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身登九五 十三
登基之事对于如今的刘毅而言只是水到渠成,有杨彪蔡邕刘虞等一众老臣和陈群钟繇等麾下才子劳心劳力,加之大汉名儒郑玄孔融都会为他摇旗呐喊,无论是名分还是礼法上都不会有丝毫的缺憾。现在他要思索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去推动自己一系列新政策的执行,这些措施在刘毅心中酝酿已久并已经开始在燕地有了一些尝试性的推广,目前看来效果还颇能符合他的想象,在将来更能对大汉起到深远影响。
自主政幽州开始,刘毅就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寒门学子的地位,历史上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中华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士族的实力太过强大又没有人才的产生,梯队制度更是紊乱之极。有鉴于此朗生是绝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的,一个符合时代的人才甄选方式对于国家根基的稳定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需要他在此中花费更多的心血。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之中科举制度盛行与隋唐之时,但它的存在有着一个重要的前提,与之前的乱世纷争中固有的士族制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对新制度的实行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在此时的汉末虽经刘毅几番努力但士族在朝中所占据的分量依旧是举足轻重,倘若此时就开科取士不用说定会受到他们的阻碍,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但有时也要迫于形势去做出一些妥协。刘毅亦要衡量其中的轻重,为九五之尊很大的学问就在于平衡治下各方面力量,使之对自己有利。
江山还未一统之前,朗生只有把握做到让开科取士这种方式成为朝廷甄选人才的半壁江山,但要以之将推举辟举尽数代替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加以完成,整个社会亦要通过一个阶段来接受这种全新的方式,不过无论如何此法都必须要推行开来,幽州书院亦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朗生最好的试点,万余学子也将成为他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
相对而言重农轻商的思想因为刘毅的努力以及实际取的成效有了很大的消弱,在燕王治下商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一些商会的雏形都开始出现,随着西域使团的回归,汉族商人不仅和边疆异族的交流越来越多,亦有不少眼光高远之人将目标放在了域外!所谓商人逐利,只要有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对此刘毅乐见其成但也定要通过法律手段去加以协调控制,相信今后在大汉打开海路之后商人在社会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还会有提高。
器具所的设立使得大汉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工具这一块较另一个时空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燕王重视能工巧匠也使得“工”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含义,目前为燕军打造器械以及船舶等物资的部门皆带上了一些后世工厂的色彩,在这些部门之中工作的这些工匠是有着固定收入的,平时亦不用务农,他们的报酬和工资颇为类似,但在家中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田地,并未完全脱离“农”这个范畴,虽说比起一般农户他们的收入还要稍稍过之,不过田地对百姓可是意义非凡,想在思想上将之彻底改造还需要不断的教育与事业的继续发展。
后世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拥有强盛的工业,历次革新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也皆是先从这个领域产生变革,也许对于汉末这个时代推动工业的发展还有点太过超前,但刘毅亦要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机会。眼前这批手工业者能够专心一致的从事器具所中安排的工作多半还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及燕王对海域的重视,战争状态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如何让有了一些势头的工业继续良好的发展下去就成了刘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且在三省六部正是实行之后器具所的定位亦要有所变化。
按照常理此处肯定是要挂在工部之下,经过几年的磨合似陈群钟繇简雍等人都可以担当工部尚书的角色,不过在刘毅的构想之中还是想成立一个独立与六部之外类似后世中科院的一个机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用在这个时代也极为正确,倘若没有器具所,前番与曹操刘备等人的两线作战刘毅就不会如此轻易的取得今日大胜的局面。
军械、器械、运输工具,这些包含科技因素最多的方面在燕军战力组成之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这一点在大战之中体现的很是明显,操练战阵实战经验皆难分轩轾,可就是凭借器械方面的优势燕军就能在对战之中将相同人数的曹军压在下风,由此而衍生出的多兵种协作配合更在不断的巩固提升之中,相信随着燕地军用科技的不断进步刘毅在军事上的优势还将更为明显!而这也只是器具所一方面的功能,幽州各州在经历了产量飞速提高到平稳发展一段时日之后,这两年增产的势头又开始明显起来,除了各期农训班在推广农业知识的努力以及农事局关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之外器具所关于农具以及灌溉工具的革新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国最为坚实的基础,农业在此时还是位居第一的,因此对器具所刘毅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
