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西汉女人 > 第六十章 无国之国

第六十章 无国之国

小说:西汉女人作者:原野粗犷字数:5884更新时间 : 2019-02-21 19:07:55
  
<p>第六十章    无国之国</p>
<p>田肯被人带进宫殿来见刘邦,刘邦看见两个人进来,便疑惑地问:“怎么是两个人?”</p>
<p>田肯回答说:“是两个人!”并介绍说:“我带来的这个人叫盖公,都是我们稷下学派的。”</p>
<p>刘邦点点头,说:“你俩都是同乡吗?”</p>
<p>田肯说:“我俩是同乡,都是齐国人。”</p>
<p>刘邦说:“前些时候,你们齐国有个叫娄敬的人找过我。”刘邦停了一会接着说:“娄敬这个人不错,建议我迁都,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我还重赏了他。”</p>
<p>田肯说:“娄敬这个人,我认识,他是个策士,很有学问,特别热衷于推销自己的治国决策,有建功立业的抱负。”</p>
<p>刘邦笑着说:“你们两人来见我,不也是来推销自己的治国主张的吗?”刘邦说完,扫视了盖公一眼,看盖公的眼神有些酸楚,有轻蔑的成分。盖公没有理会。</p>
<p>刘邦接着说:“你们两个见我,不是只是想看看我长得怎样吧?”</p>
<p>盖公看了刘邦一眼,没有做声。田肯忍不住说:“我们两人来见皇上,当然不只是想见见皇上,我们也有些想法,想与皇上聊聊。”</p>
<p>刘邦说:“那就聊吧!”</p>
<p>田肯说:“我们两人都是老子的信徒,老子治国主张无为而治。今天我们两人就说老子的无为而治。我主要说说,形而下的问题,盖公主要说说形而上的问题。”</p>
<p>刘邦笑着说:“你们不要说这些我不清楚的东西,说直接点,说明白点,不要酸溜溜的。”</p>
<p>田肯笑着说:“皇上果真是爽快人。不过我还是说说形而下是什么东西。形而下为之器,器就是具体的某一物。我说的形而下就是建议皇上迁都长安后,不但要以长安为中心,建设好都城。更要在长安之外建设一座陪都,以护卫长安。这座陪都最好选在齐国。这样皇上的江山社稷就会千秋永固。为什么这样说呢?关中是以形势之利取胜全国,山河险阻,与诸侯相隔千里,如果百万雄师进攻关中,皇上只需二十万兵力就可以拒敌千里之外。如果皇上带兵出关,就如在高屋上往下倒水,有居高临下之势。齐国,东有琅牙、即墨,南有泰山之险阻,西有浊河之阻隔,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两千里,可以武装百万士卒。这就是东西两个秦国。如果不是皇上的亲子弟,不可在齐地为王。”</p>
<p>刘邦听完田肯的建议,龙颜大悦。愉快地说:“你的主张很不错,我一定很好的奖赏你!”刘邦说完,又侧个脸问盖公说:“你有什么主张,说来听听?”</p>
<p>盖公说:“刚才,田肯主要说的是形而下为之器的问题。皇上听后自然十分高兴。我现在要说的是形而上为之学的问题。皇上可能不感兴趣。”</p>
<p>刘邦笑着说:“不能这样说。你说都没有说,你怎么知道我会不高兴呢?”</p>
<p>盖公笑着说:“皇上有这种想法,我就高兴了。我主要说两点:一是如何管理国家;二是如何建立战后秩序。”</p>
<p>刘邦笑着说:“这两个问题,我都感兴趣,而且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两个问题。你就慢慢说吧,说仔细点,详细点,不要担心时间不够用,也不要担心我没有耐心听。”</p>
<p>盖公说:“既然这样,我就尽可能说仔细点。我现在说第一个问题。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以无为,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刘邦还没有等盖公说完,就打断盖公的话急促地说:“老子的这段话,我很感兴趣,你说仔细点。”</p>
<p>盖公轻轻笑了两声,望着刘邦说:“老子这段话有三层意思。首先是说治理国家不同于带兵打仗。治理国家要从正面入手,要宣扬正气,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焕发人们精神,催促人们奋进;而带兵打仗是讲究出奇制胜,运用诡道。所以千万不要把带兵打仗那一套用来治理国家。”刘邦听了一笑,没有做声。盖公继续说:“以无事取天下,就是治理国家不要瞎折腾。这就是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天下太平无事,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就会祥和。”</p>
<p>刘邦听后点点头,表示十分赞赏盖公的主张。</p>
<p>刘邦接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点很有体会,治理国家,要保持相对稳定,国家政策不要朝令夕改,朝令夕改的国家政策,会让百姓无所适从。简单一句话,治理国家,要有定力,不能像炒花生米那样不断翻腾!”</p>
<p>田肯与盖公都笑了!</p>
<p>盖公继续说:“老子这段话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具体解释为什么要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就是说统治者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就会捆住百姓的手脚,百姓的手脚捆住了,就无法施展本领,就会寸步难行,无法作为,长此以往下去,百姓就会越来越穷。‘人多利器,国家滋昏。’老百姓手里的尖锐、锋利的武器多了,国家自然不太平。这是秦始皇都懂的道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兵器,铸为铜人。”这一点刘邦感触颇深,不住地点头微笑。</p>
