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父子自相残
范阳城头,自封常清以下所有人都不忍心去看城外那场惨烈的战斗,裘柏仅率五百骑兵不但烧毁了全部石砲,还挡住了数千贼兵的正面突进。但毕竟寡不敌众,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推移,越发渐显不支。
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谁都不能,也不敢带兵出去。面对一场又去无回,有死无生的战斗,没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的。
至此,石砲对范阳城墙的威胁彻底解除,这种大型器械的打造没有五六日功夫是万万不能的,换言之,裘柏五百骑兵以他们的牺牲,为范阳城防换来的五六天的缓冲时间。
五六天的时间不多,但对于瞬息万变的范阳攻防战而言已经足够了,如果再过五六天,都等不到河东神武军的到来,一切也就无可挽回了。
城墙上的守军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裘柏五百骑兵的勇敢无畏大大激发了守军士气,城墙豁口处的攻城叛军被一股脑的撵了出去。封常清特地视察了被石砲轰塌的城墙豁口。其实,所谓豁口并非完全垮塌,而是沿着城墙顶端向下一丈出现了部分坍塌,由此向下至地面仍旧有将近两丈的城墙是完好无损的。
也就是说,只要守卫得当,这并不是致命的威胁。
忽然,城墙上的守军士兵爆出了阵阵欢呼,所有人扭头向外望去,却见史朝义叛军后方阵脚崩溃,滚滚的烟尘扬起了足足有十几丈高。
这一幕的出现,就连病体支离的封常清都顿觉吃惊。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是河东神武军来了?
五百骑兵在万马军中左冲右突,力战许久之后,还跟在裘柏身边的不过两百人。这些都是百战老卒,有的更是跟随封常清在安西转战回来的,所以才能悍不畏死,否则仅凭那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有这种胆量和凝聚力赴死一战呢?
史朝义叛军终于做出了足够的反应,大量的步卒有四面八方包围而来,数千骑兵如影随形紧追不舍,他们面前所有的生路几乎都被堵死,一旦不能穿透那些步卒而被阻滞在乱军之中,这两百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但裘柏不后悔,能够死在战场上,死在万马军中,这才是大丈夫的死法!
然则,突然之间,紧追不舍的史朝义骑兵不见了,就连堵在前后左右的上万步卒也渐显混乱。裘柏虽然死志坚决,但发现了这等机会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诸君,随我杀出一条血路!杀出去,生路就在眼前!”
提起生路,这些死中求生的骑兵登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竟然一鼓作气冲了出去,将那些围堵的步卒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突出重围,前面一片开阔,瞬间,裘柏的眼泪就落了下来,但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多去思考,必须抓紧时间逃出生天,赶回城内。
“裘长史快看,那里有马踏烟尘,一定是援兵!”
裘柏顺着声音望过去,果见远处叛军本部阵脚大乱,显然是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回城,回城!”
五百骑兵的任务完成了,裘柏知道他们再留在外面也没有什么用处,回到城内才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不过,随军的一名旅率却建议道:
“既然援兵来了,咱们不妨杀过去,叛军阵脚已乱,军心崩溃,不趁机打一场,给死去的兄弟报仇,岂非白来一场?”
瞬间,裘柏就被说服了,两百骑兵丝毫不像刚刚脱离险境的残兵,反而像是下山的猛虎。
杀!杀!杀!
两百骑兵从史朝义叛军各部的缝隙中穿插过去,几乎毫无阻拦的就到了叛军的西部外围。越向前走,散乱奔溃的步骑乱卒就越来越多。忽然,裘柏只觉得自己出现了幻觉,所见两军混战城一团,可各自所打的旗帜却都是个斗大的“史”字!
意识到不妙的裘柏当即下令撤退,因为他认出来了,与史朝义叛军激战的根本就不是河东神武军,神武军的作战方式他再熟悉不过,根本不是这种当代传统的战斗方式,大量的火器使用,一定会使两军阵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而眼前的战场除了骑兵腾起的烟尘以外,根本就没有半点硝烟,又怎么可能是神武军援兵呢?