此外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他也都要有着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前两样事关民生基础在燕地之中已经有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后只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良与推广。重要的是交通方面,刘毅也有了开辟京杭大运河的想法,由此来使得南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但若想行此举他此时最欠缺的就是人力,虽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各种政策的实行此时大汉的人口较之另一个时空增加了很多,但要与隋唐之时相比无疑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且这方面是无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根据前一次人口清查的数字,倘若将一切都理想化想要达到隋唐的标准亦要经过将近百年的努力,刘毅有生之年怕是见不到那种盛景了,也只有通过先进的科技说不得才能可补人力之不足。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的基础,直至明清之时达到巅峰跨度有两千多年,不得不说它对维护封建集权统治是极有益处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刘毅在治理各州的过程中也是将儒家理论奉为经典,稍有区别便在他更为突出了孟子的地位,尤其是那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与乱世之中这个思想得到了百姓最为广泛的拥护,亦在燕地对各处的顺利接收起到了收拢人心的巨大作用,今后仍将是主流思想所在。
当然有过后世经历的刘毅并不会一味的以儒术为尊,此时在燕地学术讨论的气氛是比较开明的,其中墨家的作用最为明显,无论是在军事还是生产领域它的贡献都无人敢加以质疑。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尤其是在思想领域,刘毅希望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不让后继者受到太多这方面的禁锢。就这个思路他与郑玄蔡邕孔融等人都有过深入的探讨,有的时候气氛还十分热烈,与学术讨论之中这些大儒是不会因为刘毅的身份而有丝毫退让的,而他们的想法往往也能够代表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亦是大汉此时主流思想的方向。
这场学术讨论到了最后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儒学为体,它学为用作为一种核心思想被固定了下来,那些所谓“*技巧”不会再被社会主流所忽视!论及学术水平刘毅自是拍马难及这几位当今大儒,说道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更是不如,但朗生也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燕地民生治政等各个方面成功的事实。此处便是郑、蔡、孔等人也不能否认的,有此作为依据刘毅的话自然就具备了很强的说服力。
在这样一场争论与讨论之中刘毅宽广的心胸气度与严谨的态度是最让三人欣赏的,他丝毫不会摆出大汉燕王或是皇者的架子来强加于人,反而对于自己思虑不足之处能够有着清醒的反思。当然他也不会因为蔡邕尊长的身份就放弃自己的观点,“道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道路”等等所言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到了最后众人对这般的讨论气氛都是倍加赞赏,并要将之推广到幽州书院之中。
有了核心的理论思想,刘毅的所有施政纲要和制度将会变得更为清晰,在今后亦会通过教育与宣传各种手段将之普及到一众官员之中,并随着实践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完善。正是这一番举措对今后大汉王朝的思想领域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书与史册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自主政幽州开始,刘毅就开始有意识的加强寒门学子的地位,历史上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中华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士族的实力太过强大又没有人才的产生,梯队制度更是紊乱之极。有鉴于此朗生是绝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的,一个符合时代的人才甄选方式对于国家根基的稳定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需要他在此中花费更多的心血。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之中科举制度盛行与隋唐之时,但它的存在有着一个重要的前提,与之前的乱世纷争中固有的士族制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对新制度的实行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在此时的汉末虽经刘毅几番努力但士族在朝中所占据的分量依旧是举足轻重,倘若此时就开科取士不用说定会受到他们的阻碍,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但有时也要迫于形势去做出一些妥协。刘毅亦要衡量其中的轻重,为九五之尊很大的学问就在于平衡治下各方面力量,使之对自己有利。
江山还未一统之前,朗生只有把握做到让开科取士这种方式成为朝廷甄选人才的半壁江山,但要以之将推举辟举尽数代替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加以完成,整个社会亦要通过一个阶段来接受这种全新的方式,不过无论如何此法都必须要推行开来,幽州书院亦会自然而然的成为朗生最好的试点,万余学子也将成为他推动改革的最大动力。
相对而言重农轻商的思想因为刘毅的努力以及实际取的成效有了很大的消弱,在燕王治下商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一些商会的雏形都开始出现,随着西域使团的回归,汉族商人不仅和边疆异族的交流越来越多,亦有不少眼光高远之人将目标放在了域外!所谓商人逐利,只要有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对此刘毅乐见其成但也定要通过法律手段去加以协调控制,相信今后在大汉打开海路之后商人在社会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还会有提高。
器具所的设立使得大汉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工具这一块较另一个时空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燕王重视能工巧匠也使得“工”这个概念有了新的含义,目前为燕军打造器械以及船舶等物资的部门皆带上了一些后世工厂的色彩,在这些部门之中工作的这些工匠是有着固定收入的,平时亦不用务农,他们的报酬和工资颇为类似,但在家中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田地,并未完全脱离“农”这个范畴,虽说比起一般农户他们的收入还要稍稍过之,不过田地对百姓可是意义非凡,想在思想上将之彻底改造还需要不断的教育与事业的继续发展。
