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援军到达
暂时进驻煮枣后,张唐请秦使返回咸阳报告这里的情况。魏军已经出发救援邯郸,楚军看来也是要北上救援邯郸,如此邯郸必危。张唐决定率领自己的部队也向邯郸方向移动,争取与王龁汇合。秦使同意了他的意见,自己带着几个人佣了船,从济水返回咸阳。
郑城出现秦军的消息对魏王有很大的震撼:秦人难道要向空虚的大梁进攻吗?他当即命令户牗和济阳两地加强戒备,并令济阳前出收复郑城。数日后,济阳令报告说,郑城遭秦人袭扰,魏军到达后,秦人不战自退,现已逃窜无踪。同时,魏王还得到报告,楚军已经进驻秦的陶郡,正在清理陶郡的残余秦军。又过了几天,边境小城煮枣报告,秦人攻克了煮枣。东部边境的紧张,让魏王更加提心吊胆,严令晋鄙不得轻举妄动,要作好随时回救大梁的准备。
进入十一月,秦军再次征兵的消息也传到邯郸,平原君十分紧张。现在邯郸城内外粮食不足,只能依靠战斗暂时还未波及的远郊乡邑,甚至远郊县来供应,路途遥远,加之战乱,运输不便。廉颇部队的粮食供应只能保证每天一餐,廉颇也不敢再向秦军发动高强度的进攻。
另一方面,秦军的粮食也不足。邯郸城外的谷苗、野菜、花果、禽兽……一切可食用的物品全都被劫掠一空,秦军甚至开始杀死赵人,分食尸体。秦军的军事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已经成了征粮队,部分秦军甚至外出到百里之外去征集、采购粮食。以前还能发挥作用的军市,在战乱了多时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几乎已经没有商人敢来了。而秦军四出采购粮食,也引起了周围地区物价飞涨。
魏军已经渡过漳水,占领邺城,王龁忧心忡忡。本来王龁还想着,一旦战事不利,从太行山撤退不切实际时,可以仿照胡阳的办法,改从南边渡漳水,取道河内撤退。现在魏军占领了邺城,南边的道路已经被阻断,难道真的只能从太行山上的羊肠小道撤军吗?那几乎意味着难以承受的伤亡!
咸阳的指示是,继续向邯郸增兵,彻底击溃当面的赵军。新的援军估计将有十万人,从新年之后陆续抵达。王龁看了征兵计划:关中三万,南阳三万,河东二万,上郡一万,上党一万。这些部队估计都要通过上党进入邯郸,还是要踏上那漫长的山道。王龁有些痛苦地想。如果再来十万人,能够结束这场战争吗?结束战争的渠道,应该还是在外交方面吧!靠这种添油式的增兵,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皮绾出任上党守后,新的河东尉对河东情况不熟悉,河东守王稽和河东丞郑安平承担着主要的行政责任。在得到征兵命令后,王稽将河东的全部刑徒都集中到汾城边上,河东已经收上来的粮食也在多个县制成炒粟,装上驮筐,准备随部队运往前线。
司马靳带着自己的亲营也来到河东建立指挥部,白起的亲营士卒也前后脚到达河东。在司马靳的亲自参与下,白起的亲营士卒被任命为两万河东刑徒的军官。河东的人口来源复杂,有故魏国的遗民,有迁移过来的秦罪人;原平阳的韩人,在与故国失去联系多年后,不明不白地成了秦国人,犯了秦律,也被治罪,自己还莫名其妙;河内南阳居民多是三晋人,以商人和工匠为主。相对而言,迁移过来的秦人比较能遵守秦法,刑徒的比例较少,刑徒中的大部分都是晋人。二万人只有两千五百名指挥官明显不够,又从河东的爵士中抽调了一千多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十月底,司马靳报告说河东的部队编组完毕。随即咸阳方向发来指示:由于邯郸战事紧急,河东军不必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即命军尉郑安平为将军,先行前往邯郸,统归王龁节制!郑安平即将两万人分成三部:前部五千人为前锋,后部五千人为后卫,均为作战部队,中间一万人则牵引着从河东各县征发上来的牲口驮的炒粟,从汾水之滨,踏上太行山道。由于牵挽的牲口多,装载的炒粟多,郑安平一行花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上党。
