷,下不了了,太陡峭了,现在才不过百余米,不可能下到底的。”
宇文啸往下看了一眼,连看都没能看到底,底下是什么状况也不知道,他想了想,道:“把你们俩的玄铁匕首给我。”
“爷,这使不得啊。”鬼影知道他要做什么,连忙摇头,“这样太危险,一旦掉了下去,可就不得了了。”
“废话少说,拿来!”宇文啸一路下来发现这里的岩石硬度不算特别高,用内力把玄铁匕首送进去,或能成。
两人只得把身上的玄铁匕首拿出来给他,他双脚弯曲撑在岩石上,两手接过匕首运气往岩石里头一送,果然是稳住了。
“爷,这峭壁若有宽松的石头,那就危险了。”鬼影卫道。
“不妨,你上去跟父王说一声,实在下不去,我会上来的。”他说完,割断绳索,身子凌空沉了下去,看得鬼影卫和闪电胆战心惊的。
宇文啸下沉三十米左右,便用匕首送入岩石,稳住身子再继续下沉,如此三四次,有惊无险,但是,距离崖底还有大一段距离。
上头负责拽住绳索的侍卫,看到宇文啸的绳索忽然空了,都吓得要命,猛地往上拉,却不耗费力气绳索就上来了。
肃亲王脸色大变,冲崖底喊了一声,“啸儿!”
鬼影卫和闪电拽着绳索上来了,道:“王爷,世子用轻功下去了。”
“什么?”肃亲王骇然,双眼突出,声嘶地回头吼,“快,快再找人下去。”
又一批人放了下去,绳索接驳加长,但这样其实很危险,接驳口容易断。
果不其然,片刻听得尖叫声传来,绳索陡然一松,有人掉了下去。
上头的官员,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一时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祝公公带着宣旨大臣到,圣上旨意,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太子带回去。
“公公,圣上心情如何?”肃亲王拉了祝公公到一旁问道。
祝公公叹气,“王爷,不瞒您说,圣上昏过去一回了,还吐了血,如今是伤心哀恸又龙颜大怒。”
“本王……本王定会彻查凶手!”肃亲王心里头也是慌乱得很。
“凶手是要缉拿的,但太子……”祝公公压低了声音,“说句不该说的话,太子殿下不能葬身崖底,必须要带回来,王爷,抓紧点儿办吧,唯有把太子带回来,您才好说话啊,不然这火得烧到您身上。”
所有在场营救的人,除了苏国公之外,无人敢说出那一句“太子遇难”,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却谁不敢说出来,像是下去就能把活着的太子救上来一样。
所以,肃亲王听了祝公公这话,眸子光芒顿时消逝,面容沉得如这高山积雪。
绳索再度接驳放下去,只是这一次接驳得更稳一些,这主要是方便宇文啸上来的时候用。
果然没多久之后,绳索就动了,肃亲王反应过来,猛道:“先等一下,让他捆好绳索。”
鬼影卫趴在边上,对着底下喊了一声,“世子?”
“拉!”底下传来宇文啸略有些气喘的声音。
“快,快!”肃亲王喊道。
几名侍卫使劲拉着绳索,没一会儿,宇文啸抱着一具尸体上来,尸体浑身是血,头脸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脑袋有一个大窟窿,旁人几乎无法辨认出是谁来。
宇文啸双手染血,擦了一下脸,一贯沉静的眸子终于有了一丝裂痕,看着肃亲王轻声道:“是熏弟!”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事人虽然最终沉冤昭雪,但此案却被慈禧太后拿来搞政治斗争,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好,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一、
毕秀姑出生于1856年,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人,父亲毕承祥很早就去世,毕秀姑八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在余杭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
喻敬天有个邻居名叫沈体仁,其妻喻氏是喻敬天的远房堂姐。喻氏早年嫁给平民葛奉天为妻,生子葛品连。但因为葛奉天早死,葛品连后来又被天平军掳走,所以喻氏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务农的沈体仁为妻,刚好跟堂哥喻敬天成为了邻居。
喻氏嫁给沈体仁的第二年,葛品连从太平军中逃了回来,因为没有生计,继父沈体仁便介绍他到县城一家豆腐店打工。
毕秀姑十一岁的时候,经王氏和喻氏商议,给毕秀姑和葛品连定下了婚事,只等他们长大就结婚。
等毕秀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美人了,她皮肤白净,水灵清秀,十分讨人喜欢。毕秀姑喜欢穿绿色上衣白色裤子,所人们喜欢叫她小白菜。
在古代,女子及笄也就是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毕秀姑显然到了结婚年龄,所以葛品连的母亲喻氏就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喻敬天虽然只是毕秀姑的继父,但他作为家长,自然是要管这件事的。不过,喻敬天这个人比较贪婪,他见毕秀姑人长得好看,所以就向葛品连家索要很多彩礼,而且要求他在成婚前必须有房。
葛品连家没那么多钱,也没有房,所以无法满足喻敬天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候,葛品连早年认的义母冯许氏及时站了出来,因为她家底丰厚,所以她主动提出,拿出140块洋钱用于操办婚礼,80元洋钱作为彩礼;至于婚后住所,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
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
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门口写下了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十个大字讽刺刘锡彤。
刘锡彤对杨乃武恨之入骨,但杨乃武是举人,刘锡彤不敢对他怎么样,也怕自己干的犯法之事被他揭露出来,所以一直在暗中观察他,寻找他的过错。
葛品连和毕秀姑在冯许氏家住了很长时间,直到1873年年初才搬到杨乃武家居住。在开始一段时间里,两家人都很客气,相处也比较融洽。
杨乃武那时候是个鳏夫,他平时深居浅出,要么在家里读书,要么就到附近帮人写字画画,或者帮忙看看婚嫁的日子。
毕秀姑虽然出身寒微,但她热情大方,经常主动给杨乃武打招呼,有时候还说几句话。
后来,毕秀姑发现杨乃武很有学问,自己在家也没事,就想学习一下文化知识,所以就请求杨乃武教他读书写字。杨乃武乐于助人,所以就时常教毕秀姑写字,两人的交往因此十分密切。
杨乃武家境殷实,学富五车,又早年丧偶;而毕秀姑则年轻漂亮,热情大方,嫁的人又是个矮矬穷。时间一长,街头巷尾便开始传杨乃武和毕秀姑的绯闻,还捏造了他们许多桃色故事。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因为那时候讲究三从四德,一个有夫之妇有事没事就去找一个单身男人学习文化,别人不会觉得这个女人是真的为了学习文化,反而会认为她生性浪荡,是在勾搭男人。
而葛品连虽然老实本分,但也心胸狭窄,妒忌心极强,他在听到人们关于杨乃武和毕秀姑的讨论之后,十分生气,所以就将此事告诉给了母亲喻氏。
在古代,一个男人对妻子不满,可以仅仅是怀疑,而不用真凭实据。葛品连对毕秀姑就是这样,而且他对人们的谈十分相信,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得丑又没钱,怎么都配不上毕秀姑这样漂亮的媳妇,而杨乃武比自己强太多了,所以认定他俩肯定有事。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人太像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了,而后面的故事发展也确实如此。
喻氏也不是什么善茬,为人比较凶悍泼辣,她在听了儿子的哭诉之后,便经常到杨乃武家闹事,还到处说杨乃武勾搭毕秀姑,人们也更加相信杨乃武和毕秀姑有事了。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谁也不知道。也许杨乃武和毕秀姑彼此有意,但他俩并没有半点越轨的迹象,一切都只是怀疑。
如果考虑到杨乃武这个人也平时比较自重,人品也还行,妻子去世之后也没有续弦,所以我更倾向于他与毕秀姑并没有私情。
不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喻氏单凭流言蜚语就去找杨乃武的麻烦,这在古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到现在就是不可理喻了。
对于杨乃武而言,因为他是举人,所以他可以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官场,前途无量。但我国古代是人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一个人的德行不好也会受到惩罚,所以杨乃武那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撇清与毕秀姑的关系。
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杨乃武便以大幅度涨租来逼迫葛品连退租。而葛品连也早有退租的意思,所以不久之后便带着毕秀姑搬走了。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两家人虽然没有半点往来,但流言蜚语的伤害性极大,大家都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有私情,只是关于这件事的谈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了。
三、
如果事情就这么了结了,也许许多年之后,会被人遗忘,这样对杨乃武和毕秀姑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但是,就在当年十月,葛品连突然生病了,而且仅仅三天之后就去世了。
因为有毕秀姑和杨乃武的事在前,所以喻氏十分怀疑是毕秀姑毒杀了葛品连,她便跑到官府报了官,知县刘锡彤派仵作去查验了葛品连的尸体,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葛品连是中砒霜身亡的!
