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密函
岳州府衙内,知府大人正在吩咐手下准备礼物。
“这次李大人母亲的寿礼,就用昨日王知县送来的那些银两给顶上罢。”
这时有下人呈上密报,知府大人看过,顿时喜形于色。
这位知府叫做张中厚,他为官有个“二送”诀窍,一为送礼,二为送情报。
说起来,他的确是一个人才,他能把所有上司家的所有女眷(包括母亲、女儿、大小老婆和情人)的生日及爱好,背得滚瓜烂熟。
他一路官至知府的仕途都很顺利,却在这里待了四年没挪窝,究其原因,还是洞庭剿匪的业绩着实太差,高层几次光火,险些被撤职查办,眼下到处送礼只求自保。
皇天不负有心人,今日可算得到了一项重要情报,竟然是岳家军与洞庭湖匪暗通款曲的证据。
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就是岳云写给杨幺的那封密函。
书信内容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作恶者眼中,却总是问题百出。
怪不得我剿匪那么难,原来他们是有岳家军当靠山啊,他恍然大悟!
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屡剿不胜的原因,他以这些狼狈为奸祸害大宋的人为耻,并且打算除恶务尽。
此刻,张中厚心潮起伏,暗想着,为国家安全计,须尽快上报朝廷才行。
恰巧这时李逍遥前来求见。
“哦,原来你便是替岳云将军送信之人。”
张中厚漫不经心地听着李逍遥汇报,心中却在盘算着:这一回,人证,物证,可全都齐了!
于是,他安抚李逍遥道:“如能促成其归顺,对国家和百姓可都是天大的好事,李老弟这次真是劳苦功高,不过呢,我的权力有限,还须向上一级汇报才行。”
李逍遥当即表态:“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如此甚好,明日我修书一封,有劳你再前往临安府跑一趟罢。”
张中厚吩咐摆下接风宴席款待李逍遥,并让自己的儿子张国栋陪席。
“家父教导我多向李哥学习,还请多多指教。”
张国栋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甚是乖巧,很讨人喜欢。
“张兄言重了,我俩的年纪差不多,你叫我一声李大哥,那我也叫你一声张兄,如此就公平了,呵呵。”
“李大哥走南闯北,年纪轻轻就在为国家大计奔波,而我只是一个躲在闺中读书的懵懂少年,实在是惭愧,这回有机会跟随李大哥出门长见识,我正是求之不得!”
次日一早,李逍遥和张国栋,另有两名随从,一齐从岳州赶往临安。
非儿正在书房内向义父汇报工作。
“没想到,那个送信人深藏不露,导致功亏一篑。”
“不打紧,就算是贼首遇到不测,他们很快又会拥立新主,这次你获取了水寨的地形机要,便是最大功劳。”
“荆州的情况如何?”
“那里还留有皇城司的四个人,听说,岳云最近接见过送信人,只是那个送信人的来历,怎么查也查不出来。”
秦桧沉吟道:“世界之大,我们本不可能知晓所有的事情,只需了解其行踪,时时掌握先机即可。”
“听说,那封信被人盗走了?”秦桧问非儿道。
“就算不看那封信,也能猜出个大概,女儿觉得,盗信似乎多此一举。“
秦桧却严肃地说:“非儿,此事非同小可,要是有人拿来做文章的话,有可能会震动朝野!”
“女儿这就去查”,非儿知道义父的眼光深邃高远,她立马联想到,这封密函可能会成为官场倾轧的道具。
“非儿,你可知道,为何我和你母亲每日会花一两个时辰练习五禽戏?”
非儿没有作答,只是静静地听着。
“身体好便能活下去,活下去,便是对自己和亲人最大的好,人终归难免一死,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以后,你万万不可再莽撞行事”,最后一句虽说是责怪,但在秦桧的脸上,却露出了只有慈父才有的怜惜之情。
“女儿明白了”,非儿轻声地应道。
钟瑶和杨镐两个娃儿的伤势恢复大半,已经能够自由活动。
三须道长商议,救人救到底,待两个娃儿痊愈之后,便送他们回洞庭水寨,至于朝廷的那些繁文缛节,我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罢。
钟瑶与杨镐商议:“杨大哥,三位道长武功这么好,不如求他们收我俩为徒吧!”
