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奇遇
李世民年少时,曾与伴当一起到关外游历,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获得一颗奇石,其石色呈灰白,形状若寿桃,拳头般大小;其上散布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颗宝石,成北斗七星样子分布,李世民视若珍宝,从不与人观看。
游历结束,李世民自关外入关时恰遇隋炀帝杨广被突撅人围困在雁门关,情势岌岌可危。
李世民见状,便在当地应召参军,负责招募义兵的云定兴见李世民面貌奇伟,问他的姓名籍贯,方知是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便把他另眼相看。
李世民当时虽然年幼,却不负云定兴期望,参军以后,用疑兵计大败突撅,解了雁门关之围,救得隋炀帝杨广顺利返还东都。
李世民虽有此功,却未得到朝廷封赏,一直在云定兴军中做个闲职;后来,李世民见杨广荒淫无道,百姓困苦,心中痛苦万分,对隋朝逐渐失去期望。于是他辞了云定兴,回到太原家中,时时留意天下豪杰,倾心结交,静待时机。
隋朝末年,全国各地不堪杨广暴 政,纷纷起义反抗。李世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身边颇有将才,便也想趁机举事,无奈李渊无意与此。事有凑巧,因李密起义牵连,李密的亲家刘文静被下狱,不日即将砍头;偏这刘文静是李世民极想结交的人,情急之下,李世民便指使裴寂在杨广的行宫晋阳宫中设宴款待李渊,因这李渊兼着晋阳宫的正宫监,而裴寂是晋阳宫的副宫监,副职请正职喝酒再正常不过;而晋阳宫也是李渊的工作场所,时常也有出入,况且,李渊和裴寂是多年好友,于是李渊不设防备,欣然赴宴。席间,裴寂频频举杯劝酒,专挑一些同心话说,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说到痛快处,李渊是酒到杯干,喝的是酣畅无比。不多时李渊便喝的烂醉,裴寂虽然也喝的不少,可他是有心算无心,趁李渊不注意的时候,便都吐在痰盂里,因此,这俩人一起喝酒,一个越喝越醉,一个却越喝越清醒。
酒到酣处,帘笼轻卷,两位花骨朵一般鲜嫩的美人,十七八的年纪,个头一般高大,身材一般的苗条,一眼望去,好一对双胞胎,笑盈盈的走过来围坐在李渊左右,斜倚在李渊身上。
李渊肚子里装满了美酒,醉态朦胧,手心里攥紧了温玉,任你是铁打的心肠,这时也该融化了;两位美人又举杯劝酒,李渊一边饮酒一边看着美人,心里的瘙痒再也抑制不住,起身挽着美人竟直入寝宫去了。
次日天亮,李渊起身,问明了美人身份,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这两位美人隶属晋阳宫,是专门为杨广挑选的美人,如今李渊在晋阳宫让杨广的美人侍寝,一旦传出去,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过。正慌乱间,裴寂、李世民、刘文静携手突然闯入,冲着尚未起身的李渊施了礼,于床前站定,开始细陈天下局势,言说杨广无道,黎民百姓流离,各地起义者不可胜数;值此天下将乱之时,何不起兵举事,成就一番事业。
事情到这个地步,李渊无奈之下也只能认可。几人商议已定,随即发兵东进,一路凯歌高奏,直到路遇隋朝将领宋老生前来镇压。
届时李渊军队粮草将尽,且连日下雨,道路泥泞,不便行军。而数日前派出往太原运粮的人还没消息,李渊自觉此次师出无名,胜算不大;怕事有不成时,性命难保,便萌生了退军的想法。
而李世民却力劝李渊进军,其间声泪俱下,以父子之情慢慢打消了李渊退兵的主意,恰巧这时运粮官来到,天气也晴朗起来。李渊便下令行军,李世民做先锋,一举击破宋老生,奠定了唐朝根基。
