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李元昊继位
听到翟符守荣的问话,猛将道:“我乃西平王之子李元昊。”
翟符守荣低下头,“在下没想到王子如此英勇,被俘无憾。”
李元昊智取凉州,派军驻守,得胜回京。李德明得报大喜过望,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收降瓜州回鹘之后,西夏国土连成一片。
李德明雄心勃勃,欲大展宏图,再创辉煌,加紧立国称帝的步伐。但壮志未酬,却在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月卒,时年五十一。
李德明是在李继迁兵败凉州,诸蕃叛离,党项危亡之际即位。改变其父四面征伐的策略,上表遵从遗言,与宋朝议和,与辽修好,使西夏修养生息,三十年无战事。西夏东接辽国,南扼苍耳,北城怀远,西拔甘州、凉州,疆域开拓千里。西夏之业,盖建于此。
宋仁宗得夏使告哀,辍朝三日,同皇太后乘舆至幕殿,身着素服,为李德明举哀。宋朝赠其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并派遣开封府判官度支员外郎朱昌符为祭奠使,六宅副使内侍省侍押班冯仁俊为副使,来到兴州吊唁,赐赠丧礼绢七百匹、布三百匹,附带赐赠上等好酒、米、面等物品。
李元昊继位后,追父王谥号“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李元昊以太子身份,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是年二十九岁。宋朝立即授其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以工部郎中杨告为旌节官告使,礼宾副使朱允中为副使,前往兴庆府府,宣读册封诏书。
李元昊听臣下禀报宋朝官告使来了,老大不愿意,不稀罕宋朝授予的官职,更不愿意对宋朝称臣,就带着随从打猎去了,将宋使晒在一边。
杨告和朱允中天天到王宫来找李元昊,侍臣告诉二人:“西平王不在宫中。”
两人左打听右打听,也没见到李元昊。两人着急了,眼看着春季要过去了,到西夏好几个月了,连人影都没见到,无法完成使命,怎么向皇上交差。
野利仁荣看到宋使急的如热锅里的蚂蚁,为宋夏交好的长久之计着想,就对二使者道:“西平王在贺兰山打猎,在下陪官告使前往。”
杨告和朱允中只得屈尊大宋朝旌节官告使的身份,随野利仁荣到猎场。李元昊见老先生将宋使领来了,不得已和二人见面。
杨告见到李元昊心中惊异,真是后生可畏,非等闲之辈。心生喜欢,怪不得回鹘可汗阵前要招人家为婿。喜欢归喜欢,他是大宋朝的官告使,于是摆出上使的仪态,对李元昊道:“大宋朝旌节官告使奉旨前来为西平王宣诏,请西平王回府升殿,我等宣读诏书。”
李元昊不卑不亢地道:“不用回府了,就在这吧。”
杨告不满:“在这宣读诏书,似有不妥。”
李元昊斜了杨告一眼,“有何不妥,你宣召,我听着不就完了吗。”
听李元昊的话语有鄙薄之意,杨告没再坚持回府搞隆重的宣诏仪式,知道李元昊年轻气盛,高傲自用,怕他一时生气再跑了,没地方找,猎场就猎场吧。
杨告整理一下衣冠,站定,毕恭毕敬地双手擎着圣旨,对李元昊道:“圣旨到,听宣。”
李元昊远远地站着,无动于衷,不但没跪下,好像一点儿反映都没有。
杨告心里憋着一肚子火,知道李元昊不拿宋使当回事,无奈地提高了嗓门,“李元昊,圣旨到。”
李元昊还是在那站着,没事似的翻着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
朱允中对李元昊一抱拳,“请西平王跪听宣读圣旨。”
“啊?听圣旨还得跪下?”李元昊故意打马虎眼。
朱允中对着东方恭敬地抱拳作揖:“听皇上的圣旨必须跪下。”
李元昊不屑地斜了朱允中一眼:“我党项没有这个规矩。”
杨告心知肚明李元昊在找借口,恨不得咬李元昊一口,以解心头之恨,这大宋朝官告使当的窝囊。他再也忍不下去了,厉声道:“大宋朝的臣民,上至诸王三公,下到黎民百姓,听旨宣诏,都要跪下,以示皇恩浩荡,皇权至上。”
李元昊笑笑,对杨告行一党项抚胸礼,“本王年纪轻,又在西夏长大,不知道你们宋朝有这么多规矩。”
杨告这个气呀,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臣民对皇上要跪拜。“现在西平王已知大宋朝的规矩了,就请跪下听宣。”
李元昊不满地道:“那是你们宋朝的规矩,在我西夏就免了。宣吧,我听着。”
杨告再也忍耐不住满腹的怒火了,气呼呼地道:“你家先王奉大宋为正统,称臣纳贡,久受皇恩。你虽年轻,不会不知道吧?”
