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邯郸请援
靳黈听到韩阳又来了,十分不快,但来人有王节,他又不得不迎接。但他没想到,除了韩阳外,正使竟然是冯亭。
冯亭一直在王宫任职,外官们都不知道他是谁。韩阳介绍说冯亭乃是韩王亲随,地位比自己这位韩氏宗亲还高;而且冯亭手中的确有王节,表明他来转达的是韩王的教令。这也让靳黈不敢怠慢。
韩阳重申了韩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靳黈献出上党。靳黈一口回绝,道:“纵王亲至,臣宁死而不能献也!”
韩阳道:“守之守者,韩地也。韩王以韩地献秦,非关守也。守奈何违王命而守之?”
靳黈道:“臣既为守,当为王守其土,分也。若王欲献土于秦,请断吾首!”
冯亭从主动请缨时起,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过于复杂、曲折,他不敢与人商量,只能独自加以完善。几年前他就耳闻,要想摆脱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只有让秦国在最不利于情况下与赵国交手。在上党已经不保的情况下,如果能以上党为饵,引诱秦赵相争,天下之势必将因之而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首先要说服上党人同意献,其次要说服赵国人愿意收,第三要让秦人知道上党已经被赵占领,并起攻伐之心。这三者对实现这一目标缺一不可!一个不好,就成了真的把上党献给赵国了;或者赵国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拒绝接收,那就成为天下笑柄!
现在要完成第一个目标,让靳黈同意把上党献给赵国。看上去,靳黈坚定地反对放弃上党,冯亭不敢断定他仅仅只针对秦国,如果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守土有责,献给赵国靳黈也不会同意。
见靳黈与韩阳话不投机,双方又要爆起来,冯亭似乎是出来打圆场,问道:“韩失高都、又失南阳,皆上党之要也。纵欲守之,奈何?”
靳黈道:“上党十七城,能战之士不下数万,据险而守之,秦无所进也。”
冯亭道:“愿与守同巡险要,以观攻守之道!”好像是仅仅为了转换话题,不让他们因此呛起来。
靳黈道:“上使有意,臣谨奉。惟战地险要难行,上使其难乎!”
冯亭道:“守无所畏,臣安敢后之!”
靳黈对这些养尊处优的亲贵没有好印象,心想,嘴巴挺硬,明天带到山里,就知道厉害了!
冯亭道:“上党有何物产,可供赏玩?”
靳黈道:“上党有铁,可以为器、为兵。”遂命人取两口铁剑过来,送与二人。这两柄剑都配有木鞘、木柄,长约三尺五寸。拔剑看时,乌黑一段铁,带着浓烈的腥气,周围被磨得锃亮,以手试之,好像十分锋利。两人都带着敷衍的语气赞道:“佳,佳!”
靳黈道:“上党如铁,虽离富贵,其坚不可摧也!以铁击铜,则铜必断。且铜坚脆,剑不可长,惟尺余,长则易折。夫铁者,三尺之剑,犹可当也。”
两人不置可否,于座拜谢了,插剑于带上,觉得十分沉重。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靳黈带着二人到各处关隘巡视,介绍自己的防御措施。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冯亭对军事有着天生的敏感,他道:“守君之策皆善,惟力不逮也。”
靳黈道:“使之言是也。上党四县,高都已失。所余三县,地虽广,城不过十七,兵不过万余。纵老弱皆城守,亦难为也。虽然,义不降秦!”
韩阳怒道:“上党不降,则郑国危矣!奈何?”
靳黈道:“臣但为上党守,不为郑国守。郑国得失,非臣所敢知也!”
韩阳道:“若任守为郑国守,其将奈何?”
靳黈道:“当谨守城池,多备战具,与城共之。生死在所不计!”
韩阳道:“汝惟知一死。汝死,复置韩王于何地?复置宗庙于何地?”
靳黈道:“臣但苟活一日,决不令韩地失于他人!”
韩阳道:“汝死之后,复将奈何?”
靳黈道:“非臣所敢计也!”
冯亭赶紧打断道:“若请诸侯出兵守之,奈何?”
靳黈惨笑道:“若得诸侯之援,王焉得献上党!必也无援,乃得此策!”
冯亭道:“若求援军,当从何至?”
靳黈道:“上党,三晋之地,赵在北,魏在西,韩在南也。今魏安邑已失,魏援已断,所可救者,惟赵也。然阏与一战,韩助秦攻赵,赵无利,岂能援韩?若割地于赵,其失正与失上党等也。”
冯亭深吸一口气道:“臣愿往邯郸,为上党请援!”
