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有两把刀 > 第一百二十章 琅琊祖训

第一百二十章 琅琊祖训

小说:我有两把刀作者:不如不败君字数:3029更新时间 : 2021-01-14 21:57:00
王德平静看着众人,没有任何感慨震惊的神色,只是平缓的叙述:“舍利子既然能避灾,自然能生灾,圣主承载仙门百家之气运,屠灭华家,整个仙门皆算沾了因果,陇右为佛门之地,仙门百家金丹境以上的修行者进了陇右便会果业缠身,也只能发挥金丹境的实力,所以,我们只能派遣族中金丹境的弟子和门客前去陇右。”

王道没有让长老们说话便开口道:“洵儿,你是家主,你做这个主吧!”

王洵站起身子对着诸位长老拱手道:“你们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春秋神卷从来不是我王家之物,我琅琊王氏只是其守护者看守者。”

“祖训中早有训示,春秋之明示必须明布天下,所以想要隐匿消息的想法就此断绝吧,违背祖训,我琅琊王氏恐有倾覆之灾!”

“哼!”

这时王道的一声冷哼如同一把重锤陡然敲在诸位长老的心底。

他们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利令智昏!”王道不悦的眼神看向诸位长老,诸位长老的心陡然一紧,身体如同化成了一叶扁舟独自面对着巨浪滔天的大海,王道漠然道:“你看那些风光一时的世家,没了天擎何如?家族迅速衰败,领地被人瓜分,直到沦落为二流、三流世家,甚至销声匿迹,我琅琊王氏自高祖之后,便无人晋升天擎,但是我们琅琊王氏仍然屹立仙在门百家中四千年不倒,依旧牢牢把着八大世家之一的名号,观中州仙门潮起潮落,无人敢打我们的主意,这是为何?正是因为我们谨遵祖训行事,你们怎么能为了佛门舍利子而违背祖训?真是本末倒置!”

“主张隐匿消息的长老,回去之后去戒石抄写祖训百遍,以示惩戒!”

“是!”诸位长老的头低得更低。

王道语气转缓:“洵儿,你接着说。”

王洵接着道:“佛门至宝舍利子我们不能放弃,但我们同样不能隐匿消息,索性我们直接把这潭水搅浑!”

王洵目露精光,语气也变得有些亢奋:“佛骨舍利现陇右的消息,不仅要传遍天下,而且要把佛骨舍利的神通一并附在消息中,让整个中州癫狂!”

“另外,我们不能浪费我们得到第一手消息的机会,消息压上三天再传讯仙门百家,三天的时间,足够我们准备物资和人手。”

“如此一来,既没有违背遵循,又能抢占先机,两全其美!”

王道赞许得点了点头说道:“诸位长老对此安排还有什么补充?”

其中一位长老道:“大爷爷,不如我们将不惑境入陇右会受到压制一事一并传讯,也彰显我们琅琊王氏的诚意。”

王德此时摇头插话道:“非也,非也,金丹境以上的修行者在陇右会受到压制的问题,虽然是隐秘,但大多是仙门还是知晓的,只是没人在意罢了,他们得知佛骨舍利现陇右的消息,一定会查探消息,不需要我们提醒,还有,实力越强在陇右受到的压制就越强,他们派出的强者实力越高反而越好!”

态势已经明了,王道开口道:“既然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就这么办吧,不过,挑选人手的时候还是要派一名经验丰富的不惑境长老带队,一位知命驻守大原,防备那些铤而走险的修行者,也把族中金丹境的年轻弟子带出去,得不到舍利子,让年轻人历练一下也不错。”

“谨遵太上长老令!”

待众人走后,一直闭目养神,沉默不言的三长老王伦开口道:“佛骨舍利现陇右,而一个月前圣主程立定的千里游猎也是在陇右,你们说程立会不会早已得知佛骨舍利会出现在陇右的消息?”

王道想了片刻说道:“当然不会,春秋神卷是天道的明示,应该要比天擎境早些,除非程立已经入了无量!”

王德摇头道:“应该是恰逢其会,若程立真晋升无量境界,春秋神卷不会没有提示。”

王伦叹息道:“程立的心思极深,我们还是做点防备比较好,应当将此消息传令湛儿,让他在长安早做准备,消息明布天下之时,应立刻和荥阳郑氏、金陵虞氏还有清河崔氏组成攻守联盟。”

王道看了一眼归于寂静的春秋神卷道:“那便传讯湛儿吧,至于和哪些仙门组建攻守联盟,交由湛儿做主吧!”

......

