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梁京十大悬案(一)
宁嬷嬷也只是听说,把知道的都讲了,什么童家人,在镇上一夜之间被烧了,全家的人都死得很惨。
本来童家有个长子,在一个将军下面做事情,一家子都高高兴兴的。他的妹妹是虚荣了点,但是知道没戏,不能靠近高门大户,就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可是,随后也跟着家里的人一起葬身在火海里,听说她和亲爹的六姨娘,死得都很惨。
还有一户村里的人家,也是一夜之间就被残杀了,现在还是悬案呢……
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他们是有人故意害死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就是找不到证据,加上后面出现的事情,一起成为了梁京十大悬案。
“啧啧,这么说来,真的是……太可怕了。”
南竹本来是想听故事提提神的,现在觉得自己能在水上跑一大圈,晚上都要睡不着了。
“嬷嬷,你们说什么梁京十大悬案啊?”
千阑珊打了个哈欠,今天的睡意不浓,听到他们说这些话,哪里还能睡午觉啊。
“哎哟,王妃怎么醒了啊?是不是奴婢吵醒的?这真是该死。”
“大白天说什么死啊死的,我本来就睡不着,你们都进来,我们好好说说梁京十大悬案。”
千阑珊现在精神特别好,对这个案子更是好奇得不行,一定要叫宁嬷嬷说。以前幽州旁边有个梁京,大概有三十里地的样子,就在那片神秘的村庄周围。
后来,梁京不断有命案出现,死状都是极其瘆人的,一个死得比一个惨……
“除了刚才的两个,还有一个案子现在还有人不断在破案,但是都没有结果。”
“是不是大安瘟疫?”
“对,没想到南竹还听说过这个。”
“大安瘟疫?是什么情况啊。”
千阑珊还是第一次听说,大安,离幽州不算远,居然有瘟疫,这是什么时候?
“王妃,这是市井传说,大理寺也不知道记录在案没有,当时奴婢还年轻,在江南一带流浪过。那晚,有一群女叫花子收留我,给了半块脏兮兮的馒头,还听到旁边破庙里的乞丐们在说故事,就跟着去听了。”
大安瘟疫,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江南来义诊的大夫特别多。后来,有个太医从宫里去大安治瘟疫,路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医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
正好周围的村子,有个自称会艺术的村姑,也不知道是不是村姑,因为已经有好几个改版了,大家也不敢确定。最后的版本写成的村姑,这样的话更传神一点。
她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到瘟疫频发的地方,两人看年纪不大,但是书里写的是:其女擅针灸,治了好几个,不收钱财、不要东西。
原本以为真是菩萨显灵,没想到啊,是大安那群得了瘟疫的人,噩梦的开始。村姑治了几天,渐渐的,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她。
村姑喜欢装神弄鬼,说的话文绉绉,但是一些读书人听着,就是没读过书的女人,喜欢咬文嚼字、扭捏显摆。
不过对方帮忙治病,又不收钱财,他们也就在意这么多。都是些小细节,当时南魏的书院不是很多,能认识点字,已经很好了。
这天,村姑去了一趟山里,拿出来一个很像灵芝的东西,她说是太岁。
因为大安瘟疫横行,死了很多人,所以太岁出来了。可是,当时并不是乱世,只是有瘟疫,周围的小国家,哪怕是后齐,都没有和南魏打仗的意思,太岁又如何会出来?
不过,那时候的瘟疫太厉害了,很多人都害怕,村姑又救好了一些人,所以很相信她说的话。于是,她说是太岁,那就是太岁。
“你们只要吃下太岁,就能治好病,让这场灾难过去。”
村姑开始炖煮太岁,大安当时根本就没有人敢进去,所以,全都是她来主导。跟着她来的男人,跟着忙前忙后,话不多,但是看着就不是常人。
两人炖煮了一堆的汤水,挨个喂过去,还真别说,瘟疫确实好了。
可是,等到第三天晚上,大安的镇上,全都是一大片撕心裂肺的声音,还有类似于野兽的怒吼声。
空中全都是雾气,围绕了三天三夜才散开,等到有人去大安送衣服和药材的时候,发现残肢之类的东西,吓得腿脚发抖,跑去报案。
大安先是瘟疫死了半个镇的人,紧接着后面治好了的人成为怪物,相互攻击、撕咬,最后一起惨死。
因为死状不忍直视,去办案的捕快都直接回乡下调养了,更是惊得无数的探案人跑去查看,纷纷无功而返。
大安当时很少有人去,出事之后才慢慢被发现,等到去调查的时候,早就没有那个村姑的迹象。
县官调查了很多宗卷,大安的老百姓一向遵纪守法,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周围的村子,也是安于现状,大乱都没用过。
幽州刺史把案件一级级上报,连大理寺都派最好的人来查,大理寺卿也亲自来,还是没有什么线索。
于是大安瘟疫案,就被放在梁京十大悬案之首。
这个案子从发生到结束,都是带着善意来的,但是最后却变成了最大的恶,害死仅存的人。后面大安就被作为这些惨死的人坟墓,还找了得道的高人来做法术。
一年后,大安因为一场大洪水,地面凹陷、整个镇子,全都被水包围,成为了一大片的死湖水。
很多去过的人,都说晚上湖水里还会有声音,不过很快被辟谣,是因为湖底有一些暗道和破损的宅院和路段。
虽然是一汪死水,但是下面的水流还是有点湍急,只是湖面一点动静都没有,连大风吹过的时候,波纹都少。
但是以讹传讹,大安瘟疫被装上各种不怀好意的设想,让很多人都得到启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安瘟疫案,一直津津乐道。
千阑珊听完,倒抽一口冷气,这是什么仇、什么怨?要用这种办法让整个镇子的人,都遭受磨难,死了还不安宁。
南竹也是听得如痴如醉,还没有从案子里面反应过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本来童家有个长子,在一个将军下面做事情,一家子都高高兴兴的。他的妹妹是虚荣了点,但是知道没戏,不能靠近高门大户,就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可是,随后也跟着家里的人一起葬身在火海里,听说她和亲爹的六姨娘,死得都很惨。
还有一户村里的人家,也是一夜之间就被残杀了,现在还是悬案呢……
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他们是有人故意害死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就是找不到证据,加上后面出现的事情,一起成为了梁京十大悬案。
“啧啧,这么说来,真的是……太可怕了。”
南竹本来是想听故事提提神的,现在觉得自己能在水上跑一大圈,晚上都要睡不着了。
“嬷嬷,你们说什么梁京十大悬案啊?”
