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毕露寨的第一声火铳响声(下)
一旁的守卫有些讶异于王瑛的暴起杀人,忍不住问道:“王守备,这是?”
“假传情报,奉靖远伯之命,杀了,”王瑛轻轻摇头,又吩咐道:“找人拖下去,处理干净。”
“是。”守卫点头应道。这假传情报可是大事,尤其是眼下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不过让他疑惑的是,以靖远伯形色匆匆,在午夜起床离开军帐的样子来看,的确像是接到了要紧的军情啊···
姜榆罔虽然不知道在这里具体发生的事情,但是其实自己的身份能够不暴露也是早有预料的,如果不是多子安本身在语言上极有天赋,大概率是连一点暴露的风险也没有。
先不提他的名字根本没有在选菁院用于扫盲的简体字书本中重点提及,也不属于扫盲字范围。也就是多子安这种绝对的少数才会发现位于角落中的字,就算是认识这两个字的现代人,也没有那么容易记得清楚。
除此之外,他也没想到负责送信的人会像多子安这样一经审问,就毫无保留地全部交待,为了自己的一时的安全,几乎是最短的时间内就使出来了全副力气。
多子安接受审讯时发生的事情,几乎是姜榆罔的预计中可能出现的最极端情况,不过他也最终失败,姜榆罔的身份并没有因此暴露。
而伴随着多子安的身亡,假情报的秘密也被彻底埋藏,黑锅也在默认之下指向了白千帆。
当张锐赶来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准备动身的军队的整备已经进入了最终阶段,蛮寺寨比以往都要更早的进入了喧嚣,而这种喧嚣是一种有秩序的喧嚣。
一路的卫兵仍然恪守着规矩,一板一眼地调查张锐的亲卫拿出来的令牌,虽然路上人流纷纷,但整体上还是没有遇到太多困难的来到的中军帐前。
靖远伯王骥一身淡金色装饰,深青色为底的铠甲,手持一把长剑,稳稳地站在侍卫和几名将领的簇拥之中。
几个骑兵模样的人物牵来了战马,默默地在一旁等待,张锐看了几眼之后,发现了王骥身边的王瑛,同样已经是全身着甲,看到他前来后,立刻打了个手势,示意不要拖沓。
张锐连忙走上前去,身边的一个亲卫紧跟着追了上去,先张锐一步半跪下来,呈上之前孟养城送来的情报。
王骥的目光也投了过来,率先注意到的就是情报。张锐也行了个礼,向王骥问候道:“末将张锐,拜见靖远伯。”
“辛苦了,情报带来了吗?”王骥点点头,看向张锐亲卫呈上来的几张已经被卷的全是皱褶的纸。
“回靖远伯,我已将两日前收到的情报全数带来,为孟养城守备白千帆所寄,记录之事一为麓川军在孟养一带的兵力布置与调动,二为请求援救之事。”张锐将情报信纸从亲卫手中拿起,亲自呈递给靖远伯看。
王骥随意拿起其中一张,随即目光凝实,信纸上绘着孟养城一带的地图,这与自己刚刚收到的情报是一致的。
他紧紧盯着地图上的内容,细细查看,发现上面的内容与自己刚才收到的地图上的内容极为一致,要说不同之处,就是绘图之人的手法。
张锐带来的情报在绘图上技法很是简练,每一处笔墨都是为了实用,绝不多做描绘;而自己在今天收到的情报,则在手法上有更多技巧,刻意注意一些画技。
比较起来,前一份的情报中的图画就像是探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即时画下来的内容,一切为了实用,而后一份自己收到的情报中的图画则更像是画师比照着前一份情报中的图画临摹而来。
这么说来,第二份情报算是对第一份情报的印证,从而证明两份情报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因而情报中关于孟养城附近的军力布置的真实性就更确凿可信了。
“拿这份情报中的图画去和我们方才收到的信件的图画细细比对,有一处不一样的都要详细记述下来,向我报告。”王骥朝身边一个充作幕僚的亲卫吩咐,这人虽然有官衔,但并不实际掌管士兵,因为通晓兵书,平日里在王骥身边负责各类事务。
“是,大人。”幕僚点点头,接过张锐递来的情报,朝营帐后方走去了。
王骥则是轻轻吐了口气,结合张锐带来的消息,他基本清楚了事情的实际情况,就算没有十足的把握,说是九成,却又是要少了一些的。
孟养城还没有丢,但是已经危在旦夕,孟养城防线几个月来一直经受着麓川军不断地袭扰,到了眼下,不知道到底还有可以派上战场的士兵。
对于孟养城的处境,王骥在心里是有一些底的,从江头城一带大军的状况就可以看出来七七八八,出发时十三万大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行军与驻防,到现在能战斗的不过七万余人,伤亡已经过半。
