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二世谣:倾世艳姬 > 第一章 大魏图格郡

第一章 大魏图格郡

小说:二世谣:倾世艳姬作者:水笋埙陨字数:3663更新时间 : 2018-03-03 23:16:49
  
<p>要说这个历史长河,哪里都有时代发展,哪里都有兴衰成败,哪里都有王朝更替。</p>
<p>王朝更替,多数免不了战争的残忍,有战争就有死亡,有死亡,就有家庭支离破碎,有支离破碎,或许,就有流离失所。</p>
<p>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p>历史,在诉说着时代的悲伤和欢乐。</p>
<p>权利,永远是少部分人争夺的中心,为其死,为其伤,为其殚精竭虑。争权夺利,受益的是一部分人,受伤害的,又是一部分人。</p>
<p>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p>
<p>有些时代有些国度有些地方,这,就是一种写照。</p>
<p>豪门贵族,酒池肉林,夜夜笙箫,杯盏交错,生活糜烂;底层平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生活艰辛。</p>
<p>又有盗匪横行,邪教遍布,搜刮钱财,只是内忧;边境交战频繁,外族入侵,烧杀掳掠,这是外患。</p>
<p>民众苦不堪言,生活,还得继续下去。</p>
<p>耕农耕作,早出晚归;商贾经营,兢兢业业;兵甲执枪,昼夜执勤;大夫挂诊,救死扶伤;风尘接客,行尸走肉;货郎挑担,走街串巷…</p>
<p>历史总在分层,将人划分。有人勤劳节俭,自然有人好吃懒做;有人勇敢,自然有人胆怯;有人光明磊落,自然有人阴险狡诈;有人本分,自然有人歪门邪道…</p>
<p>有三种人,古往今来便存在着,祸害家庭,一种爱财如命,一种嗜酒如命,一种嗜赌如命,当手里面没有金钱可以挥霍,容易铤而走险。</p>
<p>有罪三,小者偷盗抢劫,中者坑蒙诱骗,重者谋财害命,荼毒社会。</p>
<p>还有人,变卖家产,卖妻卖子。</p>
<p>战乱,最缺的是人,最不缺的也是人。</p>
<p>有钱、有势、有权的人或者是组织,  就会做着人口的买卖,直接或者是变相的方式。</p>
<p>销魂殿。</p>
<p>据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有钱、有势、有钱的组织,也有人。一切都是民间流传的说法,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属于谁,也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有多少钱,也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有多少人,反正很神秘。</p>
<p>神秘到什么地步?  官场有人罩着,民间有人罩着,江湖也有人罩着。</p>
<p>这个组织,做着一门营生,那就是青楼。</p>
<p>青楼者,又名妓院,勾栏,窑子,夜窟,等等,都是女子用自己的本钱从业。有两种女子,一种卖身不卖艺,用的本钱是自己的身体,取悦别人;一种,卖艺不卖身,用的本钱是自己的才艺,取悦别人。</p>
<p>这个行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行业,只知道,古来有之,谁让女子,古来有之。</p>
<p>前者,卖身,靠的是吹摸拉弹揉入;后者,卖艺,靠的是吹摸拉弹作唱。前者闺房之糜乐,上不得台面,后者琴棋诗书画,登大雅之堂。</p>
<p>因此,在世人的认知里面,风尘女子分两种,前者为妓,后者为姬,但是卑微尊贵与否,不看其属,全凭自己。</p>
<p>当时,赵国,便是出了一个名动天下的妓,名唤秀罗裙,名动朝野,成为妓第,连当时的姬首也压不住其名头,甚至遥遥不及。</p>
