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天工造物(中)
姜榆罔毕竟没有实际参与过鸟铳或火铳这种古代火器的大规模制作,对于可能的产量估计还是存在问题。
以他对鸟铳生产的了解,卢崇这几十个人,能在三个月里做出二百件就是极限了。
完全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借助相对先进的设计图纸和后代的工程管理方法,分环节模拟流水线的生产管理方式,实际的生产效率已经被提升到两倍。
这里面姜榆罔的估计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他在估计鸟铳制作时间时,参考了一些后来嘉靖年间对于鸟铳制作工艺的描述,里面的工艺并非最佳,而卢崇研究出的制作方法速度更快。
第二是他小看了流水线生产管理方式的效果,这种方式首先是把原本人力手工生产过程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工匠个体联系了起来,形成了集体生产的标准性,纪律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其次则是通过流水线,甚至是多重流水线的工艺过程安排,加上和冶炼部门的合作对接,保证了所有工匠在工作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火器制作中来。
加上莽古堡和炼金院日日夜夜关于这些鸟铳的重要性的宣传,好像少造出来一支,就会让所有人遭到麓川军的屠戮,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是铆足了劲在制造火器。
那劲头,仿佛每一把火器都是他们的命一般珍贵。而这些火器,尤其是鸟铳的威力,所有人都在成品的试验中见识过,没有一个工匠会质疑自己手下打造的火器在未来的战争中能派上的用处。
“这么多!卢崇,你可不要说大话,务必保证鸟铳的质量,一定不能出现随随便便就炸膛的事情。”姜榆罔听到了这个消息,一时间不由得喜形于色,完全没有想到卢崇其实还隐瞒了产量。
“相信我,榆罔哥。”卢崇对于姜榆罔的这个要求自然是信心百倍,他既然能制造这么多鸟铳,优中择优供应给部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丝毫不担心质量问题,用上了最亲近的说法来让姜榆罔安心。
······························
两人分别后,姜榆罔回到了自己的营帐,现在这里是情报部的总部所在。
为了保证情报部中文件的安全,他专门从部队中找了几个知根知底的可靠人物做卫兵,日夜轮流守护。
一走进去,阿天正在查看着情报员最新呈递上来的消息情报,歪七扭八的字迹和凌乱的配图让她看得秀眉微蹙,不过这已经是代表了莽古堡的最高文化水准之一了。
她的姿态则是随意地有些过头,躺在姜榆罔的床上,仰着头看文件,一派身心放松的样子。
“喂,这么累么,躺着看东西?”姜榆罔走了进来,看见阿天的样子,不由得露出微笑。
“你?”阿天赶紧一个激灵坐了起来,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又撒娇似的抱怨:“的确很累啊,这些天来教他们识字读书,费了很大的力气。”
“效果如何?”姜榆罔顺势问起扫盲教育的情况。
“情报部的大家学得还算认真,毕竟他们都看到了于石直接去做副连长,张喜和刘元两个去做排长的事情了,知道了在情报部立功,可以轻松当上军官的事情。”阿天开始介绍。
“第一批在那个刀师傅建的小楼里的学生共计五十三人,其中情报部全员三十二人,普通士兵十一人,工匠包括卢崇在内五人,其他是普通村民,也就是你说的那个————后勤人员。”
“大家学了几天后,汉语拼音基本都已经掌握,开始学习简体字了,像是陈总理事这样原本就识字的,学起来自然很快,现在应该认识了全部的简体字,而其他原本不识字的人,现在最多有认识上百个常用字的。”阿天说着,脸上露出淡淡的骄傲之色:“你觉得大家学得怎么样?”
