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人心不宁【求推荐票!月票!(3k)】
途径江阴的时候朱琳泽听说江阴的忠义祠已经修好,便下船前去祭拜。
北上勤王之时,两百余江阴子弟兵血染天津卫,朱琳泽在江阴专门修建了忠义祠以褒奖这些阵亡的江阴子弟兵。
阵亡官兵的衣冠甲胄遗物都存放在忠义祠内供江阴乡民瞻仰。
朱琳泽在江阴的名声非常好,听说朱琳泽来江阴祭拜阵亡的江阴子弟,乡民们箪食壶浆以迎闽王之师,非常热情。
闽王的兵不白拿老百姓东西,买东西都公平交易,而且闽王兵军纪严明不扰民,因此风评非常好。
不似余下五镇兵马,百姓畏之如虎狼,远远望见他们的旗帜便躲闪不及。
听说朱琳泽还要扩军,江阴乡勇无不踊跃报名,他们已经从第一批入闽王军的江阴子弟口中得知闽王军士卒待遇优厚,死后有重恤五后顾之忧,因此都非常积极。
祭拜完忠义祠,朱琳泽见阎应元也在祭拜的队伍中,便叫来阎应元谈话,旁敲侧击询问阎应元是否有意为他效力,阎应元还是那套老说辞,醉心于陇亩之事。
朱琳泽也不强人所难,召了一千余名江阴乡勇之后回到了南京江东大营。
朱琳泽离开的这段时间,南京城并不太平,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城内流言四起,说什么闯军败于鞑子之手,很快就要来取南京当大顺的新都,这还是比较正常的流言,更多的则是匿名揭帖上的荒唐内容。
所谓的匿名揭帖,类似于后世的匿名举报信。
杨文还算尽职尽责,将这些天收集来的匿名揭帖呈了上来,内容一个比一个离谱,像什么太子已经到南京,监国的福王应该还位于太子。还有福王是假冒的云云。
很快朱琳泽看到一张让他差点没吐血的匿名揭帖,该匿名揭帖上的内容为:他闽王朱琳泽是左良玉的私生子,二人合谋窃国,其心可诛。
朱琳泽饶是有心里准备,还是被气的笑出声来,苦笑不得,将此匿名揭帖上的内容便是堂内诸人。
这些人喷人都不带脑子的,他是左良玉的私生子,所以左良玉将自己亲女儿嫁给他?左良玉这是想抱智障外孙?
“匿名揭帖确实是本朝的一大恶习。”沈廷扬看后也是皱眉不止,这实在是太过荒唐了。
有明一代的文官虽然没有兵权,但却掌控着社会舆论,匿名揭帖盛于嘉靖、万历两朝,文官们肆意利用匿名揭帖这一工具左右舆论,捏造是非,颠倒黑白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皇帝屡禁不止。
明朝后期,禁揭律令也是有很多,例如在《皇明诏制》提到:如有投递者,各衙门不许受理,举发治罪,其交关窝访假捏赃罪。但这些措施没起到什么作用,揭帖之风依旧盛行。
发展到明末,不仅仅是朝堂上盛行匿名揭帖,就连民间亦是如此,尤以江南地区为害最重。
杨文又呈上一大堆匿名揭帖,虽然都是匿名揭帖,但杨文刚刚呈上来的这些用大字报来形容更为贴切。
“这些是在沈次辅、左帅、祁总督、冯巡抚等诸人的府邸大门口所得,皆是一些中伤诋毁之言,江东大营也有不知受雇于何人的打行游手乘夜前来张贴,不过都被巡夜的士兵鸣铳驱离。”
“下次再有游手来江东大营张贴此等腌臜东西,以间谍论,不比鸣放火铳驱离,直接就地击毙!”朱琳泽问道,“何人所张贴?可查清楚了?”
