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管家权
<p>这时,阿北急急忙忙地跑来,说是宫里来了圣旨,让大家出去接旨。凌管家正在招待。</p>
<p>大家开始忙乱起来,连老太太也不敢再生气了,开始让杨妈帮着换上品级大妆。何琳琅没有品级,穿着这身衣服就行。众人收拾妥当后来到前院。宫里来的是皇上身边的大太监李全,可见皇上对郡王府还是很重视的。凌伯正招待着他在喝茶。</p>
<p>郡王对李全拱拱手,:“劳烦李总管跑一趟,辛苦了。”</p>
<p>李全是皇上当太子时就跟在身边的老人,他对郡王当然很熟悉,也不敢在郡王面前托大。于是他也笑咪咪地拱拱手,非常恭敬地说:“郡王客气了,还是先接圣旨吧。”</p>
<p>众人于是跪下,李全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凌郡王之妻何琳琅品貌端方,温良贤淑,在战场上巾帼不让须眉,阻挡匈奴,英勇无畏,当为天下女子之楷模。特封为郡王妃并一品忠勇国夫人,赏碧玉瓶一对,黄金千两,又凌郡王之女凌远凝,受平王妃老夫人亲自教导,才貌双全,德行娴静,特封为南华县主,赏玉白菜一对,黄金千两,享南华县封邑。钦此。”然后又说:“皇上知道小姐还在平王府,让您明儿接了小姐一起去宫里谢恩。”</p>
<p>众人谢恩。郡王接了圣旨。又让凌远航递过去一个荷包。李全推辞,郡王说说:“公公,今是我大喜的日子,就当讨个彩头。”李全才受了:“郡王,咱家这就告辞。”</p>
<p>郡王客客气气地送走李全。琳琅正式成了凌家的一员,晋升为郡王府的世子妃。</p>
<p>三天回门时,接回了阿凝,又一起去宫里谢了恩。至此分离十年的一家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团圆。</p>
<p>凌远航已经去西大营任职。郡王交了兵权,请了三个月的假在家休养。趁着休假,郡王爷有很多事要做,首先他要先帮着王妃把府里的掌家权接过来,然后把儿子的亲事定下来。回来这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忙忙碌碌,还没有去拜见好友关侯爷。女儿也到了选婿的年纪。郡王觉得自己真是任重而道远。</p>
<p>郡王去边关时,就把长兴群主的嫁妆交给了自己的岳母赵王妃保管。回门那天,不只接回了阿凝。赵王妃还把那些嫁妆上的帐目也还了回来。自从阿凝到了十二岁之后,老王妃就渐渐地教阿凝管理这些帐目,如今长兴郡主的这些嫁妆基本上都是阿凝在管理。</p>
<p>阿凝回到郡王府后,一直在帮着琳琅整理嫁妆,对清单,入库房,忙个不亦乐乎,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整理完。</p>
<p>何琳琅的女兵队,随时听从琳琅的调遣。琳琅先从里边挑了两个姑娘给了阿凝做贴身的随从。其她的在王府充当了女护卫,</p>
<p>至于凌远旭,郡王已经把他转到了外院,每天早晨凌远旭都起来跟父亲习武,白天则跟着自己原来的先生读书,小家伙也很是忙碌。</p>
<p>小吴氏给新郡王妃请过一次安后,就要跟在琳琅身边侍奉。琳琅不愿看小吴氏在自己身边晃,就让她回去。并告诉她,除了初一和十五,其它的日子都不用去给她请安。更不用说让她天天在自己身边立规矩了。郡王更是当她这个人不存在一样。小吴氏于是依然每天去陪伴老太太。</p>
<p>这天,郡王带着妻子和女儿去给老太太请安。阿凝知道祖母从来不喜欢自己和哥哥。所以回来这几天,她都是先来给自己的父亲和继母请安,然后再跟着两人一起去给祖母请安。</p>
<p>李氏和小吴氏正陪着老吴氏坐在那里。三人进来后先对老太太请过安。李氏和小吴氏又给郡王和郡王妃请安。郡王和琳琅对李氏回了礼,又对小吴氏点点就算了。阿凝则是郑重地对李氏行礼请安。然后各人落座。</p>
<p>郡王爷就对老太太说:“多年来有劳母亲操持府中一应事物,实是儿子之错。如今媳妇已经进门。如果再看着母亲如此操劳,实在有违孝道。您现在已是儿孙满堂,以后母亲就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好。”</p>
<p>老太太看看儿子,面无表情地说:“媳妇刚嫁过来,阿凝也刚刚回来,对府里的一切还都不熟悉。我觉得还是先不用着急把中馈接过去。先把府里的下人们都理清楚,然后再接了也不迟。”</p>
<p>郡王笑笑说:“母亲说的是,不过这几天儿子让凌伯帮着理了一下府里的下人。琳琅对各个院的下人管事基本上也做了个大致的了解。母亲不用担心。”</p>
<p>老太太看看琳琅,抹搭一下眼睛说:“郡王府可不是个小家小院,光是府里的护卫就有好几百。还有这么多的田产店铺,媳妇在边关时都是在军营里,恐怕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吧。经商可不比打仗。”</p>
<p>郡王不用琳琅回答,就接过话茬:“母亲,你当初刚接手时,不也是一边管理,一边学习吗。再说,有您老人家在,琳琅还能来请教你,她也不能一直不学不是。况且阿凝十二岁时就开始打理她母亲的嫁妆,她可以协助琳琅。有您和阿凝在,还有什么愁的。母亲您就在家看看戏,品品茶, 这么多年了,您老也歇息歇息。有儿子儿媳在,哪能再让您操劳。“</p>
