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漩涡暗起
热闹欢腾的年节过后,朝廷上下也开始逐渐恢复了往常的模样,虽然说,因为年节刚过,所以老大人们都有些懒散,但是,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心的是,天子总算是重新上朝视政,一切都仿佛和之前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天子卧病的这段时间,毕竟是积压了不少的政务,所以,正月十五过完之后,便是接连的旨意下达,让整个朝堂迅速的开始运转起来。
与之相比之下,任命于谦的那道协理京营的圣旨,反倒是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当然,对此有非议的不是没有,但是别忘了,这次于谦接下的差事除了有协理京营,还有掌都察院事,说白了,于少保现在已经是科道言官的大头目。
这种情况之下,底下的御史们想要弹劾他,到底是要自己掂量一下份量,没有了御史们的帮助,只靠一些勋贵们的反对,简直就是不疼不痒的,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天气渐暖,如丝的细雨渐渐变成了瓢泼的大雨。
宫门口,于谦和其他的一众大臣们远处的廊下躲雨,一边等候着早朝,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抬头看着顺着屋檐不断滴落的水流,于谦的眉头皱紧,不由叹了口气……今年的年景,果然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啊!
自打开春开始,南直隶,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各地接连传来暴雨的消息,别的不说,就连京城近些日子以来,大雨也是连绵不停,这一次的暴雨,可谓是近几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灾情了,朝中这数日下来,都在围绕着此事忙碌。
就连这几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应付各种各样灾情的户部,这次也明显感觉到了十分的棘手,面对这种状况,于谦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看着对面愁眉苦脸的沈翼,于谦捏了捏袖子里的奏疏,不由往对方的那边靠了靠,开始小声和对方说些什么……
天色渐明,空中仍旧笼罩着浓重的乌云,时辰一到,宫门大开,群臣披着蓑衣进到宫城当中,总算是不用在外头受风雨之苦。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形容,在礼官的指引下,早朝正式开始,几件不疼不痒的政事之后,眼瞧着火候差不多了,于谦便迈步上前,奏道。
“启禀陛下,近日以来,各地受恒雨淹田,灾情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盗贼丛生,朝廷虽已遣派官员赈灾,但是,臣恐事务繁琐,难以历数,故而,拟调三十一名御史分赴受灾州府巡视,协助地方官员安抚民情,请陛下恩准……”
奏疏被呈递了上去,朱祁钰翻开细细看了一番,倒是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自从陈镒卧病之后,都察院一直群龙无首,王竑虽然代掌院事,但是,无论从资历还是官职上来说,这种大规模的科道官员调动,都不是他有资格提议的,这也就导致了,在这两年的各种灾情当中,都察院的存在感都不高。
但是,这本就是不正常的情况,如今朝廷的赈灾流程虽然在历年的磨炼之下早已经完善,可越是如此,为了防止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贪渎行为,就越需要科道的参与,事实上,这些事情往年朱祁钰并不是不知道,可朝廷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也只能暂时搁置。
如今于谦上任掌都察院事,在理顺了基本的状况之后,重新提振科道参与到朝政当中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没有理由拒绝。
因此,在看完奏疏之后,朱祁钰很快就点了点头,道。
“准了,不过,都察院各道御史皆有执掌,一次性调派这么多人出去,其他道御史恐有空缺,这样,吏部再铨选十五名御史入都察院一并参与此次赈灾事宜。”
这话一出,一旁的天官大人顿时耷拉着个脸,横了旁边的于谦一眼,要知道,都察院的御史本就已经接近满员了,原本王文还在想着,怎么卡一卡都察院的员额,结果这么一闹,不仅卡不住了,而且还得再扩张一批……哼!