刘锡彤在看到验尸结果之后,再联想到之前的流言蜚语,于是心生一计,他不但抓捕了毕秀姑,而且以“夺妇谋夫”的罪名逮捕了杨乃武,说他因为跟毕秀姑通奸,指使毕秀姑下毒杀害了葛品连。
如果真相真是如此,那么这就是另一个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杨乃武被捕之后,刘锡彤对其严刑拷打,杨乃武不堪酷刑,最终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杀葛品连,并且还留下了口供。
但是在杨乃武的口供中,他说葛品连是七窍流血。后来经过复审,刘锡彤事情败露,他这才承认,他将杨乃武口供中的“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口鼻流血可能不是中毒,而七窍流血才是中毒身亡的表现。
所以说,杨乃武根本就不知道葛品连是怎么死的,他极有可能是无辜的。
在有了杨乃武的口供之后,刘锡彤又对毕秀姑严刑拷打,她最终也招供,是杨乃武与其串通杀人的。刘锡彤最终认定杨乃武罪行为通奸杀人,判处斩首示众;毕秀姑谋杀亲夫,判处凌迟处死。
但是,根据清朝律法规定,死刑判决是需要层层上报的,最终需要得到刑部复核批准之后才能执行的。因为存在流程问题,所以刘锡彤就将罪报递了上去。
但不管是浙江按察使也好,还是浙江巡抚也好,他们也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杀人案的案情合情合理,结果就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就草率行事,没有认真审核。
最终,罪报来到了刑部,但因为刑部的案件堆积如山,所以暂时被压了下来。不过,如果一切不出意外,杨乃武和毕秀姑最终还是是难逃一死的,那么事情有转机吗?
四、
杨乃武被判死刑之后,心有不甘,于是在狱中偷偷写下伸冤的状纸,让人带出监狱交给姐姐杨淑英,委托她代自己去京城告状。
为什么是杨淑英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因为杨淑英曾在夏同善中堂家当过保姆,有一定的人脉,可以托关系找人。
杨淑英之所以可以到夏同善家中当差,是因为杨乃武有个叫吴以同的好朋友,他是胡雪岩的幕僚,曾资助过夏同善去京城谋求官职。
杨淑英对弟弟杨乃文的事情十分上心,将这事告知给夏同善,夏同善又找到浙江籍刑部分管邢狱的林文忠,最后将杨乃武的卷宗和状纸递到了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翁同龢手里。
这算是找对人了,因为翁同龢就是个老儒生,十分重视文人,他虽然保守,但为人还算正直,也是个好官。翁同龢在看到状纸之后,发现杨乃武是个读书人,而且案情也确实有蹊跷之处,所以他决定给夏同善一个面子,将此事上报给慈禧太后。
杨乃武虽然被屈打成招,但他好歹是个举人,也有一定的人脉,所以他才想着让姐姐杨淑英去疏通关节,替他翻案。如果杨乃武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那他的诉求是很难直达天听的,
所以说,自古至今,人脉关系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保命。
慈禧太后见连翁同龢都出动了,那得给点面子,就下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此案,并且还派遣监察御史王昕到余杭私访。
王昕不敢怠慢,便到卷宗上所说的杨乃武的同仁堂去调查,结果发现同仁堂根本就不。这下问题就大了,这就意味着杨乃武案存在巨大的漏洞,而浙江从上到下的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浙江巡抚杨昌濬在得知此事之后,依然上奏慈禧太后说,原案没有问题,维持原判!
杨昌濬是哪儿来的胆子,敢跟慈禧太后叫板呢?
原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大部分地区,早已成为以左宗棠和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势力范围,军权和财权都不归清管,当地的大小官员也几乎都是湘军出身,而杨昌濬本人更是左宗棠的亲信。
在这种情况下,杨昌濬仗着湘军做靠山,自然是有恃无恐,他认为慈禧太后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刑事案件而得罪整个湘军。
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他一直在找机会收回对南方的控制权,而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冤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此对在浙江任职的湘军集团实施打击。所以说,杨乃武和毕秀姑案已经不再是一件单纯的命案了,而是上升到了政治斗争的高度。
慈禧太后对杨昌濬的奏折自然是不满意的,于是她派遣了浙江学政胡瑞澜作为钦差大臣去重新调查杨乃武和毕秀姑案。
为什么不派个专业断案的人去,而派一个学政去呢?因为慈禧太后也没办法,浙江大部分官员都是湘军集团的,只有这个胡瑞澜不是,而且他对朝廷还比较忠心。
但是,也正是因为胡瑞澜对断案一窍不通,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余杭知县刘锡彤为了自保,重金贿赂胡瑞澜,所以胡瑞澜便对毕秀姑严刑逼供,最终迫使她再次指认杨乃武就是帮凶。
在取得毕秀姑的供词之后,胡瑞澜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结论:
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
这个结果一出来,杨乃武如五雷轰顶,几乎要气绝而亡;而慈禧太后在看到胡瑞澜得出的最终结论之后,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也想就此结案算了,因为如果再继续调查,恐怕要跟以湘军集团造成正面冲突了,那样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那么,杨乃武和毕秀姑就真的死定了吗?
五、
事实上,杨乃武还真不是一般人,他不但在朝中有人脉,因为他是浙江人,所以浙江籍的许多官员都十分支持他,因为他们觉得,浙江是自己的家乡,凭什么让湘军集团在这里无作为非?