李世民做皇帝后,重用贤臣,虚心纳谏,修建凌烟阁,纪念为唐朝建功立业的二十四名将领;他体恤百姓,减免税赋,实现休养生息,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剿灭东 突厥,设立安西四镇;派遣圣僧往西方求取真经,大力发展佛教文化。如此种种,在历朝皇帝中,实属罕见。可李世民晚年时,常愁眉紧锁,终日闷闷不乐,似有不如意之处。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下令于秦岭北麓翠微山下修建翠微宫,建成后,李世民便长居于此。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是夜,一颗灿若白日的星石自李世民胸中升起,冲破云霄往西方去了。
凡是见了这一幕的都惊骇无比,纷纷把这事当做祥瑞之事说与他人听,一时街头巷尾都说李世民是紫微星下凡,现在时辰已到,紫微星又重归天上去了,等待下一位天选之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世间关于紫微星下凡的议论已渐渐绝迹,而天下又再一次乱象频现,各地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百姓受难。
时有蜀将王宗涤奉蜀王命与王宗播一起攻打凤翔兴元府,凤翔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号令山南各地,广贴榜文征兵,想要抵挡王宗涤大军北上。
榜文行至兴州城,惊跑了一个人,此人姓柳名桥风,本是相州邺县人,是年十八岁,身长八尺一寸,面宽口方,眼细且长,曾在相州城内一家医馆做学徒,读过一些医书,颇为懂得些药性。后来因战乱,医馆被毁,辗转逃难到兴州城,以进山采药贩卖为生。
柳桥风看到征兵榜文,寻思道:我本是为了避乱才逃到这里来的,如今这里也要征兵打仗,看来如今天下已经大乱了,既然这里待不住,索性进山避一避吧。一念至此,柳桥风便回到住处,收拾了惯常使用的随身物品,将防身用的十字弓挂在腰间,循着旧路,出城奔南而去。
刚进山时,沿途时常可碰见来往行人,或是采药、挖菜,或是走山打猎。柳桥风不欲见人,想躲个清净,所以专挑一些人迹不到的地方走。
山中日月漫长,有飞禽走兽做伴,也不算孤单。柳桥风白天弄些食物干粮,晚上在树上休息,倒也平安无事。这一夜,柳桥风在树上休息时,忽然听到一阵异响,睁眼看时,只见树下一头通体发亮的白鹿,仰着高高的鹿角,口中衔着一株灵芝,正目视着他。
白鹿历来被认为是祥瑞之物,是天降吉兆的象征,如能捕获,献给官府,必定能得一注大钱。柳桥风如此想着,心中开始兴奋起来,他悄悄的调整了身子,掏出十字弓,准备射住白鹿的腿。
白鹿似有警觉,柳桥风稍一动时,竟一溜烟的跑了,速度极快,好似御风而行。柳桥风恐错失良机,不敢耽搁,忙下树追了上去。
一人一鹿,你追我赶,不知不觉跑了大半夜,天大亮的时候,白鹿跑进一个洞穴 里,外面看这洞 穴,洞口狭长,高度只到腰部,人只能匍匐前行。柳桥风自恃有十字弓防身,任他豺狼虎豹也不怕的,他没有丝毫犹豫,端起十字弓,弯下身子爬进洞内,方一进去,眼睛因黑白交替刺激,什么都看不见,等眼睛适应洞中黑暗时,前面已不见了白鹿的影子。
柳桥风慢慢摸索着往前爬行了约五六十丈时,洞中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柳桥风渐渐可以站起来行走,脚下的路由平行变成了上行,又走了约两三百丈,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方圆百丈的大山洞,山洞上方生长着极多的藤蔓,透过层层藤蔓,在极高的洞顶隐约有光亮照射进来。柳桥风惊讶之余,环顾四周,竟一时没能发现白鹿的踪影。
正当柳桥风准备细心搜索时,头顶藤蔓中传来丝丝的响声,仰头看时,只见一条水缸般粗的青色蟒蛇依附在藤蔓上,吐着血红色的信子,两只铜铃般赤色的眼睛盯着柳桥风,慢慢盘将过来。
虽然平日里进山见过不少蟒蛇,就是老虎,他也杀过;照理来说,柳桥风是有经验的,是不怕的,可眼前这条蟒蛇不同以往,说它是修炼千年的蛇精一点都不过分。