不过,天子金口玉言都已经开口了,他也不好违逆圣意,只得不情不愿的上前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
于是,这件事情便暂时告一段落,然而紧接着站出来的大臣,却又是让众臣感到一阵意外,只见于谦和王文都退回原处之后,工部侍郎孙弘上前道。
“启禀陛下,三日前,工部负责修造寿陵的官员陈舒回奏,因暴雨连绵,寿陵墓室浸水,需要重新修整,乞请朝廷拨银十一万两,详奏在此,请陛下御览……”
话音落下,倒是引起了底下的一阵议论。
孙弘所说的寿陵,指的是当今陛下的陵墓,按照惯例,因为帝陵规模浩大,所以,历代天子打从登基开始,工部就会和钦天监,内官监一同开始准备营建帝陵。
和大明在迁都之后的历代皇帝一样,当今陛下的帝陵选在天寿山,居于仁宗皇帝的献陵之右,名为寿陵,和太上皇也同样仍在建造的裕陵毗邻。
说起此事,当初在朝堂上还引起过一段争论,天寿山这块地方,是当初太宗皇帝亲自选的,所以,此后的历代天子,也就同样葬在此处。
最好的位置,自然是太宗皇帝的长陵,随后仁宗皇帝建献陵,在长陵右侧,宣宗皇帝也就是先帝建景陵,在长陵左侧,三座帝陵奠定了整个皇陵的基本格局,即以长陵为中心,左右轮流建造。
后来太上皇登基以后,因为年纪尚幼,所以迟迟没有开始建造帝陵,可建不建是一回事,按照惯例,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应该建陵在景陵左侧,依次铺开。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帝陵的事情还没提上日程,太上皇就要御驾亲征,随后就是土木之役,今上临危受命,登临大位。
这种情况之下,帝陵的选址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按道理来说,当今陛下是太上皇之后的皇帝,理应是先选太上皇的帝陵,放在献陵右侧,然后是当今陛下的陵墓,放在景陵左侧。
但是,太上皇和今上之间的关系,并非父死子继,所以,在选陵的时候,礼部产生了争议,最后,还是大宗伯一锤定音,以太上皇和当今陛下皆先帝之子为由,决定将两座帝陵皆选在献陵右侧,太上皇的陵墓定为裕陵,今上的陵墓定为寿陵,同时开始建造。
如今,两座陵墓都已经基本落成,处在后期的修缮当中,想来,是近些日子以来,连绵的大雨,让陵墓出了问题。
应该说,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帝陵浸水是大不敬之罪,要是往下追责,那些负责建造帝陵的工匠肯定要被追究,但要是往小了说,其实也就是大雨连绵造成的客观影响而已,反正天子如今春秋正盛,帝陵哪怕出了一点小问题,再修缮便是,到底如何,端看天子是怎么想的,而以当今陛下的性格来说的话……
“准了,近来国家艰难,各地灾情频频,户部财政吃紧,所以,这次修缮的银两,从内库拨付,此事工部和内官监去商议吧。”
朱祁钰看着呈上来的奏疏,倒是也没多说什么,直接了当的就批准了工部的请求,而且还贴心的用自己内库的银两来负责,顿时让底下的沈尚书一阵大喜,不过,又很快意识到,这不是应该高兴的事,所以立马又恢复了正经……
随后,其他各部又禀报了几件事情,但是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事,于是,早朝就此散去。
不过,就在天子起身离开之后,众人各自离开大殿,饥肠辘辘的回去吃早饭的时候,宫中又传出了一道口谕,却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平静了许久的朝局,已经开始重新酝酿起了新的漩涡……
南宫,重华殿。
“什么?”
朱祁镇坐在御座上,看着底下的张輗和朱仪二人,颇有几分诧异的问道。
“让太子常朝听政?”
“回太上皇,确是如此。”
朱仪站在下首,看着太上皇惊讶的样子,倒是没有感到意外,毕竟,朝堂上下的群臣在听到这道旨意的时候,也和太上皇是一样的反应。
要知道,虽然说年前天子卧病的时候,曾经短暂的让太子在早朝上听政一段时间,但是,那毕竟是权宜之计,在天子重新临朝之后,太子自然也就重新回到东宫,不在预闻政务。
但是,这道旨意一出,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太子将真正参与到朝务当中,尽管只是每旬一次的常朝,尽管也只能在旁边侍立听政,而不能发表看法,但是,毕竟是真正参与到朝政中来了,这一点对于朝中的各方势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要知道,大明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经的太子听政制度,所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让皇太子参与朝政,并没有一定之规,很大程度上看皇帝的意思。
而如果往前面几朝倒的话,以太子殿下如今虚岁勉强满十岁的年纪,倒是也可以上朝旁听了。