<p>只是这秀罗裙,只卖身,没有才艺傍身,如果其兼具出众的才艺,那彼时的“花魁”,必然归属于她。</p>
<p>和“花魁”春风一度,价值千金,多少权贵,趋之如骛。</p>
<p>姬和妓,在此朝大魏国,可以说,并没有受到不尊重,毕竟,世家贵族,家里也会豢养歌姬娱妓。</p>
<p>销魂殿最大的营生,就是青楼行业,在魏国的都城大安,也是有好几家青楼楼牌,暗地里,都是以销魂殿的名义建设的,这些信息,自然能够被皇家或者是王族权贵掌握在手里面。</p>
<p>青楼的里面接客的女子,从何而来?</p>
<p>一种,里面女子生的。</p>
<p>里面的妓接待男子所生,男子弃了,妓无计奈何只能留在青楼,有些是妓本身也不知道其生父是谁,只能慢慢养大,长大了,又接客,如此循环。</p>
<p>另一种,买来的。</p>
<p>有些家庭生活不下去了,卖女,小到女婴才出生,长到大龄十七岁的,只要价格合理,青楼都愿意买,尤其是十三十四岁的**,价格更是奇高。</p>
<p>为什么少有卖十七岁以上的,十六岁已经是待嫁闺中,有些许了人家出嫁了,没嫁的,也差不多了,自然少。</p>
<p>青楼愿出高价钱,一些被钱财迷了心智的人,自然愿意卖孩子。虽然有些国明令禁止买卖,但是屡禁不止,总有人在做这勾当。  </p>
<p>而有些买的孩子,人被人贩子偷来的。偷小针线,偷中钱财,偷大人头。魏国十几年前发生有大案,某偏远山区的孩童,被人用**迷晕,用绳索捆绑,运输入某城,买卖给青楼,人数将近二十。</p>
<p>青楼见怪不怪,不买,那些孩子的处境更艰难,买了,也算给人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p>
<p>还有一种,就是,抓的。</p>
<p>按照大魏律法,谋逆之罪,涉罪者不赦,知情者不赦,不知情者,可流放。</p>
<p>流放罪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流放地极其偏远,偏远之地,**松懈,军备不足,有人口丢失,有人口死亡,期间种种,不一而是。</p>
<p>流放途中,押送官役有凶恶者,时有对流放之人,进行殴打,羞辱,甚者,造成死亡。这一条不归路上,发生抓捕女子的事情,自然再正常不过。不过,这种事情,少有发生,毕竟,流放大案,不是天天有,时时见。</p>
<p>魏国,立国,已有四百余年,皇室宗亲、王族贵胄无数,各郡分封,相互节制,中央集权。</p>
<p>魏国近百年来,少有战乱,疆土巩固,民众安居,日子还算安定,倒也符合魏国大安的都城名字。</p>
<p>魏国这些年,发展极好,尤其是青楼,立了了好些家,小到泽城,大到都城,都有挂牌营业的青楼,名字千奇百怪。</p>
<p>俗话说,男人日子安定了,有了钱了,就想搞搞事。这搞事嘛,有打架有有斗殴,有听曲,有听书,自然,也有喝花酒。</p>
<p>大魏,民风日渐消糜。</p>
<p>大魏国,南部郡城,图格。</p>
<p>图格是大魏南部的一个郡城,不是特别大,但是也不小,人口数十万之多,在众多郡城中,也是数一数二的。</p>
<p>图格是大魏朝南格亲王封地郡城,南格王午离汝延,年方四十七,武将出身,血气方刚,镇守大魏南部数十年,膝下四子二女,据说其本人年少时也爱好风流,也算是冠绝大魏的人才了。</p>
<p>道黄历,4312年夏,大魏国,图格郡城南格王府,议事厅。</p>
<p>南格亲王午离汝延,正低头看着从北方传来的信报,信报上所说什么事情,旁人不得而知。</p>
<p>南格亲王午离汝延,看完信报,闭眼挺身靠到王座椅背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不知是喜还是忧。</p>
<p>过了少倾,被传唤之人陆续到来。</p>
<p>“父王,不知道匆忙召集儿臣等前来,所谓何事?这信报上所说的事,可是大事?是王城有什么变故吗?!”见南格王只字不言,殿中站着的一个青年却是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p>