李元昊心安理得地道:“那是先王的事,本王要改改。”
杨告无奈地看着李元昊:“依然西平王不跪听宣诏,我等只好回朝复命了。”
野利仁荣怕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以眼示意,请李元昊跪下。李元昊对野利仁荣十分尊重,才老大不情愿地跪下。杨告匆忙地宣读了诏书,将诏书塞给李元昊。
李元昊腾地站起来,将诏书甩在地上,愤愤地对野利仁荣等大臣道:“先王真是失策,我们有如此广大强盛的国家,却要向别人下跪称臣,这样的事我再也不干了。”说完,甩手走了,把杨告和朱允中晒在一边。
野利仁荣赶紧去追李元昊,“西平王息怒,听老臣一句话。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宗主国的使臣,人家大老远来的,再怎么不高兴,也得设宴招待招待,让人家吃饱饭再走。”
李元昊道:“好吧,看在老先生的面子,给宋使准备点饭菜,吃完了赶紧打发走。”
野利仁荣又道:“宋朝对咱们西夏很关照,为两国关系着想,老臣请西平王陪宋使吃个饭。”
李元昊对野利仁荣点点头,“就依老先生。”
野利仁荣右手抚心窝,对李元昊施党项礼:“老臣谢西平王。”
李元昊扶住野利仁荣,“小王谢老先生辅佐。”
宴会开始了,李元昊专席自大,自已坐在上首主位。把杨告和朱允中安排在下首位子。
杨告不坐,对李元昊道:“西平王如此对待上国使者,这事要是传出去,恐有损于西夏的声誉吧?”
李元昊笑了,无不讥讽地道:“本王忘了贵使是宋朝来的,你要坐这,你就坐这。”说完,对身边的侍臣耳语了几句。
杨告坐在了上首位子,吃了没几口,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造兵器的声音,吓得他一哆嗦,连忙正正身子,掩饰恐慌,装作没听见,埋头吃饭。
第二天,杨告赶紧带着朱允中走了。
宋朝使者走了没几天,辽国使者来了。辽兴宗派遣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于辽重熙元年十一月到达兴庆府,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赐良马三十匹,精甲两副。
李元昊看到辽国的册封,心中少许安慰,隆重地中接待了辽国使者。
作为一国君主,却要跪下接受别国的册封,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李元昊。对于宋使,他虽然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作出抗争,最后还是跪下了。虽然他也不愿对辽国称臣,但清楚辽国对西夏的作用,自爷爷到父亲,辽国都是西夏的靠山。北依辽国,南抗大宋,这是西夏的立国之策。
李元昊越想这些事越气愤,不仅要跪拜别国,连使用的年号都是宋朝的,我堂堂大夏,何来自尊!如何立国称帝!而且宋朝的这个“明道”年号还犯了父王的名讳。
于是,李元昊下令取消宋朝的“明道”年号,改“明道二年”年号为“显道元年”,在西夏地区实行。
西夏老臣杨守素启奏:“西平王,老臣认为‘显道’之年号乃脱胎于宋朝的年号。王者神武立功,德威御众,必须建元表岁,以示维新。国家累世经营,规模宏远,犹遵中国旧号,岂能彪炳立国称帝之鸿业,昭示区宇?”
李元昊听后深深地点头,“老爱卿所言有理,那就改‘显道’三年为‘开运’元年,大赦天下。”
野利仁荣听说改元为“开运”,急急忙忙来见李元昊,启奏道:“臣闻改元‘显道’为‘开运’,老臣以为不妥。‘开运’年号乃五代时期后晋之亡国年号。请吾王深思。”
李元昊一听,感到懊悔,心想这个年号太晦气,连忙道:“开运即为亡国之号,当不为用。请问老先生,我大夏用何年号为好。”
野利仁荣想了想回奏道:“以老臣之见,当用‘广运’为好。”
李元昊问:“广运作何解释?”
