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风起代北 > 第四十六章 三分政治、七分军事

第四十六章 三分政治、七分军事

小说:风起代北作者:斩尽江南百万字数:2550更新时间 : 2021-06-06 21:16:40
  大阅之后,拓跋珪召见留在漠南的五部帅,拓跋乞罗、拓跋建、长孙犍、来初真、苟乌提。

  管理五千户牧民的部帅,是魏国统治草原的中坚力量,等到将来战胜漠北高车两三次之后,就可以携大胜之威,将漠南牧民编户齐民,到时候,朝廷会设立更多部帅,拆分大部落,合并小部落,总之,拓跋珪绝不允许领地上出现超过五千户的大部。

  拓跋珪清楚,想要彻底解决北方边患,就必须将游牧部落齐民编户,将大小部落禁锢在各自生活的小片土地,然后,从法统、行政、军事、宗教、经济……等多方面施加影响,予以制度化,彻彻底底锁死游牧民族兼并弱小、进而崛起的道路,抑制住草原自由无序、弱肉强食的发则,一旦有部族兼并其他部落,显现崛起的势头,朝廷迅速做出反应,出兵剿灭。

  以后世的眼光看,汉、唐这两个武功较盛的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政策算不上太成功。

  汉匈战争,汉军歼敌数万的大胜有十四次,结果汉帝国迎来了疆域更广的鲜卑。

  唐太宗、唐高宗时代,唐军的武力不可谓不强大,突厥、突骑施、薛延陀……草原的部族如同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谁冒尖就打谁,其结果又如何?草原上的人口源源不绝,在不断的迁徙、仇杀中崛起,唐军消灭旧的霸主,就会出现新的霸主。

  唐朝的武德再强,也有回落的时候,镰刀再快,也有割钝的时候,等到武则天上位,清洗掉一大波名将之后,突厥死灰复燃,回鹘、黠戛斯、契丹相继崛起。

  当然,先人的智慧是相当高的,中原王朝除了“以武服人”之外,也常常以“术”分化瓦解游牧民族,隋文帝杨坚两次巧施离间计,强盛一时的突厥就此分裂。

  但是,术只是术,属于阴谋小道,不能过于迷信,隋炀帝杨广欲效仿杨坚分化突厥之举,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其手段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反而导致了突厥与大隋决裂。

  在兼合游牧、农耕两方文明的拓跋珪看来,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较量,并不完全是军事问题,用校长谋士杨永泰的话讲,“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从政治、宗教、经济三方面入手,效果绝对优于单纯的武力翦除,武力只是第二选择,相当于是核武器,等到非打不可的时候,再以雷霆之势行天罚之诛,捍卫国威。

  “是时候设立大鸿胪了!”拓跋珪暗暗想到,有必要加强这些部落首领、蛮夷酋长的思想教育,构建不敢反、不能反、不想反的体制机制。

  “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爵位制度也都该提上议程了!”

  大军出征,拓跋珪要劳心军事,兵戈停息,又要思虑政事,不得片刻闲暇,说实话,这个魏王当得无趣至极,想想那些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无道的君王,拓跋珪有些明白他们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相差如此之大,几乎判若两人?

  相对而言,还是刘禅认得清,当皇帝哪有当安乐公舒服!

  拓跋珪沉思间,长孙道生入帐禀报:“启禀王上,拓跋乞罗五部部帅已至帐外!”

  “宣!”拓跋珪没有犹豫,大声说道,虽然他羡慕安乐公,但他并不想当安乐公。

  五部帅以的拓跋纥罗为首,入帐行礼。

  拓跋纥罗是拓跋什翼健堂弟,拓跋珪的叔祖,已经年过六旬,以游牧民族平均寿命来算,绝对算得上高寿了,胡须发白,身上有一股行伍之间的杀气。

  入帐之后,拓跋纥罗表现得十分顺从,态度恭谨,当初,正是他力劝贺兰讷,贺兰讷才奉拓跋珪为主,重建了代国,拓跋珪对他始终心怀感激。

  “叔祖免礼!”拓跋珪起身,笑着抬手示意。

  “谢大王!”拓跋纥罗躬身一礼,然后才缓缓入座。

  扫一眼其余四人,拓跋珪温声:“诸卿亦免礼!”