既然两支军队打的旗帜都是史字,也就说明进攻史朝义叛军一方的也应该是姓史的人,这是史氏家族的内讧。但不管是不是内讧,都是他所乐见的。
史朝义叛军阵脚大乱,攻城的兵马自然潮水一般的退了。战势骤然缓和,吊着一口气的封常清登时就昏倒在了城上,这可急坏了何敞,他赶紧命人七手八脚的将封常清抬回去,又找了最好的郎中替他诊治。
如此,负责城防守军提调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炎的身上,只有郑敬一直目光游离,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城外。忽然,他发现了一支骑兵直奔城门处而来。再定睛细看,居然是裘柏,他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发现不是幻觉,便激动的大喊道:
“是裘长史,裘长史他们回来了!赶紧打开城门……”
裘柏的顺利归来让所有人都精神一震,他在守城之战的指挥中可圈可点,能够一击烧毁了史朝义叛军的石砲又成功的死里逃生,这是奇迹,在众人看来也是他带来的运气。
由此,原本低迷的士气居然转而炽烈了起来。所有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振奋,好像史朝义已经在一朝之间即将覆灭一样。
郑敬凑上来嘘寒问暖,又趁隙询问了援军的情况,裘柏只草草敷衍了几句,对于实际情况只字不提。
直到所有人都各回位置,郑敬又凑了上来,小心的问道:
“长史君,那些人应该不是援兵吧?”
裘柏道:
“是援兵,也不是援兵!”
裘柏的回答让郑敬糊涂了,他实在弄不清楚这个高深莫的裘长史究竟有什么打算。
“末将,末将不太明白,什么叫是援兵,也不是援兵?”
裘柏低声道:
“援军的旗帜上有‘史’字,你说说,是不是援兵呢?”
郑敬当然不傻,他马上就意识到,裘柏那高深莫测的笑容里所包含的内容。
“莫非,史思明未死?他这次回来,是找逆子算账?”
裘柏点了点头,说话的间隙他们已经登上了城墙,把着女墙向外望去,只见史朝义叛军的阵脚已经彻底崩盘,很明显他并非史思明的对手。
当然,裘柏现在也不敢百分百的确定与史朝义激战的就是史思明,但以目下河北的局势而言,除了史思明本人以外,就再没有哪个姓史的能够如此痛快的打败史朝义。
“想不到史朝义的十万大军如此不堪一击,或许朝廷高估了他们的战斗力!”
郑敬却道:
“史朝义的主力也是燕军精锐,吃亏,应该只是吃在突然袭击上,等到他集中全部力量,这对父子应该可以打个棋逢对手,两败俱伤!”
说这话时,郑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颇为玩味的笑容,看着大燕国皇帝与太子之间的激战,还真是令人觉得有趣呢。史思明的残暴在国中是有名的,而太子史朝义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残暴的人,两个残暴人,又是父子两个,扭打在一起非生即死,这大燕朝还有救吗?安禄山父子如此,史思明父子也是如此,大燕朝要完蛋了。
郑敬暗暗的庆幸着, 庆幸着自己抱住了河东神武军的大腿,而这个裘柏就是他与河东神武军唯一的联系。所以,绝对不可以错过一丝一毫巴结的机会。除了巴结以外,自然也要让对方看得到自己的能力,否则一个废物,对唐朝又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对于郑敬的分析,裘柏是认同的,他也觉得史朝义作用十万大军,其中五万人是河北叛军的精锐,怎么可能一夕之间就毁灭了呢?史思明所占的优势不过是突然袭击的突然性而已,一旦史朝义反应过来,提调各部进行反击,胜败还未可知呢。
“你说得对,史朝义也不是易与之辈!”
郑敬又道:
“还有呢,如果哪一方占了劣势,有崩溃的趋势,咱们应该立即出兵,帮助劣势的一方,”
裘柏思忖一阵,摇了摇头。
“这在实际执行时是有难度的,如果史朝义占了劣势,又以什么理由去帮助他们呢?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山观虎斗,但愿他们打的势均力敌,两败俱伤!”
“裘长史何在?监国有请!”