野利仁荣回奏:“广者,宽阔、宏大、远大貌,《后汉书·和帝纪论》载:‘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运者,命运、运气、国运也,晋朝陶渊明《自祭文》:‘识运知命’,唐朝杜甫《咏怀古迹》诗云:‘运移汉祚终难复’。广运者,广大恒久之国运也。”
“好好好,还得是野利老先生。”李元昊十分欢喜,“就用‘广运’年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翟符守荣低下头,“在下没想到王子如此英勇,被俘无憾。”
李元昊智取凉州,派军驻守,得胜回京。李德明得报大喜过望,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收降瓜州回鹘之后,西夏国土连成一片。
李德明雄心勃勃,欲大展宏图,再创辉煌,加紧立国称帝的步伐。但壮志未酬,却在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月卒,时年五十一。
李德明是在李继迁兵败凉州,诸蕃叛离,党项危亡之际即位。改变其父四面征伐的策略,上表遵从遗言,与宋朝议和,与辽修好,使西夏修养生息,三十年无战事。西夏东接辽国,南扼苍耳,北城怀远,西拔甘州、凉州,疆域开拓千里。西夏之业,盖建于此。
宋仁宗得夏使告哀,辍朝三日,同皇太后乘舆至幕殿,身着素服,为李德明举哀。宋朝赠其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并派遣开封府判官度支员外郎朱昌符为祭奠使,六宅副使内侍省侍押班冯仁俊为副使,来到兴州吊唁,赐赠丧礼绢七百匹、布三百匹,附带赐赠上等好酒、米、面等物品。
李元昊继位后,追父王谥号“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
李元昊以太子身份,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是年二十九岁。宋朝立即授其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以工部郎中杨告为旌节官告使,礼宾副使朱允中为副使,前往兴庆府府,宣读册封诏书。
李元昊听臣下禀报宋朝官告使来了,老大不愿意,不稀罕宋朝授予的官职,更不愿意对宋朝称臣,就带着随从打猎去了,将宋使晒在一边。
杨告和朱允中天天到王宫来找李元昊,侍臣告诉二人:“西平王不在宫中。”
两人左打听右打听,也没见到李元昊。两人着急了,眼看着春季要过去了,到西夏好几个月了,连人影都没见到,无法完成使命,怎么向皇上交差。
野利仁荣看到宋使急的如热锅里的蚂蚁,为宋夏交好的长久之计着想,就对二使者道:“西平王在贺兰山打猎,在下陪官告使前往。”
杨告和朱允中只得屈尊大宋朝旌节官告使的身份,随野利仁荣到猎场。李元昊见老先生将宋使领来了,不得已和二人见面。
杨告见到李元昊心中惊异,真是后生可畏,非等闲之辈。心生喜欢,怪不得回鹘可汗阵前要招人家为婿。喜欢归喜欢,他是大宋朝的官告使,于是摆出上使的仪态,对李元昊道:“大宋朝旌节官告使奉旨前来为西平王宣诏,请西平王回府升殿,我等宣读诏书。”
李元昊不卑不亢地道:“不用回府了,就在这吧。”
杨告不满:“在这宣读诏书,似有不妥。”
李元昊斜了杨告一眼,“有何不妥,你宣召,我听着不就完了吗。”
听李元昊的话语有鄙薄之意,杨告没再坚持回府搞隆重的宣诏仪式,知道李元昊年轻气盛,高傲自用,怕他一时生气再跑了,没地方找,猎场就猎场吧。
杨告整理一下衣冠,站定,毕恭毕敬地双手擎着圣旨,对李元昊道:“圣旨到,听宣。”
李元昊远远地站着,无动于衷,不但没跪下,好像一点儿反映都没有。
杨告心里憋着一肚子火,知道李元昊不拿宋使当回事,无奈地提高了嗓门,“李元昊,圣旨到。”
李元昊还是在那站着,没事似的翻着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
朱允中对李元昊一抱拳,“请西平王跪听宣读圣旨。”
“啊?听圣旨还得跪下?”李元昊故意打马虎眼。
朱允中对着东方恭敬地抱拳作揖:“听皇上的圣旨必须跪下。”
李元昊不屑地斜了朱允中一眼:“我党项没有这个规矩。”
杨告心知肚明李元昊在找借口,恨不得咬李元昊一口,以解心头之恨,这大宋朝官告使当的窝囊。他再也忍不下去了,厉声道:“大宋朝的臣民,上至诸王三公,下到黎民百姓,听旨宣诏,都要跪下,以示皇恩浩荡,皇权至上。”
李元昊笑笑,对杨告行一党项抚胸礼,“本王年纪轻,又在西夏长大,不知道你们宋朝有这么多规矩。”
杨告这个气呀,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臣民对皇上要跪拜。“现在西平王已知大宋朝的规矩了,就请跪下听宣。”
李元昊不满地道:“那是你们宋朝的规矩,在我西夏就免了。宣吧,我听着。”
杨告再也忍耐不住满腹的怒火了,气呼呼地道:“你家先王奉大宋为正统,称臣纳贡,久受皇恩。你虽年轻,不会不知道吧?”
