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忧虑
腊祭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天,叛军的强攻烈度似乎也大不如前,崔光远几乎每天一早一晚都会赶到中军所在地来见秦晋,每一次都是为了询问,派往河东的信使究竟有没有回信。
其实,秦晋比崔光远还急,如果河东道迟迟得不到音讯,也许在等待中,就会错过了全歼叛军的最佳机会。不过,崔光远更担心的则是叛军日日吃人,一旦拖得久了,便可能吃光关中的数百万人口。
对此,秦晋觉得崔光远有些杞人忧天,首先关中的百姓也是人,不是没有腿的鱼肉,受到威胁以后可以选择逃命。再则,叛军中也并非全是灭绝人性的屠夫,他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吃人是持着抵制态度的,只不过为了生存,才不得已而为之。然则,这种不利情绪积累的久了,便可能像火山喷发一样,造成各种意料之外的灾难。
秦晋在等的,也正是这种负面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大尹心急也没有,长安城里的人马多数都是刚刚成军的民营或者团结兵,在当前的情况下,自保或许没问题,但要出城和哀兵一片的叛军做野战对决,就算是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胜了,自然皆大欢喜,可如果败了呢?”
“败了?败了,大不了就退回城来,继续保持守势,总强过什么都不做吧!”
秦晋暗暗摇头,崔光远其心是好的,但又是一个不知兵的。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往往决定胜负的因素不在甲兵优良,或人数的多少,却有一点无时不刻在决定的对阵双方的命运。那就是士气,无数以弱胜强的战例,其根源不仅仅在于奇计,而是源自于将士们的自信和士气。
倘若率领一群懦弱畏站的人,就算白起孙武在世,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支人马,养出自信,维持士气,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长安城内的团结兵和民营在经历过大小数十次的守城战以后,已经基本克服了最初对叛军的恐惧心理,而且很多时候还抱有不小的心理优势。
如果冒险出击,一旦战败,败给了断绝军粮,甚至要用人肉充饥的叛军,此前积攒的自信和士气就可能瞬间瓦解于无形。当然,秦晋的保守说到根子上,还是在于长安乃唐朝的精神命脉,不容有失。假若抛弃了这个束缚,他才不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杀伤叛军,持久作战才是根本目的。
然则,现实就是如此,他只能选择谨慎,在河东方面没有调来神武军之前,绝不能使长安陷于危险之中。
只不过这些想法,秦晋不愿意和崔光远多说,说多了,他们这些不知兵的人也会以为都是些为了避战而找出来的借口。
好在崔光远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和秦晋的观点一致,对他甚少有异议,只是今次有些固执的离谱。
再一次得到了秦晋明确的拒绝以后,崔光远竟急的眼眶发红,险些掉下泪来。
秦晋大觉奇怪,便问他何以至此。
崔光远报之以苦笑。
“下吏忝为京兆尹,不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反而要遭受如此发指的折磨,日日不得安枕,餐餐难以下咽啊……”
这一番话说完,秦晋也为之暗暗唏嘘,崔光远是个性情中人,其内心的使命感,也与当世的许多名臣一般,不必私心和利益驱使,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从前,秦晋满目所见的唐朝官员,包括天子在内,不论品秩上下,出身高低,都是些蝇营狗苟,自私自利之徒,让他对印象中的大唐倍感绝望,直到此番于逆境中进入长安以后,接触到了崔光远和郭子仪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以后,才觉得唐朝还是有希望的。
秦晋从来没有自信心爆棚到,以为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倒转乾坤,恢复唐朝的盛世和兵威,他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具体的作为还要一个个能臣能吏去亲力亲为。如果霸占唐朝中枢的都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这种人,也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也许这一世的唐朝,要比历史记载中摔的还要惨。
“这又如何能怨到大尹一人身上?假若天子不失德,天下又何以致乱?假若宰相不谋私,天子又岂会不自知?这其中因由,难道大尹便不清楚吗?咱们现在只不过都是大厦倾倒以后,奋力修补的泥瓦匠。修的好,自然皆大欢喜。修不好,也只能怪天数如此,有与人力何干?”