上党邑民,一半都出征邯郸。由于劳力不足,上党全境田园荒芜,粮食收成十分不好。又由于女性不足,炒粟的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一年来,上党尉李冰往来上党与邯郸之间不知道凡几,开始是支持王陵,后来是支持王龁。他率领的一万运输队,把无数辎重输送到前线。郑安平率军到达后,与皮绾、李冰见了面。他们在河东曾经共过事,算是老同事了,今日相见,自然唏嘘不已。
皮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着支持邯郸作战与上党生产的两种任务,但似乎哪一样都很困难。咸阳再次向上党征兵一万,但上党哪里还有一万兵可征呢?最后,郑安平道:“上党尉所领一万运卒,乃所征也!”于是郑安平把那些牲畜交给李冰,让他运往前线。自己把部队留在上党休整,自己则随李冰下山赴邯郸,向王龁报到,请示作战任务。
十天后,李冰和郑安平将炒粟送到武安,秦军士气大振,万岁之声四起,引得武安城内的赵军也探头观望,察觉到应该是秦军的援军到了。武安城处于断粮的边缘。由于李崇见机早,仗着与秦军的互不侵犯的默契,早在几个月前就实施了日一食的制度,妇女、儿童甚至只有日半食。由于没有作战任务,纵然日一食,也还勉强能支撑。
随着秋收渐过,寒冬来临,李崇的心里也是一阵阵悲凉。本来邯郸近在咫尺,自己理应得到更好的供应;但事实却是秦军的增援来了,而赵军还必须为自己的粮食发愁。经过近一年的作战,邯郸不仅没有生产出新的粮食,存粮也早已被吃光了,甚至连野菜都要挖断了种!就算把秦军全部歼灭在邯郸城下,明年怎么过?
李崇痛苦地摇头,想,这全都是那些短视、负气之徒蛊惑赵王惹的祸。如果及早与秦军议和,哪怕给他六座城,也比把邯郸打废了好啊!邯郸是赵国的根本,根本烂了,那些枝枝叶叶能好到哪儿去?及时剪枝保本,这么基本的道理他们都不懂!
当夜,李崇派遣军使缒下城去,把秦军援军抵达武安的消息报告邯郸。
郑安平连夜拜见王龁,向他报告河东的炒粟已经到达,河东的援军二万现驻扎上党,请王龁指示,他的部队应该如何使用。王龁道:“武安,邯郸之要,而吾军之根本也。苟能保武安,则上党无恙,邯郸不宁。武安之地,易守而难攻,若扼其要,彼必不能进。愿将军领兵二万,但守武安之口,内外接应,勿令断绝。俟五大夫至,乃共击武安,共围邯郸可也!”于是郑安平返回到武安谷口,详细查勘了地形。等李冰把炒粟分配给邯郸城下的诸军后,即和李冰一起返回上党,率领援军固守谷口。
在郑安平到达邯郸城下的同时,邯郸王城也来了一名客人。他是由邺令亲自领来的,名叫新垣衍。邺令称新垣衍是魏国的将军,魏王派来出使邯郸。由于邯郸城外秦军频繁出没,邺令和新垣衍都是微服轻步而来。
魏军就在邺城,而这人又有邺令的介绍,自然真实不虚。听说魏国派来了将军,平原君立即召见。原以为是带来魏军进军的计划,但没想到新垣衍其实是来为秦王带话的:“秦以与赵不睦,故令敝邑之王代达其意。昔者秦与齐争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弱,唯秦雄天下。秦所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听到秦王提出了新的和议,不用赵国割地,但要尊秦王为帝,平原君立即来见赵王,告知其事。平阳君闻之大喜,道:“事谐矣!此必秦力难支,但以虚言掩饰耳!应之,兵必退也,邯郸之困解矣!奉秦为帝,此又何难!”
赵王道:“必也下诸臣议之而后可!”
次日早朝时,平原君把此事提出来,秦王已经放弃了让赵献城的提议,只要赵国尊秦王为帝,秦国即可退兵!
赵臣一听说可以不献城就与秦媾和,纷纷附议表示同意。虽有少数人提出,“奉秦为帝,盖赵之辱也!”但更多的声音反驳道:“昔勾践以奴事吴王,卒霸天下,况但以之为帝乎!”