浙江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官员众多的地方。明清时期,浙江系官员遍及大江南北,而且他们喜欢报团取暖,在朝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杨乃武与毕秀姑案爆发之后,浙江系官员也觉得这是个冤案,他们不但想要帮助同乡杨乃武平反,还想借此机会铲除盘踞在浙江的湘军集团。
1874年3月,杨淑英第二次来到北京,她在夏同善的引荐下,找到了在京城任职的三十多个浙江系官员,给他们试了很多银子,立马就激发起了他们的热情。
再后来,以夏同善和王昕为首起草的,外加三十多位浙江系官员联名的奏折,就送到了慈禧太后那里。
恰在那个时候,《申报》关注到此案,认为这是冤案,于是开始大肆宣传,说朝廷在处理此案的时候多有疏忽,比不给杨乃武和毕秀姑平反,不足以平民愤。
《申报》是一种进步报纸,而且是民办,代表着一些民意。慈禧太后虽然不喜欢《申报》,但是也担心如果处理不好,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冲击。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再次复查此案,她下旨让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审案,定要将真相查得水落石出。
刑部尚书亲自查案,这事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杨乃武和毕秀姑案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
为了搞清楚案件的真相,慈禧太后下旨,将相关人等和证物全部弄到北京,还将葛品连的尸体摆在朝阳门外的海会寺,在众多百姓和记者的见证下,重新开棺验尸并审案。
最终经过细细追查,刑部得出结论,葛品连并不是中毒而死的,而是患病而死的,极有可能是一种叫做流火宿症的疾病。随着葛品连死因的确定,杨乃武和毕秀姑利用砒霜毒杀葛品连这个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而随着杨乃武和毕秀姑案的水落石出,慈禧太后开始了大清洗,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被革职查办,而且他们大多是湘军集团官员。
至此,杨乃武和毕秀姑最终被平反了,《申报》为民请愿的目的也达到了,民心也被安抚了,慈禧太后利用杨乃武和毕秀姑案进行整治斗争的目的也达到了,而唯一遭到重大损失的,反而是湘军集团。
不久之后,慈禧太后就任命了新的官方到浙江去接替那些被革职查办的官员,朝廷对浙江的控制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加强。
不过刑部主持的复审,虽然结果是葛品连不是被毒死的,但是蹊跷之处也颇多,因为从1873年葛品连死到1977年刑部主持复审,已经过去四五年了,葛品连的尸骨早就只剩下骨架子了,按照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其实很难确定他是不是中毒死的。
但是,杨乃武和毕秀姑案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是无辜的,要证明她们是无辜的,葛品连就必须不是因为中毒死的!而杨乃武和毕秀姑之所以必须是无辜的,这既是杨乃武运作的结果,也是民意的需要,更是慈禧太后政治斗争的需要!
那么,杨乃武和毕秀姑嘴最后如何呢?
很可惜,杨乃武虽然沉冤昭雪了,但是他因为受了酷刑,又吃了四五年苦,所以出来之后就落下了残疾,而且他的功名因为被革去了,也无法恢复;又因为杨乃武为了自救而散尽了家财,所以他后来只能在家里以养蚕为生,1914年因为患疮疽而不治身亡。
毕秀姑虽然被证实没有谋杀亲夫,但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了,所以她就在余杭出嫁做了尼姑,1930年去世。
至于说,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究竟有没有暗生情愫,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坊间传闻说毕秀姑出狱后就没见过杨乃武,但杨乃武一生再未婚婚配,而且在杨乃武死后,毕秀姑还曾去拜祭过他的墓地,可见此二人之间或许还真有点故事,但没有发展到做出苟且之事的地步。
顺治帝重病时,孝庄太后为太子人选曾经征求汤若望的意见。这个天主教徒在顺治帝的心目中举足轻重,顺治帝称呼他为“玛法”,满语是祖父的意思,也是对老人的尊称。汤若望一槌定音,促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决断。
只是皇太后也罢、汤若望也罢,此时绝没有料到,他们决断要继位的小皇子,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使中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帝国,给灾难深重的黎民百姓开辟了百年的和平与安定的局面。
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顺治帝的三皇子玄烨,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康熙。
顺治帝子嗣并不旺。共有8个儿子,他自己年纪轻轻,24岁就去世了,皇子们都很幼小。他曾经考虑让他的其中一位皇兄即位,孝庄太后肯定不愿意。
他的两位皇后都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一位是她的侄女,另外一个是她的侄孙女。第一个皇后,顺治帝看着就烦,不到两年就废为静妃。第二个也不得宠,顺治帝和她们没有一个孩子,所以说顺治帝没有嫡子,要选继承人,只有从他8个庶子当中选了。
顺治帝的八个儿子,长子牛钮在顺治九年夭折,死时才三个月,又瘦又弱,是一位答应所生,即使他活着,也是排除在外的。无它,母亲地位太卑微了。
顺治帝当时自己还未满13岁,对于孩子没感觉。
为什么最终选择皇三子,无非几个方面考虑:生母地位、年龄大小、个人素质。
而三个方面只有老三表现最优秀,当然也有个人感情因素,那就是孝庄太后偏爱皇三子。
顺治帝重病时,看看几个儿子年龄吧。
皇二子顺治十年七月生,八岁;皇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生,七岁。皇四子最受宠爱,是皇贵妃董鄂妃所生,地位最尊贵,顺治帝最喜爱的就是这位皇子,可惜得天花早夭了。皇五子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生,四岁;皇六子两岁、皇七子一岁、皇八子也是一岁。
都是庶妃所生,那就比谁的母亲地位高贵了,显然所有皇子中,皇三子母亲佟妃地位最高。
而皇二子、皇五子的母亲地位都比不上老三母亲,从年龄来说,而最有可能被选中的就是老二、老三,老三个人素质方面优秀得不是一丢丢。
清朝史书里也有记载康熙年幼时期的一些惊人表现,当然不排除有点夸大嫌疑。
满族皇室子孙必须会骑马射箭,在玄烨还不到六岁时,曾经就参加皇族子孙射箭比赛。
年过十岁的每人射五箭,不满十岁的每人射三箭。箭靶放在三十步外,射手按着年龄顺序一对一对地入场比赛,而玄烨小小年纪就三箭三中靶心。而二阿哥射中靶心两次。
顺治帝非常开心,就问问他们志向。
三阿哥小小年纪,却很沉静内敛,望着父亲只是笑,没有作声,他让二阿哥先说。
二阿哥说:“我将来要领兵打仗,做一个南征北战的安国靖寇大将军,天下最厉害的王爷!”
果然,后来老二福全成为一位贤王。
三阿哥用孩子们特有的全心全意崇拜、爱戴的目光,望着父亲,声音朗朗地说:
“儿愿长大后效法皇父,勤政爱民,使天下国泰民安!”
这话一出口,让顺治惊喜交集,很是感动,这小人,志向远大,既有对皇帝尊敬,又有做明君的渴望。
老三不仅箭射得好,文采也是让人刮目相看。
顺治帝向三阿哥提了个古怪的问题:“孤独二字为姓氏,又为性情语、意境语,诗中却极少孤独连文,让三阿哥说一个。”
三阿哥随意来一句 “孤云独去闲’,不是佳句吗?”
那就继续来惊喜,顺治又道:“天下名卉多不胜数,何以渊明先生独爱菊花?”
三阿哥想也不想地回答说:“秋菊有佳色,淡而能久也!”
顺治想继续炫耀儿子,让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再来试试。
傅以渐幼时也以神童驰名乡里。看见几名太监捧着棋盘、棋盂匆匆送往后殿,灵机一动,他说:“请赋方、圆、动、静。”
三阿哥还是很谦虚,让傅以渐先来。
傅以渐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三阿哥略略思索,神气十足地高声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所有文武大臣都被这小人儿惊呆了,纷纷恭喜皇上“天遣奇童生于皇家,大清江山永固,万世基业必能成就!”