柳桥风此时浑身颤抖,牙齿咯咯作响,手中的十字弓下意识的端起来,却无力开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游历结束,李世民自关外入关时恰遇隋炀帝杨广被突撅人围困在雁门关,情势岌岌可危。
李世民见状,便在当地应召参军,负责招募义兵的云定兴见李世民面貌奇伟,问他的姓名籍贯,方知是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便把他另眼相看。
李世民当时虽然年幼,却不负云定兴期望,参军以后,用疑兵计大败突撅,解了雁门关之围,救得隋炀帝杨广顺利返还东都。
李世民虽有此功,却未得到朝廷封赏,一直在云定兴军中做个闲职;后来,李世民见杨广荒淫无道,百姓困苦,心中痛苦万分,对隋朝逐渐失去期望。于是他辞了云定兴,回到太原家中,时时留意天下豪杰,倾心结交,静待时机。
隋朝末年,全国各地不堪杨广暴 政,纷纷起义反抗。李世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身边颇有将才,便也想趁机举事,无奈李渊无意与此。事有凑巧,因李密起义牵连,李密的亲家刘文静被下狱,不日即将砍头;偏这刘文静是李世民极想结交的人,情急之下,李世民便指使裴寂在杨广的行宫晋阳宫中设宴款待李渊,因这李渊兼着晋阳宫的正宫监,而裴寂是晋阳宫的副宫监,副职请正职喝酒再正常不过;而晋阳宫也是李渊的工作场所,时常也有出入,况且,李渊和裴寂是多年好友,于是李渊不设防备,欣然赴宴。席间,裴寂频频举杯劝酒,专挑一些同心话说,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说到痛快处,李渊是酒到杯干,喝的是酣畅无比。不多时李渊便喝的烂醉,裴寂虽然也喝的不少,可他是有心算无心,趁李渊不注意的时候,便都吐在痰盂里,因此,这俩人一起喝酒,一个越喝越醉,一个却越喝越清醒。
酒到酣处,帘笼轻卷,两位花骨朵一般鲜嫩的美人,十七八的年纪,个头一般高大,身材一般的苗条,一眼望去,好一对双胞胎,笑盈盈的走过来围坐在李渊左右,斜倚在李渊身上。
李渊肚子里装满了美酒,醉态朦胧,手心里攥紧了温玉,任你是铁打的心肠,这时也该融化了;两位美人又举杯劝酒,李渊一边饮酒一边看着美人,心里的瘙痒再也抑制不住,起身挽着美人竟直入寝宫去了。
次日天亮,李渊起身,问明了美人身份,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这两位美人隶属晋阳宫,是专门为杨广挑选的美人,如今李渊在晋阳宫让杨广的美人侍寝,一旦传出去,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过。正慌乱间,裴寂、李世民、刘文静携手突然闯入,冲着尚未起身的李渊施了礼,于床前站定,开始细陈天下局势,言说杨广无道,黎民百姓流离,各地起义者不可胜数;值此天下将乱之时,何不起兵举事,成就一番事业。
事情到这个地步,李渊无奈之下也只能认可。几人商议已定,随即发兵东进,一路凯歌高奏,直到路遇隋朝将领宋老生前来镇压。
届时李渊军队粮草将尽,且连日下雨,道路泥泞,不便行军。而数日前派出往太原运粮的人还没消息,李渊自觉此次师出无名,胜算不大;怕事有不成时,性命难保,便萌生了退军的想法。
而李世民却力劝李渊进军,其间声泪俱下,以父子之情慢慢打消了李渊退兵的主意,恰巧这时运粮官来到,天气也晴朗起来。李渊便下令行军,李世民做先锋,一举击破宋老生,奠定了唐朝根基。