姜榆罔拿起来阿天手中的情报员递上来的新情报,看着那些虽然丑陋但却结构清晰的简体字,和他们在下方写的最好的,他们的名字,不禁露出笑容:“学得确实不错。”
“嘿嘿,我厉害吧。”阿天看到姜榆罔满意的神情,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次她一个人独力做好了姜榆罔交给她的任务,心里还是很兴奋的。
“不过,还是要再接再厉。”姜榆罔摸了摸阿天的头,虽然相对于古代年轻女性的年龄来说不能算很小,但她毕竟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让所有人都学会了这2500个常见字,才算是第一期扫盲结束。”
阿天听到姜榆罔的安排,惊讶地张大了嘴:“这···可能会用上很久的时间。”
“给你三个月的时间,眼下是三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我需要得到一个扫盲完成的人员名单。”姜榆罔想了想,又说道:“你可以让陈子羽来帮助你,完成多少人尽力而为就好,人数自然是多多益善。”
“嗯,我会努力的。”阿天点点头,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喂,你可不要因为过于强硬而和学生发生冲突,我可不能随时在你身边保护你。”姜榆罔看着一脸决心的阿天,小心地提醒道。
阿天一笑:“榆罔哥,放心吧,我知道识字这种事情急不来的————另外,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姜榆罔问。
“从孟养城买一批书过来,至少要五十三本,让学员们人人一本,如果能更多一些,那就太好了。”阿天请求道:“仅仅对着每一个字来识记实在太过单调,如果能从书中对应地学习,会好上不少。”
“而且,我还可以安排他们将字改成简体字,重新抄写一遍,这样可以多记下许多字。”
姜榆罔听到这个要求,心里佩服阿天的聪明,可以想到扫盲教育的好方法的同时,也暗暗头疼从什么渠道能得到书籍。
孟养城作为曾经的大明孟养军民宣慰司的驻所,的确应该是存在存在一些汉字的藏书存在的,不过这可能需要与当地许多大寨子进行交涉了。
他最终想出来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办法:“让陈子羽取五十两银子,找一名执行官,带一名机灵的情报员来做此事,再秘密单独安排两名情报员,暗中监督他们的动作。”
姜榆罔的个人财物主要以银两为主,主要来源其实是来自麓川军和整个莽古山的盗匪。
无论是他个人的俸禄,还是士兵们的军粮,这些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盈余的东西,姜榆罔也不会在这里做什么克扣的事情,反倒是时常拿出来自己的财物做一些补贴。
毕竟莽古堡的扩张太快,孟养城虽然因为较重的伤亡率而在供应有余力,但也经常跟不上莽古堡的扩张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依靠工匠们的产出与孟养一带的贸易所得。这些所得中,分发给情报部和工匠的大约占五成,剩余五成由姜榆罔统一管理。
所有的财物,零零总总计算下来有六千两左右白银,算是孟养这一带财富的相当一部分,经历了麓川军的搜刮,最终又来到了姜榆罔手上。
但姜榆罔真正个人保有的只有其中两千两。其他的银钱则是平均分给负责工匠的卢崇和张大可,负责军事的李显——他曾经是和姜榆罔两人是唯一在最初艰苦的战斗中活下来的小旗军官,还有负责情报的陈子羽和阿天。
这些人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些银钱的权力,但是可以在姜榆罔授意后使用。
姜榆罔本来是想培养阿天作为单一的管理财物的人员的,但是眼下实在太缺乏人手,只能采用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降低风险。
“五十三本书实在太多,找到十本书就可以,之后多组织大家抄一抄书。”姜榆罔思考一番后,又补充道。
阿天看了看手中情报员们不成样子的字迹,有些为难道:“百户,如果大量依靠这些学生来抄书的话,未必代价太大,草纸和墨汁,我们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那就去造草纸,造墨汁,以及造更好用的替代物。”姜榆罔干脆地回答:“其实我本来就是要找你来说这件事的。”
阿天瞪大了眼:“造草纸和墨汁?还有替代物?”