而汤若望给的意见是什么呢?
他说:“据我所知,诸位皇子中,惟有皇三子已经出过天花。他又聪明过人,勤于学习,皇三子继位比其他皇子继位更有利帝国的稳固。”
好了,一锤定音,玄烨最终被选定为大清朝第四位皇帝。
最后分享一段顺治的遗诏:
“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讬。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事人虽然最终沉冤昭雪,但此案却被慈禧太后拿来搞政治斗争,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好,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一、
毕秀姑出生于1856年,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人,父亲毕承祥很早就去世,毕秀姑八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在余杭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
喻敬天有个邻居名叫沈体仁,其妻喻氏是喻敬天的远房堂姐。喻氏早年嫁给平民葛奉天为妻,生子葛品连。但因为葛奉天早死,葛品连后来又被天平军掳走,所以喻氏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务农的沈体仁为妻,刚好跟堂哥喻敬天成为了邻居。
喻氏嫁给沈体仁的第二年,葛品连从太平军中逃了回来,因为没有生计,继父沈体仁便介绍他到县城一家豆腐店打工。
毕秀姑十一岁的时候,经王氏和喻氏商议,给毕秀姑和葛品连定下了婚事,只等他们长大就结婚。
等毕秀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美人了,她皮肤白净,水灵清秀,十分讨人喜欢。毕秀姑喜欢穿绿色上衣白色裤子,所人们喜欢叫她小白菜。
在古代,女子及笄也就是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毕秀姑显然到了结婚年龄,所以葛品连的母亲喻氏就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喻敬天虽然只是毕秀姑的继父,但他作为家长,自然是要管这件事的。不过,喻敬天这个人比较贪婪,他见毕秀姑人长得好看,所以就向葛品连家索要很多彩礼,而且要求他在成婚前必须有房。
葛品连家没那么多钱,也没有房,所以无法满足喻敬天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候,葛品连早年认的义母冯许氏及时站了出来,因为她家底丰厚,所以她主动提出,拿出140块洋钱用于操办婚礼,80元洋钱作为彩礼;至于婚后住所,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
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
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爱妃昨夜睡得可好?”李玄参慵懒磁性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灵仙吓得“啊!”了一声,从床上跳起来,“你你你……陛……陛下……”
“昨夜,朕安抚伍美人之后,就回来了,怎料爱妃早已先行歇息。怎么?爱妃就这么不欢迎朕?”李玄参挑眉看着她,觉得她紧张的反应耐人寻味。
“不不不……不是,臣妾……臣妾该死,臣妾实在太累了,以为陛下会留在伍姐姐那,没想到会让陛下独守空房………哦不,是臣妾没有伺候好陛下,臣妾该死,臣妾该死。”灵仙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说话结结巴巴的,有些语无伦次。
“独守空房?”李玄参重复了这个词,冷冷地笑了,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吓得灵仙抓着被子止不住地发抖。
只见李玄参将匕首在自己的食指尖划过,鲜红的血液滴在床单之上。
“陛下……”灵仙没想到他要这么做,发出了惊呼。一夜无梦,灵仙醒了过来,窗外的天还未亮,她伸了伸懒腰,手搭在了一个肉乎乎的东西上。
“爱妃昨夜睡得可好?”李玄参慵懒磁性的声音在她耳旁响起。
灵仙吓得“啊!”了一声,从床上跳起来,“你你你……陛……陛下……”
“昨夜,朕安抚伍美人之后,就回来了,怎料爱妃早已先行歇息。怎么?爱妃就这么不欢迎朕?”李玄参挑眉看着她,觉得她紧张的反应耐人寻味。
“不不不……不是,臣妾……臣妾该死,臣妾实在太累了,以为陛下会留在伍姐姐那,没想到会让陛下独守空房………哦不,是臣妾没有伺候好陛下,臣妾该死,臣妾该死。”灵仙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说话结结巴巴的,有些语无伦次。
“独守空房?”李玄参重复了这个词,冷冷地笑了,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吓得灵仙抓着被子止不住地发抖。
只见李玄参将匕首在自己的食指尖划过,鲜红的血液滴在床单之上。
“陛下……”灵仙没想到他要这么做,发出了惊呼。
“朕破格赐你为美人,本来就不合规矩,若你昨夜没有侍寝的事被人发现,难免会多生事端,爱妃你应该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了吧?”李玄参一脸严肃地看着她。
“臣妾知道的,可陛下不用伤害自己啊,用臣妾的血就可以的。”
李玄参嘴角轻扬,伸手揉了揉她的头:“朕怎么舍得伤你。”
说罢,他命人进来沐浴更衣,上早朝去了。
清晨空气微润,曙光初现。
灵仙赶着去向太后请安,半路遇上了闻蔷和伍青烟。闻蔷心不甘情不愿地给灵仙行礼,叫了她一声:“江美人。”伍青烟虽然还是点头微笑,但也不像之前那样亲切了。
接着其它妃子围了上来,有的向她套近乎,有的在请教她怎么伺候皇帝,反正灵仙觉得众妃子们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今日太后的目光也有所不同,似乎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停留在灵仙的脖颈处。灵仙不自觉地摸了摸脖子,这让她很不自在。
回到惜萍阁,灵仙想补个觉,今早起得太早了。
她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冬青兴奋地跑进来告诉她一个好消息:“江美人,黄大哥告诉奴婢,陛下决定在端阳前举办厨艺赛,所有御厨都可以报名参赛,最后由陛下选出最好吃的菜。”
灵仙心想,昨晚她只是向皇帝提到这件事,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定下来了。她对冬青说:“姑姑,这是个机会,告诉黄大厨,好好准备,如果能夺得头筹,兴许能讨个恩典。”
冬青点点头,她知道虽然机会渺茫,但必须试试。冬青拿出纸笔,灵仙开始盘算在比试上要用哪道菜更合适。
这时门外传来春兰紧张的声音:“奴婢春兰,参见皇上。”
这可把灵仙吓得一哆嗦,她连忙将桌上写的东西藏在身后,可还是晚了一步,被眼尖的皇帝看到了。
“爱妃这么紧张,身后藏着什么?不能给朕看?”李玄参眼神向她身后瞟去。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总不能藏着掖着,塞嘴里也是肯定不行的,只不过是一张菜谱而已,灵仙将纸用双手呈给皇帝。
李玄参接过,蹙眉看了看,接着呵呵呵地笑了起来:“爱妃,大白天关着房门躲在屋里尽想些好吃的,还真有你的。”
灵仙摇摇头:“臣妾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由于这里的食材种类太少,恕臣妾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吃的。”
“高公公,传令下去,以后江美人需要什么食材,只要是尚食局有的,全部直接优先提供,无需上报。”李玄参想了想又补充道:“进贡的食材也优先给惜萍阁送来。”
“是,陛下。”高公公恭敬地退了出去。
“多谢陛下。”灵仙俯身行礼。
李玄参扶住她:“爱妃无需多礼。朕有事找爱妃详谈,爱妃可有兴致随朕去御花园走走。”
灵仙点点头。
御花园内花团锦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香味,放眼望去,尽是奇珍异草,天生就喜欢植物的灵仙东瞧瞧西看看,简直看花了眼。
李玄参先开口了:“朕昨日听爱妃提及的厨艺赛甚是有趣,便定在了端阳举办厨艺比拼,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邀请天下厨艺高手,故而只能先由宫里的御厨们参赛。”
“多谢陛下。”灵仙福身致谢。
李玄参问道:“爱妃精通厨艺,不如也一起参加?”