士兵的精气神也不是最初的状态可比,本身麓川一带气候湿热,加上环境恶劣,丛林中毒虫瘴疠甚多,士兵们的身体状态都很差,很多因为水土不服或单纯因为患病而死,至于病因,或是因为气候,或是因为毒虫,也有说是丛林中神秘的“瘴气”,到头来总归是没人能说清楚。
除了这种客观的自然环境,最大的影响就是麓川军的势力了。明军在麓川地区,实际上处于一个我在明而敌在暗的状态下,无数麓川势力潜伏于山川丛林里的无数大小村寨中,可能一个看似普通的寨子,里面就有几百名麓川军驻扎,以至于明军只能固守较大的城镇和规模接近城镇的大型寨子,无法真正深入到麓川地区,深入到最普通麓川居民生活的山寨中。
无法彻底深入的结果,就是麓川军能够源源不断地输血,在最初的战斗中,麓川军无论是士兵数量,还是军事素质,都被明军全面压制,简直是不堪一击,但是随着明军不断进入麓川,兵力数量的优势和士兵的军事状态,都在不断地下滑,甚至被麓川军所超越。
之前白千帆向自己保证,孟养城还有五千余精兵,可以守好孟养城附近一带的所有防线,但是现在王骥看来,孟养城还能战斗的士兵绝不可能超过五千人,而麓川军的四万人,很可能会更多,因为这是对战兵的估算数字。
明军在估计麓川军部队中可以在战斗上上阵,派上用场的士兵——也就是所谓的“战兵”时,往往要以相比明军自身来说更低的比例,孟养城的情报分析有四万人,那么麓川军的全部人数必然是要超过十万的,这之中存在有更多战兵的可能性。
麓川军的装备普遍不如明军,其中火器配备率很低,往往十人之中有一人是使用火器的部队就已经算是使用火器很多的部队了,更不用说还有许多相对重要性较低的部队,也就是俗称的“炮灰”,用于牺牲自己,吸引明军注意力的部队,可能上千人都没有一把火器使用。
除了火器之外,麓川军的远距离攻击手段很少,只有少数的精锐部队有能力上合格的弓箭手,而绝大多数新征召组建的部队,是没有多少可以用于作战的弓手的,所配备的装备好的是长矛,最为普通的则是各种类别各异的猎刀,不乏已经生锈,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
如果是装备,明军相对麓川军来说是有着碾压般的优势的。只可惜在人力上的差距太大,而孟养城一带的防线工事建设又太过薄弱,许多城墙和角楼都只有三四米高,麓川军冲击这些防线连梯子和冲车之类的工具都不需要,单纯的人力配合就能对这种防线造成实际的威胁。
当然,整个孟养城附近也不是没有易守难攻的防线,原本的莽古山,后来的姜榆罔的莽古堡就是这种地方,但是整个孟养城实在太大,占地甚至比中原地区的许多城镇还要大。
孟养城实在影响了孟养一带的太多地区,以至于附近许多地方都要加上孟养的名字作为前缀,或者干脆就以孟养为名。因此,守卫孟养的负担也因为大量的防线而变得很重。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像是莽古山这种相对来说容易防守的地方,白千帆和其他高级军官所派出的人力都非常有限,不允许更多的人力支援,也造成了姜榆罔刚刚穿越来到明代时,所遇到的莽古山防线几乎崩溃,无人守卫的状态。
而留在像毕露寨和南马寨等难以守御的防线上的士兵虽然很多,却也难以起到有用的效果,本来就人力不足的孟养城防线,在四处的人力分散下,更是显得不足。
“孟养城,还没有丢,但是却也不足以在麓川军的攻势下支撑下来。”王骥想着点点头,又向远方看了看天色,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廿一的破晓之前。
王骥向一个幕僚问道:“我们即刻启程,最快何时可以到达孟养城?”
“最快何时?”幕僚一愣,急行军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
他想了一会,慎重地给出了一个答案:“最快的话,到廿三的黄昏就可以抵达孟养城了。”
“廿三的黄昏?”王骥听了后,立刻与孟养城的各个防线的状况进行比对,随即摇了摇头:“太晚了,有没有什么可以加快行军的方法?”
幕僚有些压力的咬了咬牙,但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不在夜间长做修整,只是寻找机会短暂歇息,在廿二的黄昏就可以抵达孟养城。”
“廿二的黄昏吗···”王骥也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孟养城究竟是怎么一副状况,但是以这连续两次求援的急迫情况来看,估计是抵御不了多长时间。毕露寨和南马寨两个主要方向的进攻,很有可能在上午食时就开始,一直到黄昏,孟养城能坚持住这几个时辰吗?
