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畏敌怯战
“临阵换将,实乃兵家大忌,还望我王三思啊。”老国尉杜卓听了赵王的想法,第一个开口反对。他跟廉颇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两人关系非比寻常,所以于公于私,杜卓都不愿看到阵前更换主帅这种情况出现。
宦者令缪成略一沉吟,顺着赵王的想法道:“杜老,凡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临阵换将虽然有风险,但是总好过原先的主将一直犯错而不及时纠正啊。”
杜卓身居国尉之职,掌管赵国兵甲军务久矣,怎么可能把缪成放在眼里,他冷哼一声,道:“缪大人,你说廉老将军一直犯错,恐怕有失公允吧。”
中大夫陈缭是赵王新进提拔的年轻官员,属于赵王刻意培植依仗的少壮派,此时他抢着说道:“杜老,长平前线一败再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开战之初,我军在长平地区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纵贯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相互连接,辅以二十几万赵军精锐,可谓是固若金汤。然而廉老将军空有坚固后盾和雄厚兵力,却连番错失良机,不仅没有趁秦军初来,立足不稳的时候勇敢进攻,反而龟缩怯战,畏首畏尾,致使秦国人能够完全放开手脚,随意打击我们各处薄弱环节。加上昨天送来的新战报,我们已经连输十六场,空仓岭防线彻底崩溃,若不是有丹水这样的天然屏障,恐怕秦军现在都要打过百里石长城,直逼邯郸了。”
“你一个书生懂什么?”杜卓气愤道:“廉老将军出征之前就曾明确说过,他将会在前线采取稳步防守的策略,利用空间地理条件,层层损耗秦军战力,一直拖到秦国支撑不住的时候,才会发动最后的反击。眼下局面正如他当初判断谋划的样子,哪有什么错失良机可言?”
担任司马之职的赵伦闻言微微点头:“杜老讲的没错,秦军虽然气盛,但是久拖下去,肯定对咱们更为有利。”
赵伦出身赵国王族,又是执掌兵权的重臣,他这么说,顿时得到了不少军方老臣的认可。
眼看御前廷议的风向要被带偏,赵王不禁眉头紧锁,瞥了瞥站在一旁的平原君赵胜。
自从老丞相蔺相如因病不能理政之后,身为假相,也就是副丞相的平原君基本上担起了整个朝堂的重任。他虽然也偏向老臣子们的意见,主张不要轻易换将,不过赵王之前已经专门为此跟自己通过了气,强烈暗示他要支持换将的圣意,甚至还用丞相之位来做交换的条件,逼他就范。
平原君不禁有些踌躇起来。从理智上讲,他并不愿意赵国在军事上冒进胡来,但是,成为大赵丞相一直是他心中渴求的政治目标,所以更不希望与这难得的权位失之交臂。
再三权衡之后,赵胜终于做出了选择,他轻轻咳嗽一声,不慌不忙的说道:“廉颇当初的主张,确实是以退为进,打算利用秦军补给线过长的劣势,通过消磨损耗的方法,逐步转变战场格局,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不过……”
他略微顿了顿,接着道:“不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敌人更不可能乖乖按照咱们设想好的计划走。我们晓得用拖字诀,难道秦王和他的大臣们看不出来其中的门道吗?杜卓,赵伦,二位都是老军伍了,你们说说看,倘若位置交换,你是秦王,面对长平的赵军防线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反对换将的“保廉派”大臣都不禁微微一愣。杜卓为人实诚,沉声道:“君上,我若是秦王,定然会选择速战速决的策略,发兵猛攻。”
“是啊,无论换成谁,只要脑子没毛病,也肯定得拼命突破赵军的防线才行。”赵胜从容不迫的说道:“所以,眼下长平战事失利,谁敢说就一定是在按照廉颇之前计划好的走向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一味死守,会不会正好中了秦军下怀,更加方便他们无所顾忌的四面出击,轮番得手呢?”
杜卓闻言一时语塞,没法再拍着胸脯保证,目前连番被秦军突破的恶劣局面,完全是廉颇胸有成竹的谋算。
平原君的小跟班——中尉蔡江非常默契的递话道:“依君上的意思,长平战事又当如何呢?”
平原君淡淡说道:“在我说出想法之前,还有一事需要各位好好考虑。”
他转向赵伦,问道:“目前秦军主将是谁?”
