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
听了城主的陈述,郑安平感到郭先生可能陷入了误区,杀九公子者,未必是豕三,豕三也未必有能力杀九位公子。特别是虎仲的出现,杀九公子的人几乎呼之欲出。但他却不能对城主说这些。他感觉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泥坑,有可能把自己埋葬的泥坑。他搞不明白,区区一个管邑,何以值得信陵君和芒将军府如此下力争夺?那九名倒霉的公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郑安平把这些想不明白的政治漩涡统统放下,转向一个轻松的话题,问道:“季君之剑,学于何人?”
城主道:“不肖子虽时时练剑,然其居于城内之时少,四外奔忙之时多,实不知其学于何氏。”
郑安平还有些不甘心,问道:“四乡之内,有善剑者不?”
城主道:“敝野远乡,习武者盖寡,何况习剑!若非不肖子愚顽,吾等焉得睹此剑!”
线索完全断了。郑安平想了想,重新转换话题道:“若得驿站,复为贼人所破,宁勿为天下笑耶!”
城主道:“管令勿忧。贼人多不便袭驿站。何者?所谓贼人者,亦不过左乡右邻之刁民也,仗势欺善,或有所为,与官司对抗,实不欲也。”
郑安平也点头。但他知道,理虽如此,其实不然。他自己在梁西驿虽然也威风八面,但对一些地方势力,也不得不小心应付,决不敢仗着自己的官家身份,为所欲为。他又望向管仲明。
管仲明道:“驿站与豪杰,商者皆不敢得罪,而欲其荫庇也。”
郑安平道:“吾亦闻巨贾护卫,亦非寻常,独行千里,能保无失。”
管仲明道:“此虽护卫之力,亦得财之力也。有利则分于天下,天下英雄自当留商家口粮。”
郑安平道:“先生之言,甚合吾意。官与贼,民与商,当各行其道,各得其利,互不相涉,乃得相安。吾虽为官,不敢独利,愿得众利而分之。”
管仲明道:“愿闻大夫之志也。”
郑安平道:“臣之主管也,首在利䘵!所谓食人之䘵,当忠人之事。凡管邑之人,必得奉尊信陵君为主,岁入贡献,依例勿减。”
管仲明道:“岁贡几何?”
郑安平道:“此有常也,例则什一,户百亩,常税十五石。折钱则五百也。管邑户百,岁贡粟百五十石,设有不足,以石三十钱折之。若其不足,臣当自裁,不假他人。”
管仲明道:“岁百五十石,石三十钱,盖岁四千五百钱,不过一金耳。闻管令岁䘵六金,其余诸吏,其䘵不定,岁得十八金。其贡不足其䘵也。”
郑安平有些自赧,但更惊叹于自己的岁入怎么就为管邑所知,道:“诚如先生所言,吾等素食尸位,颇不尽职。”
管仲明道:“依微庶之见,君等数人,岁共出一金,其贡已足,何必汲汲于税耶?”
郑安平道:“非敢如先生所言。管邑虽只百户,其封五十里,满则五万户,百户一金,五万户盖五百金矣。岂䘵金所能当之!”
管仲明道:“为大夫计,令五万之户其劳甚矣,实一方诸侯也。而䘵才六金,甚不便。不若但以百户为限,大夫既省心少劳,复有利䘵以充公私之用。大夫于邑中少得其利,亦足为世雄也。”
郑安平道:“食君之䘵,当忠君之事。先生之言,不敢闻也。”
管仲明并不以为忤,笑道:“百户而为五万户,非旦夕可成,一户一妇岁但得一子,至书社之岁,十五年矣,曾不过二百户。且管邑素业商,小儿弱冠即离邑而赴商家,而况得女乎!若募其民,四方流民必至,良莠不齐,奸愚混杂,大夫其有策治之乎?不若保境安民,疆界靖宁,四方商贾或至,少为生意,尽成岁入。坐享其成,不亦乐乎!其后或有业农者,单门独户,非忠厚者不纳,大夫岂有意哉!”
郑安平道:“大夫之言虽善,其奈君命何?”