杨镐立马附和道:“亏你想到了,还是瑶妹你聪明!”
“我们都老喽,等办完这几件事,就住进山里边,再也不出来,哪还有功夫教徒弟呀?”
听青须道长这口气,显是不允。
“哼,你们嫌我们是反贼的儿女,生怕惹祸上身,是也不是?”
钟瑶小嘴一嘟,竟是耍赖要哭。
“别,别哭呀,其实呢,他也不是这个意思”,黄须道长打着圆场。
“还是黄胡子爷爷好!” 钟瑶可怜巴巴地瞧着黄须道长。
杨镐对白须道长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俩虽武功不济,也不知道,能不能杀得了那个狗皇帝,但是,终归是要给他一个教训,好让他知道,这个天下,原也是百姓的!”
后来,两人还说了许多央求的话,几乎把三寸之舌说成了六寸之长。
再后来,三须道长答应了。
他俩却不知,说了那么多话,其实只有一句话顶用,而其他言语,即使再多说几遍亦是无用。
这一句话便是——这个天下,原也是百姓的。
三须道长深以为然。
却说李逍遥一行四人,一路行至九江地界,投了一家驿馆。
李逍遥掏出钱袋,吩咐小二去准备一桌上等酒菜,他对张国栋道:“让他俩也一块吃吧,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一路上,张国栋总是十分殷勤地给李逍遥斟茶倒水,两个随从则站在门外守护。
“此行事关重大,父亲嘱咐过他俩一路小心,不过,既然秦哥发话了,那就听大哥您的,叫他们一道吃,只是,断断不可让你破费”,张国栋倒也挺近人情。
两位随从很少有机会和主人同桌吃喝,甚是感激,酒桌上不停地先干为敬。
但是,李逍遥却明显感觉到,他俩拘谨之余,似有畏惧之心,是做了亏心事之后才有的畏惧之心,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江湖经验吧。
经验,很多时候是出自一种感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这次李大人母亲的寿礼,就用昨日王知县送来的那些银两给顶上罢。”
这时有下人呈上密报,知府大人看过,顿时喜形于色。
这位知府叫做张中厚,他为官有个“二送”诀窍,一为送礼,二为送情报。
说起来,他的确是一个人才,他能把所有上司家的所有女眷(包括母亲、女儿、大小老婆和情人)的生日及爱好,背得滚瓜烂熟。
他一路官至知府的仕途都很顺利,却在这里待了四年没挪窝,究其原因,还是洞庭剿匪的业绩着实太差,高层几次光火,险些被撤职查办,眼下到处送礼只求自保。
皇天不负有心人,今日可算得到了一项重要情报,竟然是岳家军与洞庭湖匪暗通款曲的证据。
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就是岳云写给杨幺的那封密函。
书信内容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作恶者眼中,却总是问题百出。
怪不得我剿匪那么难,原来他们是有岳家军当靠山啊,他恍然大悟!
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屡剿不胜的原因,他以这些狼狈为奸祸害大宋的人为耻,并且打算除恶务尽。
此刻,张中厚心潮起伏,暗想着,为国家安全计,须尽快上报朝廷才行。
恰巧这时李逍遥前来求见。
“哦,原来你便是替岳云将军送信之人。”
张中厚漫不经心地听着李逍遥汇报,心中却在盘算着:这一回,人证,物证,可全都齐了!
于是,他安抚李逍遥道:“如能促成其归顺,对国家和百姓可都是天大的好事,李老弟这次真是劳苦功高,不过呢,我的权力有限,还须向上一级汇报才行。”
李逍遥当即表态:“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如此甚好,明日我修书一封,有劳你再前往临安府跑一趟罢。”
张中厚吩咐摆下接风宴席款待李逍遥,并让自己的儿子张国栋陪席。
“家父教导我多向李哥学习,还请多多指教。”
张国栋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甚是乖巧,很讨人喜欢。
“张兄言重了,我俩的年纪差不多,你叫我一声李大哥,那我也叫你一声张兄,如此就公平了,呵呵。”
“李大哥走南闯北,年纪轻轻就在为国家大计奔波,而我只是一个躲在闺中读书的懵懂少年,实在是惭愧,这回有机会跟随李大哥出门长见识,我正是求之不得!”