长平战场打了许久时间,天下都为之震动,所以平原君这个问题显然是在明知故问了。不过,赵伦作为司马,专掌军情之职,既然副丞相可口询问,他也必须认真作答:“回禀君上,秦军的统帅是大将王龁。”
“为什么不是武安君?”赵胜又问道。
“额,据咸阳的细作回报,武安君白起长期操劳,前年受了风寒后便一直卧病在家。”赵伦答道:“秦王爱惜臣下,不忍让白起再受远征之苦,故而没有命他担任此次主将。”
平原君微微一笑:“武安君的身体好些了吗?”
赵伦道:“据传闻是见好了。虽然还没有恢复上朝,但是听说饮食起居逐渐正常,偶尔还能乘车到咸阳郊外散心。”
平原君赵胜忽然面色一沉,问众人道:“如果王龁在长平久攻不下,秦王会不会很快启用武安君?如果白起真的亲临前线,你们谁还有把握能击败秦军?”
这两个问题仿佛两记重锤,狠狠的砸在大臣们的心头:大秦武安君的赫赫威名,岂是闹着玩儿的?一旦让白起这个狠人统帅秦军,廉颇也未必能扛得住啊。
平原君赵胜冷笑道:“两军交战,统帅也是战机的一种。秦国尚未派出白起,正是我军难得的机会,此时不展开决胜会战,更待何时?”
眼见一种大臣被平原君说的哑口无言,一直没吭声的晋阳公主赵琦忍不住道:“君上,我们也都同意你的分析。不过攻也好,防也罢,这只是战略选择上的问题,没必要非得更换主帅呀。廉老将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让他指挥反击,不是更稳当吗?”
平原君瞅了瞅赵琦,淡淡道:“公主,你忘了吗?前阵子你托我给廉颇去信,建议他寻找机会,适时发动进攻,争取能够夺回一些丢掉的城池。你还记得他是怎么回复的吗?”
赵琦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当众提起此事,不禁微微愣怔,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赵王则好奇的问道:“哦,竟然还有这事儿?廉颇当时是怎么回复的?”
平原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我王,廉颇回信说,坚守之策不容丝毫改变,只要他当一天主帅,赵军一天就绝不会离开营垒防线,给秦国人可趁之机。”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面面相觑,心中也都各有想法。支持廉颇的大臣,都认为老将军主意把的牢,不轻易受朝廷的干扰影响,实为大将之风;支持换将的大臣,则感觉廉颇因循守旧,不懂变通,这样的人担任统帅,定然累死三军。
而保持中立态度的大臣们却不禁犹豫起来,殊难判断廉颇这么坚决,到底是对还是错。
赵王的反应倒是非常明确,他眉头紧锁、面色不善,沉声说了四个字:“刚愎自用!”
一国之君给前线主将下了这样的评语,无论对主将个人而言,还是对正在作战的全军而言,恐怕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大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没人再敢言语。
赵琦沉默片刻,决定换个角度应付,于是试探着说道:“王兄,您主张更换统帅,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赵王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再次转头望向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见状会意,开口说道:“我王,臣有一个人选推荐。”
“哦?相国看中何人,讲出来给寡人听听。”
“新任轻车将军、马服子赵括。”平原君朗声答道:“赵括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在讨论战策之时,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经常自认不是其对手。之前,臣曾专门与赵括谈及长平之战的谋划,发现此人思路清晰、考虑周详,克敌制胜的方法了然于胸,且非常可行,实乃将帅之才!”
