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楚赵相争
赵括兵败使赵国朝野上下对于是否继续攻楚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此时赵国庙堂存在着两明一暗三股势力,在明处的是相国李斯为首的文臣集团和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集团,而另一股藏于暗处的势力,为首的则是内史刘邦。
这些年来,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他借着为朝廷选拔贤能的名义,不但提拔了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同乡故旧,更是从各国的流亡者中,寻觅到了陈平、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当世奇才,一时间,刘邦帐下可谓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朝会上,相国李斯及众文臣皆认为此时对楚用兵时机不到,先前失利便是佐证,如不吸取前车之鉴,穷兵黩武,定将步入秦国后尘;而以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们却坚持认为,先前一战,楚赵两国已是两败俱伤,当此时,如能趁项羽新胜,毫无防备之机再行攻楚,必能一雪前耻,否则待至楚国元气恢复,那时再战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关于战与不战,双方整整争论了三日,似乎哪一方说得都有道理,赵王嘉一时竟是踌躇不决了。待到散朝,赵王嘉派人传话刘邦,让他留了下来。
“朝会争执已有三日,卿始终一言不发,不知是何道理?”走出大殿,赵王嘉让刘邦陪在身旁,一路向着东偏殿王书房走去。
“大王,微臣愚见,战与不战已非我所能决!项梁之死,项羽岂能善罢甘休?臣断言,不出半年其必将再度来犯。既是如此,我又何故受制于人乎?当今形势,迟战不如早战,缓攻不如速决也!请大王三思。”刘邦跟在赵王嘉身旁,边走边说道。
赵王嘉听后目光一闪,微笑道:“刘邦,不想汝竟有此等韬略,难得!实属难得!”
但刘邦却是一脸谦恭地回答道“微臣不敢欺瞒大王,此番言语乃出自臣门客韩信之口。”
“韩信?”赵王嘉突然停下了脚步,“韩信何许人也?”
“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也!大王若只欲为一方诸侯,可无所事信,然欲一天下,则必用韩信!”刘邦向赵王举荐韩信,有着刘邦自己的考虑。韩信是他的亲信,只要韩信一旦掌兵,他从此也就有了真真正正与李斯、赵括相庭抗衡的本钱了。
“哦?此人竟有如此才能?”赵王嘉有些不可置信道。
“韩信之才堪比孙武、白起!大王不用,当悔之晚矣!”刘邦再次郑重举荐道。
赵王嘉思忖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卿既如此推崇,其必有过人之处,便使其为将吧!”赵王嘉答应得十分勉强,骤然将一个布衣门客提拔为将军,或许朝野上下又该汹汹议论了。
没曾想刘邦却是并不满足:“大王,韩信非一将者可以动其心也!”
赵王嘉皱了皱眉:“若依卿见,韩信又当委以何职乎?”
“以韩信之能,足可为统军大将,独镇一方!”刘邦抬头偷偷瞧了眼赵王的脸色,然后继续说道,“灭楚必须两路进军,主力大军与项羽鏖战于前;另出一路奇兵,穿插至楚军侧后,断其粮道,使其首尾不得相顾,而此路大将,非韩信莫属。”
赵王嘉重新迈开了步子:“卿此言亦为韩信所教吧?”
刘邦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赵王嘉向来对刘邦言听计从,今日见刘邦多次举荐韩信,而从言语间看,韩信似乎也确有真才实学,赵王考虑再三,终于开口了:“军国大计不可草率行事,即刻宣韩信入宫!本王欲亲考其才!”
“大王圣明。”刘邦忙不迭地称颂道。
刘邦知道,以韩信之才,只要他见到赵王就必定会受到重用。果不其然,赵王嘉对韩信可谓相见恨晚,次日便颁下诏书:“伐楚势在必行,着择良日,设坛拜将,誓师出征。”
先前两路攻楚的作战方略已在朝会上得到了群臣的认同,如此一来,由赵括统领主力大军自是无人争议,可另一路的统兵大将却又会是何人?一时间,军中诸将纷纷猜测起来,人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最佳的大将人选。
但等到拜将誓师的那天,所有人全都傻了眼,任凭是谁都不会想到,与赵括一同走上拜将台接受赵王印信兵符的,竟会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楚军逃卒韩信……
此时距赵括兵败已然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项羽率军相继攻陷了北楚的数十座城池,兵马更是发展到了五十万。
大军出征前夕,姬雪在书房中找到了赵括:“欲灭项羽,当先除范增。”经过半年的调查,姬雪已然明确,楚国虽有众多文武大臣,但真正能对赵国构成威胁的也就只有范增一人,只要除掉范增,再对付项羽就容易多了。
“只是项羽尊范增为亚父,恐除之不易也!”赵括心中颇有顾虑。
“公子,项羽猜忌之心甚重,只须略施反间之计,项羽必然中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多方了解,姬雪已经看出了项羽的致命弱点。
不出半月,反间计果真奏效,项羽以为范增勾结赵军,从而下令削其兵权。范增气愤异常,当即表态道:“楚地业已初定,请大王自为之,臣年老力衰,愿赐骸骨归卒耳!”