所以,从礼制上来说,天子的这道旨意,挑不出任何的毛病,相反的,还又一次加强了天子稳固储本的用意,当然,这是明面上朝野上下的看法,至于私底下嘛……
“你们觉得,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出意外的是,短暂的沉默过后,朱仪和张輗便听到了来自太上皇的问话。
这种情况之下,说天子的好话自然是不行的,因此,二人对视了一眼之后,张輗率先道。
“太上皇明鉴,臣以为,皇上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太子殿下虽然聪慧,但是毕竟年岁尚幼,东宫课业本就繁重,如今又要听政,恐怕会压力过重,不堪重负。”
紧随其后,朱仪也开口道。
“不错,太上皇,外间如今虽然都在说,皇上准许太子殿下听政,乃是信重之举,但是臣却觉得,这反而是在动摇储本。”
“此前皇上卧病宫中,命太子殿下监国听政,殿下年幼,行止偶有失当,便遭科道弹劾数次,常朝仪制较之早朝更为严苛,如若殿下在常朝上依旧如此,恐怕会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这对太子殿下来说,并非好事……”
二人的看法大同小异,朱祁镇听完之后,点了点头,道。
“皇帝此举,绝不可能无缘无故,不过,朕觉得倒未必是针对太子,而是……”
话至此处,朱祁镇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近段时间以来,他隐隐约约的觉得,朱见深似乎和他疏远了许多。
虽然说,以前他们父子也并不亲近,但是,这一年以来,他的这种感觉却格外明显。
所以,皇帝近来的这一系列举动,在朱祁镇看来,又是另一番光景……
当然,这番话并不适合对朱仪他们说,所以,朱祁镇说了半截,话到了嘴边,又突然咽了回去,这番样子,让底下的朱仪等人颇有几分摸不着头脑,不过,就在他们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朱祁镇却已经岔开了话题,问道。
“皇陵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这话一出,底下的朱仪心中一惊,因为,这话显然不是问他的,而且,他甚至在此之前,都不知道什么皇陵的事,那么,就只可能是……
“回太上皇,已经全都安排好了,保证不会有任何人发现,是我们从暗中动了手脚。”
果不其然,下一刻,站在朱仪身旁的张輗镇定的开口,显然,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甚至于,就是他操办的。
朱仪低下头,按下心中的惊疑,但是,脑中却飞快的开始思索,皇陵的事,到底和南宫有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太上皇此前为什么会隐瞒他。
不过,就在他皱眉思索的时候,朱祁镇的声音却又再次响起,道。
“此事尚需成国公相助,你回头将来龙去脉同朱仪说一下,让他配合你!”
随后,朱仪明显感觉到,上首太上皇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道。
“朱仪,此事重大,你务必要小心办事,好好配合张都督……”
“臣遵旨。”
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是,朱仪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开口称是,随后,才跟着张輗离开了南宫,一同赶往英国公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天子卧病的这段时间,毕竟是积压了不少的政务,所以,正月十五过完之后,便是接连的旨意下达,让整个朝堂迅速的开始运转起来。
与之相比之下,任命于谦的那道协理京营的圣旨,反倒是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当然,对此有非议的不是没有,但是别忘了,这次于谦接下的差事除了有协理京营,还有掌都察院事,说白了,于少保现在已经是科道言官的大头目。
这种情况之下,底下的御史们想要弹劾他,到底是要自己掂量一下份量,没有了御史们的帮助,只靠一些勋贵们的反对,简直就是不疼不痒的,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天气渐暖,如丝的细雨渐渐变成了瓢泼的大雨。
宫门口,于谦和其他的一众大臣们远处的廊下躲雨,一边等候着早朝,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抬头看着顺着屋檐不断滴落的水流,于谦的眉头皱紧,不由叹了口气……今年的年景,果然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啊!