“草纸和墨汁并不难制造,我们现在莽古堡有这么多人,完全可以找到更多的人来做工匠,有多余的,就派人拿去阿瓦和蛮莫去卖。”姜榆罔说:“至于替代物,是一种叫做铅笔的东西,它不用使用墨汁就可以写字,相比毛笔,在使用上更简单。”
“铅笔?”阿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说是铅笔,不如说是石墨笔,不过同样是你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姜榆罔想解释,但又困于这东西的费解。
阿天摇摇头:“算了,你清楚就好···所以要怎么去做?交给卢崇吗?听说他们现在夜以继日地在生产鸟铳,晚上都要点起烛火工作到很晚。”
“不交给卢崇,而是让张大可来负责。”姜榆罔说:“我已经和卢崇谈过了,将现在的炼金院一分为三。”
“卢崇的炼金院,保留手艺最精湛的熟练武器工匠和冶炼师傅,继续负责武器的生产。”
“除此之外,一些不太精通武器工艺的工匠和大多手较生的新手工匠,归为张大可管理,负责各种日常物件的生产,这一部门我将其命名为:造物院。”姜榆罔向阿天介绍道。
“我打算把新工匠的培养和选拔的任务也交给大可,以便于不断挑选技艺精熟者加入炼金院。”
“最后,全部的建筑工匠归于刀云月刀师傅手下,负责莽古堡的建造和此后所有建筑的建造,这一部门称为:天工院。”姜榆罔说:“天工造物和炼金,三个部门共同构成了我们莽古堡的工业基础。”
阿天口中重复着“工业”两字,虽然姜榆罔没具体说,但她大概猜测到这里面的“工”是工匠的“工”,业是“产业”的“业”。
对她这个生活于十五世纪中叶,大明正统年间的“古人”来说,“工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她也隐约间能感受到这个概念中潜藏的无穷力量。
从最基本的金属冶炼,到后来进行修缮布面甲,再到逐步生产长刀,长矛,头盔和各种新农具与打猎用的武器,最后是精巧的新式火铳,定装弹和鸟铳,可能,这就是“工业”的力量吧。阿天这样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以他对鸟铳生产的了解,卢崇这几十个人,能在三个月里做出二百件就是极限了。
完全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借助相对先进的设计图纸和后代的工程管理方法,分环节模拟流水线的生产管理方式,实际的生产效率已经被提升到两倍。
这里面姜榆罔的估计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他在估计鸟铳制作时间时,参考了一些后来嘉靖年间对于鸟铳制作工艺的描述,里面的工艺并非最佳,而卢崇研究出的制作方法速度更快。
第二是他小看了流水线生产管理方式的效果,这种方式首先是把原本人力手工生产过程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工匠个体联系了起来,形成了集体生产的标准性,纪律性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其次则是通过流水线,甚至是多重流水线的工艺过程安排,加上和冶炼部门的合作对接,保证了所有工匠在工作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火器制作中来。
加上莽古堡和炼金院日日夜夜关于这些鸟铳的重要性的宣传,好像少造出来一支,就会让所有人遭到麓川军的屠戮,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是铆足了劲在制造火器。
那劲头,仿佛每一把火器都是他们的命一般珍贵。而这些火器,尤其是鸟铳的威力,所有人都在成品的试验中见识过,没有一个工匠会质疑自己手下打造的火器在未来的战争中能派上的用处。
“这么多!卢崇,你可不要说大话,务必保证鸟铳的质量,一定不能出现随随便便就炸膛的事情。”姜榆罔听到了这个消息,一时间不由得喜形于色,完全没有想到卢崇其实还隐瞒了产量。