<p>郡王的一番话合情合理,老吴氏竟然没有话来反驳,是啊,这个家是儿子的,儿子当家。夫死从子,自己不可能一直把持中馈,总有交出去的时候,只是早交晚交而已。 本来就左右不了这个长子,现在他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份上,显然已经是全面考虑过的。自己再说什么也是枉然。郡王府已经有了郡王妃,府里的中馈再由自己这个老太太把持,确实会落人口实。罢了,早晚的事,交就交了吧。于是老太太不太情愿地说:“那明天我就让阿圆和杨妈把帐本拿给你们。另外,厨房那一直是由你弟媳在管。”说着,老太太看了一眼二儿媳,李氏心里一突。本能地觉得老太太这一眼意味深长。</p>
<p>李氏从嫁过来就一直跟着老吴氏,老吴氏让她管理府里油水最大的一块,那就是厨房。李氏这几年跟着老太太,里里外外没少捞钱。老吴氏从来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二爷凌源辉一直是老吴氏最爱的儿子,这个儿子从生下来就一直跟着她,一直到结婚后,才去了边关。所以在老太太的心里。这个儿子的份量要比长子重的多。在老太太眼里,长子就是老郡王那一伙的,跟自己从来就不是一条心。让自己喜欢的儿子捞点油水,老太太乐见其成。老太太只所以不愿意交,其时有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李氏。她有些怕李氏厨房的帐目不清。再说大房要是把中馈接过去之后,二房也就没有了进帐的渠道。自己就再也不能帮着这个儿子了。</p>
<p>李氏这时也很紧张,她也没想到郡王能这么快就把中馈要了回去。在她想来,何琳琅就是一个边关的能打能杀的丫头,怎么能管理得了这么大一个郡王府。老太太也不会放心她吧。可是人家郡王就偏偏说的头头是道。还真就把这中馈要了回去。好在老太太说明天交帐本,那自己的帐本也明天交吧。看看厨房那还有没有可以填补的地方。</p>
<p>老太太仍然要发泄一下她心中的不满,她看看儿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有你这样的孝顺儿子,是母亲子今生之大幸。”</p>
<p>郡王无奈,这些年母亲一直把持着家里的中馈,李氏和小吴氏给她打下手。他知道要想把家里的大权接过来,一定和母亲会有这一场交锋的。他只好躬身行礼:“儿子谢谢母亲这么多年的操劳,以后儿子会好好孝顺母亲的。”</p>
<p>老吴氏闭闭眼睛又睁开,她不悦地又问儿子:“你说给航儿定下了威武侯府的小姐。定的是哪一个,我怎么听说威武侯府就一个嫡女,上个月也已下过小定。我们堂堂的郡王府可不能定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女。怎么也得娶个贤淑的嫡小姐吧。”说完那眼睛还瞟了一眼琳琅。</p>
<p>琳琅就像没听到老太太说话一样,在老太太心里,她也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野丫头。不过琳琅不在乎。何琳琅是一个很能存得住气的女子,她有边关女子的爽利,也有女子的细腻。在她的骨子里虽然没有京城女子那么讲规矩,但也很知道进退。如果她只是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粗鲁女子,又怎么能让凌郡王聘为郡王府的郡王妃呢?琳琅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凌源志的心里是永远比不上他的发妻长兴群主。但琳琅只是一个古代女子,她也只是找一个她觉得能让自己终身有靠的丈夫。她对凌郡王的情感里有很多崇拜的成分。至于两人的情感到底能发展到多深,也只能看婚后两人的相处。现在她很聪明地把一切都交给丈夫。自己只带耳朵听就行了。</p>
<p>只听凌郡王说:“是侯府的三小姐,虽然这姑娘是庶出,但是她一直是关侯爷最宠爱的小女儿,听说老侯爷夫妻也很喜欢她。她和姐妹之间的关系处得也很好。她还曾是远航的救命恩人。”在这里凌郡王聪明地把几年前的功劳全都算在关业茹的身上。</p>
<p>老太太有些诧异,她看着凌郡王:“这是怎么回事。”</p>
<p>凌郡王紧盯着母亲的眼睛:“五年前,远航十三岁,去洛川祭拜过父亲和她的母亲。在路上被人袭击,身受重伤,倒在路边人事不省,三小姐正好和她父亲路过救了远航 。如果不是关小姐。远航不知道会怎样。</p>
<p>老吴氏叹了口气,生气地说:“在我面前,你总是有理由。可远航毕竟是我们郡王府的世子,那是我的长孙。”老太太有些痛心,再怎么喜欢二房的孩子,可她的长孙还是凌远航,老太太只是嘴硬,心里还是很在意这个长孙的。她觉得儿子是自作主张,不和她商量就定下这么一门亲事。老太太真的是特别生气。可她也知道自己左右不了什么。</p>
<p>凌郡王从母亲屋里出来后,就听到身后传来茶杯的碎裂声和小吴氏的劝解声。</p>
<p>再不情愿,老太太也还是让张妈妈把府里的帐册送了过来。郡王爷带着妻女一起看帐目。郡王爷知道何琳琅不会管帐。他就准备先让阿凝管家。何琳琅可以在一边打打下手,慢慢学着。等儿子成婚后,阿凝嫁人后,就让妻子和儿媳一起来管理。</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