靳黈道:“但得赵兵五万,虽十万秦军不得过也。”
当晚,冯亭和韩阳同宿于上党馆驿中。韩阳问冯亭道:“阳成君命子假上党守,献上党于秦,奈何反助靳黈守上党耶?”
冯亭道:“靳黈,武夫也,不可以言动之,然其勇可用。吾但以言挑之,彼于窘迫之间,必入吾计也。”
韩阳道:“何计?”
冯亭道:“若言献上党于秦而假守,彼必不允,徒费口舌。彼求赵援而不得,必让守位于臣也,又何夺之?若得守位,何愁大事不成。惟在黈而已!”
韩阳道:“子之计,吾不能也。”
冯亭道:“愿子为吾言于黈也,王命以臣为上党守。”
韩阳道:“子其自言之,不亦可乎?”
冯亭道:“子言之,吾让之,彼必出也。臣自言之,恐彼不相让也。”
韩阳也觉得这段双簧可行,两人仔细地研究了相关的细节,敲定说话的时机。
次日,三人聚在一起议事。冯亭道:“若无他计,臣当往邯郸见赵王,为上党求援。”
韩阳道:“无王命而见诸侯,未可。且子奉王命为上党守,焉得离耶?”
靳黈惊道:“王有命乎?”
冯亭道:“诚有以也。然臣于上党无所见,而守实知其险隘兵要。故不敢言!愿自归国而辞之。”
靳黈道:”君将献上党于秦乎?“
冯亭道:”君既有计守上党,臣当遵之。献上党于秦,臣复得为守乎?“
靳黈果然道:“王既有命,臣安敢不从。当避其位,而让公也!”
冯亭道:“臣胸中实无一策可守上党。愿守怜之。”
靳黈道:“臣之所计,皆供君择。君为守,臣愿为卒,为君守之。”
冯亭道:“实为王命,不敢辞也!然上党之事,实所赖也,愿勿宣于众。”
靳黈道:“王命所之,焉得不宣。”
冯亭道:“韩值危难,臣受其命,惟将利韩,不敢计己也。愿卿等助我!”
靳黈道:“焉敢辞也!”一面移书各县,宣布冯亭为新任上党守,一面与冯亭商议请援之事。
经过几天商议,冯亭把上党的事务依旧委托给靳黈,自己带着几名熟悉道路的随从下山前往赵都邯郸,请赵军前来救援。
赵王登基第二年,齐国新君即位。新即位的齐王虽然已经成年,却是个没有长大的宝宝,政事还是由君王后处理。在威后的主持下,赵王拜田单为相,协助威后处理朝政。但不久,威后也去世了。没有了威后的支持,田单只能顶着赵相的名,干不了任何事。赵王虽然没有亲政,但辅佐的人已经换回平原君、平阳君等赵氏贵戚。
冯亭就任上党守的这一年,是赵王登基的第四年。暮春,邯郸还沉浸在万象更新的喜庆气氛中。秦国在南阳频频得手,并没有引起赵国君臣的注意,认为那只是一些不重要的小城暂时易手而已。
这天晚上,年青的赵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穿着一身一半白一半黑的长袍,骑在一头龙身上,向天空飞去;正在得意之时,自己忽然从龙身上摔了下来,落在地上,却发现周围全都是金银财宝,自己摔在金玉窝里了!
醒来后,赵王越想越觉得这梦是个好兆头。他请来史敢为自己占卜,看看这个梦到底预兆什么。但占卜的结果令人沮丧。史敢说:“身着偏衣,将有所失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赵王还是个孩子气,见自己自信满满的好兆头,被史敢说成预兆不佳,一时气结。想闹点孩子脾气,自己毕竟是王,也闹不起来。闷闷不乐地好几天。
这一天,赵王的一名谒者突然神秘地来见赵王道:“王有天大之喜!”
赵王奇怪道:“何喜?”
谒者道:“在上党使者至,愿奉上党于赵也!”
赵王闻言又惊又喜,但还能保持冷静,道:“何以知其为上党守使也?”
谒者道:“文书皆在,焉得差误?”
赵王道:“昔者,赵以伪书,不战而得蔺、离石、祁三城,焉知彼不为诳也?”
谒者道:“以伪来割赵地者,或诳也;予赵地者,何以诳?”