千阑珊打了个哈欠,今天的睡意不浓,听到他们说这些话,哪里还能睡午觉啊。
“哎哟,王妃怎么醒了啊?是不是奴婢吵醒的?这真是该死。”
“大白天说什么死啊死的,我本来就睡不着,你们都进来,我们好好说说梁京十大悬案。”
千阑珊现在精神特别好,对这个案子更是好奇得不行,一定要叫宁嬷嬷说。以前幽州旁边有个梁京,大概有三十里地的样子,就在那片神秘的村庄周围。
后来,梁京不断有命案出现,死状都是极其瘆人的,一个死得比一个惨……
“除了刚才的两个,还有一个案子现在还有人不断在破案,但是都没有结果。”
“是不是大安瘟疫?”
“对,没想到南竹还听说过这个。”
“大安瘟疫?是什么情况啊。”
千阑珊还是第一次听说,大安,离幽州不算远,居然有瘟疫,这是什么时候?
“王妃,这是市井传说,大理寺也不知道记录在案没有,当时奴婢还年轻,在江南一带流浪过。那晚,有一群女叫花子收留我,给了半块脏兮兮的馒头,还听到旁边破庙里的乞丐们在说故事,就跟着去听了。”
大安瘟疫,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江南来义诊的大夫特别多。后来,有个太医从宫里去大安治瘟疫,路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医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
正好周围的村子,有个自称会艺术的村姑,也不知道是不是村姑,因为已经有好几个改版了,大家也不敢确定。最后的版本写成的村姑,这样的话更传神一点。
她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到瘟疫频发的地方,两人看年纪不大,但是书里写的是:其女擅针灸,治了好几个,不收钱财、不要东西。
原本以为真是菩萨显灵,没想到啊,是大安那群得了瘟疫的人,噩梦的开始。村姑治了几天,渐渐的,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她。
村姑喜欢装神弄鬼,说的话文绉绉,但是一些读书人听着,就是没读过书的女人,喜欢咬文嚼字、扭捏显摆。
不过对方帮忙治病,又不收钱财,他们也就在意这么多。都是些小细节,当时南魏的书院不是很多,能认识点字,已经很好了。
这天,村姑去了一趟山里,拿出来一个很像灵芝的东西,她说是太岁。
因为大安瘟疫横行,死了很多人,所以太岁出来了。可是,当时并不是乱世,只是有瘟疫,周围的小国家,哪怕是后齐,都没有和南魏打仗的意思,太岁又如何会出来?
不过,那时候的瘟疫太厉害了,很多人都害怕,村姑又救好了一些人,所以很相信她说的话。于是,她说是太岁,那就是太岁。
“你们只要吃下太岁,就能治好病,让这场灾难过去。”
村姑开始炖煮太岁,大安当时根本就没有人敢进去,所以,全都是她来主导。跟着她来的男人,跟着忙前忙后,话不多,但是看着就不是常人。
两人炖煮了一堆的汤水,挨个喂过去,还真别说,瘟疫确实好了。
可是,等到第三天晚上,大安的镇上,全都是一大片撕心裂肺的声音,还有类似于野兽的怒吼声。
空中全都是雾气,围绕了三天三夜才散开,等到有人去大安送衣服和药材的时候,发现残肢之类的东西,吓得腿脚发抖,跑去报案。
大安先是瘟疫死了半个镇的人,紧接着后面治好了的人成为怪物,相互攻击、撕咬,最后一起惨死。
因为死状不忍直视,去办案的捕快都直接回乡下调养了,更是惊得无数的探案人跑去查看,纷纷无功而返。
大安当时很少有人去,出事之后才慢慢被发现,等到去调查的时候,早就没有那个村姑的迹象。
县官调查了很多宗卷,大安的老百姓一向遵纪守法,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周围的村子,也是安于现状,大乱都没用过。
幽州刺史把案件一级级上报,连大理寺都派最好的人来查,大理寺卿也亲自来,还是没有什么线索。
于是大安瘟疫案,就被放在梁京十大悬案之首。
这个案子从发生到结束,都是带着善意来的,但是最后却变成了最大的恶,害死仅存的人。后面大安就被作为这些惨死的人坟墓,还找了得道的高人来做法术。
一年后,大安因为一场大洪水,地面凹陷、整个镇子,全都被水包围,成为了一大片的死湖水。
很多去过的人,都说晚上湖水里还会有声音,不过很快被辟谣,是因为湖底有一些暗道和破损的宅院和路段。
虽然是一汪死水,但是下面的水流还是有点湍急,只是湖面一点动静都没有,连大风吹过的时候,波纹都少。
但是以讹传讹,大安瘟疫被装上各种不怀好意的设想,让很多人都得到启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安瘟疫案,一直津津乐道。
千阑珊听完,倒抽一口冷气,这是什么仇、什么怨?要用这种办法让整个镇子的人,都遭受磨难,死了还不安宁。
南竹也是听得如痴如醉,还没有从案子里面反应过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