一句监国有请打断了郑敬和裘柏之间的密谈,对于史朝清的召见也在裘柏的意料之中,援兵打来的消息一定会让史朝清兴奋不已。
临走时,裘柏严令各门守将,无令不得擅开城门,不得放一兵一卒出入。
实际上,裘柏的心中是有隐忧的,一旦证实了所谓援兵是史思明,迎接史思明进城的议论和建议必然会充斥着所谓的大燕朝朝野,之前形势艰危,他们这些领兵的尚能在监国的支持下,主导局面。
而今,形势缓和,监国史朝清态度就成了最关键的因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谁都不能,也不敢带兵出去。面对一场又去无回,有死无生的战斗,没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的。
至此,石砲对范阳城墙的威胁彻底解除,这种大型器械的打造没有五六日功夫是万万不能的,换言之,裘柏五百骑兵以他们的牺牲,为范阳城防换来的五六天的缓冲时间。
五六天的时间不多,但对于瞬息万变的范阳攻防战而言已经足够了,如果再过五六天,都等不到河东神武军的到来,一切也就无可挽回了。
城墙上的守军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裘柏五百骑兵的勇敢无畏大大激发了守军士气,城墙豁口处的攻城叛军被一股脑的撵了出去。封常清特地视察了被石砲轰塌的城墙豁口。其实,所谓豁口并非完全垮塌,而是沿着城墙顶端向下一丈出现了部分坍塌,由此向下至地面仍旧有将近两丈的城墙是完好无损的。
也就是说,只要守卫得当,这并不是致命的威胁。
忽然,城墙上的守军士兵爆出了阵阵欢呼,所有人扭头向外望去,却见史朝义叛军后方阵脚崩溃,滚滚的烟尘扬起了足足有十几丈高。
这一幕的出现,就连病体支离的封常清都顿觉吃惊。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是河东神武军来了?
五百骑兵在万马军中左冲右突,力战许久之后,还跟在裘柏身边的不过两百人。这些都是百战老卒,有的更是跟随封常清在安西转战回来的,所以才能悍不畏死,否则仅凭那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有这种胆量和凝聚力赴死一战呢?
史朝义叛军终于做出了足够的反应,大量的步卒有四面八方包围而来,数千骑兵如影随形紧追不舍,他们面前所有的生路几乎都被堵死,一旦不能穿透那些步卒而被阻滞在乱军之中,这两百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但裘柏不后悔,能够死在战场上,死在万马军中,这才是大丈夫的死法!
然则,突然之间,紧追不舍的史朝义骑兵不见了,就连堵在前后左右的上万步卒也渐显混乱。裘柏虽然死志坚决,但发现了这等机会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诸君,随我杀出一条血路!杀出去,生路就在眼前!”
提起生路,这些死中求生的骑兵登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竟然一鼓作气冲了出去,将那些围堵的步卒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突出重围,前面一片开阔,瞬间,裘柏的眼泪就落了下来,但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多去思考,必须抓紧时间逃出生天,赶回城内。
“裘长史快看,那里有马踏烟尘,一定是援兵!”
裘柏顺着声音望过去,果见远处叛军本部阵脚大乱,显然是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回城,回城!”
五百骑兵的任务完成了,裘柏知道他们再留在外面也没有什么用处,回到城内才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不过,随军的一名旅率却建议道:
“既然援兵来了,咱们不妨杀过去,叛军阵脚已乱,军心崩溃,不趁机打一场,给死去的兄弟报仇,岂非白来一场?”
瞬间,裘柏就被说服了,两百骑兵丝毫不像刚刚脱离险境的残兵,反而像是下山的猛虎。
杀!杀!杀!
两百骑兵从史朝义叛军各部的缝隙中穿插过去,几乎毫无阻拦的就到了叛军的西部外围。越向前走,散乱奔溃的步骑乱卒就越来越多。忽然,裘柏只觉得自己出现了幻觉,所见两军混战城一团,可各自所打的旗帜却都是个斗大的“史”字!
意识到不妙的裘柏当即下令撤退,因为他认出来了,与史朝义叛军激战的根本就不是河东神武军,神武军的作战方式他再熟悉不过,根本不是这种当代传统的战斗方式,大量的火器使用,一定会使两军阵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而眼前的战场除了骑兵腾起的烟尘以外,根本就没有半点硝烟,又怎么可能是神武军援兵呢?