赵王听了觉得有理,便让谒者悄悄把使者叫来询问。
这使者正是冯亭。冯亭进入邯郸后,没有走正常的外交途径,向相府报告,而是买通谒者,直接报告了赵王。他知道赵王还未成年,并未亲政,但有着所有青年人都有的傲气和叛逆心理。他要利用这一点,实现自己的意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冯亭一直在王宫任职,外官们都不知道他是谁。韩阳介绍说冯亭乃是韩王亲随,地位比自己这位韩氏宗亲还高;而且冯亭手中的确有王节,表明他来转达的是韩王的教令。这也让靳黈不敢怠慢。
韩阳重申了韩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靳黈献出上党。靳黈一口回绝,道:“纵王亲至,臣宁死而不能献也!”
韩阳道:“守之守者,韩地也。韩王以韩地献秦,非关守也。守奈何违王命而守之?”
靳黈道:“臣既为守,当为王守其土,分也。若王欲献土于秦,请断吾首!”
冯亭从主动请缨时起,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过于复杂、曲折,他不敢与人商量,只能独自加以完善。几年前他就耳闻,要想摆脱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只有让秦国在最不利于情况下与赵国交手。在上党已经不保的情况下,如果能以上党为饵,引诱秦赵相争,天下之势必将因之而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首先要说服上党人同意献,其次要说服赵国人愿意收,第三要让秦人知道上党已经被赵占领,并起攻伐之心。这三者对实现这一目标缺一不可!一个不好,就成了真的把上党献给赵国了;或者赵国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拒绝接收,那就成为天下笑柄!
现在要完成第一个目标,让靳黈同意把上党献给赵国。看上去,靳黈坚定地反对放弃上党,冯亭不敢断定他仅仅只针对秦国,如果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守土有责,献给赵国靳黈也不会同意。
见靳黈与韩阳话不投机,双方又要爆起来,冯亭似乎是出来打圆场,问道:“韩失高都、又失南阳,皆上党之要也。纵欲守之,奈何?”
靳黈道:“上党十七城,能战之士不下数万,据险而守之,秦无所进也。”
冯亭道:“愿与守同巡险要,以观攻守之道!”好像是仅仅为了转换话题,不让他们因此呛起来。
靳黈道:“上使有意,臣谨奉。惟战地险要难行,上使其难乎!”
冯亭道:“守无所畏,臣安敢后之!”
靳黈对这些养尊处优的亲贵没有好印象,心想,嘴巴挺硬,明天带到山里,就知道厉害了!
冯亭道:“上党有何物产,可供赏玩?”
靳黈道:“上党有铁,可以为器、为兵。”遂命人取两口铁剑过来,送与二人。这两柄剑都配有木鞘、木柄,长约三尺五寸。拔剑看时,乌黑一段铁,带着浓烈的腥气,周围被磨得锃亮,以手试之,好像十分锋利。两人都带着敷衍的语气赞道:“佳,佳!”
靳黈道:“上党如铁,虽离富贵,其坚不可摧也!以铁击铜,则铜必断。且铜坚脆,剑不可长,惟尺余,长则易折。夫铁者,三尺之剑,犹可当也。”
两人不置可否,于座拜谢了,插剑于带上,觉得十分沉重。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靳黈带着二人到各处关隘巡视,介绍自己的防御措施。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冯亭对军事有着天生的敏感,他道:“守君之策皆善,惟力不逮也。”
靳黈道:“使之言是也。上党四县,高都已失。所余三县,地虽广,城不过十七,兵不过万余。纵老弱皆城守,亦难为也。虽然,义不降秦!”
韩阳怒道:“上党不降,则郑国危矣!奈何?”
靳黈道:“臣但为上党守,不为郑国守。郑国得失,非臣所敢知也!”
韩阳道:“若任守为郑国守,其将奈何?”
靳黈道:“当谨守城池,多备战具,与城共之。生死在所不计!”
韩阳道:“汝惟知一死。汝死,复置韩王于何地?复置宗庙于何地?”
靳黈道:“臣但苟活一日,决不令韩地失于他人!”
韩阳道:“汝死之后,复将奈何?”
靳黈道:“非臣所敢计也!”
冯亭赶紧打断道:“若请诸侯出兵守之,奈何?”
靳黈惨笑道:“若得诸侯之援,王焉得献上党!必也无援,乃得此策!”
冯亭道:“若求援军,当从何至?”
靳黈道:“上党,三晋之地,赵在北,魏在西,韩在南也。今魏安邑已失,魏援已断,所可救者,惟赵也。然阏与一战,韩助秦攻赵,赵无利,岂能援韩?若割地于赵,其失正与失上党等也。”
冯亭深吸一口气道:“臣愿往邯郸,为上党请援!”