管仲明道:“大夫且容微庶一言。管邑当魏韩之冲,魏得之则威韩,韩得之则威魏。故方其弱也,则韩魏两利;其强也,非韩则魏,必相侵夺,而战乱生矣。大夫诚以天下为心,当弱管,勿令其富其庶也。吾管之人,焉不欲乡里繁庶,居家富足!然其势不可为,徒呼奈何!故但得壮丁也,即离乡背井,岂不知故园水亲?势斯所迫也。”
郑安平又一次听到了这种说法:管邑关系到韩、魏的势力消长,只有当它是一个偏敝小邑,无足轻重时,才对双方是安全的;只要管邑发展起来,必为他国所不容。他忆及张禄所言,喟然道:“先生之言,诚金玉也。若君上能体天下之意,自无待言;若君上一意广邑众民,以为攻守,先生其将奈何?”
管仲明微微一笑道:“管邑或当离乡而走矣。”
郑安平道:“曾不以故土为念乎?”
管仲明道:“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郑安平道:“信陵君非无道者也,先生怀抱,视天下如掌指,何不辅之以成大业?”
管仲明道:“大夫诚若辅信陵君也,当正之以道,导之以义,不可汲汲以建功立业为之。”
郑安平道:“非以道义,何以建功立业?”
管仲明道:“广邑众民,非其道也;以为攻守,非其义也。愿大夫察之。”
郑安平道:“治国之道,非庶之、富之、教之乎?先生前已言之,管邑之不庶且富者,实无保境安民之力也。设若有力靖安其境,以管邑之力,能无庶且富乎?然若得其力,非众其民而齐其力,力于田而守于境乎?何先生之言之相背也?”
管仲明道:“百户之管邑,可依大夫之言而庶且富之。千户之管邑,大夫或犹可治之。万户之管邑,必为乱之首也。大夫其志之。”
郑安平道:“管邑今百户。若得千户,亦非吾之力所能为也,殆有天也。至于万户,非所愿也。”
管仲明道:“若大夫仅为千户之管,微庶等不才,或可助之。”
城主诧异地望了管仲明一眼,管仲明道:“但得其驿,比及三年,管邑必千户之邑也。”
郑安平道:“愿闻先生之教!”
管仲明道:“春种一粟,秋收万粒,天之常也,非人力所能为也。大夫但播驿馆之一种,其庶且富者,殆有天也,大夫其坐而视之可也。”
郑安平没有这样的经营头脑,看不穿个中究竟,见管仲明说得如此肯定,也只得道:“如此,吾将奏其事于君上。”想了想,又道:“非吾自欲富足也,身有余力,不得不行。吾犹思自耕百亩,以为根本;广畜牛羊,以为富源;植桑种麻,以为纺绩;树以桃李,以为丰饶。其可得而行之?”
管仲明与城主相视一笑,道:“复有何难!其原有草,其地有土,畜牛羊,植桑麻,树桃李,正当其时。至于自耕百亩,若得其助,虽千亩何难!”
郑安平道:“事业繁多,非一身所能当也。或当佣工,或童子,或妇人,愿荐以忠厚之辈,以助成功。至于所值,不敢少也。”
城主道:“是则非难也。畜牛羊,养鸡豚,但复一家,足以应之。大夫其无虑也。”
郑安平看谈得差不多了,便道:“吾有粟十石,籍城主之鼎以为炊。其所菜果鱼肉,愿籍之以仲明,当以其值!”
老者和管仲明都起道:“是吾等荒谬。见有鱼肉之类,就当奉上。”告辞而出。叫了小孩,一齐回去。少时,抬过来一大筐鱼肉,弄得郑安平无地自容,道:“但得一餐足矣,焉用许多?”
管仲明道:“大夫或宴宾客,或赐群下,早晚得用。或备而不用,焉得用而无备。就存于城主之府,必不为弃!”
郑安平取出一金当值,二人哪里肯收,皆道:“大夫初居敝邑,问政于民,礼也,贤也。合当供之!”
城主道:“仲明合赐鱼肉于敝宅,敝宅自与仲明计之。大夫其有所用,岁末但赐于敝宅可矣。”
管仲明复于怀中取出一匣,内装石墨,奉之道:“大夫初辟疆土,必劳于案牍,微庶无以为敬,特奉石墨一匣,以助大夫成功!”
郑安平道:“既赐鱼肉,复得其赐,则何以当之!”
管仲明道:“大夫为管令,但以管民为念,救其涂炭之苦,微庶之意达矣!”
郑安平道:“吾为管令,自当以管民为念,其本也,又何辞焉!”
管仲明道:“管令常志今日之言,则虽十倍之敬,犹不为过!”