这本是范增的一句气话,可没想到,项羽竟是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范增无奈之下只得离开了彭城,一路上他是又气又伤心,还没走出多远,就因背疽发作,一命呜呼了。
范增一死,就再没有人替项羽出主意了。赵括于是趁势挥军南下,楚赵两军在淮北展开了激战,并最终僵持在了泗水一线,楚军于西,赵军在东。与此同时,韩信的三万奇兵也已然渡过淮水,直插进楚国腹心,一举截断了项羽后方的运粮通道。后方吃紧,项羽不得不派兵回援,楚军顿时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
赵括与项羽在泗水两岸对峙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韩信军在项羽背后越战越强,经过大小七十余战,韩信终于彻底消灭了楚军在淮南的有生力量。面对越来越难运送至前线的粮草补给,项羽终于撑不下去了,他派人前往赵括军中,要求停战讲和,双方以淮水为界,淮南归楚,淮北归赵。
楚军使者本以为此事万分艰难,但不曾想赵括竟是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定是项羽缓兵之计!上将军断不可轻信!楚兵粮尽,此乃天意亡楚!今日若不因机取之,必追悔莫及也!”在送走楚军使者后,副将李由忍不住提醒道。
“粗劣伎俩岂能瞒我?”赵括微微一笑,“项羽既要和,我便与他和!”
“莫非上将军是欲将计就计?”李由瞬间恍然大悟。
“此战将是最后决战,传令全军,楚军一动即刻出击掩杀,另通知韩信将军,务必截断项羽南逃之路,合围楚军!”赵括捋着雪白的胡须,肃然下令道。
使者兴冲冲地赶回营地,将赵括接受停战协议之事对项羽一说,项羽顿时大喜过望,当夜便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可让项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楚军这才刚刚后撤离营就遭到了赵军的猛烈攻杀。楚军此时早已是饥疲难忍,原先尚能凭寨勉强据守,可如今退至野外,无险可依,在赵军飞骑的截杀下,只在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兵败如山倒,项羽只得带着残部一路向南退去,终于在次日清晨来到了垓下。
清点人马,大约还剩十万之众,但军械粮草却大多丢失了。
就当项羽收拢溃兵,准备固守待援时,没曾想,镇守下蔡的大将黥布却在接到项羽的求援书信后突然举兵叛楚。黥布军先是渡江攻克郢寿,截断了项羽南退的必经之路,尔后又与淮南的韩信合兵一处,共同北上合击项羽。
项羽此刻已是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瞬间陷入了绝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此时赵国庙堂存在着两明一暗三股势力,在明处的是相国李斯为首的文臣集团和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集团,而另一股藏于暗处的势力,为首的则是内史刘邦。
这些年来,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他借着为朝廷选拔贤能的名义,不但提拔了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这样的同乡故旧,更是从各国的流亡者中,寻觅到了陈平、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当世奇才,一时间,刘邦帐下可谓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朝会上,相国李斯及众文臣皆认为此时对楚用兵时机不到,先前失利便是佐证,如不吸取前车之鉴,穷兵黩武,定将步入秦国后尘;而以上将军赵括为首的武将们却坚持认为,先前一战,楚赵两国已是两败俱伤,当此时,如能趁项羽新胜,毫无防备之机再行攻楚,必能一雪前耻,否则待至楚国元气恢复,那时再战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关于战与不战,双方整整争论了三日,似乎哪一方说得都有道理,赵王嘉一时竟是踌躇不决了。待到散朝,赵王嘉派人传话刘邦,让他留了下来。
“朝会争执已有三日,卿始终一言不发,不知是何道理?”走出大殿,赵王嘉让刘邦陪在身旁,一路向着东偏殿王书房走去。
“大王,微臣愚见,战与不战已非我所能决!项梁之死,项羽岂能善罢甘休?臣断言,不出半年其必将再度来犯。既是如此,我又何故受制于人乎?当今形势,迟战不如早战,缓攻不如速决也!请大王三思。”刘邦跟在赵王嘉身旁,边走边说道。
赵王嘉听后目光一闪,微笑道:“刘邦,不想汝竟有此等韬略,难得!实属难得!”
但刘邦却是一脸谦恭地回答道“微臣不敢欺瞒大王,此番言语乃出自臣门客韩信之口。”
“韩信?”赵王嘉突然停下了脚步,“韩信何许人也?”
“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也!大王若只欲为一方诸侯,可无所事信,然欲一天下,则必用韩信!”刘邦向赵王举荐韩信,有着刘邦自己的考虑。韩信是他的亲信,只要韩信一旦掌兵,他从此也就有了真真正正与李斯、赵括相庭抗衡的本钱了。
“哦?此人竟有如此才能?”赵王嘉有些不可置信道。
“韩信之才堪比孙武、白起!大王不用,当悔之晚矣!”刘邦再次郑重举荐道。
赵王嘉思忖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卿既如此推崇,其必有过人之处,便使其为将吧!”赵王嘉答应得十分勉强,骤然将一个布衣门客提拔为将军,或许朝野上下又该汹汹议论了。
没曾想刘邦却是并不满足:“大王,韩信非一将者可以动其心也!”