自打开春开始,南直隶,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各地接连传来暴雨的消息,别的不说,就连京城近些日子以来,大雨也是连绵不停,这一次的暴雨,可谓是近几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灾情了,朝中这数日下来,都在围绕着此事忙碌。
就连这几年早就已经习惯了应付各种各样灾情的户部,这次也明显感觉到了十分的棘手,面对这种状况,于谦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看着对面愁眉苦脸的沈翼,于谦捏了捏袖子里的奏疏,不由往对方的那边靠了靠,开始小声和对方说些什么……
天色渐明,空中仍旧笼罩着浓重的乌云,时辰一到,宫门大开,群臣披着蓑衣进到宫城当中,总算是不用在外头受风雨之苦。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形容,在礼官的指引下,早朝正式开始,几件不疼不痒的政事之后,眼瞧着火候差不多了,于谦便迈步上前,奏道。
“启禀陛下,近日以来,各地受恒雨淹田,灾情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盗贼丛生,朝廷虽已遣派官员赈灾,但是,臣恐事务繁琐,难以历数,故而,拟调三十一名御史分赴受灾州府巡视,协助地方官员安抚民情,请陛下恩准……”
奏疏被呈递了上去,朱祁钰翻开细细看了一番,倒是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自从陈镒卧病之后,都察院一直群龙无首,王竑虽然代掌院事,但是,无论从资历还是官职上来说,这种大规模的科道官员调动,都不是他有资格提议的,这也就导致了,在这两年的各种灾情当中,都察院的存在感都不高。
但是,这本就是不正常的情况,如今朝廷的赈灾流程虽然在历年的磨炼之下早已经完善,可越是如此,为了防止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贪渎行为,就越需要科道的参与,事实上,这些事情往年朱祁钰并不是不知道,可朝廷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也只能暂时搁置。
如今于谦上任掌都察院事,在理顺了基本的状况之后,重新提振科道参与到朝政当中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没有理由拒绝。
因此,在看完奏疏之后,朱祁钰很快就点了点头,道。
“准了,不过,都察院各道御史皆有执掌,一次性调派这么多人出去,其他道御史恐有空缺,这样,吏部再铨选十五名御史入都察院一并参与此次赈灾事宜。”
这话一出,一旁的天官大人顿时耷拉着个脸,横了旁边的于谦一眼,要知道,都察院的御史本就已经接近满员了,原本王文还在想着,怎么卡一卡都察院的员额,结果这么一闹,不仅卡不住了,而且还得再扩张一批……哼!
不过,天子金口玉言都已经开口了,他也不好违逆圣意,只得不情不愿的上前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
于是,这件事情便暂时告一段落,然而紧接着站出来的大臣,却又是让众臣感到一阵意外,只见于谦和王文都退回原处之后,工部侍郎孙弘上前道。
“启禀陛下,三日前,工部负责修造寿陵的官员陈舒回奏,因暴雨连绵,寿陵墓室浸水,需要重新修整,乞请朝廷拨银十一万两,详奏在此,请陛下御览……”
话音落下,倒是引起了底下的一阵议论。
孙弘所说的寿陵,指的是当今陛下的陵墓,按照惯例,因为帝陵规模浩大,所以,历代天子打从登基开始,工部就会和钦天监,内官监一同开始准备营建帝陵。
和大明在迁都之后的历代皇帝一样,当今陛下的帝陵选在天寿山,居于仁宗皇帝的献陵之右,名为寿陵,和太上皇也同样仍在建造的裕陵毗邻。
说起此事,当初在朝堂上还引起过一段争论,天寿山这块地方,是当初太宗皇帝亲自选的,所以,此后的历代天子,也就同样葬在此处。
最好的位置,自然是太宗皇帝的长陵,随后仁宗皇帝建献陵,在长陵右侧,宣宗皇帝也就是先帝建景陵,在长陵左侧,三座帝陵奠定了整个皇陵的基本格局,即以长陵为中心,左右轮流建造。
后来太上皇登基以后,因为年纪尚幼,所以迟迟没有开始建造帝陵,可建不建是一回事,按照惯例,之后的下一任皇帝,应该建陵在景陵左侧,依次铺开。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帝陵的事情还没提上日程,太上皇就要御驾亲征,随后就是土木之役,今上临危受命,登临大位。
这种情况之下,帝陵的选址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按道理来说,当今陛下是太上皇之后的皇帝,理应是先选太上皇的帝陵,放在献陵右侧,然后是当今陛下的陵墓,放在景陵左侧。
但是,太上皇和今上之间的关系,并非父死子继,所以,在选陵的时候,礼部产生了争议,最后,还是大宗伯一锤定音,以太上皇和当今陛下皆先帝之子为由,决定将两座帝陵皆选在献陵右侧,太上皇的陵墓定为裕陵,今上的陵墓定为寿陵,同时开始建造。
如今,两座陵墓都已经基本落成,处在后期的修缮当中,想来,是近些日子以来,连绵的大雨,让陵墓出了问题。
应该说,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帝陵浸水是大不敬之罪,要是往下追责,那些负责建造帝陵的工匠肯定要被追究,但要是往小了说,其实也就是大雨连绵造成的客观影响而已,反正天子如今春秋正盛,帝陵哪怕出了一点小问题,再修缮便是,到底如何,端看天子是怎么想的,而以当今陛下的性格来说的话……
“准了,近来国家艰难,各地灾情频频,户部财政吃紧,所以,这次修缮的银两,从内库拨付,此事工部和内官监去商议吧。”
朱祁钰看着呈上来的奏疏,倒是也没多说什么,直接了当的就批准了工部的请求,而且还贴心的用自己内库的银两来负责,顿时让底下的沈尚书一阵大喜,不过,又很快意识到,这不是应该高兴的事,所以立马又恢复了正经……
随后,其他各部又禀报了几件事情,但是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事,于是,早朝就此散去。
不过,就在天子起身离开之后,众人各自离开大殿,饥肠辘辘的回去吃早饭的时候,宫中又传出了一道口谕,却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平静了许久的朝局,已经开始重新酝酿起了新的漩涡……
南宫,重华殿。
“什么?”
