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秘密协议
得到楼昌的承诺,子楚伏拜道:”楚邯郸家人之存,皆楼公之赐也!“
楼公道:”奖功扬善,人主皆然,敝王何独异也!公子慎勿忧也!“
在今天的讨论中,双方仅仅对善待秦公子府成员达成一致,其他方面则几乎陷入僵局:在河东方面,秦国一步不让,一切都要靠战争结果说话,甚至以入侵邯郸相威胁;在道义方面,对子楚弃质逃离邯郸的指责,秦国反指责赵国克扣秦公子的薪粮在先;对陶郡方面,秦国毫不掩饰地指出,这就是针对赵国的,只要赵国敢打河东,陶郡就将进攻邯郸,哪怕陶郡因此失陷于诸侯之手,也在所不惜。
秦国的态度让楼昌十分不解。在行前的预判中,赵国如果以不入侵陶郡为条件,是可能交换到秦国在河东方面让步的。然而现实却是,秦国宁可在陶郡方面遭受损失,也是力保河东。陶郡和河东,怎么算都应该是陶郡更重要啊!难道……
由于谈判完全脱离了预先设立的框架,楼昌无法继续谈下去;而时间已经不多了,赵军马上就要征发,并进入上党,开始攻略河东的作战。他必须在这之前与秦国达成停战协议,和平地瓜分河东,否则,双方就只能在战场上一见高低。——而这是赵国所不愿意的。诸侯给的粮草是固定的,当然成本越低,收益越大。如果在河东打生打死,也许那些粮草都不够消耗的。
都意识到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相互热情地寒喧起来。不久,三人一起下堂,与随楼昌同来的人员见面。那些人被子楚的家臣们请到侧院中热情招待,不仅没有压力,还有好吃好喝,双方相处甚欢。见三人起前来,各人起立行礼。子楚向大家行礼、敬酒,然后带着楼昌出到宅外,四处闲逛。
楼昌似乎不经意地问道:“人皆以陶郡富于河东,何秦反欲弃陶而易河东耶?”
蔡泽也似乎不经意地答道:“陶郡虽富,皆商贾之人;河东虽贫,尽力田之农也。若河东必弃,则宁弃安邑,而保汾上。”
楼昌似乎心有所动,问道:“汾上无险可守,而安邑有盐田,诸侯所望乃安邑,非汾上也。”
子楚道:“无粮,盐复何用!财货虽广,必以粮为先。此秦之所欲也。”
楼昌蓦然心动,道:“臣即请于王,秦愿割安邑、南阳,自守汾上。王必允之!”
子楚道:“诚如公言,汾上无险可守,若无翼城、曲沃、绛、平阳诸城,则汾上难保。是故诸城必所守也。”
在僵局中突然闪现一丝松动,楼昌立即抓住,道:“若秦献安邑、南阳,赵愿舍汾上不攻,即诸城亦可议也。”
蔡泽则现出一脸坏笑,道:“老贼心机,舍小而就大!何其幸也!”
楼昌道:“但以安邑易汾上,复可保陶,秦之所得不亦多乎?”于是两边约定,各自商议后,即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谈判。
楼昌立即将随行成员召集回馆驿,介绍谈判经过,商量改汾上为安邑的事。大家认为,反正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舍哪个取哪个对赵国都是一样的。汾上与安邑地位相当,而且安邑有盐,诸侯都眼红,以安邑易汾上,其实是利大于弊,绝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人提出,汾上是韩国故地,而安邑是魏国故地,如果把安邑交给韩国……
楼昌很有把握地道:“韩必允也,然魏将不堪!韩魏之争,且勿论也。但得不战而取河东,吾等皆不辱使命!”
新来的使者问道:“陶郡奈何?”
楼昌道:“陶郡之出也,为援河东。河东事罢,陶郡必无恙也。”
那名使者又道:“然王许楚以陶,而易其钱粮……”
楼昌打断道:“悄声!汝恐秦不悟乎?彼不言陶,吾亦不言;彼若言之,吾但言河东事了,秦赵必盟也,何陶为?但不战而得河东,赵卒归邯郸,彼陶何能为也?”
大家听了,都佩服道:“楼公所见甚是!”
