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
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
朱祁镇听了张忠的话,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总体来说,还是很高兴的。
“好。交趾情况,朕也明了了大半。”朱祁镇说道:“只是交趾情况弄成而今这个样子,实在难堪,却不知道这交趾该如何治理?卿有何教朕?”
此言一出,张忠呼吸又急促了几分。
如果之前的情况,不过说明情况,而今却是建言献策了。
更不要说,是治交趾策。
交趾而今已经是安南国了,早已不是大明交趾省了。而朱祁镇却依旧问如何治理交趾,其中的含义,张忠岂能不懂。
也就是说,朱祁镇有再攻交趾之心。
一时间,张忠既喜且恨。
喜的是,如果再战安南,那么当用谁为帅,不用说,一定是英国公一脉,原因很简单,只有英国公旧部,有足够的经验。
其实如果英国公张辅年轻一点的话,用张辅最合适。
而且张辅也老了,而今也有六十有余了,更不要看朝中的情况,在今上亲政之前,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做的。
而等到皇帝亲政,又要数年。
那时候的张辅都是快七十的人了,如何还能带兵打仗啊。
如果他的身子好,正是他代父出征的大好机会。
十几年后,他也不过是张辅当初征交趾的年纪。
而且在明代,也常有父子相继为将的传统。只是他的身体,却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十几年后了。
张忠压制住心中的情绪,说道:“臣以为郡县安南之策太过草率了。”
越是身体不好,他越是有青史留名的冲动,故而说话也不太讲究。直接否定了太宗皇帝决策。说道:“中原百姓与交趾百姓,看似无二,其实两心。”
“所以欲郡县安南,不可操之过急。”
朱祁镇说道:“朕以为,你会赞成,复封之策。”
复封之策,其实就是弃交趾之策。
这一件事情,在朝廷大军还没有撤出交趾的时候,朝中就有所议论,而宣宗皇帝也多次与大臣商议,其中就有杨士奇等人。
原因很简单,朝廷承担不起安南的消耗了。
从永乐五年,张辅平定交趾之后,到宣德年间,放弃交趾,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无年没有战事,再加上永乐年间所做的大事,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等等等。那一样不是极大的消耗国力。
大明国力不能支撑,也是自然而然的。
交趾在大明就好像是一个大伤口,弃交趾,虽然看上去很没出息,但是有非常现实的需要。
“陛下,为了交趾,我大明战死士卒,何止十万,其中有多少忠臣良将,他们客死他乡,如果不能复收交趾,这些人都白死了?”张忠大声说道:“太宗皇帝之业,就这样丢弃?”
对别人来说,交趾是很遥远的概念。
但是对他来说,交趾却是很清楚且清晰的。
当然了,他没有去过交趾。他出生的时候,张辅早已四征交趾回来了。
但是他有印象,很多叔叔伯伯,从交趾来京师,都要拜会张辅,他作为儿子也出门见客。当交趾大败的消息传来。
他清楚的记得父亲的脸色。
从来坚毅的父亲,用非常软弱的声音告诉他。当初那些叔叔伯伯们,再也来不了了。
还记得商议弃交趾决策传出来,父亲将自己关在后园之中,将战死交趾的叔叔伯伯名字,一一个刻在神位之上,一边喝酒,一边刻字。
母亲强行大开后院的时候,却见父亲躺在遍地的神位之中,大醉淋漓,泪流满面。
故而天下人都可以说弃交趾,英国公府却不能有一个人这样说。
因为对英国公府来说,这不仅仅是国仇,还是家恨。
“朕没忘。”朱祁镇一字一句的说道:“故而才要问你,定交趾之策,如果灭交趾而不能定,那么朕不管能不能忘记,都不会再攻交趾。”
张忠说道:“臣明白,只是平交趾之策,向来就有,只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用。”
朱祁镇说道:“你说。”
张忠说道:“既然不能郡县,只能封建交趾,用异姓王,何如用同姓王。用宗室亲王镇守交趾。或裂土封国之。”
王振见状,心中暗道:“却不想这少英国公,却是一个胆大包天之徒。”
靖难之事,从来大明朝的伤疤,在靖难刚刚过去几十年,谁也不敢提这一件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在大明朝却是政治正确。
那就是削藩。
建文,太宗,仁宗,宣宗,在这一点上几乎一脉相承,只是有人做的好,有些人做不好而已。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样的场合说与削藩相反的建议。
张忠的胆子还真大。
张忠或许也明白这一点,立即解释道:“此非臣之策,乃是臣揣摩太宗皇帝的遗意。”
“汉庶人,乃太宗皇帝爱子。在靖难之时,立有大功,太宗皇帝却不以美地封之,却想封之于交趾,云南。”
“何也,非太宗不爱子,而是为之计长远,这都是偏远之地,或有土司做乱,或百姓不附,然以汉庶人之能,足以镇之。”
“若汉庶人听太宗皇帝之命,而今已经是南方一强藩。只要恭顺朝廷,如朝鲜,安南何异之。”
“大胆。”王振厉色喝骂道。