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秦晋不从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上说服崔光远稍安勿躁,只从天命上入手,看似避实就虚,但当世之人偏偏就吃这一套。
崔光远以袖拭泪,哽咽道:
“下吏如何不知?全是因为不甘心啊!好好的一个盛世,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秦晋见自己的劝说有了效果,便温言道:
“大尹还要调整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当前之局势,多少官吏都在看着你我,如果不能做出表率安定人心,岂非坏了事?不管如何,形势总在一步步的好转,叛军吃人不是长久之计,秦某敢断言,不出七日,只要长安固若金汤,叛军必然生变!”
秦晋的话虽然说的温和,但也是在委婉的指出,崔光远整日一副悲悲戚戚的神情表现,会给各中下级官吏带来负面影响,这与他的本心可谓是背道而驰。意识到这一点后,崔光远顿觉惭愧,面色有些涨红。
“大夫责备的是,下吏失态了!”
不过,崔光远的脸上很快又浮现起了兴奋之色。
“大夫刚刚所说,叛军内部会生变?大概有几成把握?”
秦晋暗暗苦笑,没有具体的数据用作分析,对这种重大情况的预测,又怎么可能有准确的概率呢?
不过,他这画饼充饥的招数已经用过不知多少回了。一旦人心士气低落,就会言之凿凿的举出叛军将会爆发的危机,**的状况会大大改善,如此往复人心才在崩溃的边缘屡屡徘徊而没有陷入绝地。虽然都是豪赌,但总归有惊无险的走到了今日。
伸出手比划了个八字,崔光远的声音已经按耐不住激动。
“如此推断,咱们可不战而取叛贼之兵?”
秦晋点了点头。
“差不多吧,如果河东道的大军来了,正可迎头遇上,杀干净这些人,自然不在话下!”
崔光远这才恍然,秦晋的谋划竟是将叛军二十万人悉数斩杀干净,浑身上下不禁为之一震,半晌之后才问道:
“二十万人,全杀了?”
秦晋却反问道:
“这些叛贼手上俱染有我大**民的鲜血,不杀光了,难道还留着为祸人间吗?”
“这,这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崔光远毕竟是传统的中国士大夫,惩治叛乱,杀掉首恶也就算了,假如这些叛军军卒能够认清现实而投降,总要给他们留一条生路吧。纵观历史记载,但凡大造杀孽之人,其本身多半没有好下场,不是不得善终,就是遗臭万年。
想了一阵,崔光远觉得有必要劝一劝秦晋,便试探着问道:
“如果叛军放下武器投降呢?也,也都杀了?”
他这一问背后,自然是藏着一句老话,所谓“杀降不祥”!
岂料秦晋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轻轻一笑。
“大尹想的太过长远,咱们眼下可还在重围之中呢?这些假设将来再面对也不迟!”
愣怔了良久,崔光远觉得自己得到了答案,秦晋回避他的问题,不正是侧面印证了他的担忧吗?
直到离开中军,在马背上颠簸不止之时,他还迟迟没能回过神来,一方面佩服秦晋于逆境中的自信心,仿佛不论眼前面对的局势如何绝望,都难以打倒此人,而此人也每每是绝处逢生,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啧啧赞叹的奇迹。一方面又为秦晋的刚愎自用而担心。
当初,人人都说长安守不住,回到长安来坚守,就是自蹈死地。留下来的人无非是抱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情愿不走,甘心赴死。另一种则是,想走却走不了,抑或是没走成。
踏步声嚯嚯传来,一队队整齐划一的团结兵从四马大街上缓缓而过,正是有了这无时不刻的嚯嚯之声,长安城内的治安才没有陷入崩溃之中,甚至还要好于当初潼关未破之时。
崔光远感慨了一阵,心思又回到了之前所想的问题上。
其实,很多人当初选择留下来,并非是走不了或者没走成,而是压根就想着城破之后投降安史叛军,以期在新朝也有立足之地。
这一点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没有摆出来明说而已。
崔光远相信,自己都能看出来的事,秦晋也一定看得出来,然则以他那种嫉恶如仇,又甚少妥协的性子,竟能只字不提,使得人心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安定下来。这不正是胸中有大局的表现吗?