末了,他又补了一句:“纵观满朝武将,也唯有赵括一直主张以攻代守,有勇气跟秦军一决高低。”
“好!马服子确有其父之风!”赵王赞叹道:“当年赵括的父亲,我大赵名将赵奢,率领孤军迎战秦国,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取得瘀与之战的胜利。寡人记得,那时候先王得知秦国人要攻打瘀与,曾先去询问了廉颇、乐乘等所谓名将,可否派兵救援,廉颇等人皆说秦军势大,不可救援,唯有赵奢不惧强敌,坚持出兵抵抗。唉,如此看来,真是一贯如此啊。”
赵王所说的这个“一贯如此”,究竟是什么意思,众大臣当然都心中有数。当年在瘀与,廉颇不敢与秦军对阵,如今在长平,老将军仍旧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这顶“畏敌怯战”的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宦者令缪成略一沉吟,顺着赵王的想法道:“杜老,凡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临阵换将虽然有风险,但是总好过原先的主将一直犯错而不及时纠正啊。”
杜卓身居国尉之职,掌管赵国兵甲军务久矣,怎么可能把缪成放在眼里,他冷哼一声,道:“缪大人,你说廉老将军一直犯错,恐怕有失公允吧。”
中大夫陈缭是赵王新进提拔的年轻官员,属于赵王刻意培植依仗的少壮派,此时他抢着说道:“杜老,长平前线一败再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开战之初,我军在长平地区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纵贯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相互连接,辅以二十几万赵军精锐,可谓是固若金汤。然而廉老将军空有坚固后盾和雄厚兵力,却连番错失良机,不仅没有趁秦军初来,立足不稳的时候勇敢进攻,反而龟缩怯战,畏首畏尾,致使秦国人能够完全放开手脚,随意打击我们各处薄弱环节。加上昨天送来的新战报,我们已经连输十六场,空仓岭防线彻底崩溃,若不是有丹水这样的天然屏障,恐怕秦军现在都要打过百里石长城,直逼邯郸了。”
“你一个书生懂什么?”杜卓气愤道:“廉老将军出征之前就曾明确说过,他将会在前线采取稳步防守的策略,利用空间地理条件,层层损耗秦军战力,一直拖到秦国支撑不住的时候,才会发动最后的反击。眼下局面正如他当初判断谋划的样子,哪有什么错失良机可言?”
担任司马之职的赵伦闻言微微点头:“杜老讲的没错,秦军虽然气盛,但是久拖下去,肯定对咱们更为有利。”
赵伦出身赵国王族,又是执掌兵权的重臣,他这么说,顿时得到了不少军方老臣的认可。
眼看御前廷议的风向要被带偏,赵王不禁眉头紧锁,瞥了瞥站在一旁的平原君赵胜。
自从老丞相蔺相如因病不能理政之后,身为假相,也就是副丞相的平原君基本上担起了整个朝堂的重任。他虽然也偏向老臣子们的意见,主张不要轻易换将,不过赵王之前已经专门为此跟自己通过了气,强烈暗示他要支持换将的圣意,甚至还用丞相之位来做交换的条件,逼他就范。
平原君不禁有些踌躇起来。从理智上讲,他并不愿意赵国在军事上冒进胡来,但是,成为大赵丞相一直是他心中渴求的政治目标,所以更不希望与这难得的权位失之交臂。
再三权衡之后,赵胜终于做出了选择,他轻轻咳嗽一声,不慌不忙的说道:“廉颇当初的主张,确实是以退为进,打算利用秦军补给线过长的劣势,通过消磨损耗的方法,逐步转变战场格局,进而取得最终的胜利。不过……”
他略微顿了顿,接着道:“不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敌人更不可能乖乖按照咱们设想好的计划走。我们晓得用拖字诀,难道秦王和他的大臣们看不出来其中的门道吗?杜卓,赵伦,二位都是老军伍了,你们说说看,倘若位置交换,你是秦王,面对长平的赵军防线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反对换将的“保廉派”大臣都不禁微微一愣。杜卓为人实诚,沉声道:“君上,我若是秦王,定然会选择速战速决的策略,发兵猛攻。”
“是啊,无论换成谁,只要脑子没毛病,也肯定得拼命突破赵军的防线才行。”赵胜从容不迫的说道:“所以,眼下长平战事失利,谁敢说就一定是在按照廉颇之前计划好的走向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一味死守,会不会正好中了秦军下怀,更加方便他们无所顾忌的四面出击,轮番得手呢?”
杜卓闻言一时语塞,没法再拍着胸脯保证,目前连番被秦军突破的恶劣局面,完全是廉颇胸有成竹的谋算。
平原君的小跟班——中尉蔡江非常默契的递话道:“依君上的意思,长平战事又当如何呢?”
平原君淡淡说道:“在我说出想法之前,还有一事需要各位好好考虑。”
他转向赵伦,问道:“目前秦军主将是谁?”
