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颍川官场
身为颍川郡守,除了一文一武两个主要助手之外,郭斌还有一众僚属,为他参赞政务。在古代,无论是县令还是郡守,乃至后来的道台等掌印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幕僚团队,到了清朝,最不济的都要雇佣一个师爷,为自己拾遗补缺,甚至包揽日常庶务。这些幕僚主要的职责便是辅助政务或是军事,甚至许多正官不方便出头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幕僚去做。在很大程度上,幕僚团队是否优秀,决定了恩主正官的政绩。
只是到了后世,许多幕僚并不受朝廷认可,成为正官的门客之流,需要正官发给薪资。而如今,郭斌作为颍川的郡守,是被允许有一个被朝廷认可的幕僚团的。他们非但有正式的官职名称,更是受国家承认的公务人员。
郡府的僚属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功曹、主簿、督邮。另外,还有掾、史,两两一组,处理郡政。
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工作,并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若是拿后世的政府机构来比对的话,则相当于组织部长。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其职务范围,大概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吧。督邮,则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
经过郭斌与戏志才的商议,并拿到高层进行讨论,最终将这几个主要的职位议定。最后决定,由荀彧担任功曹一职,而主簿,则有戏志才担任。
功曹一职,事务本便极为繁杂,兼之郭斌集团中文官极多,非但郡中的官员、小吏都有自己的档案,便是在阳翟县学中就学的学子以及立有功勋的将士,都设有档案。文官制度,就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书工作,诚然是极有道理的。这手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此前便由荀彧负责,一直井井有条,如今正式将这个组织部长的职位交到他的手上,郭斌也极放心。
若是按照资历来算,戏志才最早追随郭斌,理应担任郡丞的,可是他放旷恣肆,对于些许虚名惯不放在心上。况且徐庶一直作为县丞处理阳翟事务,无论是资历还是官秩,都最合适不过,因此戏志才便主动让出这个位子。便是功曹一职,戏志才也因为过于繁忙而推拒了。不是因为他懒,而是戏志才的工作确实极为繁重。
在徐庶、荀彧等人投效郭斌之前,因为郭斌集团规模尚小,各种工作分得也不是那么细致,戏志才便一向是总揽一应事务的。可是随着郭斌担任阳翟县令,乃至担任颍川郡守,其手下的文官工作也是日益繁重,哪里是一个人能够忙得过来的?因此,戏志才一直极为注重为郭斌物色幕僚文臣的工作,而徐庶和荀彧的投效,便极大地分担了戏志才手中的工作。
戏志才并非不擅长文书工作,只是他所一直负责的情报工作,便是极繁重的文书作业。另外,也是因戏志才的长处在于筹谋策划,郭斌也不想让他太过操劳如历史上那样早亡,便也极注重他的身体状况,等闲不会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
如今戏志才担任主簿一职,亦多是挂名,他只要将大事把把关,具体的事务,则交给从阳翟县学中毕业的学生进行。不只是戏志才,便是徐庶乃至荀彧的手下,都有十几个阳翟县学毕业生负责具体工作。
至于督邮一职,郭斌决定暂时不安排具体人员。因为督邮的工作性质极为特殊,是由郡守府派遣,负责监察各县的官员。其工作类型,与刺史极为相似,只是刺史是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各郡守的罢了。
因此与刺史处境极为相似的,督邮亦受到各县令的敌视。为了保证独立性和拼劲儿,监察人员一般由年轻而官秩低的官场新秀担任,因为他们没有官场上那么盘根错节的关系,不会因为瞻前顾后而不敢作为,而一旦惹出来乱子,上面又可极方便地撇清关系。这是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后世的御史、清流,就是这么个规矩。
督邮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只能由资历浅、甚至刚刚步入仕途的官场新人担任。这些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较之县令都要小得多,是名副其实的后辈,可只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头发斑白的县令都要对其高接远送。后世极著名的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便是这种不顾长幼尊卑的人伦之礼的政治现状,陶渊明是不想向娇纵蛮横的小辈低头罢了,与李白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有本质区别的。