这些匿名揭帖的背后主使者是那些人他心里大概都有数了,和他这一派系的官僚站在对立面的无非是东林党。
“多数已经查清,只是这些匿名揭帖太多,委实难以一一查清。”杨文一脸为难,他已经尽力了,只是这匿名揭帖太多,确实没办法将后面的人一个个全都揪出来。
“新朝初立,朝局稳定乃是新朝第一大事,这等在背后中伤诋毁新朝大臣的人,其心叵测,必是闯贼混进南京的奸细,必须严惩。”朱琳泽并不打算放过张贴匿名揭帖的小人。
这些人整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整个南京人心惶惶,放任流言蜚语传播,只怕到时候清军还没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城乃至朝廷的人心就散了。
这些人必须严惩,就算不能全部都抓住,也要杀一儆百,杀到他们胆战心惊为止,治乱世必须刑重典,不能和这些人客气。
朱由崧并没有对不起这些东林党人,新朝人事任免,首辅都给了史可法,东林复社中人入朝为高官者也不在少数,这些东林复社中人犹嫌不足,四处闹腾。
他们到底想怎么样,皇帝的位置让给他们坐可好?
朱琳泽现在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嘉靖喜欢炼丹修仙,万历不喜欢上朝。
宅在深宫炼丹修仙可比每天都要看到这些让人糟心的清流大臣舒坦有趣多了,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
杨文心领神会,闽王都说这些人是闯贼细作了,闯贼细作怎么处置就不用闽王再特地交代了。
“属下明白,只是情报司草创不久,人手不足。”杨文向朱琳泽诉苦道。
“本王给你开个条子,你去尹旷那里令一万两白银,情报司人手不足就多招些人手。”朱琳泽给杨文开了张条子,盖上随身携带的闽王印。
杨文欢欢喜喜地领了条子,给闽王办事就是舒坦,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花钱可比先帝大方多了。
“此时是否应当禀明圣上再做处置?”倪元璐小心翼翼地问朱琳泽道。
朱琳泽摆摆手:“不必,圣上仁慈,下不了这个决心,这个恶人,本王替圣上当了。”
“闽王用心良苦。”倪元璐感慨道。
“北伐所需钱粮辎重筹措的如何了?”朱琳泽询问倪元璐道。
北伐要趁早,早点收回山东和河南也能早点布防,提前做好防御清兵南下的准备。
“下官今日便是为此事而来,钱粮已经准备妥当,只是军械稀缺,实在是难以凑齐。”倪元璐说道。
“左将军和高将军表示只要朝廷给足钱粮,同意北伐,只是北伐之事重大,需要有人牵头统筹并督师。史首辅自请督师北伐,不过史首辅难以服众,圣上也以为不妥,言督师北伐乃是立国之战,需得用知兵之人,统筹全局,方有胜算。”
朱琳泽白了倪元璐一眼,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但这么直接说也不妥,朱琳泽还是故作谦虚地问倪元璐道:“圣上心中可有督师北伐之人选?”
倪元璐笑道:“圣上言:唯闽王能担北伐督师之重任。”
“既是圣上如此信任本王,本王肝脑涂地,马革裹尸,也要为圣上北伐收复旧土,中兴我大明。”
倪元璐只说左良玉、高杰同意北伐,还没说黄得功和刘泽清、刘良佐这三个总兵的态度。朱琳泽遂而问道:“凤泸总兵黄得功,以及刘泽清、刘良佐二位总兵对北方是什么态度?”