有了如此想法,崔光远再回头去看待秦晋打算杀光二十万叛贼的想法,便觉得其中当有自己没能看清楚的东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其实,秦晋比崔光远还急,如果河东道迟迟得不到音讯,也许在等待中,就会错过了全歼叛军的最佳机会。不过,崔光远更担心的则是叛军日日吃人,一旦拖得久了,便可能吃光关中的数百万人口。
对此,秦晋觉得崔光远有些杞人忧天,首先关中的百姓也是人,不是没有腿的鱼肉,受到威胁以后可以选择逃命。再则,叛军中也并非全是灭绝人性的屠夫,他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吃人是持着抵制态度的,只不过为了生存,才不得已而为之。然则,这种不利情绪积累的久了,便可能像火山喷发一样,造成各种意料之外的灾难。
秦晋在等的,也正是这种负面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大尹心急也没有,长安城里的人马多数都是刚刚成军的民营或者团结兵,在当前的情况下,自保或许没问题,但要出城和哀兵一片的叛军做野战对决,就算是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胜了,自然皆大欢喜,可如果败了呢?”
“败了?败了,大不了就退回城来,继续保持守势,总强过什么都不做吧!”
秦晋暗暗摇头,崔光远其心是好的,但又是一个不知兵的。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往往决定胜负的因素不在甲兵优良,或人数的多少,却有一点无时不刻在决定的对阵双方的命运。那就是士气,无数以弱胜强的战例,其根源不仅仅在于奇计,而是源自于将士们的自信和士气。
倘若率领一群懦弱畏站的人,就算白起孙武在世,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支人马,养出自信,维持士气,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长安城内的团结兵和民营在经历过大小数十次的守城战以后,已经基本克服了最初对叛军的恐惧心理,而且很多时候还抱有不小的心理优势。
如果冒险出击,一旦战败,败给了断绝军粮,甚至要用人肉充饥的叛军,此前积攒的自信和士气就可能瞬间瓦解于无形。当然,秦晋的保守说到根子上,还是在于长安乃唐朝的精神命脉,不容有失。假若抛弃了这个束缚,他才不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杀伤叛军,持久作战才是根本目的。
然则,现实就是如此,他只能选择谨慎,在河东方面没有调来神武军之前,绝不能使长安陷于危险之中。
只不过这些想法,秦晋不愿意和崔光远多说,说多了,他们这些不知兵的人也会以为都是些为了避战而找出来的借口。
好在崔光远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和秦晋的观点一致,对他甚少有异议,只是今次有些固执的离谱。
再一次得到了秦晋明确的拒绝以后,崔光远竟急的眼眶发红,险些掉下泪来。
秦晋大觉奇怪,便问他何以至此。
崔光远报之以苦笑。
“下吏忝为京兆尹,不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反而要遭受如此发指的折磨,日日不得安枕,餐餐难以下咽啊……”
这一番话说完,秦晋也为之暗暗唏嘘,崔光远是个性情中人,其内心的使命感,也与当世的许多名臣一般,不必私心和利益驱使,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从前,秦晋满目所见的唐朝官员,包括天子在内,不论品秩上下,出身高低,都是些蝇营狗苟,自私自利之徒,让他对印象中的大唐倍感绝望,直到此番于逆境中进入长安以后,接触到了崔光远和郭子仪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以后,才觉得唐朝还是有希望的。
秦晋从来没有自信心爆棚到,以为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倒转乾坤,恢复唐朝的盛世和兵威,他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具体的作为还要一个个能臣能吏去亲力亲为。如果霸占唐朝中枢的都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这种人,也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也许这一世的唐朝,要比历史记载中摔的还要惨。
“这又如何能怨到大尹一人身上?假若天子不失德,天下又何以致乱?假若宰相不谋私,天子又岂会不自知?这其中因由,难道大尹便不清楚吗?咱们现在只不过都是大厦倾倒以后,奋力修补的泥瓦匠。修的好,自然皆大欢喜。修不好,也只能怪天数如此,有与人力何干?”