但是,好像也没有了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王骥在沉思中,突然间又想到了一个方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假传情报,奉靖远伯之命,杀了,”王瑛轻轻摇头,又吩咐道:“找人拖下去,处理干净。”
“是。”守卫点头应道。这假传情报可是大事,尤其是眼下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不过让他疑惑的是,以靖远伯形色匆匆,在午夜起床离开军帐的样子来看,的确像是接到了要紧的军情啊···
姜榆罔虽然不知道在这里具体发生的事情,但是其实自己的身份能够不暴露也是早有预料的,如果不是多子安本身在语言上极有天赋,大概率是连一点暴露的风险也没有。
先不提他的名字根本没有在选菁院用于扫盲的简体字书本中重点提及,也不属于扫盲字范围。也就是多子安这种绝对的少数才会发现位于角落中的字,就算是认识这两个字的现代人,也没有那么容易记得清楚。
除此之外,他也没想到负责送信的人会像多子安这样一经审问,就毫无保留地全部交待,为了自己的一时的安全,几乎是最短的时间内就使出来了全副力气。
多子安接受审讯时发生的事情,几乎是姜榆罔的预计中可能出现的最极端情况,不过他也最终失败,姜榆罔的身份并没有因此暴露。
而伴随着多子安的身亡,假情报的秘密也被彻底埋藏,黑锅也在默认之下指向了白千帆。
当张锐赶来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准备动身的军队的整备已经进入了最终阶段,蛮寺寨比以往都要更早的进入了喧嚣,而这种喧嚣是一种有秩序的喧嚣。
一路的卫兵仍然恪守着规矩,一板一眼地调查张锐的亲卫拿出来的令牌,虽然路上人流纷纷,但整体上还是没有遇到太多困难的来到的中军帐前。
靖远伯王骥一身淡金色装饰,深青色为底的铠甲,手持一把长剑,稳稳地站在侍卫和几名将领的簇拥之中。
几个骑兵模样的人物牵来了战马,默默地在一旁等待,张锐看了几眼之后,发现了王骥身边的王瑛,同样已经是全身着甲,看到他前来后,立刻打了个手势,示意不要拖沓。
张锐连忙走上前去,身边的一个亲卫紧跟着追了上去,先张锐一步半跪下来,呈上之前孟养城送来的情报。
王骥的目光也投了过来,率先注意到的就是情报。张锐也行了个礼,向王骥问候道:“末将张锐,拜见靖远伯。”
“辛苦了,情报带来了吗?”王骥点点头,看向张锐亲卫呈上来的几张已经被卷的全是皱褶的纸。
“回靖远伯,我已将两日前收到的情报全数带来,为孟养城守备白千帆所寄,记录之事一为麓川军在孟养一带的兵力布置与调动,二为请求援救之事。”张锐将情报信纸从亲卫手中拿起,亲自呈递给靖远伯看。
王骥随意拿起其中一张,随即目光凝实,信纸上绘着孟养城一带的地图,这与自己刚刚收到的情报是一致的。
他紧紧盯着地图上的内容,细细查看,发现上面的内容与自己刚才收到的地图上的内容极为一致,要说不同之处,就是绘图之人的手法。
张锐带来的情报在绘图上技法很是简练,每一处笔墨都是为了实用,绝不多做描绘;而自己在今天收到的情报,则在手法上有更多技巧,刻意注意一些画技。
比较起来,前一份的情报中的图画就像是探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即时画下来的内容,一切为了实用,而后一份自己收到的情报中的图画则更像是画师比照着前一份情报中的图画临摹而来。
这么说来,第二份情报算是对第一份情报的印证,从而证明两份情报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因而情报中关于孟养城附近的军力布置的真实性就更确凿可信了。
“拿这份情报中的图画去和我们方才收到的信件的图画细细比对,有一处不一样的都要详细记述下来,向我报告。”王骥朝身边一个充作幕僚的亲卫吩咐,这人虽然有官衔,但并不实际掌管士兵,因为通晓兵书,平日里在王骥身边负责各类事务。
“是,大人。”幕僚点点头,接过张锐递来的情报,朝营帐后方走去了。
王骥则是轻轻吐了口气,结合张锐带来的消息,他基本清楚了事情的实际情况,就算没有十足的把握,说是九成,却又是要少了一些的。
孟养城还没有丢,但是已经危在旦夕,孟养城防线几个月来一直经受着麓川军不断地袭扰,到了眼下,不知道到底还有可以派上战场的士兵。
对于孟养城的处境,王骥在心里是有一些底的,从江头城一带大军的状况就可以看出来七七八八,出发时十三万大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行军与驻防,到现在能战斗的不过七万余人,伤亡已经过半。