“凤泸总兵黄得功也是愿意出征北伐的,还因此时和凤泸总督心生嫌隙,只是刘泽清、刘良佐二位总兵至今没有给朝廷答复,皇上下旨垂询也不给个回复。”提到刘泽清和刘良佐,倪元璐就气不打一处来。
区区总兵圣上的圣旨都不回,明显是不把朝廷和圣上放在眼里。
朱琳泽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军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黄得功同意北伐就好,后续只需要做一做马士英的思想工作,刘泽清和刘良佐这两人的杂兵朱琳泽还是不放在眼里的。朱琳泽还嫌他们北伐浪费朝廷钱粮。
倪元璐走后,沈廷扬对朱琳泽道:“北伐可不是闹着玩的,闯军拥众百万,朝廷能用的兵不多。”
沈廷扬是弘光朝的兵部尚书,弘光朝在军事上有多少家底,沈廷扬心里非常清楚。
沈廷扬目光看的还不如陆闻达长远,陆闻达在回来的路上和朱琳泽提及北方形式,陆闻达就敏锐地洞察到了朝廷的最主要敌人不是大顺,而是满清。
沈廷扬更倾向于守江淮自保,不过朱琳泽说的也在理,没有山东和河南为屏藩,屏护江淮,以朝廷目前军力之孱弱,江淮也未必守的住。
朱琳泽北方收复山东、河南之举,沈廷扬也是赞成的。新朝成立于危难之时,人心不稳,江南民众对朝廷也没什么信心。
北伐收复旧土是凝聚人心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闯贼已经是冢中枯骨,本王担心的不是李自成,而是满清,狗日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无异于是引狼入室,这个狗汉奸。”
“话虽如此,只是朝廷不少朝臣都引以为快,以为吴三桂此举是借建奴之兵灭贼,为功在社稷之义举,钱牧斋几日前曾上疏圣上,请求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赐粮米款虏,借虏兵以剿贼。
我等极力反对钱牧斋此举,然则东林诸公无不为钱牧斋马首是瞻,史首辅也以为借虏剿贼乃是上策。
凤督马士英也上疏言恢复大计,言款虏剿贼乃是上策。”沈廷扬嗟叹道。
朱琳泽动身去竹堑前就已经写了文章发表在《大明日报》上,将纵清兵入关的痛斥未汉奸,并且已经明确说明吴三桂是降清了,没想到还是叫不醒这些睡觉做大梦的人。
朱琳泽不清楚这些东林党人以及认为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借虏剿贼的官员是蠢还是就是喜欢和他对着干。
满清的高层会比你们还没脑子,会甘心被你们当枪使?
“满朝文武就没个明白人?”朱琳泽问道。
“明白人倒是有,只是东林诸公的声音太大,盖过了他们的声音。”沈廷扬说道,“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就上疏直言本朝如今的形势较之晋、宋更为艰难,肩背腹心,三面受敌。”
章正宸说的确实没错,而今北面要面对满清,西面要面对大西和大顺。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敌人,弘光朝最大的敌人不是满清和大顺、大西,而是朝堂上的那群猪队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北上勤王之时,两百余江阴子弟兵血染天津卫,朱琳泽在江阴专门修建了忠义祠以褒奖这些阵亡的江阴子弟兵。
阵亡官兵的衣冠甲胄遗物都存放在忠义祠内供江阴乡民瞻仰。
朱琳泽在江阴的名声非常好,听说朱琳泽来江阴祭拜阵亡的江阴子弟,乡民们箪食壶浆以迎闽王之师,非常热情。
闽王的兵不白拿老百姓东西,买东西都公平交易,而且闽王兵军纪严明不扰民,因此风评非常好。
不似余下五镇兵马,百姓畏之如虎狼,远远望见他们的旗帜便躲闪不及。
听说朱琳泽还要扩军,江阴乡勇无不踊跃报名,他们已经从第一批入闽王军的江阴子弟口中得知闽王军士卒待遇优厚,死后有重恤五后顾之忧,因此都非常积极。
祭拜完忠义祠,朱琳泽见阎应元也在祭拜的队伍中,便叫来阎应元谈话,旁敲侧击询问阎应元是否有意为他效力,阎应元还是那套老说辞,醉心于陇亩之事。
朱琳泽也不强人所难,召了一千余名江阴乡勇之后回到了南京江东大营。
朱琳泽离开的这段时间,南京城并不太平,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城内流言四起,说什么闯军败于鞑子之手,很快就要来取南京当大顺的新都,这还是比较正常的流言,更多的则是匿名揭帖上的荒唐内容。
所谓的匿名揭帖,类似于后世的匿名举报信。
杨文还算尽职尽责,将这些天收集来的匿名揭帖呈了上来,内容一个比一个离谱,像什么太子已经到南京,监国的福王应该还位于太子。还有福王是假冒的云云。
很快朱琳泽看到一张让他差点没吐血的匿名揭帖,该匿名揭帖上的内容为:他闽王朱琳泽是左良玉的私生子,二人合谋窃国,其心可诛。
朱琳泽饶是有心里准备,还是被气的笑出声来,苦笑不得,将此匿名揭帖上的内容便是堂内诸人。
这些人喷人都不带脑子的,他是左良玉的私生子,所以左良玉将自己亲女儿嫁给他?左良玉这是想抱智障外孙?
