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出夔门
从益州出荆州,夷陵上方的西陵峡峡口(后世的南津关、三国时称峡口),就是荆州的门户。此峡口与益州门户永安(夔门)之间的大江水道,尚有巫县与秭归县扼守着巫峡,亦是荆州门户的前哨。
但不管吴军在这两个县如何部署,都是无法抵挡汉军出巴蜀的。
位于大江上游的汉军出巴蜀,乃是顺流而下的“进易退难”,而吴军逆流“进难退易”。
在夏秋江水暴涨、流速加快的时节,无论吴军水师如何精锐,都不敢进入巫峡。比如,汉军只需将晒干的尖木投入江中,便可令吴国战船有来无回了。
昔日的夷陵之战,同样证明了吴军试图在巫县与秭归县的拦截乃是枉费功夫。
故而,被赋予全权督战荆州战事的陆逊,吸取了先前的教训,同样是让步骘屯兵在峡口、待汉军来犯后自身再移兵去夷陵坐镇。
至于巫县与秭归县嘛~~
留些许兵马与一些接应的战船,权当作戒备罢。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毗邻夔门的巫县还未发现汉军兵出,在巫县后方的秭归县却是先被汉军攻破。
或是说,这也是丞相一改以往的用兵风格,让胡济督刘林与蒋舒二部奔袭房陵城的最大缘由。
盖因在丞相计划中,房陵城能否夺下并不重要,但胡济等人至房陵郡后,从此地直线南下袭击秭归县必须要功成!
这条道路,乃是先前孟达任职宜都太守驻守在秭归时,被先帝刘备遣去协助刘封攻取东三郡所选择的行军路线:强行翻越巫山和大巴山(神农架)。
此乃巴人开辟出来的道路。
早在武王伐纣之前,东三郡乃是庸国的领地,而巫山一带则是隶属于巴国。
这两个古国都参与了武王伐纣战争,且相互之间一直相争不断,由此打通从秭归入房陵郡的通道。【注1】
如今,江东对此道路并没有防备。
想想亦不奇怪。
东三郡与秭归县都在江东手中,何必要防备一条无有敌情且崎岖难行的道路?
是故,夺下房陵郡的刘林与蒋舒顺道南下,攻破秭归县亦不奇怪了。
秭归县被破,被汉军夹在中间的巫县亦不可守。
这就让早就蓄势待发的郑璞与关兴等人,顺流直下抵达西陵峡峡口毫无阻碍。且兵进之迅,作为西陵督的步骘才刚刚得到秭归失守的消息而已。
但对于步骘而言,早点晚点得悉消息皆无关紧要。
峡口的防务一直都很森严,不管汉军如何精锐,都无法在陆逊督兵赶来夷陵之前攻破。
然而,为了给郑璞等部争取这点时间,丞相大费周章令士卒们奔袭近千里,怎么可能是作无用之功?
汉军并没有攻击峡口!
郑璞与关兴顺流至峡口后,乃是趁着吴军来不及狙击船队的时间,弃船以绳索等物攀上北岸,遁入了莽莽的大巴山。
这个举措,令正勒令将士迎战的步骘当即愕然。
虽然汉军善于翻山越岭,然而行军打仗是要从后方源源不断供给粮秣辎重的,彼等入了大巴山怎么获得补给呢?
且想从大巴山袭击临沮县,抑或转入荆山袭击编县与北上袭襄阳亦不可能奏效啊!
先不说这些地方因为数十年的战事早就残破不堪,江东在接手后同样坚壁清野,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哪还会囤积粮秣辎重给汉军掠夺呢?