“臣妾想做评委!”灵仙觉得这样不仅能照顾到黄其,还能品尝各种美食,真是一举两得。
李玄参宠溺地笑着:“评委?行,就这么定了。”
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女子的笑声,李玄参和灵仙绕过假山,看到伍青烟和闻蔷在扑蝶,闻蔷身材圆润,扑蝶姿态并不优美。伍青烟则身姿妖娆,香汗淋漓。
李玄参对这种故意在他途经之地各种表演的桥段已经觉得没有新意了。
他转头对灵仙说道:“爱妃闲时别老待在房里想吃的,适当地参加些这类活动,也很不错。”
灵仙又翻了个白眼:“孩童玩的游戏,不过如此。”
李玄参一挑眉:“哦?是吗?”
伍青烟像是眼睛能穿墙似的,第一时间发现了李玄参,福身向他请安,还一脸巧遇的惊讶表情。闻蔷也连忙来请安,请安后她抬眸看见皇帝身边的江萍,脸上尽显不悦的神色。
李玄参看到她们扑蝶的工具,突然起了玩心,他对灵仙说:“爱妃,你与伍美人闻才人比试扑蝶,赢的人今晚来陪朕吃刚进贡的螃蟹。如何?”
灵仙看着李玄参一脸不相信她会赢的样子,决定露一手让这些棠国人看看扑蝴蝶的正确方式,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美味的螃蟹。
李玄参喊:“爱妃们可以开始了。”
伍青烟和闻蔷立刻卖力地扑蝶。
灵仙慢悠悠地叫春兰取来一根细竹竿,将些许白纸裁成蝴蝶形状,用细线串成一串,再与竿子连接。
献帝醒来之后,立刻下了一道圣旨,不管生死,只要把人带上来,便是北唐的大功臣。
宫中出动半数禁军前往雪狼峰,朝廷武将也多半出动,就连文官都上去帮忙出主意,大家心里都知道,太子的性命已经不可能保得住,但太子的遗体不能留在崖底,必须要带上来好生安葬。
太子被册封至今,已经有二十年,有贤德之名,深受百姓的爱戴,因此,很多百姓也不顾禁令,纷纷上雪狼峰去帮忙。
宇文啸也带着黑影卫和闪电来到了雪狼峰的孤狼坳上,这里风很大,吹得山上的人几乎摇摇欲坠,方案一个个地提出,又一个个地否定。
肃亲王站在悬崖边上看了一下,底下山雾萦绕,没办法看到底,但是悬崖峭壁是极为陡峭,望之头晕,说万丈深渊,一点都不为过。
他自知此事和肃王府脱不了干系,沉声道:“本王下去,取铁爪鞋来。”
“王爷不可胡来,您怎么能下去?”国公苏昶上前拦住,因已经有禁军堕崖了,“这里的山势早结冰,也不知道有多厚,若滑下去,则后果不一堪设想。”
“本王不能在这里干等,找几名禁军与本王一同下去,不必劝,本王心意已决。”肃亲王看着苏昶,眼底有坚定之色,更有无可奈何的绝望,这是唯一的法子同时也是苦肉计,因为太子是得知有预防之术才下山在此遇袭的。
苏昶明白,默默地点头,也阻止了其他官员劝说。
太子一家掉了下去,生还的机会为零,但是,不管如何,一朝太子的体面总还是要有,不能尸骨无存啊,否则如何跟皇上交代?
铁爪鞋取来,这种铁爪鞋是很笨重的,只有脚趾前头是有勾,可这些勾打磨得比较粗,如果冰薄或者是石头山体,这些铁爪鞋的用处不大。
肃亲王正欲穿上,宇文啸一手夺了过来,淡淡地道:“我去。”
肃亲王一怔,下意识反对,“不许!”伸手便要夺回铁爪鞋。
宇文啸拿着便往一边去,俊美面容不掺杂一丝情绪,“鬼影,闪电,你们两人陪我下去!”
“是!”两人站出来,。
肃亲王沉下脸来,“啸儿,不得胡闹。”
宇文啸看着他,口气无容置疑,“就这么定了。”
三人随即穿好铁爪鞋,有几名禁军也陪同下去,绳索捆住腰间,沿着峭壁开始慢慢下沉。
开始的时候,还能慢慢地往下寻到落脚点,但是,下去三十米左右,峭壁上刀削一般,光滑整齐,压根没办法下去,只能凭着绳子下吊的时候往下滑动。
可身体的重量就全部都落在绳子上了,等绳子不够长的时候,压根无法下去。
禁军首先就放弃了,拽动绳索叫人把他们拉上去,只剩下宇文啸和鬼影闪电三人还在努力尝试中。
最后,鬼影和闪电实在没办法了,喘了一口气,“爷,下不了了,太陡峭了,现在才不过百余米,不可能下到底的。”
宇文啸往下看了一眼,连看都没能看到底,底下是什么状况也不知道,他想了想,道:“把你们俩的玄铁匕首给我。”
“爷,这使不得啊。”鬼影知道他要做什么,连忙摇头,“这样太危险,一旦掉了下去,可就不得了了。”
“废话少说,拿来!”宇文啸一路下来发现这里的岩石硬度不算特别高,用内力把玄铁匕首送进去,或能成。
两人只得把身上的玄铁匕首拿出来给他,他双脚弯曲撑在岩石上,两手接过匕首运气往岩石里头一送,果然是稳住了。
“爷,这峭壁若有宽松的石头,那就危险了。”鬼影卫道。
“不妨,你上去跟父王说一声,实在下不去,我会上来的。”他说完,割断绳索,身子凌空沉了下去,看得鬼影卫和闪电胆战心惊的。
宇文啸下沉三十米左右,便用匕首送入岩石,稳住身子再继续下沉,如此三四次,有惊无险,但是,距离崖底还有大一段距离。
上头负责拽住绳索的侍卫,看到宇文啸的绳索忽然空了,都吓得要命,猛地往上拉,却不耗费力气绳索就上来了。
肃亲王脸色大变,冲崖底喊了一声,“啸儿!”
鬼影卫和闪电拽着绳索上来了,道:“王爷,世子用轻功下去了。”
“什么?”肃亲王骇然,双眼突出,声嘶地回头吼,“快,快再找人下去。”
又一批人放了下去,绳索接驳加长,但这样其实很危险,接驳口容易断。
果不其然,片刻听得尖叫声传来,绳索陡然一松,有人掉了下去。
上头的官员,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一时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祝公公带着宣旨大臣到,圣上旨意,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太子带回去。
“公公,圣上心情如何?”肃亲王拉了祝公公到一旁问道。
祝公公叹气,“王爷,不瞒您说,圣上昏过去一回了,还吐了血,如今是伤心哀恸又龙颜大怒。”
“本王……本王定会彻查凶手!”肃亲王心里头也是慌乱得很。
“凶手是要缉拿的,但太子……”祝公公压低了声音,“说句不该说的话,太子殿下不能葬身崖底,必须要带回来,王爷,抓紧点儿办吧,唯有把太子带回来,您才好说话啊,不然这火得烧到您身上。”
所有在场营救的人,除了苏国公之外,无人敢说出那一句“太子遇难”,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却谁不敢说出来,像是下去就能把活着的太子救上来一样。
所以,肃亲王听了祝公公这话,眸子光芒顿时消逝,面容沉得如这高山积雪。
绳索再度接驳放下去,只是这一次接驳得更稳一些,这主要是方便宇文啸上来的时候用。
果然没多久之后,绳索就动了,肃亲王反应过来,猛道:“先等一下,让他捆好绳索。”
鬼影卫趴在边上,对着底下喊了一声,“世子?”