第二天继续在子楚府中进行谈判。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的秘密会谈,双方使团的全体人员集体与会,双方很快就和议的基础达成一致:秦赵相争,与两国不利,秦愿献安邑、南阳与赵和。接着就是讨论和议的各项细节。
秦方认为,和议只有秦国单方面献城,赵国却没有相应的表示,很不平衡。给过一番讨价还价,赵国自承私受上党之罪,赵国退出上党,将上党还给韩国。秦国认为应该归还秦国,但赵使者坚持认为,韩国将上党割让给秦国,只是秦国的一面之辞。如果秦、韩真的有协议,赵将上党归还韩国后,韩国可以重新割让上党给秦国,那时,赵国不会再置一词。这事就这么定下来。目前,上党已经成为三晋进攻河东的基地,如果赵国退出上党,韩国最多只能自保,不大可能以上党为基地向秦国进攻。
由于赵国没有给秦献城,秦国方面提议,由秦直接将安邑和南阳转交给韩魏两国。但赵国不同意,因为他们要靠这两块地方为自己赚取钱粮,如果变成秦国献城,那还有赵国什么事?
秦国方面又提出,这次议和是与赵国的协议,而攻略秦军河东的,还有韩、魏、楚三国军队,这个协议是不是对那三国同样有效?对于这一点,楼昌表示,其他三国并没有授权自己谈判,所以自己并不能保证其他三国也会遵守协议。但那三国与赵国有协定,由赵国出面攻取两地,再转给韩魏两国,而不是自己攻打。所以,只要自己撤军,其他三国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秦国对这一解释并不满意,最后楼昌表态,如果到时候三国还攻打秦国,赵国决不参与,可以任由秦国把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回,包括上党!
就这样,楼昌带着一系列不能公开的秘密协议离开了咸阳,返回邯郸。与此同时,邯郸也已经开始征召士兵,准备进入上党。咸阳则派人将刚刚达成的秘密协议通知蒙骜。
这个协议对蒙骜是有利的:蒙骜不用放弃他打算固守的任何一处城池。但也有不利:他本来作为防御重心的安邑,现在要作好放弃的准备;而汾上,由于归秦未久,民心不稳,能否固守也未可知。
但这些头疼的事情秦王完全交给了蒙骜临机处置,自己不加干预,哪怕蒙骜撕毁协议,也可以由他,只要他能够固守住河东!秦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洛阳,那个已经奄奄一息,却不知什么时候会断气的周王!
洛阳是天下之中,各国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势力,但又不在明面上,明面上,这里归周王统治,他那支弱小的军队目前归西周公指挥,而西周公又已经投降了秦王!
在与楼昌的谈判结束后,蔡泽立即率领一个百乘规模的使团出使洛阳,名义是为西周公贺岁!
西周公目前是秦王封的诸侯,不再是周王地臣子,他的封地也就是秦王的土地,要按秦律,过秦国的新年。
秦国执行的是颛顼历,新年是十月初一。周王自然执行的是周历,新年是正月初一。这两种历法计算方法完全不同,绝对不是只差三个月这么简单。中原的诸侯国通常执行的是夏历,夏历倒是与颛顼历的日月计时相差不大,新年是正月初一,那基本上就是与秦国差三个月。据现代学者推算,秦昭襄王(即现在在位的秦王,“昭襄”是他的谥号,要等他死了由众臣经过评议得出,现在是不知道的)五十二年的颛顼历新年(秦国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1月15日,周历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2月14日,夏历新年则要迟到公元前255年2月11日。当然,这只是个别学者的推算结果,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也大差不差。总之在那年,大约秦国过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周国人将要过他们的新年,——他们的新年都在冬季;然后才是中原各国人民喜迎新春!