朱祁镇坐在御座上,看着底下的张輗和朱仪二人,颇有几分诧异的问道。
“让太子常朝听政?”
“回太上皇,确是如此。”
朱仪站在下首,看着太上皇惊讶的样子,倒是没有感到意外,毕竟,朝堂上下的群臣在听到这道旨意的时候,也和太上皇是一样的反应。
要知道,虽然说年前天子卧病的时候,曾经短暂的让太子在早朝上听政一段时间,但是,那毕竟是权宜之计,在天子重新临朝之后,太子自然也就重新回到东宫,不在预闻政务。
但是,这道旨意一出,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太子将真正参与到朝务当中,尽管只是每旬一次的常朝,尽管也只能在旁边侍立听政,而不能发表看法,但是,毕竟是真正参与到朝政中来了,这一点对于朝中的各方势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要知道,大明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经的太子听政制度,所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让皇太子参与朝政,并没有一定之规,很大程度上看皇帝的意思。
而如果往前面几朝倒的话,以太子殿下如今虚岁勉强满十岁的年纪,倒是也可以上朝旁听了。
所以,从礼制上来说,天子的这道旨意,挑不出任何的毛病,相反的,还又一次加强了天子稳固储本的用意,当然,这是明面上朝野上下的看法,至于私底下嘛……
“你们觉得,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出意外的是,短暂的沉默过后,朱仪和张輗便听到了来自太上皇的问话。
这种情况之下,说天子的好话自然是不行的,因此,二人对视了一眼之后,张輗率先道。
“太上皇明鉴,臣以为,皇上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而已,太子殿下虽然聪慧,但是毕竟年岁尚幼,东宫课业本就繁重,如今又要听政,恐怕会压力过重,不堪重负。”
紧随其后,朱仪也开口道。
“不错,太上皇,外间如今虽然都在说,皇上准许太子殿下听政,乃是信重之举,但是臣却觉得,这反而是在动摇储本。”
“此前皇上卧病宫中,命太子殿下监国听政,殿下年幼,行止偶有失当,便遭科道弹劾数次,常朝仪制较之早朝更为严苛,如若殿下在常朝上依旧如此,恐怕会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这对太子殿下来说,并非好事……”
二人的看法大同小异,朱祁镇听完之后,点了点头,道。
“皇帝此举,绝不可能无缘无故,不过,朕觉得倒未必是针对太子,而是……”
话至此处,朱祁镇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近段时间以来,他隐隐约约的觉得,朱见深似乎和他疏远了许多。
虽然说,以前他们父子也并不亲近,但是,这一年以来,他的这种感觉却格外明显。
所以,皇帝近来的这一系列举动,在朱祁镇看来,又是另一番光景……
当然,这番话并不适合对朱仪他们说,所以,朱祁镇说了半截,话到了嘴边,又突然咽了回去,这番样子,让底下的朱仪等人颇有几分摸不着头脑,不过,就在他们想要开口发问的时候,朱祁镇却已经岔开了话题,问道。
“皇陵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这话一出,底下的朱仪心中一惊,因为,这话显然不是问他的,而且,他甚至在此之前,都不知道什么皇陵的事,那么,就只可能是……
“回太上皇,已经全都安排好了,保证不会有任何人发现,是我们从暗中动了手脚。”
果不其然,下一刻,站在朱仪身旁的张輗镇定的开口,显然,这件事情他早就知道,甚至于,就是他操办的。
朱仪低下头,按下心中的惊疑,但是,脑中却飞快的开始思索,皇陵的事,到底和南宫有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太上皇此前为什么会隐瞒他。
不过,就在他皱眉思索的时候,朱祁镇的声音却又再次响起,道。
“此事尚需成国公相助,你回头将来龙去脉同朱仪说一下,让他配合你!”
随后,朱仪明显感觉到,上首太上皇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道。
“朱仪,此事重大,你务必要小心办事,好好配合张都督……”
“臣遵旨。”
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是,朱仪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开口称是,随后,才跟着张輗离开了南宫,一同赶往英国公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