赵王嘉皱了皱眉:“若依卿见,韩信又当委以何职乎?”
“以韩信之能,足可为统军大将,独镇一方!”刘邦抬头偷偷瞧了眼赵王的脸色,然后继续说道,“灭楚必须两路进军,主力大军与项羽鏖战于前;另出一路奇兵,穿插至楚军侧后,断其粮道,使其首尾不得相顾,而此路大将,非韩信莫属。”
赵王嘉重新迈开了步子:“卿此言亦为韩信所教吧?”
刘邦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赵王嘉向来对刘邦言听计从,今日见刘邦多次举荐韩信,而从言语间看,韩信似乎也确有真才实学,赵王考虑再三,终于开口了:“军国大计不可草率行事,即刻宣韩信入宫!本王欲亲考其才!”
“大王圣明。”刘邦忙不迭地称颂道。
刘邦知道,以韩信之才,只要他见到赵王就必定会受到重用。果不其然,赵王嘉对韩信可谓相见恨晚,次日便颁下诏书:“伐楚势在必行,着择良日,设坛拜将,誓师出征。”
先前两路攻楚的作战方略已在朝会上得到了群臣的认同,如此一来,由赵括统领主力大军自是无人争议,可另一路的统兵大将却又会是何人?一时间,军中诸将纷纷猜测起来,人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最佳的大将人选。
但等到拜将誓师的那天,所有人全都傻了眼,任凭是谁都不会想到,与赵括一同走上拜将台接受赵王印信兵符的,竟会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楚军逃卒韩信……
此时距赵括兵败已然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项羽率军相继攻陷了北楚的数十座城池,兵马更是发展到了五十万。
大军出征前夕,姬雪在书房中找到了赵括:“欲灭项羽,当先除范增。”经过半年的调查,姬雪已然明确,楚国虽有众多文武大臣,但真正能对赵国构成威胁的也就只有范增一人,只要除掉范增,再对付项羽就容易多了。
“只是项羽尊范增为亚父,恐除之不易也!”赵括心中颇有顾虑。
“公子,项羽猜忌之心甚重,只须略施反间之计,项羽必然中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多方了解,姬雪已经看出了项羽的致命弱点。
不出半月,反间计果真奏效,项羽以为范增勾结赵军,从而下令削其兵权。范增气愤异常,当即表态道:“楚地业已初定,请大王自为之,臣年老力衰,愿赐骸骨归卒耳!”
这本是范增的一句气话,可没想到,项羽竟是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范增无奈之下只得离开了彭城,一路上他是又气又伤心,还没走出多远,就因背疽发作,一命呜呼了。
范增一死,就再没有人替项羽出主意了。赵括于是趁势挥军南下,楚赵两军在淮北展开了激战,并最终僵持在了泗水一线,楚军于西,赵军在东。与此同时,韩信的三万奇兵也已然渡过淮水,直插进楚国腹心,一举截断了项羽后方的运粮通道。后方吃紧,项羽不得不派兵回援,楚军顿时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
赵括与项羽在泗水两岸对峙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韩信军在项羽背后越战越强,经过大小七十余战,韩信终于彻底消灭了楚军在淮南的有生力量。面对越来越难运送至前线的粮草补给,项羽终于撑不下去了,他派人前往赵括军中,要求停战讲和,双方以淮水为界,淮南归楚,淮北归赵。
楚军使者本以为此事万分艰难,但不曾想赵括竟是二话不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定是项羽缓兵之计!上将军断不可轻信!楚兵粮尽,此乃天意亡楚!今日若不因机取之,必追悔莫及也!”在送走楚军使者后,副将李由忍不住提醒道。
“粗劣伎俩岂能瞒我?”赵括微微一笑,“项羽既要和,我便与他和!”
“莫非上将军是欲将计就计?”李由瞬间恍然大悟。
“此战将是最后决战,传令全军,楚军一动即刻出击掩杀,另通知韩信将军,务必截断项羽南逃之路,合围楚军!”赵括捋着雪白的胡须,肃然下令道。
使者兴冲冲地赶回营地,将赵括接受停战协议之事对项羽一说,项羽顿时大喜过望,当夜便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可让项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楚军这才刚刚后撤离营就遭到了赵军的猛烈攻杀。楚军此时早已是饥疲难忍,原先尚能凭寨勉强据守,可如今退至野外,无险可依,在赵军飞骑的截杀下,只在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兵败如山倒,项羽只得带着残部一路向南退去,终于在次日清晨来到了垓下。
清点人马,大约还剩十万之众,但军械粮草却大多丢失了。
就当项羽收拢溃兵,准备固守待援时,没曾想,镇守下蔡的大将黥布却在接到项羽的求援书信后突然举兵叛楚。黥布军先是渡江攻克郢寿,截断了项羽南退的必经之路,尔后又与淮南的韩信合兵一处,共同北上合击项羽。
项羽此刻已是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瞬间陷入了绝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