蔡泽于九月底率领使团出发,应该正好在秦国新年前进入洛阳。
洛阳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洛阳包括了今天所谓的伊洛平原全部,它是一片由伊水和洛水冲积而成的一小片盆地,周围都是高山,隔邙山向北,就是黄河。狭义的洛阳是指洛阳城。它的初建甚至可以追溯到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在洛阳修建的战略基地。周平王东迁洛阳,这里就成了王城。周平王的王城是在周公的旧城,还是另建新城并不清楚,合理推测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当时叫“成周”。周贞王有四个儿子,死后由老大继位,三个月后被老二杀了,老二继位五个月后,又被老三杀了。老三周考王怕老四也有样学样杀自己,就把老四封在洛水以南,涧水岸边,给了他一大片土地,加封号为周公,表示他的地位就如同历史上周公的地位一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楼公道:”奖功扬善,人主皆然,敝王何独异也!公子慎勿忧也!“
在今天的讨论中,双方仅仅对善待秦公子府成员达成一致,其他方面则几乎陷入僵局:在河东方面,秦国一步不让,一切都要靠战争结果说话,甚至以入侵邯郸相威胁;在道义方面,对子楚弃质逃离邯郸的指责,秦国反指责赵国克扣秦公子的薪粮在先;对陶郡方面,秦国毫不掩饰地指出,这就是针对赵国的,只要赵国敢打河东,陶郡就将进攻邯郸,哪怕陶郡因此失陷于诸侯之手,也在所不惜。
秦国的态度让楼昌十分不解。在行前的预判中,赵国如果以不入侵陶郡为条件,是可能交换到秦国在河东方面让步的。然而现实却是,秦国宁可在陶郡方面遭受损失,也是力保河东。陶郡和河东,怎么算都应该是陶郡更重要啊!难道……
由于谈判完全脱离了预先设立的框架,楼昌无法继续谈下去;而时间已经不多了,赵军马上就要征发,并进入上党,开始攻略河东的作战。他必须在这之前与秦国达成停战协议,和平地瓜分河东,否则,双方就只能在战场上一见高低。——而这是赵国所不愿意的。诸侯给的粮草是固定的,当然成本越低,收益越大。如果在河东打生打死,也许那些粮草都不够消耗的。
都意识到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相互热情地寒喧起来。不久,三人一起下堂,与随楼昌同来的人员见面。那些人被子楚的家臣们请到侧院中热情招待,不仅没有压力,还有好吃好喝,双方相处甚欢。见三人起前来,各人起立行礼。子楚向大家行礼、敬酒,然后带着楼昌出到宅外,四处闲逛。
楼昌似乎不经意地问道:“人皆以陶郡富于河东,何秦反欲弃陶而易河东耶?”
蔡泽也似乎不经意地答道:“陶郡虽富,皆商贾之人;河东虽贫,尽力田之农也。若河东必弃,则宁弃安邑,而保汾上。”
楼昌似乎心有所动,问道:“汾上无险可守,而安邑有盐田,诸侯所望乃安邑,非汾上也。”
子楚道:“无粮,盐复何用!财货虽广,必以粮为先。此秦之所欲也。”
楼昌蓦然心动,道:“臣即请于王,秦愿割安邑、南阳,自守汾上。王必允之!”
子楚道:“诚如公言,汾上无险可守,若无翼城、曲沃、绛、平阳诸城,则汾上难保。是故诸城必所守也。”
在僵局中突然闪现一丝松动,楼昌立即抓住,道:“若秦献安邑、南阳,赵愿舍汾上不攻,即诸城亦可议也。”
蔡泽则现出一脸坏笑,道:“老贼心机,舍小而就大!何其幸也!”
楼昌道:“但以安邑易汾上,复可保陶,秦之所得不亦多乎?”于是两边约定,各自商议后,即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谈判。
楼昌立即将随行成员召集回馆驿,介绍谈判经过,商量改汾上为安邑的事。大家认为,反正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舍哪个取哪个对赵国都是一样的。汾上与安邑地位相当,而且安邑有盐,诸侯都眼红,以安邑易汾上,其实是利大于弊,绝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人提出,汾上是韩国故地,而安邑是魏国故地,如果把安邑交给韩国……
楼昌很有把握地道:“韩必允也,然魏将不堪!韩魏之争,且勿论也。但得不战而取河东,吾等皆不辱使命!”
新来的使者问道:“陶郡奈何?”
楼昌道:“陶郡之出也,为援河东。河东事罢,陶郡必无恙也。”
那名使者又道:“然王许楚以陶,而易其钱粮……”
楼昌打断道:“悄声!汝恐秦不悟乎?彼不言陶,吾亦不言;彼若言之,吾但言河东事了,秦赵必盟也,何陶为?但不战而得河东,赵卒归邯郸,彼陶何能为也?”
大家听了,都佩服道:“楼公所见甚是!”