一连数天,群臣意见不一,但主张就此议和的意见似乎占多数。平阳君强烈主张答应秦王的要求,就此媾和。要不是邯郸城内还没有秦使,平阳君恨不得马上盟誓!但赵王似乎心有不甘,一直默不作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郑城出现秦军的消息对魏王有很大的震撼:秦人难道要向空虚的大梁进攻吗?他当即命令户牗和济阳两地加强戒备,并令济阳前出收复郑城。数日后,济阳令报告说,郑城遭秦人袭扰,魏军到达后,秦人不战自退,现已逃窜无踪。同时,魏王还得到报告,楚军已经进驻秦的陶郡,正在清理陶郡的残余秦军。又过了几天,边境小城煮枣报告,秦人攻克了煮枣。东部边境的紧张,让魏王更加提心吊胆,严令晋鄙不得轻举妄动,要作好随时回救大梁的准备。
进入十一月,秦军再次征兵的消息也传到邯郸,平原君十分紧张。现在邯郸城内外粮食不足,只能依靠战斗暂时还未波及的远郊乡邑,甚至远郊县来供应,路途遥远,加之战乱,运输不便。廉颇部队的粮食供应只能保证每天一餐,廉颇也不敢再向秦军发动高强度的进攻。
另一方面,秦军的粮食也不足。邯郸城外的谷苗、野菜、花果、禽兽……一切可食用的物品全都被劫掠一空,秦军甚至开始杀死赵人,分食尸体。秦军的军事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已经成了征粮队,部分秦军甚至外出到百里之外去征集、采购粮食。以前还能发挥作用的军市,在战乱了多时后,已经失去了意义:几乎已经没有商人敢来了。而秦军四出采购粮食,也引起了周围地区物价飞涨。
魏军已经渡过漳水,占领邺城,王龁忧心忡忡。本来王龁还想着,一旦战事不利,从太行山撤退不切实际时,可以仿照胡阳的办法,改从南边渡漳水,取道河内撤退。现在魏军占领了邺城,南边的道路已经被阻断,难道真的只能从太行山上的羊肠小道撤军吗?那几乎意味着难以承受的伤亡!
咸阳的指示是,继续向邯郸增兵,彻底击溃当面的赵军。新的援军估计将有十万人,从新年之后陆续抵达。王龁看了征兵计划:关中三万,南阳三万,河东二万,上郡一万,上党一万。这些部队估计都要通过上党进入邯郸,还是要踏上那漫长的山道。王龁有些痛苦地想。如果再来十万人,能够结束这场战争吗?结束战争的渠道,应该还是在外交方面吧!靠这种添油式的增兵,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皮绾出任上党守后,新的河东尉对河东情况不熟悉,河东守王稽和河东丞郑安平承担着主要的行政责任。在得到征兵命令后,王稽将河东的全部刑徒都集中到汾城边上,河东已经收上来的粮食也在多个县制成炒粟,装上驮筐,准备随部队运往前线。
司马靳带着自己的亲营也来到河东建立指挥部,白起的亲营士卒也前后脚到达河东。在司马靳的亲自参与下,白起的亲营士卒被任命为两万河东刑徒的军官。河东的人口来源复杂,有故魏国的遗民,有迁移过来的秦罪人;原平阳的韩人,在与故国失去联系多年后,不明不白地成了秦国人,犯了秦律,也被治罪,自己还莫名其妙;河内南阳居民多是三晋人,以商人和工匠为主。相对而言,迁移过来的秦人比较能遵守秦法,刑徒的比例较少,刑徒中的大部分都是晋人。二万人只有两千五百名指挥官明显不够,又从河东的爵士中抽调了一千多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十月底,司马靳报告说河东的部队编组完毕。随即咸阳方向发来指示:由于邯郸战事紧急,河东军不必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即命军尉郑安平为将军,先行前往邯郸,统归王龁节制!郑安平即将两万人分成三部:前部五千人为前锋,后部五千人为后卫,均为作战部队,中间一万人则牵引着从河东各县征发上来的牲口驮的炒粟,从汾水之滨,踏上太行山道。由于牵挽的牲口多,装载的炒粟多,郑安平一行花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上党。