长平战场打了许久时间,天下都为之震动,所以平原君这个问题显然是在明知故问了。不过,赵伦作为司马,专掌军情之职,既然副丞相可口询问,他也必须认真作答:“回禀君上,秦军的统帅是大将王龁。”
“为什么不是武安君?”赵胜又问道。
“额,据咸阳的细作回报,武安君白起长期操劳,前年受了风寒后便一直卧病在家。”赵伦答道:“秦王爱惜臣下,不忍让白起再受远征之苦,故而没有命他担任此次主将。”
平原君微微一笑:“武安君的身体好些了吗?”
赵伦道:“据传闻是见好了。虽然还没有恢复上朝,但是听说饮食起居逐渐正常,偶尔还能乘车到咸阳郊外散心。”
平原君赵胜忽然面色一沉,问众人道:“如果王龁在长平久攻不下,秦王会不会很快启用武安君?如果白起真的亲临前线,你们谁还有把握能击败秦军?”
这两个问题仿佛两记重锤,狠狠的砸在大臣们的心头:大秦武安君的赫赫威名,岂是闹着玩儿的?一旦让白起这个狠人统帅秦军,廉颇也未必能扛得住啊。
平原君赵胜冷笑道:“两军交战,统帅也是战机的一种。秦国尚未派出白起,正是我军难得的机会,此时不展开决胜会战,更待何时?”
眼见一种大臣被平原君说的哑口无言,一直没吭声的晋阳公主赵琦忍不住道:“君上,我们也都同意你的分析。不过攻也好,防也罢,这只是战略选择上的问题,没必要非得更换主帅呀。廉老将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让他指挥反击,不是更稳当吗?”
平原君瞅了瞅赵琦,淡淡道:“公主,你忘了吗?前阵子你托我给廉颇去信,建议他寻找机会,适时发动进攻,争取能够夺回一些丢掉的城池。你还记得他是怎么回复的吗?”
赵琦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当众提起此事,不禁微微愣怔,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赵王则好奇的问道:“哦,竟然还有这事儿?廉颇当时是怎么回复的?”
平原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我王,廉颇回信说,坚守之策不容丝毫改变,只要他当一天主帅,赵军一天就绝不会离开营垒防线,给秦国人可趁之机。”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面面相觑,心中也都各有想法。支持廉颇的大臣,都认为老将军主意把的牢,不轻易受朝廷的干扰影响,实为大将之风;支持换将的大臣,则感觉廉颇因循守旧,不懂变通,这样的人担任统帅,定然累死三军。
而保持中立态度的大臣们却不禁犹豫起来,殊难判断廉颇这么坚决,到底是对还是错。
赵王的反应倒是非常明确,他眉头紧锁、面色不善,沉声说了四个字:“刚愎自用!”
一国之君给前线主将下了这样的评语,无论对主将个人而言,还是对正在作战的全军而言,恐怕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大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没人再敢言语。
赵琦沉默片刻,决定换个角度应付,于是试探着说道:“王兄,您主张更换统帅,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赵王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再次转头望向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见状会意,开口说道:“我王,臣有一个人选推荐。”
“哦?相国看中何人,讲出来给寡人听听。”
“新任轻车将军、马服子赵括。”平原君朗声答道:“赵括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在讨论战策之时,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经常自认不是其对手。之前,臣曾专门与赵括谈及长平之战的谋划,发现此人思路清晰、考虑周详,克敌制胜的方法了然于胸,且非常可行,实乃将帅之才!”
末了,他又补了一句:“纵观满朝武将,也唯有赵括一直主张以攻代守,有勇气跟秦军一决高低。”
“好!马服子确有其父之风!”赵王赞叹道:“当年赵括的父亲,我大赵名将赵奢,率领孤军迎战秦国,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取得瘀与之战的胜利。寡人记得,那时候先王得知秦国人要攻打瘀与,曾先去询问了廉颇、乐乘等所谓名将,可否派兵救援,廉颇等人皆说秦军势大,不可救援,唯有赵奢不惧强敌,坚持出兵抵抗。唉,如此看来,真是一贯如此啊。”
赵王所说的这个“一贯如此”,究竟是什么意思,众大臣当然都心中有数。当年在瘀与,廉颇不敢与秦军对阵,如今在长平,老将军仍旧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这顶“畏敌怯战”的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