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祭拜亡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曲出《诗经》,是国风中一首《桃夭》。《诗经》始自西周,写尽民间欢乐疾苦,后朝流传甚广。其中诗篇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言辞朴素真挚,行间几字变换,情感因之回旋跌宕,源远流长。这首《桃夭》是以桃花起兴,庆贺年轻姑娘出嫁的一首赞歌。
时值明朝正统五年,芒种时节,地处山西大同府山阴县郊。唱歌的是位二十来岁的农家青年,一身粗布短袄,裤腿上沾着点点泥土,忙碌完整日的农活,日落而归,想到家中新婚之妻,喜不自胜高声而唱。歌声欢快清亮,字里行间满是柔情蜜意。
西首的旷野中,有个中年男人痴痴地听着,木然地摇了摇手中的酒葫芦,口中喃喃地吟着那句:“之子于归……”他一袭青衣,三十大几岁年纪,面庞瘦削清癯,轮廓分明。他轻声哼唱着,歌声中辛酸凄凉。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一曲《葛生》,唱的是独活之人触景生情,悼念逝去爱人,回忆起曾经相亲相守的和谐美好。
空中黑云骤起。
他轻轻抚着身旁的青石墓碑,掸去碑上的尘泥。他的右手后两根手指自齐掌处断去,依旧能分辨出利刃切削的痕迹。他手上的动作很轻,生怕会惊扰到坟中长眠的人;他的眼窝很深,却藏不住目光中满满的柔情与凄苦;他的双鬓已然斑白,在风中微扬,似是述说着经年来的沧桑。
墓碑上写着“吴门莫式”,余下几字已模糊地看不清楚,想是经了多年的风霜雨雪,已褪了痕迹,散布着稀落的青苔。这男人姓吴,单名一个盛字,以一柄单刀在江湖中闯下赫赫声名。
他的刀在腰间。这把刀曾让无数人闻之丧胆,见之心寒。但心爱的女子已去,他手中的刀又还有什么意义?纵然他提起刀,也无法再保护她;纵然他放下刀,也无法再拥抱她——他生命的意义,随着长眠于坟冢中的女子悄悄地流逝。
这些年来,他手上端持的,更多是刀旁挂着的酒葫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武功练到极致,抽刀可断水;而伤心到极致,举杯却不能销愁。酒喝得少了,凭添愁绪;只有喝得醉生梦死,才能忘却心头的烦忧。但人醉得再深,终还是会醒来,醒来还是会有忧愁。更何况,想要喝醉的人,喝得再多,往往也喝不醉。
吴盛喝得很慢,小口地抿着。酒色清冽,酒香醇醇。
酒尽人别离。
他饮得越慢,就越能在此地多呆上一会儿,哪怕身旁伊人不再,只是一座孤坟。他对着孤坟,自言自语着,“看这天色,骤雨将至。你说你喜欢雨,说雨水会洗尽这世上的喧嚣嘈杂,上及庙堂,下至江湖,是高官巨贾也好,是贩夫走卒也罢,都沐浴在同一片天空下。只有在此时,人们才能享有片刻的宁静祥和,才会忘记人生的苦难折磨。可如今,你却不能再同我一起看雨了……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你可知道,自你走后,每日每夜都如同夏日冬夜那般漫长?你也会寂寞吧……”
骤雨瓢泼而下,疾疾的雨点打在他的身上。
杯中酒早已饮尽,他终还是恋恋不舍地起身,又坐了下来,轻轻抚着墓碑,又过了许久才起身离去。水滴顺着墓碑滚滚流下,是阴郁的相思雨,是陈酿的相思酒,还是断肠的相思泪?
