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
第七章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安抚王骥。
王骥这个八旬老翁,是老亦弥坚,特别是在正统十四年猫儿庄之败后,就掀起了对五军都督府进攻的号角。
他作为兵部的后台,让兵部重回正统初年的咄咄逼人之态。
大明天下任何关于军事的事情,都必须禀报兵部,似乎兵部才是正管,而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一个养老机构。
王骥更是推荐了兵部尚书罗通。
在压制五军都督府这一件事情上,罗通比王骥更积极。
当初王骥督师西北的时候,罗通就在王骥幕中,但是王骥并不喜欢罗通,甚至还弹劾了罗通,将罗通降为河泊所大使,一个九品官。
原因就是罗通这个人,能文能武,但是好色贪财。
能文就不用说了,他是进士出身,科名不低,能武就是宣德年间,他担任交趾清化州地方官,为交趾兵所困,孤立无援,坚守孤城,最后等到了援军。
这样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撑下来的。
当时朱祁镇因为与瓦刺交兵之事将王骥调入内阁之中,王骥一看兵部的人,心中就觉得这些人能当承平时候的兵部尚书,但是却不能承担一国之兵相。
所以王骥立即起复了罗通,这个时候的罗通也老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贪钱的毛病还有,但是好色已经好不起来了。
王骥将最艰难的工作都让罗通去做,而罗通都很好的完成了。
不管是因为瓦刺大军突然南下,紧急为成国公大军准备后勤,还是猫儿庄之战后,立即为孟瑛大军准备各种物资。
特别要提一下,那就孟瑛所用的战车都是用驰道的马车改装的,这就是罗通的建议,而且是他着手完成的。
一两万辆马车,在短短数日之内,完成了改造。
之后更是在冒着被瓦刺截杀的风险,巡视宣大各地,视察各地仓储。在瓦刺攻居庸关的时候,他也参与进去。
这一系列的功劳,最后被王骥推荐为兵部尚书。
其实王骥对罗通一些臭毛病,还是不大喜欢,罗通好大言,与人谈论兵事,能够滔滔不绝。
但是王骥却没有在下辈之中,找出一个能用来压制五军都督府的人才。
就好像杨荣选中他一样,他的政治衣钵也要有继承人。
罗通在兵部尚书任上,就一定会极致主张兵部的权力。能将他趁着猫儿庄之败,勋贵集团新老交替时期,夺过来的权力保留下来。
这一点他也知道很难。
因为朱祁镇对五军都督府规划,决计不仅仅是一个勋贵的养老院,也不仅仅是一个统兵机构。
但是朱祁镇没有心思与王骥硬抗。
却是因为一来,猫儿庄之败乃是军方的污点,并非区区一个黑山之战,就能挽回颜面的,正是这种政治力量的失衡,才让王骥有了咄咄逼人的底气。
王骥背后有大部分文官的支持。
所以,朱祁镇不会逆潮流而动。
二来,王骥已经老了,能有几年好活,政坛上有一句话,叫做人走茶凉,王骥即便今天做了再厉害,等王骥不在了。
朱祁镇想改回来不容易多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王骥这般的老臣。
朱祁镇步步退却的时候,也趁机与王骥做了交换。
什么样的交换,那就是重设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军事最高的指挥机构,在朱祁镇看来,他应该是什么样的?固然要有明军云集,也要有无数僚属,分门别类的执掌各方面的情况。
而今却是兵部一直在扩张自己的权力,一个劲的增添小吏,但是五军都督府之中门可罗雀,甚至连仅有一些小吏,也是吃闲饭的。
朱祁镇细细想来,处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兵部执掌军需,是合适的,少府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下,执掌军械,锦衣卫执掌情报。五军都督府之中倒是有军队以及各方卫所的花名册,但是有多准就说不准了。
但是有一点却让朱祁镇感到不舒服,那就是军中监督谁来?