<p>这青年生的虎背熊腰,与南格王午离汝延身形相近,脸庞棱角也相似,也是好当当的一个武将。</p>
<p>正是南格亲王府长世子,午离南枫。</p>
<p>“信报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事不关我大魏,是赵国那边的事情。”午离汝延闻言睁开眼睛,缓慢地说道。</p>
<p>“父王说的,可是赵国夺嫡一事,已经瓜熟蒂落了?”殿中另一个青衣青年问道。</p>
<p>“宋儿,所说不错。”南格王赞许地点点头,道:“赵国虽是敌国,但是我们两国相邻,在北方也共同抵御着北部草原蛮国,哪一个皇子继承了皇位,也决定着两国的关系交往变化形势。”</p>
<p>底下青衣青年南格王府二世子午离南宋见得到父王赞许,得意的瞟了一眼自己的兄长。</p>
<p>“这夺嫡的事情,也持续了几年了,那几个皇子,在国内四处走动,连我们大魏也没少来走动,连我们远在南方的南格王府,也被打扰,实在不胜其烦。现在出结果了,那也不用没头没脑个个应付了。”</p>
<p>见两个哥哥都在南格王面前有所表现,三世子午离南河,也急忙出言发表自己看法。</p>
<p>几次赵国有特使来临,都被强令不得出府玩耍,三世子午离南河,可没有少怨言。</p>
<p>“那王爷,夺嫡的王子,不知道是赵国的哪一个王子?”底下老臣作辑问道。</p>
<p>“这个问到点子上了!”午离汝延扫了下方人群一眼,见下方安静了下来,这才开口,道:“不是他们陈家的老大陈炤楚,是老二陈炤连。”</p>
<p>“陈炤连?”</p>
<p>“信报上所说的,是二皇子陈炤连。”南格王点头道。</p>
<p>“赵国的大皇子,据传闻生性懦弱,贪图享乐,早就失了赵王的宠爱,自己又是纨绔,所以相比较其他几个皇子,就逊色了许多。”底下王府老臣道。</p>
<p>“这个自然。老大不行老二上,老二不行老三上,天经地义。”南格王府二世子午离南宋笑道,引得大厅众人笑声一片。</p>
<p>“大哥,你可别学陈炤楚那样。你要是不行了,我可就顶上去了。”午离南宋看着自己的大哥午离**,打趣道。</p>
<p>“二弟,你这么自信?我是习武为重,又识兵法文字,难道还怕你不成?!”闻言,午离**不由没好气地瞪着自己的二弟。</p>
<p>“自信总要有的,不然,在图格郡,我生活不下去啊。”二世子午离南宋夸张道。</p>
<p>“所以,你们两个这么强势,我作为最小的老三,是注定没戏啦!?”看着自己的两个兄长斗嘴斗的欢,三世子午离南河不由插嘴道。</p>
<p>“确实如此,你还年幼,就一天安心玩耍去吧,去找你的小姐姐,而且父王母妃也允许,我们可是羡慕你,羡慕的紧的。”午离南宋不由得意地拍了下自己三弟的肩膀。</p>
<p>“胡说,我没有***姐。”午离南河闻言,气的瞪目结舌。</p>
<p>哈哈哈……大厅一片笑声。</p>
<p>“赵国夺嫡之事,不可谓不小,事关我们大魏的国政变化政策,国政变化,也会影响我们南方封地变化,你们莫要懒散冷淡,该关注的也是要关注,这才是王府之人该做的,别一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魏汝延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没好气地瞪了小儿子一眼。</p>
<p>“父王所言极是。”</p>
<p>“王爷所言极是。”</p>
<p>“那就全部退下,各司其职,该干嘛的干嘛。”南格亲王下了令。</p>
<p>底下众人退去,三个世子站立着未动。</p>
<p>“还有何事?”</p>
<p>“我们见父王神色疲劳,可是有事?!”二世子午离南宋道。</p>
<p>“没有什么事,你们三人也退下,我还要再待一会。”</p>
<p>“儿臣,告退。”三位世子,这才转身离去。</p>
<p>他们未曾注意到,南格王,午离汝延,他们的父王,眼里升起的一缕担忧,似乎是因为……信报。</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