郭斌刚被任命为颍川郡守,如今上任不过一月,各县的主官尚未归心,手下能直接掌控的不过三两个县城。若是此时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督邮下去,无疑会惹起各县主官的反感和敌对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内耗,极不划算。况且,自伏龙山庄时便建立的情报系统,如今已经借着阳翟县乃至颍川郡的买卖极速扩张,不要说颍川郡中的消息,便是整个天下的消息,怕是比天子得到的都要迅速。因此,颍川郡中若是真有县令贪赃枉法的,便是没有督邮,郭斌亦可精确地知晓。目前看来,若是非要在颍川郡设立督邮一职,那便颇有点多此一举了。这种可以制约各县的手段,非要到关键时刻,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司马徽,他本没有出仕为官的意思,如今又沉溺于教授学生、研究学问而不能自拔,便未曾安排具体职务。可即便如此,以他在阳翟县学中的地位和阳翟县学毕业生迅速“占领”颍川郡下级官吏的速度,其日后在郭斌集团中的地位怕是不会低于戏志才。
王允虽然名声高,学问好,可他如今毕竟不适合过于高调,况且以其身份,怕也瞧不上郭斌手下刀笔吏之类的小官。因此便一直跟着司马徽研究学问,教授学生,郭斌也没有透露出想要聘其为幕的意思。
而郭嘉年纪尚幼,目前只在幕中担任从事,平日里起个参赞的作用,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郭斌对这个幼弟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了。
除了这一干文官,郭斌麾下的一干武官自然也是各有封赏,不过相对于文官来说,便没有那么复杂了。
赵云依旧担任阳翟县令一职。郭斌注定是难以在阳翟县城中安定下来的,他重生后虽曾率军南征北战,可毕竟时日太短,对此时的具体国情认识亦颇不足,因此,他需要到处走走,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情,当然收慑人心,招募英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军征战在外,只留赵云镇守阳翟,极为稳当,也很令郭斌放心。赵云是郭斌的师兄,关系匪浅,兼之武功卓绝,行事谨慎,为人又极为谦厚忠诚,这一年来很令众人信服。阳翟县是颍川郡首府,一干衙门都在县中。让赵云担任阳翟县令,总揽县中事务,实际上在郭斌离开的时候,便是由他总揽整个颍川郡的政务。赵云身份特殊,资历老,声望高,由他作阳翟县的中流砥柱,正是合适。
郭斌虽有了开帐设府的权力,可他手下却并未有朝廷允准的直属官军,唯一受到朝廷认可的,不过是越骑营罢了。即便如此,越骑营还成为了郭斌的护卫队,朝廷也不再给他们发放粮饷补给。正是这么一笔糊涂账,才使得朝廷不用破费一文钱,便可借着朝中各大臣的手养着大军,这是天子刘宏玩弄的一点儿小聪明。
然而,正是刘宏的这种布置,造成了郭斌对于手下武将安排的尴尬局面。张飞在黄巾之乱前便是越骑营的军司马,在黄巾之乱中屡立战功,在塞外更是接连阵斩六员鲜卑大将,声名震于漠北,就是这么醒目显眼的功劳,除了朝廷金银财物上的赏赐,郭斌愣是没有职位安排给他,导致张飞直到如今还是在军司马的位子上。
除了张飞,还有陈到,也是领着越骑营军司马的职务,而当初的黄巾降将何曼,则摇身一变,成了越骑营的百人长,领兵驻守在长社城外庄园。而跟着郭斌时间最长,最得郭斌信任的管亥,则一跃成为郭斌的侍卫队长,管着郭斌尚未组建完成的侍卫队。
在宣布这一番布置之时,郭斌先是说了这么一番话:“众位不计报酬,不避艰险,追随我郭斌一路至此,郭某人感激不尽。在座诸位,皆为一时人杰,只是郭某官位不高,名位不厚,只能暂且委屈各位了。”
听了这话,戏志才带头起身道:“主公名动四方,志在天下,胸襟格局为世所敬仰,又岂是一郡一县所能限制?臣等有幸追随主公,治国安邦,扬威异域,实是平生快事,些许虚名,又哪里放在心上了?”
徐庶、荀彧、关、张、陈到等人,也纷纷起身附和。郭斌听得满意,如今他担任颍川郡守一职,日后定然还要收束治下各县的权力,而要将个县真正收归手下,便非得将县令的职位攥到手中,届时又有当地豪族支持,他在颍川的地位定会愈发稳固。如今他手下的这些人才,日后都要放出去,镇守一方的,若真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些许虚名,眼皮子这么浅的话,那可着实要令郭斌失望了。
正思忖间,戏志才手中拿着一张纸条,来到郭斌身后,低声道:“主公,南边传来消息。”
郭斌面色一动,道:“可是江南的瘴气又加重了?还是伤亡人口又增多了?”