“拉!”底下传来宇文啸略有些气喘的声音。
“快,快!”肃亲王喊道。
几名侍卫使劲拉着绳索,没一会儿,宇文啸抱着一具尸体上来,尸体浑身是血,头脸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脑袋有一个大窟窿,旁人几乎无法辨认出是谁来。
宇文啸双手染血,擦了一下脸,一贯沉静的眸子终于有了一丝裂痕,看着肃亲王轻声道:“是熏弟!”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事人虽然最终沉冤昭雪,但此案却被慈禧太后拿来搞政治斗争,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好,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一、
毕秀姑出生于1856年,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人,父亲毕承祥很早就去世,毕秀姑八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在余杭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
喻敬天有个邻居名叫沈体仁,其妻喻氏是喻敬天的远房堂姐。喻氏早年嫁给平民葛奉天为妻,生子葛品连。但因为葛奉天早死,葛品连后来又被天平军掳走,所以喻氏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务农的沈体仁为妻,刚好跟堂哥喻敬天成为了邻居。
喻氏嫁给沈体仁的第二年,葛品连从太平军中逃了回来,因为没有生计,继父沈体仁便介绍他到县城一家豆腐店打工。
毕秀姑十一岁的时候,经王氏和喻氏商议,给毕秀姑和葛品连定下了婚事,只等他们长大就结婚。
等毕秀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美人了,她皮肤白净,水灵清秀,十分讨人喜欢。毕秀姑喜欢穿绿色上衣白色裤子,所人们喜欢叫她小白菜。
在古代,女子及笄也就是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毕秀姑显然到了结婚年龄,所以葛品连的母亲喻氏就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喻敬天虽然只是毕秀姑的继父,但他作为家长,自然是要管这件事的。不过,喻敬天这个人比较贪婪,他见毕秀姑人长得好看,所以就向葛品连家索要很多彩礼,而且要求他在成婚前必须有房。
葛品连家没那么多钱,也没有房,所以无法满足喻敬天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候,葛品连早年认的义母冯许氏及时站了出来,因为她家底丰厚,所以她主动提出,拿出140块洋钱用于操办婚礼,80元洋钱作为彩礼;至于婚后住所,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
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
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门口写下了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十个大字讽刺刘锡彤。
刘锡彤对杨乃武恨之入骨,但杨乃武是举人,刘锡彤不敢对他怎么样,也怕自己干的犯法之事被他揭露出来,所以一直在暗中观察他,寻找他的过错。
葛品连和毕秀姑在冯许氏家住了很长时间,直到1873年年初才搬到杨乃武家居住。在开始一段时间里,两家人都很客气,相处也比较融洽。
杨乃武那时候是个鳏夫,他平时深居浅出,要么在家里读书,要么就到附近帮人写字画画,或者帮忙看看婚嫁的日子。
毕秀姑虽然出身寒微,但她热情大方,经常主动给杨乃武打招呼,有时候还说几句话。
后来,毕秀姑发现杨乃武很有学问,自己在家也没事,就想学习一下文化知识,所以就请求杨乃武教他读书写字。杨乃武乐于助人,所以就时常教毕秀姑写字,两人的交往因此十分密切。
杨乃武家境殷实,学富五车,又早年丧偶;而毕秀姑则年轻漂亮,热情大方,嫁的人又是个矮矬穷。时间一长,街头巷尾便开始传杨乃武和毕秀姑的绯闻,还捏造了他们许多桃色故事。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因为那时候讲究三从四德,一个有夫之妇有事没事就去找一个单身男人学习文化,别人不会觉得这个女人是真的为了学习文化,反而会认为她生性浪荡,是在勾搭男人。
而葛品连虽然老实本分,但也心胸狭窄,妒忌心极强,他在听到人们关于杨乃武和毕秀姑的讨论之后,十分生气,所以就将此事告诉给了母亲喻氏。
在古代,一个男人对妻子不满,可以仅仅是怀疑,而不用真凭实据。葛品连对毕秀姑就是这样,而且他对人们的谈十分相信,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得丑又没钱,怎么都配不上毕秀姑这样漂亮的媳妇,而杨乃武比自己强太多了,所以认定他俩肯定有事。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人太像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了,而后面的故事发展也确实如此。
喻氏也不是什么善茬,为人比较凶悍泼辣,她在听了儿子的哭诉之后,便经常到杨乃武家闹事,还到处说杨乃武勾搭毕秀姑,人们也更加相信杨乃武和毕秀姑有事了。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谁也不知道。也许杨乃武和毕秀姑彼此有意,但他俩并没有半点越轨的迹象,一切都只是怀疑。
如果考虑到杨乃武这个人也平时比较自重,人品也还行,妻子去世之后也没有续弦,所以我更倾向于他与毕秀姑并没有私情。
不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喻氏单凭流言蜚语就去找杨乃武的麻烦,这在古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到现在就是不可理喻了。
对于杨乃武而言,因为他是举人,所以他可以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官场,前途无量。但我国古代是人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一个人的德行不好也会受到惩罚,所以杨乃武那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撇清与毕秀姑的关系。
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杨乃武便以大幅度涨租来逼迫葛品连退租。而葛品连也早有退租的意思,所以不久之后便带着毕秀姑搬走了。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两家人虽然没有半点往来,但流言蜚语的伤害性极大,大家都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有私情,只是关于这件事的谈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了。
三、
如果事情就这么了结了,也许许多年之后,会被人遗忘,这样对杨乃武和毕秀姑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但是,就在当年十月,葛品连突然生病了,而且仅仅三天之后就去世了。
因为有毕秀姑和杨乃武的事在前,所以喻氏十分怀疑是毕秀姑毒杀了葛品连,她便跑到官府报了官,知县刘锡彤派仵作去查验了葛品连的尸体,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葛品连是中砒霜身亡的!