“相信我,榆罔哥。”卢崇对于姜榆罔的这个要求自然是信心百倍,他既然能制造这么多鸟铳,优中择优供应给部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丝毫不担心质量问题,用上了最亲近的说法来让姜榆罔安心。
······························
两人分别后,姜榆罔回到了自己的营帐,现在这里是情报部的总部所在。
为了保证情报部中文件的安全,他专门从部队中找了几个知根知底的可靠人物做卫兵,日夜轮流守护。
一走进去,阿天正在查看着情报员最新呈递上来的消息情报,歪七扭八的字迹和凌乱的配图让她看得秀眉微蹙,不过这已经是代表了莽古堡的最高文化水准之一了。
她的姿态则是随意地有些过头,躺在姜榆罔的床上,仰着头看文件,一派身心放松的样子。
“喂,这么累么,躺着看东西?”姜榆罔走了进来,看见阿天的样子,不由得露出微笑。
“你?”阿天赶紧一个激灵坐了起来,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又撒娇似的抱怨:“的确很累啊,这些天来教他们识字读书,费了很大的力气。”
“效果如何?”姜榆罔顺势问起扫盲教育的情况。
“情报部的大家学得还算认真,毕竟他们都看到了于石直接去做副连长,张喜和刘元两个去做排长的事情了,知道了在情报部立功,可以轻松当上军官的事情。”阿天开始介绍。
“第一批在那个刀师傅建的小楼里的学生共计五十三人,其中情报部全员三十二人,普通士兵十一人,工匠包括卢崇在内五人,其他是普通村民,也就是你说的那个————后勤人员。”
“大家学了几天后,汉语拼音基本都已经掌握,开始学习简体字了,像是陈总理事这样原本就识字的,学起来自然很快,现在应该认识了全部的简体字,而其他原本不识字的人,现在最多有认识上百个常用字的。”阿天说着,脸上露出淡淡的骄傲之色:“你觉得大家学得怎么样?”
姜榆罔拿起来阿天手中的情报员递上来的新情报,看着那些虽然丑陋但却结构清晰的简体字,和他们在下方写的最好的,他们的名字,不禁露出笑容:“学得确实不错。”
“嘿嘿,我厉害吧。”阿天看到姜榆罔满意的神情,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次她一个人独力做好了姜榆罔交给她的任务,心里还是很兴奋的。
“不过,还是要再接再厉。”姜榆罔摸了摸阿天的头,虽然相对于古代年轻女性的年龄来说不能算很小,但她毕竟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让所有人都学会了这2500个常见字,才算是第一期扫盲结束。”
阿天听到姜榆罔的安排,惊讶地张大了嘴:“这···可能会用上很久的时间。”
“给你三个月的时间,眼下是三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我需要得到一个扫盲完成的人员名单。”姜榆罔想了想,又说道:“你可以让陈子羽来帮助你,完成多少人尽力而为就好,人数自然是多多益善。”
“嗯,我会努力的。”阿天点点头,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喂,你可不要因为过于强硬而和学生发生冲突,我可不能随时在你身边保护你。”姜榆罔看着一脸决心的阿天,小心地提醒道。
阿天一笑:“榆罔哥,放心吧,我知道识字这种事情急不来的————另外,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姜榆罔问。
“从孟养城买一批书过来,至少要五十三本,让学员们人人一本,如果能更多一些,那就太好了。”阿天请求道:“仅仅对着每一个字来识记实在太过单调,如果能从书中对应地学习,会好上不少。”
“而且,我还可以安排他们将字改成简体字,重新抄写一遍,这样可以多记下许多字。”
姜榆罔听到这个要求,心里佩服阿天的聪明,可以想到扫盲教育的好方法的同时,也暗暗头疼从什么渠道能得到书籍。
孟养城作为曾经的大明孟养军民宣慰司的驻所,的确应该是存在存在一些汉字的藏书存在的,不过这可能需要与当地许多大寨子进行交涉了。