后世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拥有强盛的工业,历次革新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也皆是先从这个领域产生变革,也许对于汉末这个时代推动工业的发展还有点太过超前,但刘毅亦要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机会。眼前这批手工业者能够专心一致的从事器具所中安排的工作多半还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及燕王对海域的重视,战争状态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如何让有了一些势头的工业继续良好的发展下去就成了刘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且在三省六部正是实行之后器具所的定位亦要有所变化。
按照常理此处肯定是要挂在工部之下,经过几年的磨合似陈群钟繇简雍等人都可以担当工部尚书的角色,不过在刘毅的构想之中还是想成立一个独立与六部之外类似后世中科院的一个机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是用在这个时代也极为正确,倘若没有器具所,前番与曹操刘备等人的两线作战刘毅就不会如此轻易的取得今日大胜的局面。
军械、器械、运输工具,这些包含科技因素最多的方面在燕军战力组成之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这一点在大战之中体现的很是明显,操练战阵实战经验皆难分轩轾,可就是凭借器械方面的优势燕军就能在对战之中将相同人数的曹军压在下风,由此而衍生出的多兵种协作配合更在不断的巩固提升之中,相信随着燕地军用科技的不断进步刘毅在军事上的优势还将更为明显!而这也只是器具所一方面的功能,幽州各州在经历了产量飞速提高到平稳发展一段时日之后,这两年增产的势头又开始明显起来,除了各期农训班在推广农业知识的努力以及农事局关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之外器具所关于农具以及灌溉工具的革新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国最为坚实的基础,农业在此时还是位居第一的,因此对器具所刘毅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
此外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他也都要有着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前两样事关民生基础在燕地之中已经有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后只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良与推广。重要的是交通方面,刘毅也有了开辟京杭大运河的想法,由此来使得南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但若想行此举他此时最欠缺的就是人力,虽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各种政策的实行此时大汉的人口较之另一个时空增加了很多,但要与隋唐之时相比无疑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且这方面是无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根据前一次人口清查的数字,倘若将一切都理想化想要达到隋唐的标准亦要经过将近百年的努力,刘毅有生之年怕是见不到那种盛景了,也只有通过先进的科技说不得才能可补人力之不足。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的基础,直至明清之时达到巅峰跨度有两千多年,不得不说它对维护封建集权统治是极有益处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刘毅在治理各州的过程中也是将儒家理论奉为经典,稍有区别便在他更为突出了孟子的地位,尤其是那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与乱世之中这个思想得到了百姓最为广泛的拥护,亦在燕地对各处的顺利接收起到了收拢人心的巨大作用,今后仍将是主流思想所在。
当然有过后世经历的刘毅并不会一味的以儒术为尊,此时在燕地学术讨论的气氛是比较开明的,其中墨家的作用最为明显,无论是在军事还是生产领域它的贡献都无人敢加以质疑。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尤其是在思想领域,刘毅希望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不让后继者受到太多这方面的禁锢。就这个思路他与郑玄蔡邕孔融等人都有过深入的探讨,有的时候气氛还十分热烈,与学术讨论之中这些大儒是不会因为刘毅的身份而有丝毫退让的,而他们的想法往往也能够代表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亦是大汉此时主流思想的方向。
这场学术讨论到了最后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儒学为体,它学为用作为一种核心思想被固定了下来,那些所谓“*技巧”不会再被社会主流所忽视!论及学术水平刘毅自是拍马难及这几位当今大儒,说道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更是不如,但朗生也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燕地民生治政等各个方面成功的事实。此处便是郑、蔡、孔等人也不能否认的,有此作为依据刘毅的话自然就具备了很强的说服力。
在这样一场争论与讨论之中刘毅宽广的心胸气度与严谨的态度是最让三人欣赏的,他丝毫不会摆出大汉燕王或是皇者的架子来强加于人,反而对于自己思虑不足之处能够有着清醒的反思。当然他也不会因为蔡邕尊长的身份就放弃自己的观点,“道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道路”等等所言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到了最后众人对这般的讨论气氛都是倍加赞赏,并要将之推广到幽州书院之中。
有了核心的理论思想,刘毅的所有施政纲要和制度将会变得更为清晰,在今后亦会通过教育与宣传各种手段将之普及到一众官员之中,并随着实践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完善。正是这一番举措对今后大汉王朝的思想领域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书与史册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