刘锡彤在看到验尸结果之后,再联想到之前的流言蜚语,于是心生一计,他不但抓捕了毕秀姑,而且以“夺妇谋夫”的罪名逮捕了杨乃武,说他因为跟毕秀姑通奸,指使毕秀姑下毒杀害了葛品连。
如果真相真是如此,那么这就是另一个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杨乃武被捕之后,刘锡彤对其严刑拷打,杨乃武不堪酷刑,最终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杀葛品连,并且还留下了口供。
但是在杨乃武的口供中,他说葛品连是七窍流血。后来经过复审,刘锡彤事情败露,他这才承认,他将杨乃武口供中的“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口鼻流血可能不是中毒,而七窍流血才是中毒身亡的表现。
所以说,杨乃武根本就不知道葛品连是怎么死的,他极有可能是无辜的。
在有了杨乃武的口供之后,刘锡彤又对毕秀姑严刑拷打,她最终也招供,是杨乃武与其串通杀人的。刘锡彤最终认定杨乃武罪行为通奸杀人,判处斩首示众;毕秀姑谋杀亲夫,判处凌迟处死。
但是,根据清朝律法规定,死刑判决是需要层层上报的,最终需要得到刑部复核批准之后才能执行的。因为存在流程问题,所以刘锡彤就将罪报递了上去。
但不管是浙江按察使也好,还是浙江巡抚也好,他们也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杀人案的案情合情合理,结果就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就草率行事,没有认真审核。
最终,罪报来到了刑部,但因为刑部的案件堆积如山,所以暂时被压了下来。不过,如果一切不出意外,杨乃武和毕秀姑最终还是是难逃一死的,那么事情有转机吗?
四、
杨乃武被判死刑之后,心有不甘,于是在狱中偷偷写下伸冤的状纸,让人带出监狱交给姐姐杨淑英,委托她代自己去京城告状。
为什么是杨淑英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因为杨淑英曾在夏同善中堂家当过保姆,有一定的人脉,可以托关系找人。
杨淑英之所以可以到夏同善家中当差,是因为杨乃武有个叫吴以同的好朋友,他是胡雪岩的幕僚,曾资助过夏同善去京城谋求官职。
杨淑英对弟弟杨乃文的事情十分上心,将这事告知给夏同善,夏同善又找到浙江籍刑部分管邢狱的林文忠,最后将杨乃武的卷宗和状纸递到了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翁同龢手里。
这算是找对人了,因为翁同龢就是个老儒生,十分重视文人,他虽然保守,但为人还算正直,也是个好官。翁同龢在看到状纸之后,发现杨乃武是个读书人,而且案情也确实有蹊跷之处,所以他决定给夏同善一个面子,将此事上报给慈禧太后。
杨乃武虽然被屈打成招,但他好歹是个举人,也有一定的人脉,所以他才想着让姐姐杨淑英去疏通关节,替他翻案。如果杨乃武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那他的诉求是很难直达天听的,
所以说,自古至今,人脉关系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保命。
慈禧太后见连翁同龢都出动了,那得给点面子,就下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此案,并且还派遣监察御史王昕到余杭私访。
王昕不敢怠慢,便到卷宗上所说的杨乃武的同仁堂去调查,结果发现同仁堂根本就不。这下问题就大了,这就意味着杨乃武案存在巨大的漏洞,而浙江从上到下的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浙江巡抚杨昌濬在得知此事之后,依然上奏慈禧太后说,原案没有问题,维持原判!
杨昌濬是哪儿来的胆子,敢跟慈禧太后叫板呢?
原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大部分地区,早已成为以左宗棠和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势力范围,军权和财权都不归清管,当地的大小官员也几乎都是湘军出身,而杨昌濬本人更是左宗棠的亲信。
在这种情况下,杨昌濬仗着湘军做靠山,自然是有恃无恐,他认为慈禧太后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刑事案件而得罪整个湘军。
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他一直在找机会收回对南方的控制权,而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冤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此对在浙江任职的湘军集团实施打击。所以说,杨乃武和毕秀姑案已经不再是一件单纯的命案了,而是上升到了政治斗争的高度。
慈禧太后对杨昌濬的奏折自然是不满意的,于是她派遣了浙江学政胡瑞澜作为钦差大臣去重新调查杨乃武和毕秀姑案。
为什么不派个专业断案的人去,而派一个学政去呢?因为慈禧太后也没办法,浙江大部分官员都是湘军集团的,只有这个胡瑞澜不是,而且他对朝廷还比较忠心。
但是,也正是因为胡瑞澜对断案一窍不通,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余杭知县刘锡彤为了自保,重金贿赂胡瑞澜,所以胡瑞澜便对毕秀姑严刑逼供,最终迫使她再次指认杨乃武就是帮凶。
在取得毕秀姑的供词之后,胡瑞澜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结论:
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
这个结果一出来,杨乃武如五雷轰顶,几乎要气绝而亡;而慈禧太后在看到胡瑞澜得出的最终结论之后,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也想就此结案算了,因为如果再继续调查,恐怕要跟以湘军集团造成正面冲突了,那样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那么,杨乃武和毕秀姑就真的死定了吗?
五、
事实上,杨乃武还真不是一般人,他不但在朝中有人脉,因为他是浙江人,所以浙江籍的许多官员都十分支持他,因为他们觉得,浙江是自己的家乡,凭什么让湘军集团在这里无作为非?
浙江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官员众多的地方。明清时期,浙江系官员遍及大江南北,而且他们喜欢报团取暖,在朝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杨乃武与毕秀姑案爆发之后,浙江系官员也觉得这是个冤案,他们不但想要帮助同乡杨乃武平反,还想借此机会铲除盘踞在浙江的湘军集团。
1874年3月,杨淑英第二次来到北京,她在夏同善的引荐下,找到了在京城任职的三十多个浙江系官员,给他们试了很多银子,立马就激发起了他们的热情。
再后来,以夏同善和王昕为首起草的,外加三十多位浙江系官员联名的奏折,就送到了慈禧太后那里。
恰在那个时候,《申报》关注到此案,认为这是冤案,于是开始大肆宣传,说朝廷在处理此案的时候多有疏忽,比不给杨乃武和毕秀姑平反,不足以平民愤。
《申报》是一种进步报纸,而且是民办,代表着一些民意。慈禧太后虽然不喜欢《申报》,但是也担心如果处理不好,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造成冲击。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再次复查此案,她下旨让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审案,定要将真相查得水落石出。
刑部尚书亲自查案,这事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杨乃武和毕秀姑案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
为了搞清楚案件的真相,慈禧太后下旨,将相关人等和证物全部弄到北京,还将葛品连的尸体摆在朝阳门外的海会寺,在众多百姓和记者的见证下,重新开棺验尸并审案。
最终经过细细追查,刑部得出结论,葛品连并不是中毒而死的,而是患病而死的,极有可能是一种叫做流火宿症的疾病。随着葛品连死因的确定,杨乃武和毕秀姑利用砒霜毒杀葛品连这个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而随着杨乃武和毕秀姑案的水落石出,慈禧太后开始了大清洗,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被革职查办,而且他们大多是湘军集团官员。
至此,杨乃武和毕秀姑最终被平反了,《申报》为民请愿的目的也达到了,民心也被安抚了,慈禧太后利用杨乃武和毕秀姑案进行整治斗争的目的也达到了,而唯一遭到重大损失的,反而是湘军集团。
不久之后,慈禧太后就任命了新的官方到浙江去接替那些被革职查办的官员,朝廷对浙江的控制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加强。
不过刑部主持的复审,虽然结果是葛品连不是被毒死的,但是蹊跷之处也颇多,因为从1873年葛品连死到1977年刑部主持复审,已经过去四五年了,葛品连的尸骨早就只剩下骨架子了,按照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其实很难确定他是不是中毒死的。
但是,杨乃武和毕秀姑案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是无辜的,要证明她们是无辜的,葛品连就必须不是因为中毒死的!而杨乃武和毕秀姑之所以必须是无辜的,这既是杨乃武运作的结果,也是民意的需要,更是慈禧太后政治斗争的需要!