“匿名揭帖确实是本朝的一大恶习。”沈廷扬看后也是皱眉不止,这实在是太过荒唐了。
有明一代的文官虽然没有兵权,但却掌控着社会舆论,匿名揭帖盛于嘉靖、万历两朝,文官们肆意利用匿名揭帖这一工具左右舆论,捏造是非,颠倒黑白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皇帝屡禁不止。
明朝后期,禁揭律令也是有很多,例如在《皇明诏制》提到:如有投递者,各衙门不许受理,举发治罪,其交关窝访假捏赃罪。但这些措施没起到什么作用,揭帖之风依旧盛行。
发展到明末,不仅仅是朝堂上盛行匿名揭帖,就连民间亦是如此,尤以江南地区为害最重。
杨文又呈上一大堆匿名揭帖,虽然都是匿名揭帖,但杨文刚刚呈上来的这些用大字报来形容更为贴切。
“这些是在沈次辅、左帅、祁总督、冯巡抚等诸人的府邸大门口所得,皆是一些中伤诋毁之言,江东大营也有不知受雇于何人的打行游手乘夜前来张贴,不过都被巡夜的士兵鸣铳驱离。”
“下次再有游手来江东大营张贴此等腌臜东西,以间谍论,不比鸣放火铳驱离,直接就地击毙!”朱琳泽问道,“何人所张贴?可查清楚了?”
这些匿名揭帖的背后主使者是那些人他心里大概都有数了,和他这一派系的官僚站在对立面的无非是东林党。
“多数已经查清,只是这些匿名揭帖太多,委实难以一一查清。”杨文一脸为难,他已经尽力了,只是这匿名揭帖太多,确实没办法将后面的人一个个全都揪出来。
“新朝初立,朝局稳定乃是新朝第一大事,这等在背后中伤诋毁新朝大臣的人,其心叵测,必是闯贼混进南京的奸细,必须严惩。”朱琳泽并不打算放过张贴匿名揭帖的小人。
这些人整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整个南京人心惶惶,放任流言蜚语传播,只怕到时候清军还没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城乃至朝廷的人心就散了。
这些人必须严惩,就算不能全部都抓住,也要杀一儆百,杀到他们胆战心惊为止,治乱世必须刑重典,不能和这些人客气。
朱由崧并没有对不起这些东林党人,新朝人事任免,首辅都给了史可法,东林复社中人入朝为高官者也不在少数,这些东林复社中人犹嫌不足,四处闹腾。
他们到底想怎么样,皇帝的位置让给他们坐可好?
朱琳泽现在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嘉靖喜欢炼丹修仙,万历不喜欢上朝。
宅在深宫炼丹修仙可比每天都要看到这些让人糟心的清流大臣舒坦有趣多了,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
杨文心领神会,闽王都说这些人是闯贼细作了,闯贼细作怎么处置就不用闽王再特地交代了。
“属下明白,只是情报司草创不久,人手不足。”杨文向朱琳泽诉苦道。
“本王给你开个条子,你去尹旷那里令一万两白银,情报司人手不足就多招些人手。”朱琳泽给杨文开了张条子,盖上随身携带的闽王印。
杨文欢欢喜喜地领了条子,给闽王办事就是舒坦,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花钱可比先帝大方多了。
“此时是否应当禀明圣上再做处置?”倪元璐小心翼翼地问朱琳泽道。
朱琳泽摆摆手:“不必,圣上仁慈,下不了这个决心,这个恶人,本王替圣上当了。”
“闽王用心良苦。”倪元璐感慨道。
“北伐所需钱粮辎重筹措的如何了?”朱琳泽询问倪元璐道。
北伐要趁早,早点收回山东和河南也能早点布防,提前做好防御清兵南下的准备。
“下官今日便是为此事而来,钱粮已经准备妥当,只是军械稀缺,实在是难以凑齐。”倪元璐说道。
“左将军和高将军表示只要朝廷给足钱粮,同意北伐,只是北伐之事重大,需要有人牵头统筹并督师。史首辅自请督师北伐,不过史首辅难以服众,圣上也以为不妥,言督师北伐乃是立国之战,需得用知兵之人,统筹全局,方有胜算。”
朱琳泽白了倪元璐一眼,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但这么直接说也不妥,朱琳泽还是故作谦虚地问倪元璐道:“圣上心中可有督师北伐之人选?”