如果说,控制太过,监军权力太大,那自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一点监军都没有,放任自流,那也是不行的。
而大明朝的体制到了朱祁镇这个,其实已经很健全了。
军中监督是谁做的?是太监。
几乎大明的全部军队都有太监监军,但是太监忠心有余,但是能力却不足的很。几乎每一个监军太监都闹出什么事情来。
如亦失哈,刘永诚这般的太监,却是少之又少了。
特别是当时走私案,其主力,也是最胆大的就是太监。
虽然朱祁镇还没有完全撤掉宦官监军,但是每一个出去的太监,朱祁镇都细细考察,都找一些老实安分,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的太监。
虽然这些太监能力有限,真遇见什么造反的事件,未必能够力挽狂澜,但是他也没有见过,真有什么造反是监军能镇压下去的。
只要他们老实安分就行了。
但是军中监督,太监不能胜任,朱祁镇只能寻找新的方式。
当他发现,文官对军中插手最大最多的事情,就司法权,也就是军中犯法,主审的却是刑部。
在这种情况之下,文官稍稍有些倾向性,就能让一个将领生,或者死。武将就在文官面前低一头。
除非朱祁镇出面,下诏狱亲审。
但是就朱祁镇而言,他并不喜欢这种破坏规则的情况。
在他看来,凡是要锦衣卫出面的案子,要么特别重大,可以是影响重大,也可能是涉及到一些大人物,要么就是特别敏感,内情纷杂,关系到一些不能让人知道事情。
除此之外,锦衣卫都不应该涉足。
而且大明这么多军队,真正算起来每天大概都有案子发生。朱祁镇又不可能事事都管,于是一个独立军法体系就非常重要了。
一来就是为了斩断文官间接插手军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来就是一个独立健全的军法体系,也是军中一种监督方式。
在他看来, 要比太监监军靠谱的多。
而这个军法体系,其实在太祖时期就有,那就是断事官体系。
在太祖年间,军中案子都归入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但是这断事官在建文帝改革之中,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被改革掉了。
在太宗靖难功成之后,改掉了所有建文新政,唯有这一件事情并没有改过来。
这也让朱祁镇很纳闷,他至今揣测不住太宗皇帝的意思。但是在朱祁镇看来,一个健全的军法体系,他们维护军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朱祁镇。
因为朱祁镇是军法的制定者。
而且朱祁镇要断事官,其实也是再增加五军都督府的职能,这一次京营的改革,其实朱祁镇近乎亲自下场,很多事情都是直接与内阁沟通,这是因为京营太重要了。
决计不能有失。
但是将来怎么办?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总不能让朱祁镇一个个亲手处置吧,也不能让兵部去做吧,兵部做了这一件事情,五军都督府还有什么独立性?
朱祁镇需要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们能难摆脱彼此单独做成。
而不是一家独大。
想让五军都督府成为这样的机构,五军都督府的庶务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增加断事官还是其中一个手段。
迟早朱祁镇会完善五军都督府,成为一个行政能力上,比六部任何一个衙门都不差的办事机构。
而不是养老机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安抚王骥。
王骥这个八旬老翁,是老亦弥坚,特别是在正统十四年猫儿庄之败后,就掀起了对五军都督府进攻的号角。
他作为兵部的后台,让兵部重回正统初年的咄咄逼人之态。
大明天下任何关于军事的事情,都必须禀报兵部,似乎兵部才是正管,而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一个养老机构。
王骥更是推荐了兵部尚书罗通。
在压制五军都督府这一件事情上,罗通比王骥更积极。
当初王骥督师西北的时候,罗通就在王骥幕中,但是王骥并不喜欢罗通,甚至还弹劾了罗通,将罗通降为河泊所大使,一个九品官。
原因就是罗通这个人,能文能武,但是好色贪财。
能文就不用说了,他是进士出身,科名不低,能武就是宣德年间,他担任交趾清化州地方官,为交趾兵所困,孤立无援,坚守孤城,最后等到了援军。
这样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撑下来的。
当时朱祁镇因为与瓦刺交兵之事将王骥调入内阁之中,王骥一看兵部的人,心中就觉得这些人能当承平时候的兵部尚书,但是却不能承担一国之兵相。
所以王骥立即起复了罗通,这个时候的罗通也老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贪钱的毛病还有,但是好色已经好不起来了。
王骥将最艰难的工作都让罗通去做,而罗通都很好的完成了。
不管是因为瓦刺大军突然南下,紧急为成国公大军准备后勤,还是猫儿庄之战后,立即为孟瑛大军准备各种物资。
特别要提一下,那就孟瑛所用的战车都是用驰道的马车改装的,这就是罗通的建议,而且是他着手完成的。
一两万辆马车,在短短数日之内,完成了改造。
之后更是在冒着被瓦刺截杀的风险,巡视宣大各地,视察各地仓储。在瓦刺攻居庸关的时候,他也参与进去。
这一系列的功劳,最后被王骥推荐为兵部尚书。
其实王骥对罗通一些臭毛病,还是不大喜欢,罗通好大言,与人谈论兵事,能够滔滔不绝。