戏志才摇摇头,道:“日前天南剑仙士燮病情沉重,正在四方寻访名医,想来王越急着南下,便是为了此事。”郭斌缓缓点头,这都是之前的消息,他自然心中有数,只听戏志才继续说道:“今日又有飞鸽传书前来,士燮身亡,交州竟亦有了杏林圣手董前辈的消息。”
郭斌听了,豁然而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只是到了后世,许多幕僚并不受朝廷认可,成为正官的门客之流,需要正官发给薪资。而如今,郭斌作为颍川的郡守,是被允许有一个被朝廷认可的幕僚团的。他们非但有正式的官职名称,更是受国家承认的公务人员。
郡府的僚属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功曹、主簿、督邮。另外,还有掾、史,两两一组,处理郡政。
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工作,并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若是拿后世的政府机构来比对的话,则相当于组织部长。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其职务范围,大概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吧。督邮,则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
经过郭斌与戏志才的商议,并拿到高层进行讨论,最终将这几个主要的职位议定。最后决定,由荀彧担任功曹一职,而主簿,则有戏志才担任。
功曹一职,事务本便极为繁杂,兼之郭斌集团中文官极多,非但郡中的官员、小吏都有自己的档案,便是在阳翟县学中就学的学子以及立有功勋的将士,都设有档案。文官制度,就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书工作,诚然是极有道理的。这手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此前便由荀彧负责,一直井井有条,如今正式将这个组织部长的职位交到他的手上,郭斌也极放心。
若是按照资历来算,戏志才最早追随郭斌,理应担任郡丞的,可是他放旷恣肆,对于些许虚名惯不放在心上。况且徐庶一直作为县丞处理阳翟事务,无论是资历还是官秩,都最合适不过,因此戏志才便主动让出这个位子。便是功曹一职,戏志才也因为过于繁忙而推拒了。不是因为他懒,而是戏志才的工作确实极为繁重。
在徐庶、荀彧等人投效郭斌之前,因为郭斌集团规模尚小,各种工作分得也不是那么细致,戏志才便一向是总揽一应事务的。可是随着郭斌担任阳翟县令,乃至担任颍川郡守,其手下的文官工作也是日益繁重,哪里是一个人能够忙得过来的?因此,戏志才一直极为注重为郭斌物色幕僚文臣的工作,而徐庶和荀彧的投效,便极大地分担了戏志才手中的工作。
戏志才并非不擅长文书工作,只是他所一直负责的情报工作,便是极繁重的文书作业。另外,也是因戏志才的长处在于筹谋策划,郭斌也不想让他太过操劳如历史上那样早亡,便也极注重他的身体状况,等闲不会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
如今戏志才担任主簿一职,亦多是挂名,他只要将大事把把关,具体的事务,则交给从阳翟县学中毕业的学生进行。不只是戏志才,便是徐庶乃至荀彧的手下,都有十几个阳翟县学毕业生负责具体工作。
至于督邮一职,郭斌决定暂时不安排具体人员。因为督邮的工作性质极为特殊,是由郡守府派遣,负责监察各县的官员。其工作类型,与刺史极为相似,只是刺史是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各郡守的罢了。
因此与刺史处境极为相似的,督邮亦受到各县令的敌视。为了保证独立性和拼劲儿,监察人员一般由年轻而官秩低的官场新秀担任,因为他们没有官场上那么盘根错节的关系,不会因为瞻前顾后而不敢作为,而一旦惹出来乱子,上面又可极方便地撇清关系。这是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后世的御史、清流,就是这么个规矩。
督邮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只能由资历浅、甚至刚刚步入仕途的官场新人担任。这些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较之县令都要小得多,是名副其实的后辈,可只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头发斑白的县令都要对其高接远送。后世极著名的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便是这种不顾长幼尊卑的人伦之礼的政治现状,陶渊明是不想向娇纵蛮横的小辈低头罢了,与李白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有本质区别的。