王洵和王家长老返回山庄之后开始密谈前去陇右争夺佛骨舍利的人选。此时,琅琊山顶峰两柄匕首般大小的短剑破云而出,一柄飞向天都,另一柄飞至高空,而后急射向西。

短剑飞过黄河、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巍峨函谷关,扎进了已入了夜色的关中平原。急速飞行的短剑,自然不会在意,在它下面一千尺的地面上,有一个商队正在空地上热火朝天的扎营。

短剑带着流光溢彩的尾翼掠过营地上空,正在和辛天冬一起扎帐篷的佟力亚被流光溢彩吸引,惊呼道:“好大的流星!”

不远处升着灶火的崔江冬不由撇了撇嘴嘲笑道:“土鳖,连飞剑传书都不认得!”

佟力亚涨红了脸,辛天冬倒无所谓,拍了拍手掌上的泥土开口道:“扎完帐篷,煮点肉粥喝,我去刘行生那里一趟,要点坛肉,明天早上改善一下伙食。”

崔家商队几乎把整块平地占满,一些小商队只能把营地驻扎在场地的边缘,甚至还有些商队把帐篷扎在了农田里,好在麦苗刚刚露头,禁得起踩踏,麦苗的主人收了几个大钱,便任由这些商队驻扎。

这要是翻过了年,麦子抽杆,给再多的钱,百姓们也不会让商队碾压麦苗。胖老杜的商队没有选择和崔家驻扎在一起,独自驻扎在了麦田深处。

辛天冬踩着嫩绿的麦苗来到胖老杜的营地前,跺了跺冻得梆硬的麦田,心里道,过了这几天,老农应该不会让商队再驻扎在麦田里了,地面再硬下去,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胖老杜商队里的伙计是认识辛天冬的,刘行生很快便从营地里走了出来,对着辛天冬拱手笑道:“崔大人来的正好,在下刚炖了一锅羊汤,走,咱们去帐篷里谈。”

辛天冬搓了搓手笑道:“那我就厚脸皮喝一碗了。”

“崔大人客气!”

刘行生在前面为辛天冬带着路,辛天冬打量着他们驻扎的营地,与崔家商队不同,他们运送坛肉的板车摆放在中心,而帐篷扎在外围,崔家的商队则是货物在外围成墙,人员在内。

他们帐篷摆放很有讲究,横平竖直。刘行生的帐篷在最中心,蓬顶插着长缨,占地也最广,这是军队典型的扎营方式,只有这样严谨有序的扎营,在遭遇敌情的时候,军队不会乱成一团,能够迅速集结在中军之处,形成战斗力。

辛天冬看着端着饭碗在蹲在帐篷边埋头吃面的伙计夸赞道:“刘先生的营地颇有章法,看来刘先生深谙军阵之道。”

刘行生笑道:“崔大人当面,我哪里敢称什么先生,大人唤我刘行生便可,我只负责商队的安全,至于如何扎营是安掌柜出面,这营地确实是军阵的章法,安掌柜曾在关中军团效命,经年的老卒走到哪里都会保留着军队那一套,你见了就知道了。”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中军帐篷前,辛天冬已经闻到了一股羊汤特有的鲜味。刘行生抬起大脚,哐哐踹向蹲在帐篷两侧,就着蒜瓣埋头吃羊汤面的家仆呵斥道:“就是改不了臭习性,帐篷里有桌子不用,非得蹲在门口吃,赶紧滚蛋!”

家仆端起大碗便跑,刘行生为辛天冬掀开厚厚的门帘笑道:“让崔大人见笑了,没办法,关中人就这德行,其他还好说,但只要是吃面,那就得泼上辣子,就着蒜瓣,蹲在墙角吃,说了几遍就是不改,我也懒得管了”

辛天冬笑道:“这有什么可笑的,在下是越州人,吃蒸咸鱼盖饭,就想在水边吃,不看着水,总感觉少点什么,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改不了啦!”

帐篷极为宽敞,中央是一口二十二饮的大锅,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汤汁,灶台的烟囱通到外边,柴火在灶膛里燃烧着却闻不到任何烟味。

灶台旁边,一人用勺子搅着羊汤,一人正在案板上切着翠绿的蒜苗。见有人进来,两人停下了动作。

刘行生拉着辛天冬介绍道:“熬汤的是老安,安营扎寨便是出自他之手,切蒜苗的是老夏,负责商队的生意。”

辛天冬拱了拱手算是见了礼说道:“这羊汤闻着一点膻味都没有,可有什么秘方?能不能透露给我一点,哪天馋了也能自己熬一锅羊汤。”

老安抚着短髯爽朗大笑道:“哪里有什么秘方,都是军伍中的法子,锅大水多羊新鲜便能炖一锅好汤。”老安把勺子伸到锅底,捞出一团已经糜烂的碎肉接着说道:“若说秘方,也只能是这条煎过的鲫鱼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