郑安平收了石墨,虽然知道今后会有些文书之事,但大多应该归管丞曹包去办,轮不到自己吧!所以也没怎么在意。留了二人共进晚餐。
城主取了郑安平的粟,管仲明的鱼肉,加火加鼎而为烹调,众人尽兴吃了一餐,剩下不少,都分与府中诸人,五旺也美美地跟着吃了顿肉食。
郑安平最后问道:“吾立驿之事,当告于豕三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郑安平把这些想不明白的政治漩涡统统放下,转向一个轻松的话题,问道:“季君之剑,学于何人?”
城主道:“不肖子虽时时练剑,然其居于城内之时少,四外奔忙之时多,实不知其学于何氏。”
郑安平还有些不甘心,问道:“四乡之内,有善剑者不?”
城主道:“敝野远乡,习武者盖寡,何况习剑!若非不肖子愚顽,吾等焉得睹此剑!”
线索完全断了。郑安平想了想,重新转换话题道:“若得驿站,复为贼人所破,宁勿为天下笑耶!”
城主道:“管令勿忧。贼人多不便袭驿站。何者?所谓贼人者,亦不过左乡右邻之刁民也,仗势欺善,或有所为,与官司对抗,实不欲也。”
郑安平也点头。但他知道,理虽如此,其实不然。他自己在梁西驿虽然也威风八面,但对一些地方势力,也不得不小心应付,决不敢仗着自己的官家身份,为所欲为。他又望向管仲明。
管仲明道:“驿站与豪杰,商者皆不敢得罪,而欲其荫庇也。”
郑安平道:“吾亦闻巨贾护卫,亦非寻常,独行千里,能保无失。”
管仲明道:“此虽护卫之力,亦得财之力也。有利则分于天下,天下英雄自当留商家口粮。”
郑安平道:“先生之言,甚合吾意。官与贼,民与商,当各行其道,各得其利,互不相涉,乃得相安。吾虽为官,不敢独利,愿得众利而分之。”
管仲明道:“愿闻大夫之志也。”
郑安平道:“臣之主管也,首在利䘵!所谓食人之䘵,当忠人之事。凡管邑之人,必得奉尊信陵君为主,岁入贡献,依例勿减。”
管仲明道:“岁贡几何?”
郑安平道:“此有常也,例则什一,户百亩,常税十五石。折钱则五百也。管邑户百,岁贡粟百五十石,设有不足,以石三十钱折之。若其不足,臣当自裁,不假他人。”
管仲明道:“岁百五十石,石三十钱,盖岁四千五百钱,不过一金耳。闻管令岁䘵六金,其余诸吏,其䘵不定,岁得十八金。其贡不足其䘵也。”
郑安平有些自赧,但更惊叹于自己的岁入怎么就为管邑所知,道:“诚如先生所言,吾等素食尸位,颇不尽职。”
管仲明道:“依微庶之见,君等数人,岁共出一金,其贡已足,何必汲汲于税耶?”
郑安平道:“非敢如先生所言。管邑虽只百户,其封五十里,满则五万户,百户一金,五万户盖五百金矣。岂䘵金所能当之!”
管仲明道:“为大夫计,令五万之户其劳甚矣,实一方诸侯也。而䘵才六金,甚不便。不若但以百户为限,大夫既省心少劳,复有利䘵以充公私之用。大夫于邑中少得其利,亦足为世雄也。”
郑安平道:“食君之䘵,当忠君之事。先生之言,不敢闻也。”
管仲明并不以为忤,笑道:“百户而为五万户,非旦夕可成,一户一妇岁但得一子,至书社之岁,十五年矣,曾不过二百户。且管邑素业商,小儿弱冠即离邑而赴商家,而况得女乎!若募其民,四方流民必至,良莠不齐,奸愚混杂,大夫其有策治之乎?不若保境安民,疆界靖宁,四方商贾或至,少为生意,尽成岁入。坐享其成,不亦乐乎!其后或有业农者,单门独户,非忠厚者不纳,大夫岂有意哉!”
郑安平道:“大夫之言虽善,其奈君命何?”
管仲明道:“大夫且容微庶一言。管邑当魏韩之冲,魏得之则威韩,韩得之则威魏。故方其弱也,则韩魏两利;其强也,非韩则魏,必相侵夺,而战乱生矣。大夫诚以天下为心,当弱管,勿令其富其庶也。吾管之人,焉不欲乡里繁庶,居家富足!然其势不可为,徒呼奈何!故但得壮丁也,即离乡背井,岂不知故园水亲?势斯所迫也。”
郑安平又一次听到了这种说法:管邑关系到韩、魏的势力消长,只有当它是一个偏敝小邑,无足轻重时,才对双方是安全的;只要管邑发展起来,必为他国所不容。他忆及张禄所言,喟然道:“先生之言,诚金玉也。若君上能体天下之意,自无待言;若君上一意广邑众民,以为攻守,先生其将奈何?”