既然两支军队打的旗帜都是史字,也就说明进攻史朝义叛军一方的也应该是姓史的人,这是史氏家族的内讧。但不管是不是内讧,都是他所乐见的。
史朝义叛军阵脚大乱,攻城的兵马自然潮水一般的退了。战势骤然缓和,吊着一口气的封常清登时就昏倒在了城上,这可急坏了何敞,他赶紧命人七手八脚的将封常清抬回去,又找了最好的郎中替他诊治。
如此,负责城防守军提调的责任就落在了张炎的身上,只有郑敬一直目光游离,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城外。忽然,他发现了一支骑兵直奔城门处而来。再定睛细看,居然是裘柏,他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发现不是幻觉,便激动的大喊道:
“是裘长史,裘长史他们回来了!赶紧打开城门……”
裘柏的顺利归来让所有人都精神一震,他在守城之战的指挥中可圈可点,能够一击烧毁了史朝义叛军的石砲又成功的死里逃生,这是奇迹,在众人看来也是他带来的运气。
由此,原本低迷的士气居然转而炽烈了起来。所有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振奋,好像史朝义已经在一朝之间即将覆灭一样。
郑敬凑上来嘘寒问暖,又趁隙询问了援军的情况,裘柏只草草敷衍了几句,对于实际情况只字不提。
直到所有人都各回位置,郑敬又凑了上来,小心的问道:
“长史君,那些人应该不是援兵吧?”
裘柏道:
“是援兵,也不是援兵!”
裘柏的回答让郑敬糊涂了,他实在弄不清楚这个高深莫的裘长史究竟有什么打算。
“末将,末将不太明白,什么叫是援兵,也不是援兵?”
裘柏低声道:
“援军的旗帜上有‘史’字,你说说,是不是援兵呢?”
郑敬当然不傻,他马上就意识到,裘柏那高深莫测的笑容里所包含的内容。
“莫非,史思明未死?他这次回来,是找逆子算账?”
裘柏点了点头,说话的间隙他们已经登上了城墙,把着女墙向外望去,只见史朝义叛军的阵脚已经彻底崩盘,很明显他并非史思明的对手。
当然,裘柏现在也不敢百分百的确定与史朝义激战的就是史思明,但以目下河北的局势而言,除了史思明本人以外,就再没有哪个姓史的能够如此痛快的打败史朝义。
“想不到史朝义的十万大军如此不堪一击,或许朝廷高估了他们的战斗力!”
郑敬却道:
“史朝义的主力也是燕军精锐,吃亏,应该只是吃在突然袭击上,等到他集中全部力量,这对父子应该可以打个棋逢对手,两败俱伤!”
说这话时,郑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颇为玩味的笑容,看着大燕国皇帝与太子之间的激战,还真是令人觉得有趣呢。史思明的残暴在国中是有名的,而太子史朝义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残暴的人,两个残暴人,又是父子两个,扭打在一起非生即死,这大燕朝还有救吗?安禄山父子如此,史思明父子也是如此,大燕朝要完蛋了。
郑敬暗暗的庆幸着, 庆幸着自己抱住了河东神武军的大腿,而这个裘柏就是他与河东神武军唯一的联系。所以,绝对不可以错过一丝一毫巴结的机会。除了巴结以外,自然也要让对方看得到自己的能力,否则一个废物,对唐朝又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对于郑敬的分析,裘柏是认同的,他也觉得史朝义作用十万大军,其中五万人是河北叛军的精锐,怎么可能一夕之间就毁灭了呢?史思明所占的优势不过是突然袭击的突然性而已,一旦史朝义反应过来,提调各部进行反击,胜败还未可知呢。
“你说得对,史朝义也不是易与之辈!”
郑敬又道:
“还有呢,如果哪一方占了劣势,有崩溃的趋势,咱们应该立即出兵,帮助劣势的一方,”
裘柏思忖一阵,摇了摇头。
“这在实际执行时是有难度的,如果史朝义占了劣势,又以什么理由去帮助他们呢?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山观虎斗,但愿他们打的势均力敌,两败俱伤!”
“裘长史何在?监国有请!”
一句监国有请打断了郑敬和裘柏之间的密谈,对于史朝清的召见也在裘柏的意料之中,援兵打来的消息一定会让史朝清兴奋不已。
临走时,裘柏严令各门守将,无令不得擅开城门,不得放一兵一卒出入。
实际上,裘柏的心中是有隐忧的,一旦证实了所谓援兵是史思明,迎接史思明进城的议论和建议必然会充斥着所谓的大燕朝朝野,之前形势艰危,他们这些领兵的尚能在监国的支持下,主导局面。
而今,形势缓和,监国史朝清态度就成了最关键的因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