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秦晋不从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上说服崔光远稍安勿躁,只从天命上入手,看似避实就虚,但当世之人偏偏就吃这一套。
崔光远以袖拭泪,哽咽道:
“下吏如何不知?全是因为不甘心啊!好好的一个盛世,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秦晋见自己的劝说有了效果,便温言道:
“大尹还要调整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当前之局势,多少官吏都在看着你我,如果不能做出表率安定人心,岂非坏了事?不管如何,形势总在一步步的好转,叛军吃人不是长久之计,秦某敢断言,不出七日,只要长安固若金汤,叛军必然生变!”
秦晋的话虽然说的温和,但也是在委婉的指出,崔光远整日一副悲悲戚戚的神情表现,会给各中下级官吏带来负面影响,这与他的本心可谓是背道而驰。意识到这一点后,崔光远顿觉惭愧,面色有些涨红。
“大夫责备的是,下吏失态了!”
不过,崔光远的脸上很快又浮现起了兴奋之色。
“大夫刚刚所说,叛军内部会生变?大概有几成把握?”
秦晋暗暗苦笑,没有具体的数据用作分析,对这种重大情况的预测,又怎么可能有准确的概率呢?
不过,他这画饼充饥的招数已经用过不知多少回了。一旦人心士气低落,就会言之凿凿的举出叛军将会爆发的危机,**的状况会大大改善,如此往复人心才在崩溃的边缘屡屡徘徊而没有陷入绝地。虽然都是豪赌,但总归有惊无险的走到了今日。
伸出手比划了个八字,崔光远的声音已经按耐不住激动。
“如此推断,咱们可不战而取叛贼之兵?”
秦晋点了点头。
“差不多吧,如果河东道的大军来了,正可迎头遇上,杀干净这些人,自然不在话下!”
崔光远这才恍然,秦晋的谋划竟是将叛军二十万人悉数斩杀干净,浑身上下不禁为之一震,半晌之后才问道:
“二十万人,全杀了?”
秦晋却反问道:
“这些叛贼手上俱染有我大**民的鲜血,不杀光了,难道还留着为祸人间吗?”
“这,这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崔光远毕竟是传统的中国士大夫,惩治叛乱,杀掉首恶也就算了,假如这些叛军军卒能够认清现实而投降,总要给他们留一条生路吧。纵观历史记载,但凡大造杀孽之人,其本身多半没有好下场,不是不得善终,就是遗臭万年。
想了一阵,崔光远觉得有必要劝一劝秦晋,便试探着问道:
“如果叛军放下武器投降呢?也,也都杀了?”
他这一问背后,自然是藏着一句老话,所谓“杀降不祥”!
岂料秦晋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轻轻一笑。
“大尹想的太过长远,咱们眼下可还在重围之中呢?这些假设将来再面对也不迟!”
愣怔了良久,崔光远觉得自己得到了答案,秦晋回避他的问题,不正是侧面印证了他的担忧吗?
直到离开中军,在马背上颠簸不止之时,他还迟迟没能回过神来,一方面佩服秦晋于逆境中的自信心,仿佛不论眼前面对的局势如何绝望,都难以打倒此人,而此人也每每是绝处逢生,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啧啧赞叹的奇迹。一方面又为秦晋的刚愎自用而担心。
当初,人人都说长安守不住,回到长安来坚守,就是自蹈死地。留下来的人无非是抱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情愿不走,甘心赴死。另一种则是,想走却走不了,抑或是没走成。
踏步声嚯嚯传来,一队队整齐划一的团结兵从四马大街上缓缓而过,正是有了这无时不刻的嚯嚯之声,长安城内的治安才没有陷入崩溃之中,甚至还要好于当初潼关未破之时。
崔光远感慨了一阵,心思又回到了之前所想的问题上。
其实,很多人当初选择留下来,并非是走不了或者没走成,而是压根就想着城破之后投降安史叛军,以期在新朝也有立足之地。
这一点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没有摆出来明说而已。
崔光远相信,自己都能看出来的事,秦晋也一定看得出来,然则以他那种嫉恶如仇,又甚少妥协的性子,竟能只字不提,使得人心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安定下来。这不正是胸中有大局的表现吗?
有了如此想法,崔光远再回头去看待秦晋打算杀光二十万叛贼的想法,便觉得其中当有自己没能看清楚的东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