管仲明微微一笑道:“管邑或当离乡而走矣。”
郑安平道:“曾不以故土为念乎?”
管仲明道:“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郑安平道:“信陵君非无道者也,先生怀抱,视天下如掌指,何不辅之以成大业?”
管仲明道:“大夫诚若辅信陵君也,当正之以道,导之以义,不可汲汲以建功立业为之。”
郑安平道:“非以道义,何以建功立业?”
管仲明道:“广邑众民,非其道也;以为攻守,非其义也。愿大夫察之。”
郑安平道:“治国之道,非庶之、富之、教之乎?先生前已言之,管邑之不庶且富者,实无保境安民之力也。设若有力靖安其境,以管邑之力,能无庶且富乎?然若得其力,非众其民而齐其力,力于田而守于境乎?何先生之言之相背也?”
管仲明道:“百户之管邑,可依大夫之言而庶且富之。千户之管邑,大夫或犹可治之。万户之管邑,必为乱之首也。大夫其志之。”
郑安平道:“管邑今百户。若得千户,亦非吾之力所能为也,殆有天也。至于万户,非所愿也。”
管仲明道:“若大夫仅为千户之管,微庶等不才,或可助之。”
城主诧异地望了管仲明一眼,管仲明道:“但得其驿,比及三年,管邑必千户之邑也。”
郑安平道:“愿闻先生之教!”
管仲明道:“春种一粟,秋收万粒,天之常也,非人力所能为也。大夫但播驿馆之一种,其庶且富者,殆有天也,大夫其坐而视之可也。”
郑安平没有这样的经营头脑,看不穿个中究竟,见管仲明说得如此肯定,也只得道:“如此,吾将奏其事于君上。”想了想,又道:“非吾自欲富足也,身有余力,不得不行。吾犹思自耕百亩,以为根本;广畜牛羊,以为富源;植桑种麻,以为纺绩;树以桃李,以为丰饶。其可得而行之?”
管仲明与城主相视一笑,道:“复有何难!其原有草,其地有土,畜牛羊,植桑麻,树桃李,正当其时。至于自耕百亩,若得其助,虽千亩何难!”
郑安平道:“事业繁多,非一身所能当也。或当佣工,或童子,或妇人,愿荐以忠厚之辈,以助成功。至于所值,不敢少也。”
城主道:“是则非难也。畜牛羊,养鸡豚,但复一家,足以应之。大夫其无虑也。”
郑安平看谈得差不多了,便道:“吾有粟十石,籍城主之鼎以为炊。其所菜果鱼肉,愿籍之以仲明,当以其值!”
老者和管仲明都起道:“是吾等荒谬。见有鱼肉之类,就当奉上。”告辞而出。叫了小孩,一齐回去。少时,抬过来一大筐鱼肉,弄得郑安平无地自容,道:“但得一餐足矣,焉用许多?”
管仲明道:“大夫或宴宾客,或赐群下,早晚得用。或备而不用,焉得用而无备。就存于城主之府,必不为弃!”
郑安平取出一金当值,二人哪里肯收,皆道:“大夫初居敝邑,问政于民,礼也,贤也。合当供之!”
城主道:“仲明合赐鱼肉于敝宅,敝宅自与仲明计之。大夫其有所用,岁末但赐于敝宅可矣。”
管仲明复于怀中取出一匣,内装石墨,奉之道:“大夫初辟疆土,必劳于案牍,微庶无以为敬,特奉石墨一匣,以助大夫成功!”
郑安平道:“既赐鱼肉,复得其赐,则何以当之!”
管仲明道:“大夫为管令,但以管民为念,救其涂炭之苦,微庶之意达矣!”
郑安平道:“吾为管令,自当以管民为念,其本也,又何辞焉!”
管仲明道:“管令常志今日之言,则虽十倍之敬,犹不为过!”
郑安平收了石墨,虽然知道今后会有些文书之事,但大多应该归管丞曹包去办,轮不到自己吧!所以也没怎么在意。留了二人共进晚餐。
城主取了郑安平的粟,管仲明的鱼肉,加火加鼎而为烹调,众人尽兴吃了一餐,剩下不少,都分与府中诸人,五旺也美美地跟着吃了顿肉食。
郑安平最后问道:“吾立驿之事,当告于豕三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