次日一早,李逍遥和张国栋,另有两名随从,一齐从岳州赶往临安。
非儿正在书房内向义父汇报工作。
“没想到,那个送信人深藏不露,导致功亏一篑。”
“不打紧,就算是贼首遇到不测,他们很快又会拥立新主,这次你获取了水寨的地形机要,便是最大功劳。”
“荆州的情况如何?”
“那里还留有皇城司的四个人,听说,岳云最近接见过送信人,只是那个送信人的来历,怎么查也查不出来。”
秦桧沉吟道:“世界之大,我们本不可能知晓所有的事情,只需了解其行踪,时时掌握先机即可。”
“听说,那封信被人盗走了?”秦桧问非儿道。
“就算不看那封信,也能猜出个大概,女儿觉得,盗信似乎多此一举。“
秦桧却严肃地说:“非儿,此事非同小可,要是有人拿来做文章的话,有可能会震动朝野!”
“女儿这就去查”,非儿知道义父的眼光深邃高远,她立马联想到,这封密函可能会成为官场倾轧的道具。
“非儿,你可知道,为何我和你母亲每日会花一两个时辰练习五禽戏?”
非儿没有作答,只是静静地听着。
“身体好便能活下去,活下去,便是对自己和亲人最大的好,人终归难免一死,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以后,你万万不可再莽撞行事”,最后一句虽说是责怪,但在秦桧的脸上,却露出了只有慈父才有的怜惜之情。
“女儿明白了”,非儿轻声地应道。
钟瑶和杨镐两个娃儿的伤势恢复大半,已经能够自由活动。
三须道长商议,救人救到底,待两个娃儿痊愈之后,便送他们回洞庭水寨,至于朝廷的那些繁文缛节,我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罢。
钟瑶与杨镐商议:“杨大哥,三位道长武功这么好,不如求他们收我俩为徒吧!”
杨镐立马附和道:“亏你想到了,还是瑶妹你聪明!”
“我们都老喽,等办完这几件事,就住进山里边,再也不出来,哪还有功夫教徒弟呀?”
听青须道长这口气,显是不允。
“哼,你们嫌我们是反贼的儿女,生怕惹祸上身,是也不是?”
钟瑶小嘴一嘟,竟是耍赖要哭。
“别,别哭呀,其实呢,他也不是这个意思”,黄须道长打着圆场。
“还是黄胡子爷爷好!” 钟瑶可怜巴巴地瞧着黄须道长。
杨镐对白须道长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俩虽武功不济,也不知道,能不能杀得了那个狗皇帝,但是,终归是要给他一个教训,好让他知道,这个天下,原也是百姓的!”
后来,两人还说了许多央求的话,几乎把三寸之舌说成了六寸之长。
再后来,三须道长答应了。
他俩却不知,说了那么多话,其实只有一句话顶用,而其他言语,即使再多说几遍亦是无用。
这一句话便是——这个天下,原也是百姓的。
三须道长深以为然。
却说李逍遥一行四人,一路行至九江地界,投了一家驿馆。
李逍遥掏出钱袋,吩咐小二去准备一桌上等酒菜,他对张国栋道:“让他俩也一块吃吧,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一路上,张国栋总是十分殷勤地给李逍遥斟茶倒水,两个随从则站在门外守护。
“此行事关重大,父亲嘱咐过他俩一路小心,不过,既然秦哥发话了,那就听大哥您的,叫他们一道吃,只是,断断不可让你破费”,张国栋倒也挺近人情。
两位随从很少有机会和主人同桌吃喝,甚是感激,酒桌上不停地先干为敬。
但是,李逍遥却明显感觉到,他俩拘谨之余,似有畏惧之心,是做了亏心事之后才有的畏惧之心,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江湖经验吧。
经验,很多时候是出自一种感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