但是王骥却没有在下辈之中,找出一个能用来压制五军都督府的人才。
就好像杨荣选中他一样,他的政治衣钵也要有继承人。
罗通在兵部尚书任上,就一定会极致主张兵部的权力。能将他趁着猫儿庄之败,勋贵集团新老交替时期,夺过来的权力保留下来。
这一点他也知道很难。
因为朱祁镇对五军都督府规划,决计不仅仅是一个勋贵的养老院,也不仅仅是一个统兵机构。
但是朱祁镇没有心思与王骥硬抗。
却是因为一来,猫儿庄之败乃是军方的污点,并非区区一个黑山之战,就能挽回颜面的,正是这种政治力量的失衡,才让王骥有了咄咄逼人的底气。
王骥背后有大部分文官的支持。
所以,朱祁镇不会逆潮流而动。
二来,王骥已经老了,能有几年好活,政坛上有一句话,叫做人走茶凉,王骥即便今天做了再厉害,等王骥不在了。
朱祁镇想改回来不容易多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王骥这般的老臣。
朱祁镇步步退却的时候,也趁机与王骥做了交换。
什么样的交换,那就是重设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五军都督府作为全国军事最高的指挥机构,在朱祁镇看来,他应该是什么样的?固然要有明军云集,也要有无数僚属,分门别类的执掌各方面的情况。
而今却是兵部一直在扩张自己的权力,一个劲的增添小吏,但是五军都督府之中门可罗雀,甚至连仅有一些小吏,也是吃闲饭的。
朱祁镇细细想来,处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兵部执掌军需,是合适的,少府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下,执掌军械,锦衣卫执掌情报。五军都督府之中倒是有军队以及各方卫所的花名册,但是有多准就说不准了。
但是有一点却让朱祁镇感到不舒服,那就是军中监督谁来?
如果说,控制太过,监军权力太大,那自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一点监军都没有,放任自流,那也是不行的。
而大明朝的体制到了朱祁镇这个,其实已经很健全了。
军中监督是谁做的?是太监。
几乎大明的全部军队都有太监监军,但是太监忠心有余,但是能力却不足的很。几乎每一个监军太监都闹出什么事情来。
如亦失哈,刘永诚这般的太监,却是少之又少了。
特别是当时走私案,其主力,也是最胆大的就是太监。
虽然朱祁镇还没有完全撤掉宦官监军,但是每一个出去的太监,朱祁镇都细细考察,都找一些老实安分,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反抗的太监。
虽然这些太监能力有限,真遇见什么造反的事件,未必能够力挽狂澜,但是他也没有见过,真有什么造反是监军能镇压下去的。
只要他们老实安分就行了。
但是军中监督,太监不能胜任,朱祁镇只能寻找新的方式。
当他发现,文官对军中插手最大最多的事情,就司法权,也就是军中犯法,主审的却是刑部。
在这种情况之下,文官稍稍有些倾向性,就能让一个将领生,或者死。武将就在文官面前低一头。
除非朱祁镇出面,下诏狱亲审。
但是就朱祁镇而言,他并不喜欢这种破坏规则的情况。
在他看来,凡是要锦衣卫出面的案子,要么特别重大,可以是影响重大,也可能是涉及到一些大人物,要么就是特别敏感,内情纷杂,关系到一些不能让人知道事情。
除此之外,锦衣卫都不应该涉足。
而且大明这么多军队,真正算起来每天大概都有案子发生。朱祁镇又不可能事事都管,于是一个独立军法体系就非常重要了。
一来就是为了斩断文官间接插手军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来就是一个独立健全的军法体系,也是军中一种监督方式。
在他看来, 要比太监监军靠谱的多。
而这个军法体系,其实在太祖时期就有,那就是断事官体系。
在太祖年间,军中案子都归入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但是这断事官在建文帝改革之中,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被改革掉了。
在太宗靖难功成之后,改掉了所有建文新政,唯有这一件事情并没有改过来。
这也让朱祁镇很纳闷,他至今揣测不住太宗皇帝的意思。但是在朱祁镇看来,一个健全的军法体系,他们维护军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朱祁镇。
因为朱祁镇是军法的制定者。
而且朱祁镇要断事官,其实也是再增加五军都督府的职能,这一次京营的改革,其实朱祁镇近乎亲自下场,很多事情都是直接与内阁沟通,这是因为京营太重要了。
决计不能有失。
但是将来怎么办?
大明三百多个卫所,总不能让朱祁镇一个个亲手处置吧,也不能让兵部去做吧,兵部做了这一件事情,五军都督府还有什么独立性?
朱祁镇需要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是一对欢喜冤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们能难摆脱彼此单独做成。
而不是一家独大。
想让五军都督府成为这样的机构,五军都督府的庶务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增加断事官还是其中一个手段。
迟早朱祁镇会完善五军都督府,成为一个行政能力上,比六部任何一个衙门都不差的办事机构。
而不是养老机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