张忠立即跪到在地面上,说道:“臣死罪。”
汉庶人就是汉王。
汉王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是被宣宗皇帝放在铜鼎之中,生生的烧死。汉王觉得自己可以比太宗皇帝,也学太宗皇帝起兵,却被宣宗皇帝荡平了。
只是不管怎么说,这一件事情,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汉王不在山东,而交趾,拥兵数十万,说不定这事情,就不办了。
可以说,张忠举得这个例子,并不是太好的。
张忠跪在地面上,依然说道:“臣举例不当,然襄王议封的时候,宣宗也有封云南之意,岂非此意哉。”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好了,你不要再说了。你的意思,朕知道了。”
封建之策,这话还有人敢说出来,让朱祁镇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一件事情,却正中朱祁镇下怀。
朱祁镇还真有封建之意。当然并不是在安南,云南,而是在海外。
毕竟海外这么多的地方,大明的统治能力,统治安南都有些力有不及,更不要说海外的其他地方。
所以封建之策,朱祁镇早就想过了。
只是不是现在。
朱祁镇说道:“看在英国公的面子上,之前的话,朕没有听过,王大伴将身边的人管好,今日的谈话,有一个字,传出去。王大伴知道,怎么办。”
王振立即说道:“奴婢明白。”
朱祁镇说道:“张卿乃英国公之后,将来必然继承英国公府,为国家重臣,有些话,还是要三思之后,才能说出口的。”
“看你也累了,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
随即朱祁镇一示意,立即有小太监将张忠送出了乾清宫。
张忠出了乾清宫之后,只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衣服都湿透了。
而今固然已经入夏,但是乾清宫之中,却是有冰块,并不是太热,这是紧张的。他都有一点后怕,不知道刚刚怎么才敢说出那样的话。
不过,他细细揣摩朱祁镇的意思,只觉得话中有话。
最后一个三思,到底是说他说的不对,还是他说的不完善?一时间张忠揣摩了好一阵子,眼睛越来越亮,他越发倾向于后者了。
单单封建不能解决安南的问题。也就是说,陛下对封建本身并不在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朱祁镇听了张忠的话,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总体来说,还是很高兴的。
“好。交趾情况,朕也明了了大半。”朱祁镇说道:“只是交趾情况弄成而今这个样子,实在难堪,却不知道这交趾该如何治理?卿有何教朕?”
此言一出,张忠呼吸又急促了几分。
如果之前的情况,不过说明情况,而今却是建言献策了。
更不要说,是治交趾策。
交趾而今已经是安南国了,早已不是大明交趾省了。而朱祁镇却依旧问如何治理交趾,其中的含义,张忠岂能不懂。
也就是说,朱祁镇有再攻交趾之心。
一时间,张忠既喜且恨。
喜的是,如果再战安南,那么当用谁为帅,不用说,一定是英国公一脉,原因很简单,只有英国公旧部,有足够的经验。
其实如果英国公张辅年轻一点的话,用张辅最合适。
而且张辅也老了,而今也有六十有余了,更不要看朝中的情况,在今上亲政之前,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做的。
而等到皇帝亲政,又要数年。
那时候的张辅都是快七十的人了,如何还能带兵打仗啊。
如果他的身子好,正是他代父出征的大好机会。
十几年后,他也不过是张辅当初征交趾的年纪。
而且在明代,也常有父子相继为将的传统。只是他的身体,却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十几年后了。
张忠压制住心中的情绪,说道:“臣以为郡县安南之策太过草率了。”
越是身体不好,他越是有青史留名的冲动,故而说话也不太讲究。直接否定了太宗皇帝决策。说道:“中原百姓与交趾百姓,看似无二,其实两心。”
“所以欲郡县安南,不可操之过急。”
朱祁镇说道:“朕以为,你会赞成,复封之策。”
复封之策,其实就是弃交趾之策。
这一件事情,在朝廷大军还没有撤出交趾的时候,朝中就有所议论,而宣宗皇帝也多次与大臣商议,其中就有杨士奇等人。
原因很简单,朝廷承担不起安南的消耗了。
从永乐五年,张辅平定交趾之后,到宣德年间,放弃交趾,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无年没有战事,再加上永乐年间所做的大事,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等等等。那一样不是极大的消耗国力。
大明国力不能支撑,也是自然而然的。
交趾在大明就好像是一个大伤口,弃交趾,虽然看上去很没出息,但是有非常现实的需要。
“陛下,为了交趾,我大明战死士卒,何止十万,其中有多少忠臣良将,他们客死他乡,如果不能复收交趾,这些人都白死了?”张忠大声说道:“太宗皇帝之业,就这样丢弃?”