<p>盖公看见刘邦高兴,劲头上来了,越说越兴奋。他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一点,很多人疑惑,以为我们道家害怕老百姓聪明睿智、心灵手巧。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道家认为,老百姓如果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制造各种新鲜物件。而这新鲜的物件一方面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很多人高兴的事情。但恰恰就是这种让人高兴的事情,给人类自身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当人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发展,人们就会制造出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新鲜物件,当这种新鲜物件有一天会威胁到人类自身安全的时候,人们就会明白我们道家的担心。这个问题现在很少有人明白,也许两千多年后才会有人明白,到那时,人类自己创造的新鲜物件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了。”</p>
<p>刘邦听后摇摇头,表示不理解。盖公笑着说:“这正是老子担心的问题。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又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我想,皇上是一定会理解的,只是理解得有些费力。”刘邦点点头,表示赞同。</p>
<p>盖公继续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这也是为人不理解的。为什么法令越明白,反而盗贼越多呢?这是说法令不宜太严密琐碎,不宜于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这些人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应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刘邦才听明白了。</p>
<p>刘邦说:“后面的话,我明白了。这是老子的结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不过,我还要认真琢磨。”刘邦转而对盖公说:“今天上午就说到这里吧,你讲的太深奥,我听了有点累,需要休息一下,下午再接着讲第二点。”盖公听了点点头,同意了。</p>
<p>下午,刘邦继续听取盖公侃大山。</p>
<p>盖公说:“我现在讲第二点,战争结束后,要建立怎样的秩序?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人人恬淡寡欲,吃的虽是粗食,但也觉得很甘美。穿的虽是破衣服,但觉得很漂亮。住的虽是陋室,但觉得很安逸。风俗虽是俭朴,但觉得很快乐。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吠鸡鸣,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  ’这就是告诉我们,皇上当下要做的是封土建国,给那些功臣,六国贵族后裔,皇上的子弟一块很小的土地,数量很少的百姓,让这些人到封土上去建立国家,为皇上管理这些为数不多的百姓。”盖公说到这里,刘邦有疑问,示意盖公停下来。</p>
<p>盖公觉察到刘邦有疑问,便停下来,看着刘邦,等待刘邦的提问。刘邦说:“你们道家为什么主张小国寡民呢?”盖公笑着说:“这实际上替皇上着想,皇上把封国控制得越小,百姓数量越少,这就对皇上天下没有威胁。如果封国过大,大到与皇上的天下旗鼓相当,有力量与皇上的天下叫板。那么有一天,这个封国就会起兵反抗皇上,企图夺取皇上的天下!”刘邦听了,感叹说:“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p>
<p>盖公继续说:“让这些土地上的百姓放下手中武器,远离战争,安土重居,扎根创业,创造一个美好的乡村,不奢求,没有迁徙的欲望。即使有车船,没有乘坐的地方;即使有兵器,没有存放的地方。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远离战争,建立一个太平、富饶、康乐的世界。”</p>
<p>盖公讲到这里刘邦又示意盖公停下来,质疑盖公说:“为什么你们道家主张要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这不是回到愚昧的时代了吗?”</p>
<p>盖公回答说:“这是人们的误解,回到结绳记事时代,不是恢复愚昧,而是要继承那个时代的单纯,面对货物、财富,没有企图心。”刘邦似乎明白了。</p>
<p>刘邦又问:“即使有车船,没有乘坐的地方;即使有兵器,没有存放的地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道家反对人们乘坐车船,反对国家拥有武器吗?国家没有武器怎样防止外族入侵?”</p>
<p>盖公说:“这几句话,被很多人误解了!车船舟楫与铠甲兵器相并列,是说封国不能拥有军队,更不能拥有武器,更不能制造武器,这是防止战争与纠纷的最好办法!这是告诫天子一定要控制好封国,绝不能让他们拥有武器,或制造武器。如果不加控制,封国之间就会形成军备竞赛,力量强大了,就会挑战天子的统治地位!”</p>
<p>刘邦继续问:“为什么要让百姓安土重迁呢?让百姓流通不也能带动财富的流通吗?”</p>
<p>盖公说:“这里强调的是安居乐业!如果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大量的流动。流动中又不能及时就业,长久下去,就会变成流民,久而久之,这些流民,汇聚起来,就会形成盲流。盲流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p>