上党邑民,一半都出征邯郸。由于劳力不足,上党全境田园荒芜,粮食收成十分不好。又由于女性不足,炒粟的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一年来,上党尉李冰往来上党与邯郸之间不知道凡几,开始是支持王陵,后来是支持王龁。他率领的一万运输队,把无数辎重输送到前线。郑安平率军到达后,与皮绾、李冰见了面。他们在河东曾经共过事,算是老同事了,今日相见,自然唏嘘不已。
皮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平衡着支持邯郸作战与上党生产的两种任务,但似乎哪一样都很困难。咸阳再次向上党征兵一万,但上党哪里还有一万兵可征呢?最后,郑安平道:“上党尉所领一万运卒,乃所征也!”于是郑安平把那些牲畜交给李冰,让他运往前线。自己把部队留在上党休整,自己则随李冰下山赴邯郸,向王龁报到,请示作战任务。
十天后,李冰和郑安平将炒粟送到武安,秦军士气大振,万岁之声四起,引得武安城内的赵军也探头观望,察觉到应该是秦军的援军到了。武安城处于断粮的边缘。由于李崇见机早,仗着与秦军的互不侵犯的默契,早在几个月前就实施了日一食的制度,妇女、儿童甚至只有日半食。由于没有作战任务,纵然日一食,也还勉强能支撑。
随着秋收渐过,寒冬来临,李崇的心里也是一阵阵悲凉。本来邯郸近在咫尺,自己理应得到更好的供应;但事实却是秦军的增援来了,而赵军还必须为自己的粮食发愁。经过近一年的作战,邯郸不仅没有生产出新的粮食,存粮也早已被吃光了,甚至连野菜都要挖断了种!就算把秦军全部歼灭在邯郸城下,明年怎么过?
李崇痛苦地摇头,想,这全都是那些短视、负气之徒蛊惑赵王惹的祸。如果及早与秦军议和,哪怕给他六座城,也比把邯郸打废了好啊!邯郸是赵国的根本,根本烂了,那些枝枝叶叶能好到哪儿去?及时剪枝保本,这么基本的道理他们都不懂!
当夜,李崇派遣军使缒下城去,把秦军援军抵达武安的消息报告邯郸。
郑安平连夜拜见王龁,向他报告河东的炒粟已经到达,河东的援军二万现驻扎上党,请王龁指示,他的部队应该如何使用。王龁道:“武安,邯郸之要,而吾军之根本也。苟能保武安,则上党无恙,邯郸不宁。武安之地,易守而难攻,若扼其要,彼必不能进。愿将军领兵二万,但守武安之口,内外接应,勿令断绝。俟五大夫至,乃共击武安,共围邯郸可也!”于是郑安平返回到武安谷口,详细查勘了地形。等李冰把炒粟分配给邯郸城下的诸军后,即和李冰一起返回上党,率领援军固守谷口。
在郑安平到达邯郸城下的同时,邯郸王城也来了一名客人。他是由邺令亲自领来的,名叫新垣衍。邺令称新垣衍是魏国的将军,魏王派来出使邯郸。由于邯郸城外秦军频繁出没,邺令和新垣衍都是微服轻步而来。
魏军就在邺城,而这人又有邺令的介绍,自然真实不虚。听说魏国派来了将军,平原君立即召见。原以为是带来魏军进军的计划,但没想到新垣衍其实是来为秦王带话的:“秦以与赵不睦,故令敝邑之王代达其意。昔者秦与齐争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弱,唯秦雄天下。秦所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听到秦王提出了新的和议,不用赵国割地,但要尊秦王为帝,平原君立即来见赵王,告知其事。平阳君闻之大喜,道:“事谐矣!此必秦力难支,但以虚言掩饰耳!应之,兵必退也,邯郸之困解矣!奉秦为帝,此又何难!”
赵王道:“必也下诸臣议之而后可!”
次日早朝时,平原君把此事提出来,秦王已经放弃了让赵献城的提议,只要赵国尊秦王为帝,秦国即可退兵!
赵臣一听说可以不献城就与秦媾和,纷纷附议表示同意。虽有少数人提出,“奉秦为帝,盖赵之辱也!”但更多的声音反驳道:“昔勾践以奴事吴王,卒霸天下,况但以之为帝乎!”
一连数天,群臣意见不一,但主张就此议和的意见似乎占多数。平阳君强烈主张答应秦王的要求,就此媾和。要不是邯郸城内还没有秦使,平阳君恨不得马上盟誓!但赵王似乎心有不甘,一直默不作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