  “谢大王!”

  这四人,拓跋建是拓跋纥罗之弟,来初真、苟乌提是元从部将,长孙犍是长孙道生之父。

  落座之后,拓跋珪态度温和,称赞起拓跋纥罗:“孤虽常在盛乐,却也对漠南之事有所耳闻,卿外却诸藩,内安百姓,短短半载时间,消除刘显寇掠漠南的影响,使人丁更甚往昔,有大功于国。”

  “大王谬赞,老臣愧不敢当。夷狄势屈则降,势强则叛,王师先胜刘显,后胜库莫奚,兵威强盛,四方归附,本是常理!臣实无可称道者。”拓跋纥罗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地谦逊。

  “叔祖过谦!”拓跋珪挽起衣袖,举樽遥敬:“当初贺兰部举棋不定之时,叔祖不顾性命安危力劝贺兰讷奉孤为主,无有叔祖,无有国家,亦无今日之魏王!叔祖之功,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拓跋纥罗见即位为王的侄孙如此厚恩自己,也不禁流露出几分感动,道出一件陈年往事:“先王即位之时,年方十九,收乌桓,定朔方,击高车,败慕容,先王一生的成败都是我亲眼所见……大王出生那一夜,天狼星青光大盛,闪逝向南,先王望着浩瀚的星空对我说,安定中州、带领拓跋氏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必定是这个孩子,今日,老臣不得不叹服到先王的先见之明!”

  拓跋珪笑笑没有说话,时至今日,他已经完全理解古人“宣扬祥瑞”,鼓吹“君权神授”的举动,对于封建王朝、家天下而言,这些都是必要之举。

  又讲几句面面俱到的客套话,拓跋珪才问起真正关心的问题,赋税。

  “输马之事准备的如何了?此番中军将士俱在,大军正好将牧民缴纳上来的马匹驱至敕勒川牧苑,省得漠南专门派丁,押送马匹。”

  “这……”拓跋纥罗面上嘴角微微牵动,苦笑一声,答不上话。

  拓跋珪见他表情,心下了然,温声问道:“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老臣直言了!”拓跋纥罗沉吟一番,沉声答道:“当初大王下令,牧民以户为基准,每岁输良马一匹,而今看来,此令是有些想当然了。

  若是不限良马劣马,牧民再咬咬牙,倒是勉强可以岁输一马,如今朝廷只限良马,六成以上牧民都缴纳不上来,即便加上野马苑捕到的野马,也还差足足五成”。

  说完,拓跋纥罗才抬头看拓跋珪的表情,拓跋珪表现得很平静,牧民纳不上来让豪族、勋臣补上不就行了。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才是正道。

  “不如以羊为基准,百羊每岁输马一匹,千羊每岁输马十匹,以此类推……诸卿看看,此举可行否?”拓跋珪开门见山问道。

  “若真如此,只怕会有人不满,闹出乱子。”拓跋建试探说道,他可是有四千头羊,若是新的法令施行,受损的可就是他们这些大贵族了。

  “若真有乱子,讨平就是了,从盛乐发平叛大军,两日便可到牛川。”拓跋珪眸子一白,声音变冷,宗室里有不少紧守自己利益的顽固派。

  拓跋建听到拓跋珪冷冷的言语,哪敢再言,目光转向兄长拓跋纥罗。

  拓跋珪也将目光移向拓跋纥罗,此事要成,还非得这个叔祖不可,也只有他的辈分、资历,才能压得住拓跋氏的宗室子弟、国族子弟。

  “叔祖,您以为呢?”

  拓跋纥罗起身,斟酌良久,幽幽一叹:“老臣以为,此举可行,不过,老臣希望负责此事,劝导宗族子弟输马。”

  拓跋珪颔首:“善!此事,孤就交给叔祖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