坟前草色青青,缀着点点野花,愁红惨黄。
蔓生的野草几欲盖住脚下的乡道。吴盛在这荒郊野岭走着,缓慢而茫然,不知所向。他看到不远处有人,看不清是谁,但想必是来寻他的。若是来寻他,想必是来寻仇的。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右手垂到腰侧,两指轻轻叩击着刀鞘。
那二人缓步迎上前来,走得很慢,步调出齐地一致,在吴盛身前丈余处止步。左首男子须发皆白,中等身材,略有些驼背。他双手抱着一具古琴,琴上铭文曰“桐梓合精”;右首边人与捧琴人年岁打扮相仿,此人手中持着一把玉箫,通体洁白,晶莹剔透。捧琴的号琴翁,持箫的号箫老。
对立,对视。
沉默,只有雨声。
琴翁手指在琴弦上一拨,“铮”地一声,久久未绝。箫老开口道:“我们之间无须寒暄客套吧。”
“这句话作为遗言,稍显得草率了。”
“我们杀了你的妻子。你想杀我们,就像我们想杀你。”箫老叹道。
江湖中的道理,有时候没有道理。仇恨本就没有道理。洗清仇恨的,时常只有更多的仇恨;洗刷鲜血的,时常只有更多的鲜血。
“回答我一个问题,在亡妻坟前磕头谢罪,我不会让你们死得太痛苦。”吴盛言道。
“那要看你的本事了。”箫老嗤笑一声,身形一晃,已欺至吴盛身前,手中玉箫点出,直指吴盛下腹“关元穴”。这一刺劲力之足,认穴之准,出招之快,更胜壮年。吴盛左脚一撤,肩头微侧,轻而易举地避过。箫老一击不中,玉箫横挥,一记“云横秦岭”划向吴盛右肋。这一招暗含三式后招,盖将吴盛半身罩住,想来能逼得他出刀挡驾不可。而吴盛只是右足一点,倏忽间身子轻飘飘地退后数尺,直令箫老这一招再度落空。
箫老定可算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深谙“敌未动,我先动。敌欲动,我已动”的道理。他只见吴盛肩头一抖,膝盖一旋,便料敌机先,接连出招,以箫作剑,顷刻间劈刺削扫,攻出十余招,无一不是凌厉狠辣的杀招。吴盛不挡不架,退让趋避间如同闲庭信步一般,竟将箫老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思料地分毫不差。他的刀握在手中,将出未出,如卧虎,似潜龙。
箫老见吴盛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凌厉攻势尽数化解,心中惊怒交集。他忽地手腕一挑,玉箫迂回反打,左手跟着挥出,一掌斜劈。掌至中途,手上一错一扬,点出两枚金针,分掷向吴盛面门下阴,甚是歹毒。
箫老出手虽快,吴盛的刀更快。他手上连刀带鞘在身前一横,将两枚金针一避一格,招架地天衣无缝。吴盛冷笑道:“像我这种你眼里的邪魔歪道,也不屑于用暗器偷袭。”
箫老看着吴盛,看着他手中的刀,眼中有畏惧,也有贪婪。他义正词严地说道:“对付你这等邪魔歪道,何必在乎什么手段?”
“这话听着顺耳,”吴盛冷冷笑道,“二位前辈高义,光明正大地联手降魔除害,定是一段佳话。”吴盛向琴翁扬了扬手中的刀。
琴翁长叹一声,一抹一挑,勾动琴弦。
雨急风骤,琴声悠扬,隐隐有肃杀之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曲出《诗经》,是国风中一首《桃夭》。《诗经》始自西周,写尽民间欢乐疾苦,后朝流传甚广。其中诗篇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言辞朴素真挚,行间几字变换,情感因之回旋跌宕,源远流长。这首《桃夭》是以桃花起兴,庆贺年轻姑娘出嫁的一首赞歌。
时值明朝正统五年,芒种时节,地处山西大同府山阴县郊。唱歌的是位二十来岁的农家青年,一身粗布短袄,裤腿上沾着点点泥土,忙碌完整日的农活,日落而归,想到家中新婚之妻,喜不自胜高声而唱。歌声欢快清亮,字里行间满是柔情蜜意。
西首的旷野中,有个中年男人痴痴地听着,木然地摇了摇手中的酒葫芦,口中喃喃地吟着那句:“之子于归……”他一袭青衣,三十大几岁年纪,面庞瘦削清癯,轮廓分明。他轻声哼唱着,歌声中辛酸凄凉。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一曲《葛生》,唱的是独活之人触景生情,悼念逝去爱人,回忆起曾经相亲相守的和谐美好。
空中黑云骤起。
他轻轻抚着身旁的青石墓碑,掸去碑上的尘泥。他的右手后两根手指自齐掌处断去,依旧能分辨出利刃切削的痕迹。他手上的动作很轻,生怕会惊扰到坟中长眠的人;他的眼窝很深,却藏不住目光中满满的柔情与凄苦;他的双鬓已然斑白,在风中微扬,似是述说着经年来的沧桑。
墓碑上写着“吴门莫式”,余下几字已模糊地看不清楚,想是经了多年的风霜雨雪,已褪了痕迹,散布着稀落的青苔。这男人姓吴,单名一个盛字,以一柄单刀在江湖中闯下赫赫声名。
他的刀在腰间。这把刀曾让无数人闻之丧胆,见之心寒。但心爱的女子已去,他手中的刀又还有什么意义?纵然他提起刀,也无法再保护她;纵然他放下刀,也无法再拥抱她——他生命的意义,随着长眠于坟冢中的女子悄悄地流逝。
这些年来,他手上端持的,更多是刀旁挂着的酒葫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武功练到极致,抽刀可断水;而伤心到极致,举杯却不能销愁。酒喝得少了,凭添愁绪;只有喝得醉生梦死,才能忘却心头的烦忧。但人醉得再深,终还是会醒来,醒来还是会有忧愁。更何况,想要喝醉的人,喝得再多,往往也喝不醉。
吴盛喝得很慢,小口地抿着。酒色清冽,酒香醇醇。
酒尽人别离。
他饮得越慢,就越能在此地多呆上一会儿,哪怕身旁伊人不再,只是一座孤坟。他对着孤坟,自言自语着,“看这天色,骤雨将至。你说你喜欢雨,说雨水会洗尽这世上的喧嚣嘈杂,上及庙堂,下至江湖,是高官巨贾也好,是贩夫走卒也罢,都沐浴在同一片天空下。只有在此时,人们才能享有片刻的宁静祥和,才会忘记人生的苦难折磨。可如今,你却不能再同我一起看雨了……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你可知道,自你走后,每日每夜都如同夏日冬夜那般漫长?你也会寂寞吧……”
骤雨瓢泼而下,疾疾的雨点打在他的身上。
杯中酒早已饮尽,他终还是恋恋不舍地起身,又坐了下来,轻轻抚着墓碑,又过了许久才起身离去。水滴顺着墓碑滚滚流下,是阴郁的相思雨,是陈酿的相思酒,还是断肠的相思泪?