第二天继续在子楚府中进行谈判。这一次不再是小范围的秘密会谈,双方使团的全体人员集体与会,双方很快就和议的基础达成一致:秦赵相争,与两国不利,秦愿献安邑、南阳与赵和。接着就是讨论和议的各项细节。
秦方认为,和议只有秦国单方面献城,赵国却没有相应的表示,很不平衡。给过一番讨价还价,赵国自承私受上党之罪,赵国退出上党,将上党还给韩国。秦国认为应该归还秦国,但赵使者坚持认为,韩国将上党割让给秦国,只是秦国的一面之辞。如果秦、韩真的有协议,赵将上党归还韩国后,韩国可以重新割让上党给秦国,那时,赵国不会再置一词。这事就这么定下来。目前,上党已经成为三晋进攻河东的基地,如果赵国退出上党,韩国最多只能自保,不大可能以上党为基地向秦国进攻。
由于赵国没有给秦献城,秦国方面提议,由秦直接将安邑和南阳转交给韩魏两国。但赵国不同意,因为他们要靠这两块地方为自己赚取钱粮,如果变成秦国献城,那还有赵国什么事?
秦国方面又提出,这次议和是与赵国的协议,而攻略秦军河东的,还有韩、魏、楚三国军队,这个协议是不是对那三国同样有效?对于这一点,楼昌表示,其他三国并没有授权自己谈判,所以自己并不能保证其他三国也会遵守协议。但那三国与赵国有协定,由赵国出面攻取两地,再转给韩魏两国,而不是自己攻打。所以,只要自己撤军,其他三国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秦国对这一解释并不满意,最后楼昌表态,如果到时候三国还攻打秦国,赵国决不参与,可以任由秦国把失去的土地全部收回,包括上党!
就这样,楼昌带着一系列不能公开的秘密协议离开了咸阳,返回邯郸。与此同时,邯郸也已经开始征召士兵,准备进入上党。咸阳则派人将刚刚达成的秘密协议通知蒙骜。
这个协议对蒙骜是有利的:蒙骜不用放弃他打算固守的任何一处城池。但也有不利:他本来作为防御重心的安邑,现在要作好放弃的准备;而汾上,由于归秦未久,民心不稳,能否固守也未可知。
但这些头疼的事情秦王完全交给了蒙骜临机处置,自己不加干预,哪怕蒙骜撕毁协议,也可以由他,只要他能够固守住河东!秦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洛阳,那个已经奄奄一息,却不知什么时候会断气的周王!
洛阳是天下之中,各国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势力,但又不在明面上,明面上,这里归周王统治,他那支弱小的军队目前归西周公指挥,而西周公又已经投降了秦王!
在与楼昌的谈判结束后,蔡泽立即率领一个百乘规模的使团出使洛阳,名义是为西周公贺岁!
西周公目前是秦王封的诸侯,不再是周王地臣子,他的封地也就是秦王的土地,要按秦律,过秦国的新年。
秦国执行的是颛顼历,新年是十月初一。周王自然执行的是周历,新年是正月初一。这两种历法计算方法完全不同,绝对不是只差三个月这么简单。中原的诸侯国通常执行的是夏历,夏历倒是与颛顼历的日月计时相差不大,新年是正月初一,那基本上就是与秦国差三个月。据现代学者推算,秦昭襄王(即现在在位的秦王,“昭襄”是他的谥号,要等他死了由众臣经过评议得出,现在是不知道的)五十二年的颛顼历新年(秦国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1月15日,周历新年在公元前256年12月14日,夏历新年则要迟到公元前255年2月11日。当然,这只是个别学者的推算结果,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也大差不差。总之在那年,大约秦国过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周国人将要过他们的新年,——他们的新年都在冬季;然后才是中原各国人民喜迎新春!
蔡泽于九月底率领使团出发,应该正好在秦国新年前进入洛阳。
洛阳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洛阳包括了今天所谓的伊洛平原全部,它是一片由伊水和洛水冲积而成的一小片盆地,周围都是高山,隔邙山向北,就是黄河。狭义的洛阳是指洛阳城。它的初建甚至可以追溯到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在洛阳修建的战略基地。周平王东迁洛阳,这里就成了王城。周平王的王城是在周公的旧城,还是另建新城并不清楚,合理推测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当时叫“成周”。周贞王有四个儿子,死后由老大继位,三个月后被老二杀了,老二继位五个月后,又被老三杀了。老三周考王怕老四也有样学样杀自己,就把老四封在洛水以南,涧水岸边,给了他一大片土地,加封号为周公,表示他的地位就如同历史上周公的地位一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