郭斌刚被任命为颍川郡守,如今上任不过一月,各县的主官尚未归心,手下能直接掌控的不过三两个县城。若是此时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督邮下去,无疑会惹起各县主官的反感和敌对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内耗,极不划算。况且,自伏龙山庄时便建立的情报系统,如今已经借着阳翟县乃至颍川郡的买卖极速扩张,不要说颍川郡中的消息,便是整个天下的消息,怕是比天子得到的都要迅速。因此,颍川郡中若是真有县令贪赃枉法的,便是没有督邮,郭斌亦可精确地知晓。目前看来,若是非要在颍川郡设立督邮一职,那便颇有点多此一举了。这种可以制约各县的手段,非要到关键时刻,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司马徽,他本没有出仕为官的意思,如今又沉溺于教授学生、研究学问而不能自拔,便未曾安排具体职务。可即便如此,以他在阳翟县学中的地位和阳翟县学毕业生迅速“占领”颍川郡下级官吏的速度,其日后在郭斌集团中的地位怕是不会低于戏志才。
王允虽然名声高,学问好,可他如今毕竟不适合过于高调,况且以其身份,怕也瞧不上郭斌手下刀笔吏之类的小官。因此便一直跟着司马徽研究学问,教授学生,郭斌也没有透露出想要聘其为幕的意思。
而郭嘉年纪尚幼,目前只在幕中担任从事,平日里起个参赞的作用,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郭斌对这个幼弟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了。
除了这一干文官,郭斌麾下的一干武官自然也是各有封赏,不过相对于文官来说,便没有那么复杂了。
赵云依旧担任阳翟县令一职。郭斌注定是难以在阳翟县城中安定下来的,他重生后虽曾率军南征北战,可毕竟时日太短,对此时的具体国情认识亦颇不足,因此,他需要到处走走,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情,当然收慑人心,招募英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军征战在外,只留赵云镇守阳翟,极为稳当,也很令郭斌放心。赵云是郭斌的师兄,关系匪浅,兼之武功卓绝,行事谨慎,为人又极为谦厚忠诚,这一年来很令众人信服。阳翟县是颍川郡首府,一干衙门都在县中。让赵云担任阳翟县令,总揽县中事务,实际上在郭斌离开的时候,便是由他总揽整个颍川郡的政务。赵云身份特殊,资历老,声望高,由他作阳翟县的中流砥柱,正是合适。
郭斌虽有了开帐设府的权力,可他手下却并未有朝廷允准的直属官军,唯一受到朝廷认可的,不过是越骑营罢了。即便如此,越骑营还成为了郭斌的护卫队,朝廷也不再给他们发放粮饷补给。正是这么一笔糊涂账,才使得朝廷不用破费一文钱,便可借着朝中各大臣的手养着大军,这是天子刘宏玩弄的一点儿小聪明。
然而,正是刘宏的这种布置,造成了郭斌对于手下武将安排的尴尬局面。张飞在黄巾之乱前便是越骑营的军司马,在黄巾之乱中屡立战功,在塞外更是接连阵斩六员鲜卑大将,声名震于漠北,就是这么醒目显眼的功劳,除了朝廷金银财物上的赏赐,郭斌愣是没有职位安排给他,导致张飞直到如今还是在军司马的位子上。
除了张飞,还有陈到,也是领着越骑营军司马的职务,而当初的黄巾降将何曼,则摇身一变,成了越骑营的百人长,领兵驻守在长社城外庄园。而跟着郭斌时间最长,最得郭斌信任的管亥,则一跃成为郭斌的侍卫队长,管着郭斌尚未组建完成的侍卫队。
在宣布这一番布置之时,郭斌先是说了这么一番话:“众位不计报酬,不避艰险,追随我郭斌一路至此,郭某人感激不尽。在座诸位,皆为一时人杰,只是郭某官位不高,名位不厚,只能暂且委屈各位了。”
听了这话,戏志才带头起身道:“主公名动四方,志在天下,胸襟格局为世所敬仰,又岂是一郡一县所能限制?臣等有幸追随主公,治国安邦,扬威异域,实是平生快事,些许虚名,又哪里放在心上了?”
徐庶、荀彧、关、张、陈到等人,也纷纷起身附和。郭斌听得满意,如今他担任颍川郡守一职,日后定然还要收束治下各县的权力,而要将个县真正收归手下,便非得将县令的职位攥到手中,届时又有当地豪族支持,他在颍川的地位定会愈发稳固。如今他手下的这些人才,日后都要放出去,镇守一方的,若真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些许虚名,眼皮子这么浅的话,那可着实要令郭斌失望了。
正思忖间,戏志才手中拿着一张纸条,来到郭斌身后,低声道:“主公,南边传来消息。”
郭斌面色一动,道:“可是江南的瘴气又加重了?还是伤亡人口又增多了?”
戏志才摇摇头,道:“日前天南剑仙士燮病情沉重,正在四方寻访名医,想来王越急着南下,便是为了此事。”郭斌缓缓点头,这都是之前的消息,他自然心中有数,只听戏志才继续说道:“今日又有飞鸽传书前来,士燮身亡,交州竟亦有了杏林圣手董前辈的消息。”
郭斌听了,豁然而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