那么,杨乃武和毕秀姑嘴最后如何呢?
很可惜,杨乃武虽然沉冤昭雪了,但是他因为受了酷刑,又吃了四五年苦,所以出来之后就落下了残疾,而且他的功名因为被革去了,也无法恢复;又因为杨乃武为了自救而散尽了家财,所以他后来只能在家里以养蚕为生,1914年因为患疮疽而不治身亡。
毕秀姑虽然被证实没有谋杀亲夫,但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了,所以她就在余杭出嫁做了尼姑,1930年去世。
至于说,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究竟有没有暗生情愫,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坊间传闻说毕秀姑出狱后就没见过杨乃武,但杨乃武一生再未婚婚配,而且在杨乃武死后,毕秀姑还曾去拜祭过他的墓地,可见此二人之间或许还真有点故事,但没有发展到做出苟且之事的地步。
顺治帝重病时,孝庄太后为太子人选曾经征求汤若望的意见。这个天主教徒在顺治帝的心目中举足轻重,顺治帝称呼他为“玛法”,满语是祖父的意思,也是对老人的尊称。汤若望一槌定音,促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决断。
只是皇太后也罢、汤若望也罢,此时绝没有料到,他们决断要继位的小皇子,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使中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帝国,给灾难深重的黎民百姓开辟了百年的和平与安定的局面。
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顺治帝的三皇子玄烨,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康熙。
顺治帝子嗣并不旺。共有8个儿子,他自己年纪轻轻,24岁就去世了,皇子们都很幼小。他曾经考虑让他的其中一位皇兄即位,孝庄太后肯定不愿意。
他的两位皇后都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一位是她的侄女,另外一个是她的侄孙女。第一个皇后,顺治帝看着就烦,不到两年就废为静妃。第二个也不得宠,顺治帝和她们没有一个孩子,所以说顺治帝没有嫡子,要选继承人,只有从他8个庶子当中选了。
顺治帝的八个儿子,长子牛钮在顺治九年夭折,死时才三个月,又瘦又弱,是一位答应所生,即使他活着,也是排除在外的。无它,母亲地位太卑微了。
顺治帝当时自己还未满13岁,对于孩子没感觉。
为什么最终选择皇三子,无非几个方面考虑:生母地位、年龄大小、个人素质。
而三个方面只有老三表现最优秀,当然也有个人感情因素,那就是孝庄太后偏爱皇三子。
顺治帝重病时,看看几个儿子年龄吧。
皇二子顺治十年七月生,八岁;皇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生,七岁。皇四子最受宠爱,是皇贵妃董鄂妃所生,地位最尊贵,顺治帝最喜爱的就是这位皇子,可惜得天花早夭了。皇五子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生,四岁;皇六子两岁、皇七子一岁、皇八子也是一岁。
都是庶妃所生,那就比谁的母亲地位高贵了,显然所有皇子中,皇三子母亲佟妃地位最高。
而皇二子、皇五子的母亲地位都比不上老三母亲,从年龄来说,而最有可能被选中的就是老二、老三,老三个人素质方面优秀得不是一丢丢。
清朝史书里也有记载康熙年幼时期的一些惊人表现,当然不排除有点夸大嫌疑。
满族皇室子孙必须会骑马射箭,在玄烨还不到六岁时,曾经就参加皇族子孙射箭比赛。
年过十岁的每人射五箭,不满十岁的每人射三箭。箭靶放在三十步外,射手按着年龄顺序一对一对地入场比赛,而玄烨小小年纪就三箭三中靶心。而二阿哥射中靶心两次。
顺治帝非常开心,就问问他们志向。
三阿哥小小年纪,却很沉静内敛,望着父亲只是笑,没有作声,他让二阿哥先说。
二阿哥说:“我将来要领兵打仗,做一个南征北战的安国靖寇大将军,天下最厉害的王爷!”
果然,后来老二福全成为一位贤王。
三阿哥用孩子们特有的全心全意崇拜、爱戴的目光,望着父亲,声音朗朗地说:
“儿愿长大后效法皇父,勤政爱民,使天下国泰民安!”
这话一出口,让顺治惊喜交集,很是感动,这小人,志向远大,既有对皇帝尊敬,又有做明君的渴望。
老三不仅箭射得好,文采也是让人刮目相看。
顺治帝向三阿哥提了个古怪的问题:“孤独二字为姓氏,又为性情语、意境语,诗中却极少孤独连文,让三阿哥说一个。”
三阿哥随意来一句 “孤云独去闲’,不是佳句吗?”
那就继续来惊喜,顺治又道:“天下名卉多不胜数,何以渊明先生独爱菊花?”
三阿哥想也不想地回答说:“秋菊有佳色,淡而能久也!”
顺治想继续炫耀儿子,让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再来试试。
傅以渐幼时也以神童驰名乡里。看见几名太监捧着棋盘、棋盂匆匆送往后殿,灵机一动,他说:“请赋方、圆、动、静。”
三阿哥还是很谦虚,让傅以渐先来。
傅以渐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三阿哥略略思索,神气十足地高声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所有文武大臣都被这小人儿惊呆了,纷纷恭喜皇上“天遣奇童生于皇家,大清江山永固,万世基业必能成就!”
而汤若望给的意见是什么呢?
他说:“据我所知,诸位皇子中,惟有皇三子已经出过天花。他又聪明过人,勤于学习,皇三子继位比其他皇子继位更有利帝国的稳固。”
好了,一锤定音,玄烨最终被选定为大清朝第四位皇帝。
最后分享一段顺治的遗诏:
“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讬。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事人虽然最终沉冤昭雪,但此案却被慈禧太后拿来搞政治斗争,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好,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一、
毕秀姑出生于1856年,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人,父亲毕承祥很早就去世,毕秀姑八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在余杭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
喻敬天有个邻居名叫沈体仁,其妻喻氏是喻敬天的远房堂姐。喻氏早年嫁给平民葛奉天为妻,生子葛品连。但因为葛奉天早死,葛品连后来又被天平军掳走,所以喻氏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务农的沈体仁为妻,刚好跟堂哥喻敬天成为了邻居。
喻氏嫁给沈体仁的第二年,葛品连从太平军中逃了回来,因为没有生计,继父沈体仁便介绍他到县城一家豆腐店打工。
毕秀姑十一岁的时候,经王氏和喻氏商议,给毕秀姑和葛品连定下了婚事,只等他们长大就结婚。
等毕秀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美人了,她皮肤白净,水灵清秀,十分讨人喜欢。毕秀姑喜欢穿绿色上衣白色裤子,所人们喜欢叫她小白菜。
在古代,女子及笄也就是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毕秀姑显然到了结婚年龄,所以葛品连的母亲喻氏就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喻敬天虽然只是毕秀姑的继父,但他作为家长,自然是要管这件事的。不过,喻敬天这个人比较贪婪,他见毕秀姑人长得好看,所以就向葛品连家索要很多彩礼,而且要求他在成婚前必须有房。
葛品连家没那么多钱,也没有房,所以无法满足喻敬天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候,葛品连早年认的义母冯许氏及时站了出来,因为她家底丰厚,所以她主动提出,拿出140块洋钱用于操办婚礼,80元洋钱作为彩礼;至于婚后住所,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
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
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