李元昊心安理得地道:“那是先王的事,本王要改改。”
杨告无奈地看着李元昊:“依然西平王不跪听宣诏,我等只好回朝复命了。”
野利仁荣怕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以眼示意,请李元昊跪下。李元昊对野利仁荣十分尊重,才老大不情愿地跪下。杨告匆忙地宣读了诏书,将诏书塞给李元昊。
李元昊腾地站起来,将诏书甩在地上,愤愤地对野利仁荣等大臣道:“先王真是失策,我们有如此广大强盛的国家,却要向别人下跪称臣,这样的事我再也不干了。”说完,甩手走了,把杨告和朱允中晒在一边。
野利仁荣赶紧去追李元昊,“西平王息怒,听老臣一句话。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宗主国的使臣,人家大老远来的,再怎么不高兴,也得设宴招待招待,让人家吃饱饭再走。”
李元昊道:“好吧,看在老先生的面子,给宋使准备点饭菜,吃完了赶紧打发走。”
野利仁荣又道:“宋朝对咱们西夏很关照,为两国关系着想,老臣请西平王陪宋使吃个饭。”
李元昊对野利仁荣点点头,“就依老先生。”
野利仁荣右手抚心窝,对李元昊施党项礼:“老臣谢西平王。”
李元昊扶住野利仁荣,“小王谢老先生辅佐。”
宴会开始了,李元昊专席自大,自已坐在上首主位。把杨告和朱允中安排在下首位子。
杨告不坐,对李元昊道:“西平王如此对待上国使者,这事要是传出去,恐有损于西夏的声誉吧?”
李元昊笑了,无不讥讽地道:“本王忘了贵使是宋朝来的,你要坐这,你就坐这。”说完,对身边的侍臣耳语了几句。
杨告坐在了上首位子,吃了没几口,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造兵器的声音,吓得他一哆嗦,连忙正正身子,掩饰恐慌,装作没听见,埋头吃饭。
第二天,杨告赶紧带着朱允中走了。
宋朝使者走了没几天,辽国使者来了。辽兴宗派遣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于辽重熙元年十一月到达兴庆府,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赐良马三十匹,精甲两副。
李元昊看到辽国的册封,心中少许安慰,隆重地中接待了辽国使者。
作为一国君主,却要跪下接受别国的册封,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李元昊。对于宋使,他虽然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作出抗争,最后还是跪下了。虽然他也不愿对辽国称臣,但清楚辽国对西夏的作用,自爷爷到父亲,辽国都是西夏的靠山。北依辽国,南抗大宋,这是西夏的立国之策。
李元昊越想这些事越气愤,不仅要跪拜别国,连使用的年号都是宋朝的,我堂堂大夏,何来自尊!如何立国称帝!而且宋朝的这个“明道”年号还犯了父王的名讳。
于是,李元昊下令取消宋朝的“明道”年号,改“明道二年”年号为“显道元年”,在西夏地区实行。
西夏老臣杨守素启奏:“西平王,老臣认为‘显道’之年号乃脱胎于宋朝的年号。王者神武立功,德威御众,必须建元表岁,以示维新。国家累世经营,规模宏远,犹遵中国旧号,岂能彪炳立国称帝之鸿业,昭示区宇?”
李元昊听后深深地点头,“老爱卿所言有理,那就改‘显道’三年为‘开运’元年,大赦天下。”
野利仁荣听说改元为“开运”,急急忙忙来见李元昊,启奏道:“臣闻改元‘显道’为‘开运’,老臣以为不妥。‘开运’年号乃五代时期后晋之亡国年号。请吾王深思。”
李元昊一听,感到懊悔,心想这个年号太晦气,连忙道:“开运即为亡国之号,当不为用。请问老先生,我大夏用何年号为好。”
野利仁荣想了想回奏道:“以老臣之见,当用‘广运’为好。”
李元昊问:“广运作何解释?”
野利仁荣回奏:“广者,宽阔、宏大、远大貌,《后汉书·和帝纪论》载:‘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运者,命运、运气、国运也,晋朝陶渊明《自祭文》:‘识运知命’,唐朝杜甫《咏怀古迹》诗云:‘运移汉祚终难复’。广运者,广大恒久之国运也。”
“好好好,还得是野利老先生。”李元昊十分欢喜,“就用‘广运’年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