士兵的精气神也不是最初的状态可比,本身麓川一带气候湿热,加上环境恶劣,丛林中毒虫瘴疠甚多,士兵们的身体状态都很差,很多因为水土不服或单纯因为患病而死,至于病因,或是因为气候,或是因为毒虫,也有说是丛林中神秘的“瘴气”,到头来总归是没人能说清楚。
除了这种客观的自然环境,最大的影响就是麓川军的势力了。明军在麓川地区,实际上处于一个我在明而敌在暗的状态下,无数麓川势力潜伏于山川丛林里的无数大小村寨中,可能一个看似普通的寨子,里面就有几百名麓川军驻扎,以至于明军只能固守较大的城镇和规模接近城镇的大型寨子,无法真正深入到麓川地区,深入到最普通麓川居民生活的山寨中。
无法彻底深入的结果,就是麓川军能够源源不断地输血,在最初的战斗中,麓川军无论是士兵数量,还是军事素质,都被明军全面压制,简直是不堪一击,但是随着明军不断进入麓川,兵力数量的优势和士兵的军事状态,都在不断地下滑,甚至被麓川军所超越。
之前白千帆向自己保证,孟养城还有五千余精兵,可以守好孟养城附近一带的所有防线,但是现在王骥看来,孟养城还能战斗的士兵绝不可能超过五千人,而麓川军的四万人,很可能会更多,因为这是对战兵的估算数字。
明军在估计麓川军部队中可以在战斗上上阵,派上用场的士兵——也就是所谓的“战兵”时,往往要以相比明军自身来说更低的比例,孟养城的情报分析有四万人,那么麓川军的全部人数必然是要超过十万的,这之中存在有更多战兵的可能性。
麓川军的装备普遍不如明军,其中火器配备率很低,往往十人之中有一人是使用火器的部队就已经算是使用火器很多的部队了,更不用说还有许多相对重要性较低的部队,也就是俗称的“炮灰”,用于牺牲自己,吸引明军注意力的部队,可能上千人都没有一把火器使用。
除了火器之外,麓川军的远距离攻击手段很少,只有少数的精锐部队有能力上合格的弓箭手,而绝大多数新征召组建的部队,是没有多少可以用于作战的弓手的,所配备的装备好的是长矛,最为普通的则是各种类别各异的猎刀,不乏已经生锈,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
如果是装备,明军相对麓川军来说是有着碾压般的优势的。只可惜在人力上的差距太大,而孟养城一带的防线工事建设又太过薄弱,许多城墙和角楼都只有三四米高,麓川军冲击这些防线连梯子和冲车之类的工具都不需要,单纯的人力配合就能对这种防线造成实际的威胁。
当然,整个孟养城附近也不是没有易守难攻的防线,原本的莽古山,后来的姜榆罔的莽古堡就是这种地方,但是整个孟养城实在太大,占地甚至比中原地区的许多城镇还要大。
孟养城实在影响了孟养一带的太多地区,以至于附近许多地方都要加上孟养的名字作为前缀,或者干脆就以孟养为名。因此,守卫孟养的负担也因为大量的防线而变得很重。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像是莽古山这种相对来说容易防守的地方,白千帆和其他高级军官所派出的人力都非常有限,不允许更多的人力支援,也造成了姜榆罔刚刚穿越来到明代时,所遇到的莽古山防线几乎崩溃,无人守卫的状态。
而留在像毕露寨和南马寨等难以守御的防线上的士兵虽然很多,却也难以起到有用的效果,本来就人力不足的孟养城防线,在四处的人力分散下,更是显得不足。
“孟养城,还没有丢,但是却也不足以在麓川军的攻势下支撑下来。”王骥想着点点头,又向远方看了看天色,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廿一的破晓之前。
王骥向一个幕僚问道:“我们即刻启程,最快何时可以到达孟养城?”
“最快何时?”幕僚一愣,急行军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
他想了一会,慎重地给出了一个答案:“最快的话,到廿三的黄昏就可以抵达孟养城了。”
“廿三的黄昏?”王骥听了后,立刻与孟养城的各个防线的状况进行比对,随即摇了摇头:“太晚了,有没有什么可以加快行军的方法?”
幕僚有些压力的咬了咬牙,但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不在夜间长做修整,只是寻找机会短暂歇息,在廿二的黄昏就可以抵达孟养城。”
“廿二的黄昏吗···”王骥也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孟养城究竟是怎么一副状况,但是以这连续两次求援的急迫情况来看,估计是抵御不了多长时间。毕露寨和南马寨两个主要方向的进攻,很有可能在上午食时就开始,一直到黄昏,孟养城能坚持住这几个时辰吗?
但是,好像也没有了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王骥在沉思中,突然间又想到了一个方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