坟前草色青青,缀着点点野花,愁红惨黄。
蔓生的野草几欲盖住脚下的乡道。吴盛在这荒郊野岭走着,缓慢而茫然,不知所向。他看到不远处有人,看不清是谁,但想必是来寻他的。若是来寻他,想必是来寻仇的。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右手垂到腰侧,两指轻轻叩击着刀鞘。
那二人缓步迎上前来,走得很慢,步调出齐地一致,在吴盛身前丈余处止步。左首男子须发皆白,中等身材,略有些驼背。他双手抱着一具古琴,琴上铭文曰“桐梓合精”;右首边人与捧琴人年岁打扮相仿,此人手中持着一把玉箫,通体洁白,晶莹剔透。捧琴的号琴翁,持箫的号箫老。
对立,对视。
沉默,只有雨声。
琴翁手指在琴弦上一拨,“铮”地一声,久久未绝。箫老开口道:“我们之间无须寒暄客套吧。”
“这句话作为遗言,稍显得草率了。”
“我们杀了你的妻子。你想杀我们,就像我们想杀你。”箫老叹道。
江湖中的道理,有时候没有道理。仇恨本就没有道理。洗清仇恨的,时常只有更多的仇恨;洗刷鲜血的,时常只有更多的鲜血。
“回答我一个问题,在亡妻坟前磕头谢罪,我不会让你们死得太痛苦。”吴盛言道。
“那要看你的本事了。”箫老嗤笑一声,身形一晃,已欺至吴盛身前,手中玉箫点出,直指吴盛下腹“关元穴”。这一刺劲力之足,认穴之准,出招之快,更胜壮年。吴盛左脚一撤,肩头微侧,轻而易举地避过。箫老一击不中,玉箫横挥,一记“云横秦岭”划向吴盛右肋。这一招暗含三式后招,盖将吴盛半身罩住,想来能逼得他出刀挡驾不可。而吴盛只是右足一点,倏忽间身子轻飘飘地退后数尺,直令箫老这一招再度落空。
箫老定可算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深谙“敌未动,我先动。敌欲动,我已动”的道理。他只见吴盛肩头一抖,膝盖一旋,便料敌机先,接连出招,以箫作剑,顷刻间劈刺削扫,攻出十余招,无一不是凌厉狠辣的杀招。吴盛不挡不架,退让趋避间如同闲庭信步一般,竟将箫老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思料地分毫不差。他的刀握在手中,将出未出,如卧虎,似潜龙。
箫老见吴盛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凌厉攻势尽数化解,心中惊怒交集。他忽地手腕一挑,玉箫迂回反打,左手跟着挥出,一掌斜劈。掌至中途,手上一错一扬,点出两枚金针,分掷向吴盛面门下阴,甚是歹毒。
箫老出手虽快,吴盛的刀更快。他手上连刀带鞘在身前一横,将两枚金针一避一格,招架地天衣无缝。吴盛冷笑道:“像我这种你眼里的邪魔歪道,也不屑于用暗器偷袭。”
箫老看着吴盛,看着他手中的刀,眼中有畏惧,也有贪婪。他义正词严地说道:“对付你这等邪魔歪道,何必在乎什么手段?”
“这话听着顺耳,”吴盛冷冷笑道,“二位前辈高义,光明正大地联手降魔除害,定是一段佳话。”吴盛向琴翁扬了扬手中的刀。
琴翁长叹一声,一抹一挑,勾动琴弦。
雨急风骤,琴声悠扬,隐隐有肃杀之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