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的1982 > 第三百二十六章新想法

第三百二十六章新想法

小说:我的1982作者:大国雄起字数:2320更新时间 : 2018-02-15 18:50:00
  西服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舶来品,以前中国人是不穿西服的,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观念逐渐改变,才开始接受西服,穿戴一些新潮的东西。

  李忠信隐约地记得,好像就是张明敏八四年春晚穿着西服唱歌以后,带动起来的穿西服的潮流,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看到了香港那边的高层次的人都穿西服打领带,一看上去就有那么一种说不出来的范,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穿西服打领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迫切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

  这个时代的服装讲究“挺括、厚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西服以宽松、舒展、方便为其主旋律,西服驳领止点比较高,驳头很宽,肩斜比较小,但垫肩较小,色彩单调,黑、灰、蓝等无彩色的流行。

  人们向往着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向往这海外那种的大佬范,逐渐开始在西服上追求名牌,讲究高质的面料、优雅的造型和精美的做工。

  不过呢!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西服并不好做,几乎都是服装裁剪店用手工来制作西服。

  对人进行身高,身体的各个部位用皮尺来进行测量,把所有的数据用笔记录在本子上以后,按照身体的形态来量身定制。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他父亲李尚勇单位有一个叫做薛姨的弟弟,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在江城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开了一家服装裁剪学校,火得简直不要不要的。

  那个时候到办服装学校,报名学习的学生无数,年轻男女都到他那个服装裁剪学校学习制作服装的技能,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不,应该说是学习服装裁剪的技术。

  学习完服装裁剪的技术以后,在家里面就能够搞服装的制作,周边的邻居什么的想要做一套西服,或者是做两条裤子了,都得需要找他们来做。

  如果水平再好一些的,可以在家里面搞小作坊的似的加工厂,到时候加工出来一批衣服,向外面进行售卖。

  八十年代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实行过年的时候搞大合唱,进行那种爱国主义的合唱大赛,每到这样的一个时候,小服装店的生意就会一下子好起来,她们需要加工加点来完成交给他们的大量任务。

  也就是说,八十年代末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的服装行业大多还停留在个人作坊的一种情况之下。

  大型的服装厂,无非还是那些国营的大企业,而大型的服装国营企业,在八九十年代非但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反到死在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

  很多人都觉得,大型国营的服装厂倒闭是因为管理不善,其实并不尽然。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这个时候国营服装厂的领导以及轻工局的领导对于服装潮流的认识不够,工厂只做那些颜色单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最早期的服装。

  而生产最多的质量最好的是工厂当中的工作服,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型国营企业都有这样的一种做法,基本上每年工厂都会给工人发两套工作服,发一些劳动保护用品。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交给国营服装厂来进行制作的,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临,就是工作服的定制都出现了改变,有好样子的,质量好还便宜的工作服,那自然会有选择的采购。

  再加上国营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工作服的订购数量也快速减少,再加上校服之类的衣服都归各个学校自行找厂家定制,国营服装厂的效益自然一落千丈。

  大型国企的服装厂,每生产一种服装,生产出来的数量都相当多,一旦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形,就会开始出现大量的积压,而国家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像这样的工厂输血,工厂的流动资金直接导致断流。

  再加上这些大型服装厂建厂的时间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大量的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的工资都是企业负担,企业负担退休人员的工资,负担各种公益设施,如工厂的附属幼儿园,工厂的附属学校,这些都是需要工厂拿出真金白银来维持的。

  正是因为这些内在外在的原因,活生生地把当年红火得不像样的国营大厂子都压垮掉了。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前一段时间的时候,齐市和牡市的两家服装厂积压的货物,虽然通过忠信公司卖出了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依旧没有转变思路,更没有转做其他服装的想法。

  不光是齐市和牡市,就是江城市这边的服装厂也是一样,他们依旧是沿袭着老套的思想,没有想到过进行转变升级。

  这些厂子的厂长都一个想法,升级厂子的机器,需要很大一笔钱,现在工厂卖出去的那些货物,要先把工人的工资和工人的福利发放下去,然后再考虑其他的。

  他们这些国营工厂的厂长,在这种事情上说了也不算,想要升级换代,想要转变思路做新的东西,那必须得上级领导审批通过,上级部门给他们的工厂拨钱,只有这些事情都具备了,他们才有可能按照忠信公司给予的思路进行产业升级。

  其中一样没有达到,那么,他们企业升级的事情就不会落实到位。

  机关单位的领导们在这个时候一直都沿袭着过去的老眼光,一直有着落后的老旧思想。

  他们在位的时候,一般都是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没有过错,靠着资历,他们可以平稳过度升级,级别和职位都会有提升。

  他们搞新奇特的东西,搞什么产业升级或者是其他的事情,有功劳了,也没有他们太多的好事情,如果出现了不好,到时候责任都会落到他们的身上。

  基于这样的一种原因和想法,八十年代的国营企业开始大走下坡路,民营经济开始迎来了一波春天。

  齐市也好,牡市也罢,还有江城的服装厂,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完全消失在了人们的眼中。

  李忠信有一种想法,过了年之后,他举得应该让王波找江城市的市长和另外两个城市的市长谈谈,看看能不能收购下来这些城市的某个服装厂。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东北三省这边的服装厂因为观念老旧,没有创新的意识,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全部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如果忠信公司收购下来一家大型的服装厂,在布票已经作废的情况下,研制出来制作西服和流行外套的生产流水线,那么,今后江城这边的服装厂将会焕发出来生机,更为主流服饰的流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