靳黈道:“但得赵兵五万,虽十万秦军不得过也。”
当晚,冯亭和韩阳同宿于上党馆驿中。韩阳问冯亭道:“阳成君命子假上党守,献上党于秦,奈何反助靳黈守上党耶?”
冯亭道:“靳黈,武夫也,不可以言动之,然其勇可用。吾但以言挑之,彼于窘迫之间,必入吾计也。”
韩阳道:“何计?”
冯亭道:“若言献上党于秦而假守,彼必不允,徒费口舌。彼求赵援而不得,必让守位于臣也,又何夺之?若得守位,何愁大事不成。惟在黈而已!”
韩阳道:“子之计,吾不能也。”
冯亭道:“愿子为吾言于黈也,王命以臣为上党守。”
韩阳道:“子其自言之,不亦可乎?”
冯亭道:“子言之,吾让之,彼必出也。臣自言之,恐彼不相让也。”
韩阳也觉得这段双簧可行,两人仔细地研究了相关的细节,敲定说话的时机。
次日,三人聚在一起议事。冯亭道:“若无他计,臣当往邯郸见赵王,为上党求援。”
韩阳道:“无王命而见诸侯,未可。且子奉王命为上党守,焉得离耶?”
靳黈惊道:“王有命乎?”
冯亭道:“诚有以也。然臣于上党无所见,而守实知其险隘兵要。故不敢言!愿自归国而辞之。”
靳黈道:”君将献上党于秦乎?“
冯亭道:”君既有计守上党,臣当遵之。献上党于秦,臣复得为守乎?“
靳黈果然道:“王既有命,臣安敢不从。当避其位,而让公也!”
冯亭道:“臣胸中实无一策可守上党。愿守怜之。”
靳黈道:“臣之所计,皆供君择。君为守,臣愿为卒,为君守之。”
冯亭道:“实为王命,不敢辞也!然上党之事,实所赖也,愿勿宣于众。”
靳黈道:“王命所之,焉得不宣。”
冯亭道:“韩值危难,臣受其命,惟将利韩,不敢计己也。愿卿等助我!”
靳黈道:“焉敢辞也!”一面移书各县,宣布冯亭为新任上党守,一面与冯亭商议请援之事。
经过几天商议,冯亭把上党的事务依旧委托给靳黈,自己带着几名熟悉道路的随从下山前往赵都邯郸,请赵军前来救援。
赵王登基第二年,齐国新君即位。新即位的齐王虽然已经成年,却是个没有长大的宝宝,政事还是由君王后处理。在威后的主持下,赵王拜田单为相,协助威后处理朝政。但不久,威后也去世了。没有了威后的支持,田单只能顶着赵相的名,干不了任何事。赵王虽然没有亲政,但辅佐的人已经换回平原君、平阳君等赵氏贵戚。
冯亭就任上党守的这一年,是赵王登基的第四年。暮春,邯郸还沉浸在万象更新的喜庆气氛中。秦国在南阳频频得手,并没有引起赵国君臣的注意,认为那只是一些不重要的小城暂时易手而已。
这天晚上,年青的赵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穿着一身一半白一半黑的长袍,骑在一头龙身上,向天空飞去;正在得意之时,自己忽然从龙身上摔了下来,落在地上,却发现周围全都是金银财宝,自己摔在金玉窝里了!
醒来后,赵王越想越觉得这梦是个好兆头。他请来史敢为自己占卜,看看这个梦到底预兆什么。但占卜的结果令人沮丧。史敢说:“身着偏衣,将有所失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赵王还是个孩子气,见自己自信满满的好兆头,被史敢说成预兆不佳,一时气结。想闹点孩子脾气,自己毕竟是王,也闹不起来。闷闷不乐地好几天。
这一天,赵王的一名谒者突然神秘地来见赵王道:“王有天大之喜!”
赵王奇怪道:“何喜?”
谒者道:“在上党使者至,愿奉上党于赵也!”
赵王闻言又惊又喜,但还能保持冷静,道:“何以知其为上党守使也?”
谒者道:“文书皆在,焉得差误?”
赵王道:“昔者,赵以伪书,不战而得蔺、离石、祁三城,焉知彼不为诳也?”
谒者道:“以伪来割赵地者,或诳也;予赵地者,何以诳?”
赵王听了觉得有理,便让谒者悄悄把使者叫来询问。
这使者正是冯亭。冯亭进入邯郸后,没有走正常的外交途径,向相府报告,而是买通谒者,直接报告了赵王。他知道赵王还未成年,并未亲政,但有着所有青年人都有的傲气和叛逆心理。他要利用这一点,实现自己的意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