李世民做皇帝后,重用贤臣,虚心纳谏,修建凌烟阁,纪念为唐朝建功立业的二十四名将领;他体恤百姓,减免税赋,实现休养生息,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剿灭东 突厥,设立安西四镇;派遣圣僧往西方求取真经,大力发展佛教文化。如此种种,在历朝皇帝中,实属罕见。可李世民晚年时,常愁眉紧锁,终日闷闷不乐,似有不如意之处。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下令于秦岭北麓翠微山下修建翠微宫,建成后,李世民便长居于此。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是夜,一颗灿若白日的星石自李世民胸中升起,冲破云霄往西方去了。
凡是见了这一幕的都惊骇无比,纷纷把这事当做祥瑞之事说与他人听,一时街头巷尾都说李世民是紫微星下凡,现在时辰已到,紫微星又重归天上去了,等待下一位天选之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世间关于紫微星下凡的议论已渐渐绝迹,而天下又再一次乱象频现,各地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百姓受难。
时有蜀将王宗涤奉蜀王命与王宗播一起攻打凤翔兴元府,凤翔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号令山南各地,广贴榜文征兵,想要抵挡王宗涤大军北上。
榜文行至兴州城,惊跑了一个人,此人姓柳名桥风,本是相州邺县人,是年十八岁,身长八尺一寸,面宽口方,眼细且长,曾在相州城内一家医馆做学徒,读过一些医书,颇为懂得些药性。后来因战乱,医馆被毁,辗转逃难到兴州城,以进山采药贩卖为生。
柳桥风看到征兵榜文,寻思道:我本是为了避乱才逃到这里来的,如今这里也要征兵打仗,看来如今天下已经大乱了,既然这里待不住,索性进山避一避吧。一念至此,柳桥风便回到住处,收拾了惯常使用的随身物品,将防身用的十字弓挂在腰间,循着旧路,出城奔南而去。
刚进山时,沿途时常可碰见来往行人,或是采药、挖菜,或是走山打猎。柳桥风不欲见人,想躲个清净,所以专挑一些人迹不到的地方走。
山中日月漫长,有飞禽走兽做伴,也不算孤单。柳桥风白天弄些食物干粮,晚上在树上休息,倒也平安无事。这一夜,柳桥风在树上休息时,忽然听到一阵异响,睁眼看时,只见树下一头通体发亮的白鹿,仰着高高的鹿角,口中衔着一株灵芝,正目视着他。
白鹿历来被认为是祥瑞之物,是天降吉兆的象征,如能捕获,献给官府,必定能得一注大钱。柳桥风如此想着,心中开始兴奋起来,他悄悄的调整了身子,掏出十字弓,准备射住白鹿的腿。
白鹿似有警觉,柳桥风稍一动时,竟一溜烟的跑了,速度极快,好似御风而行。柳桥风恐错失良机,不敢耽搁,忙下树追了上去。
一人一鹿,你追我赶,不知不觉跑了大半夜,天大亮的时候,白鹿跑进一个洞穴 里,外面看这洞 穴,洞口狭长,高度只到腰部,人只能匍匐前行。柳桥风自恃有十字弓防身,任他豺狼虎豹也不怕的,他没有丝毫犹豫,端起十字弓,弯下身子爬进洞内,方一进去,眼睛因黑白交替刺激,什么都看不见,等眼睛适应洞中黑暗时,前面已不见了白鹿的影子。
柳桥风慢慢摸索着往前爬行了约五六十丈时,洞中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柳桥风渐渐可以站起来行走,脚下的路由平行变成了上行,又走了约两三百丈,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方圆百丈的大山洞,山洞上方生长着极多的藤蔓,透过层层藤蔓,在极高的洞顶隐约有光亮照射进来。柳桥风惊讶之余,环顾四周,竟一时没能发现白鹿的踪影。
正当柳桥风准备细心搜索时,头顶藤蔓中传来丝丝的响声,仰头看时,只见一条水缸般粗的青色蟒蛇依附在藤蔓上,吐着血红色的信子,两只铜铃般赤色的眼睛盯着柳桥风,慢慢盘将过来。
虽然平日里进山见过不少蟒蛇,就是老虎,他也杀过;照理来说,柳桥风是有经验的,是不怕的,可眼前这条蟒蛇不同以往,说它是修炼千年的蛇精一点都不过分。
柳桥风此时浑身颤抖,牙齿咯咯作响,手中的十字弓下意识的端起来,却无力开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