对别人来说,交趾是很遥远的概念。
但是对他来说,交趾却是很清楚且清晰的。
当然了,他没有去过交趾。他出生的时候,张辅早已四征交趾回来了。
但是他有印象,很多叔叔伯伯,从交趾来京师,都要拜会张辅,他作为儿子也出门见客。当交趾大败的消息传来。
他清楚的记得父亲的脸色。
从来坚毅的父亲,用非常软弱的声音告诉他。当初那些叔叔伯伯们,再也来不了了。
还记得商议弃交趾决策传出来,父亲将自己关在后园之中,将战死交趾的叔叔伯伯名字,一一个刻在神位之上,一边喝酒,一边刻字。
母亲强行大开后院的时候,却见父亲躺在遍地的神位之中,大醉淋漓,泪流满面。
故而天下人都可以说弃交趾,英国公府却不能有一个人这样说。
因为对英国公府来说,这不仅仅是国仇,还是家恨。
“朕没忘。”朱祁镇一字一句的说道:“故而才要问你,定交趾之策,如果灭交趾而不能定,那么朕不管能不能忘记,都不会再攻交趾。”
张忠说道:“臣明白,只是平交趾之策,向来就有,只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用。”
朱祁镇说道:“你说。”
张忠说道:“既然不能郡县,只能封建交趾,用异姓王,何如用同姓王。用宗室亲王镇守交趾。或裂土封国之。”
王振见状,心中暗道:“却不想这少英国公,却是一个胆大包天之徒。”
靖难之事,从来大明朝的伤疤,在靖难刚刚过去几十年,谁也不敢提这一件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在大明朝却是政治正确。
那就是削藩。
建文,太宗,仁宗,宣宗,在这一点上几乎一脉相承,只是有人做的好,有些人做不好而已。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样的场合说与削藩相反的建议。
张忠的胆子还真大。
张忠或许也明白这一点,立即解释道:“此非臣之策,乃是臣揣摩太宗皇帝的遗意。”
“汉庶人,乃太宗皇帝爱子。在靖难之时,立有大功,太宗皇帝却不以美地封之,却想封之于交趾,云南。”
“何也,非太宗不爱子,而是为之计长远,这都是偏远之地,或有土司做乱,或百姓不附,然以汉庶人之能,足以镇之。”
“若汉庶人听太宗皇帝之命,而今已经是南方一强藩。只要恭顺朝廷,如朝鲜,安南何异之。”
“大胆。”王振厉色喝骂道。
张忠立即跪到在地面上,说道:“臣死罪。”
汉庶人就是汉王。
汉王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是被宣宗皇帝放在铜鼎之中,生生的烧死。汉王觉得自己可以比太宗皇帝,也学太宗皇帝起兵,却被宣宗皇帝荡平了。
只是不管怎么说,这一件事情,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汉王不在山东,而交趾,拥兵数十万,说不定这事情,就不办了。
可以说,张忠举得这个例子,并不是太好的。
张忠跪在地面上,依然说道:“臣举例不当,然襄王议封的时候,宣宗也有封云南之意,岂非此意哉。”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好了,你不要再说了。你的意思,朕知道了。”
封建之策,这话还有人敢说出来,让朱祁镇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一件事情,却正中朱祁镇下怀。
朱祁镇还真有封建之意。当然并不是在安南,云南,而是在海外。
毕竟海外这么多的地方,大明的统治能力,统治安南都有些力有不及,更不要说海外的其他地方。
所以封建之策,朱祁镇早就想过了。
只是不是现在。
朱祁镇说道:“看在英国公的面子上,之前的话,朕没有听过,王大伴将身边的人管好,今日的谈话,有一个字,传出去。王大伴知道,怎么办。”
王振立即说道:“奴婢明白。”
朱祁镇说道:“张卿乃英国公之后,将来必然继承英国公府,为国家重臣,有些话,还是要三思之后,才能说出口的。”
“看你也累了,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
随即朱祁镇一示意,立即有小太监将张忠送出了乾清宫。
张忠出了乾清宫之后,只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衣服都湿透了。
而今固然已经入夏,但是乾清宫之中,却是有冰块,并不是太热,这是紧张的。他都有一点后怕,不知道刚刚怎么才敢说出那样的话。
不过,他细细揣摩朱祁镇的意思,只觉得话中有话。
最后一个三思,到底是说他说的不对,还是他说的不完善?一时间张忠揣摩了好一阵子,眼睛越来越亮,他越发倾向于后者了。
单单封建不能解决安南的问题。也就是说,陛下对封建本身并不在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