<p>刘邦听后感慨说:“你们道家的主张太深奥了!让人不好理解!”说完,冲盖公笑了笑!</p>
<p>盖公继续说:“即使有车船,没有乘坐的地方;即使有兵器,没有存放的地方。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自然是称心如意,尽情享受着美好世界给他们带来的一切。食物也许粗糙一点,但他们会觉得甘甜可口;衣服也许是粗布缝制的,但他们会觉得很舒适、漂亮;居住的条件也许有些简陋,但他们会觉得很安逸;乡村生活也许简朴,但他们觉得很自在,很快乐。国与国之间虽然相处很近,甚至能听到邻国的鸡鸣狗吠,但彼此相安无事。”</p>
<p>刘邦问:“老死不相往来,有人说,这是你们道家反对百姓来往交流,是这样的吗?”</p>
<p>盖公回答说:“这是误解,是对鸡犬之声相闻的误解。鸡犬之声相闻,既有国与国距离邻近的意思,更有国与国相邻也很宁静,很和谐,连鸡犬之声都听得到。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强调这个意思,是指相邻的国家安定,百姓相安无事。”</p>
<p>刘邦听了心悦诚服,拉着盖公的手说:“你真是圣贤,你的学问,远在娄敬之上。你的这段话,让我茅塞顿开。让我看到了天下的未来,让我也憧憬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我将要治理的这个世界一定远远在周朝之上!”</p>
<p>刘邦又对田肯说:“你给我带来了一个神仙,让我看明白了现在,预见了未来,有了明确的大计方针。我一定要重赏你们二位,我要封你们二位为治国侯,让你们二位尽心尽力,帮我治国。”</p>
<p>田肯漫不经心地说:“我们俩人不奢求皇上的重赏,我们只奢求皇上能明白我们俩的心意,好好治理国家,还天下一个太平,给百姓一片安居乐业的圣土,我们俩人就心满意足了。”</p>
<p>公却说:“我担心皇上还不是十分明白我们俩的意图!”这让刘邦不高兴!</p>
<p>刘邦分辨说:“我怎么没有明白二位的意图呢?我十明白,我要把天下分成无数个小国,让这些小国的国君为了他本国的百姓殚精竭虑的工作,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世道。”刘邦很得意,说完,问:“盖公,能这样理解你的意图吗?”</p>
<p>盖公说:“不完全是这样,我的意图是盼望皇上能以文化立国,文化建国,利用文化教化百姓,让百姓有精神信仰,热爱土地,热爱族类,热爱国家,忠于天下。”</p>
<p>刘邦有些不解,疑惑地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刚才不是建议我封土建国,做到小国寡民吗?”</p>
<p>盖公说:“要做到小国寡民,不是形而下的问题,而是形而上的问题,是要让人们从精神、意识上认可小国寡民。要让人们从精神、意识上认可小国寡民,就必须要注重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认识、认可小国寡民。人们认识、认可了小国寡民,国与国之间就能太平相处,这就是王道。王道就是利用文化教化,让百姓自觉认可、自觉认同,安居现状,乐于现实。不能用强制手段,更不能武力威胁。武力威胁,这是霸道。霸道只能让百姓慑服你的淫威,但内心却充满仇恨,这样即使是小国寡民,也会有勾心斗角,也会有互相残杀。”</p>
<p>刘邦听后,又有些忧虑。刘邦担心自己做不到。自己做不到,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员,更做不到,他们只习惯打打杀杀,哪知道什么王道教化?</p>
<p>盖公说:“一个新世界的建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们俩希望皇上建立的是一个无国之国,无疆之国,无痕之国,千年之国,这样的一个国家,不是皇上心中的那样一个周朝,而是周朝不可比拟的王朝。如果皇上能依照我们的设想,以文化立国,文化建国,文化强国,皇上就是名副其实的秦始皇。秦始皇奢想他建立的国家,自他开始,一代一代往下传,直至百代、千代、万代、万万代!  结果只传到二世就被推翻了。秦始皇为什么没有实现他的奢望?就是因为秦始皇奉行的是霸道,是用武力威胁,强迫百姓认同,结果百姓不堪蹂躏,起来推翻了他的霸道。如果皇上实施王道,让人们产生文化认同,族类认同,国家认同,天下认同,那么皇上的江山社稷,就会从汉中建立的汉国起,人们就会认同自己是汉国的汉民;到今天长安建都的汉朝,人们的认同感就会由汉民这样一个单独的认同感上升到汉族这个族类的认同感。从汉民到汉族、汉服、汉文化,人们就会这样千百代认同下去,要是这样,皇上不就是名副其实的始皇帝了吗?”刘邦再次被盖公说得龙颜大悦!</p>
<p>盖公继续说:“要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认同感,没有一定的难度,那是不切实际的!皇上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来接受、有这样的气魄来推行这样一件不世伟业!”</p>
<p>刘邦的兴趣又被盖公调动起来了!</p>
<p>刘邦意犹未尽,但又有点疲倦,便说:“我今天太高兴了,我今晚要好好琢磨你们俩的建议。现在有点劳累,暂时休息,明天上午我们再聊!”</p>
<p>整个晚上,刘邦十分亢奋。他让太监找来纸张笔墨,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下了下面的诗句。</p>
<p>汉中建国兮,刘季为祖。</p>
<p>长安建都兮,刘邦为族。</p>
<p>汉国汉民兮,繁衍兴旺。</p>
<p>汉朝汉族兮,源远流长。</p>
<p>汉文汉化兮,日月同光。</p>
<p>人说:诗言志!从刘邦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刘邦对未来充满信心!</p>
<p>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一国两制。</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