倪元璐笑道:“圣上言:唯闽王能担北伐督师之重任。”
“既是圣上如此信任本王,本王肝脑涂地,马革裹尸,也要为圣上北伐收复旧土,中兴我大明。”
倪元璐只说左良玉、高杰同意北伐,还没说黄得功和刘泽清、刘良佐这三个总兵的态度。朱琳泽遂而问道:“凤泸总兵黄得功,以及刘泽清、刘良佐二位总兵对北方是什么态度?”
“凤泸总兵黄得功也是愿意出征北伐的,还因此时和凤泸总督心生嫌隙,只是刘泽清、刘良佐二位总兵至今没有给朝廷答复,皇上下旨垂询也不给个回复。”提到刘泽清和刘良佐,倪元璐就气不打一处来。
区区总兵圣上的圣旨都不回,明显是不把朝廷和圣上放在眼里。
朱琳泽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军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黄得功同意北伐就好,后续只需要做一做马士英的思想工作,刘泽清和刘良佐这两人的杂兵朱琳泽还是不放在眼里的。朱琳泽还嫌他们北伐浪费朝廷钱粮。
倪元璐走后,沈廷扬对朱琳泽道:“北伐可不是闹着玩的,闯军拥众百万,朝廷能用的兵不多。”
沈廷扬是弘光朝的兵部尚书,弘光朝在军事上有多少家底,沈廷扬心里非常清楚。
沈廷扬目光看的还不如陆闻达长远,陆闻达在回来的路上和朱琳泽提及北方形式,陆闻达就敏锐地洞察到了朝廷的最主要敌人不是大顺,而是满清。
沈廷扬更倾向于守江淮自保,不过朱琳泽说的也在理,没有山东和河南为屏藩,屏护江淮,以朝廷目前军力之孱弱,江淮也未必守的住。
朱琳泽北方收复山东、河南之举,沈廷扬也是赞成的。新朝成立于危难之时,人心不稳,江南民众对朝廷也没什么信心。
北伐收复旧土是凝聚人心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闯贼已经是冢中枯骨,本王担心的不是李自成,而是满清,狗日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无异于是引狼入室,这个狗汉奸。”
“话虽如此,只是朝廷不少朝臣都引以为快,以为吴三桂此举是借建奴之兵灭贼,为功在社稷之义举,钱牧斋几日前曾上疏圣上,请求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赐粮米款虏,借虏兵以剿贼。
我等极力反对钱牧斋此举,然则东林诸公无不为钱牧斋马首是瞻,史首辅也以为借虏剿贼乃是上策。
凤督马士英也上疏言恢复大计,言款虏剿贼乃是上策。”沈廷扬嗟叹道。
朱琳泽动身去竹堑前就已经写了文章发表在《大明日报》上,将纵清兵入关的痛斥未汉奸,并且已经明确说明吴三桂是降清了,没想到还是叫不醒这些睡觉做大梦的人。
朱琳泽不清楚这些东林党人以及认为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借虏剿贼的官员是蠢还是就是喜欢和他对着干。
满清的高层会比你们还没脑子,会甘心被你们当枪使?
“满朝文武就没个明白人?”朱琳泽问道。
“明白人倒是有,只是东林诸公的声音太大,盖过了他们的声音。”沈廷扬说道,“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就上疏直言本朝如今的形势较之晋、宋更为艰难,肩背腹心,三面受敌。”
章正宸说的确实没错,而今北面要面对满清,西面要面对大西和大顺。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敌人,弘光朝最大的敌人不是满清和大顺、大西,而是朝堂上的那群猪队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