他最终想出来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办法:“让陈子羽取五十两银子,找一名执行官,带一名机灵的情报员来做此事,再秘密单独安排两名情报员,暗中监督他们的动作。”
姜榆罔的个人财物主要以银两为主,主要来源其实是来自麓川军和整个莽古山的盗匪。
无论是他个人的俸禄,还是士兵们的军粮,这些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盈余的东西,姜榆罔也不会在这里做什么克扣的事情,反倒是时常拿出来自己的财物做一些补贴。
毕竟莽古堡的扩张太快,孟养城虽然因为较重的伤亡率而在供应有余力,但也经常跟不上莽古堡的扩张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依靠工匠们的产出与孟养一带的贸易所得。这些所得中,分发给情报部和工匠的大约占五成,剩余五成由姜榆罔统一管理。
所有的财物,零零总总计算下来有六千两左右白银,算是孟养这一带财富的相当一部分,经历了麓川军的搜刮,最终又来到了姜榆罔手上。
但姜榆罔真正个人保有的只有其中两千两。其他的银钱则是平均分给负责工匠的卢崇和张大可,负责军事的李显——他曾经是和姜榆罔两人是唯一在最初艰苦的战斗中活下来的小旗军官,还有负责情报的陈子羽和阿天。
这些人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些银钱的权力,但是可以在姜榆罔授意后使用。
姜榆罔本来是想培养阿天作为单一的管理财物的人员的,但是眼下实在太缺乏人手,只能采用这种分散管理的方式降低风险。
“五十三本书实在太多,找到十本书就可以,之后多组织大家抄一抄书。”姜榆罔思考一番后,又补充道。
阿天看了看手中情报员们不成样子的字迹,有些为难道:“百户,如果大量依靠这些学生来抄书的话,未必代价太大,草纸和墨汁,我们的数量都是有限的。”
“那就去造草纸,造墨汁,以及造更好用的替代物。”姜榆罔干脆地回答:“其实我本来就是要找你来说这件事的。”
阿天瞪大了眼:“造草纸和墨汁?还有替代物?”
“草纸和墨汁并不难制造,我们现在莽古堡有这么多人,完全可以找到更多的人来做工匠,有多余的,就派人拿去阿瓦和蛮莫去卖。”姜榆罔说:“至于替代物,是一种叫做铅笔的东西,它不用使用墨汁就可以写字,相比毛笔,在使用上更简单。”
“铅笔?”阿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说是铅笔,不如说是石墨笔,不过同样是你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姜榆罔想解释,但又困于这东西的费解。
阿天摇摇头:“算了,你清楚就好···所以要怎么去做?交给卢崇吗?听说他们现在夜以继日地在生产鸟铳,晚上都要点起烛火工作到很晚。”
“不交给卢崇,而是让张大可来负责。”姜榆罔说:“我已经和卢崇谈过了,将现在的炼金院一分为三。”
“卢崇的炼金院,保留手艺最精湛的熟练武器工匠和冶炼师傅,继续负责武器的生产。”
“除此之外,一些不太精通武器工艺的工匠和大多手较生的新手工匠,归为张大可管理,负责各种日常物件的生产,这一部门我将其命名为:造物院。”姜榆罔向阿天介绍道。
“我打算把新工匠的培养和选拔的任务也交给大可,以便于不断挑选技艺精熟者加入炼金院。”
“最后,全部的建筑工匠归于刀云月刀师傅手下,负责莽古堡的建造和此后所有建筑的建造,这一部门称为:天工院。”姜榆罔说:“天工造物和炼金,三个部门共同构成了我们莽古堡的工业基础。”
阿天口中重复着“工业”两字,虽然姜榆罔没具体说,但她大概猜测到这里面的“工”是工匠的“工”,业是“产业”的“业”。
对她这个生活于十五世纪中叶,大明正统年间的“古人”来说,“工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她也隐约间能感受到这个概念中潜藏的无穷力量。
从最基本的金属冶炼,到后来进行修缮布面甲,再到逐步生产长刀,长矛,头盔和各种新农具与打猎用的武器,最后是精巧的新式火铳,定装弹和鸟铳,可能,这就是“工业”的力量吧。阿天这样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