他心中弗能解。
但待他将军情传递给江陵城后,令陆逊直接改变了行军路线。
原本,同样厉兵秣马的陆逊都亲自引着五千士卒在前、令部将督领大军与转运粮秣辎重在后,火速赶来夷陵了。
但甫一听罢信使的禀报,当即下令全军北上编县。
且还派遣信使赶赴武昌宫,请坐镇后方的孙权让水师即刻将粮秣辎重转去襄阳城。
是的,此时他已然大致猜到汉军的意图了。
汉军并没有在大江两岸与吴国争锋的打算,而是意图攻占东三郡与襄阳城。
事实上正是如此。
丞相在去岁制定伐吴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过兵入荆南或袭击江陵城的打算。
无他,胜算几无。
第一个缘由,自然恐会重蹈夷陵之战的覆辙。
先前的夷陵之战,先帝刘备与陆逊的兵马大致相当,但源于地域因素,先帝还别遣黄权督兵在北岸布防,护住峡口为大军保障归路。
就是造化弄人。
那时先帝这一路兵马先败了,反而令黄权部被断了归路。
此亦是促使先帝说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这句话的最大缘由。
如今,郑璞与关兴从夔门出,兵力上是逊于江东的;即使攻破了步骘部、夺了峡口,亦无法在继续顺流下夷陵时,有足够兵力护住归路。
再者,如今的荆南亦非当时了。
夷陵之战时,荆南各郡不乏思慕先帝恩义而起兵响应者。
如先帝就遣了马良入武陵郡招纳五溪蛮夷,作为协攻荆南的另一路兵马。
但现今荆南都归江东许多年了,亦已然自发起兵叛乱许多次了,早就没有了响应汉军的实力。
另一缘由,乃是江东水师精锐。
大汉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北伐,几无余力组建水军与打造战船,亦无法在大江之上与江东争锋,没必要以己之短击彼之长。
最后,乃是战略的主次之分。
还于旧都、复关中才是大汉的当务之急!
此番伐吴不止于平复朝野上下的忿怒,更是为了日后复关中的汉魏战事中,不欲江东参合而先行将之重创罢了。
且占据了东三郡,日后魏国就要重兵扼守子午谷与武关以及南阳宛城了!
算是迫其分兵罢。
如此,郑璞与关兴驱兵入大巴山就很好理解了。
无非是为了先一步抢占编县,将东三郡出荆州的巴山北道终点占据,遏制江东驰援东三郡的援军,让丞相部顺利将上庸城攻下。
而郑璞等人入大巴山再转去荆山,如何补给粮秣以及确保赶在吴军之前占据编县嘛~~
陆逊心中有答案。
乃荆蛮。
-------------------------------------------------------------------------------
【注1:三国末期(公元260年),吴国在此道路上设置了兴山县扼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但不管吴军在这两个县如何部署,都是无法抵挡汉军出巴蜀的。
位于大江上游的汉军出巴蜀,乃是顺流而下的“进易退难”,而吴军逆流“进难退易”。
在夏秋江水暴涨、流速加快的时节,无论吴军水师如何精锐,都不敢进入巫峡。比如,汉军只需将晒干的尖木投入江中,便可令吴国战船有来无回了。
昔日的夷陵之战,同样证明了吴军试图在巫县与秭归县的拦截乃是枉费功夫。
故而,被赋予全权督战荆州战事的陆逊,吸取了先前的教训,同样是让步骘屯兵在峡口、待汉军来犯后自身再移兵去夷陵坐镇。
至于巫县与秭归县嘛~~
留些许兵马与一些接应的战船,权当作戒备罢。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毗邻夔门的巫县还未发现汉军兵出,在巫县后方的秭归县却是先被汉军攻破。
或是说,这也是丞相一改以往的用兵风格,让胡济督刘林与蒋舒二部奔袭房陵城的最大缘由。
盖因在丞相计划中,房陵城能否夺下并不重要,但胡济等人至房陵郡后,从此地直线南下袭击秭归县必须要功成!
这条道路,乃是先前孟达任职宜都太守驻守在秭归时,被先帝刘备遣去协助刘封攻取东三郡所选择的行军路线:强行翻越巫山和大巴山(神农架)。
此乃巴人开辟出来的道路。
早在武王伐纣之前,东三郡乃是庸国的领地,而巫山一带则是隶属于巴国。
这两个古国都参与了武王伐纣战争,且相互之间一直相争不断,由此打通从秭归入房陵郡的通道。【注1】
如今,江东对此道路并没有防备。
想想亦不奇怪。
东三郡与秭归县都在江东手中,何必要防备一条无有敌情且崎岖难行的道路?
是故,夺下房陵郡的刘林与蒋舒顺道南下,攻破秭归县亦不奇怪了。
秭归县被破,被汉军夹在中间的巫县亦不可守。
这就让早就蓄势待发的郑璞与关兴等人,顺流直下抵达西陵峡峡口毫无阻碍。且兵进之迅,作为西陵督的步骘才刚刚得到秭归失守的消息而已。
但对于步骘而言,早点晚点得悉消息皆无关紧要。
峡口的防务一直都很森严,不管汉军如何精锐,都无法在陆逊督兵赶来夷陵之前攻破。
然而,为了给郑璞等部争取这点时间,丞相大费周章令士卒们奔袭近千里,怎么可能是作无用之功?
汉军并没有攻击峡口!
郑璞与关兴顺流至峡口后,乃是趁着吴军来不及狙击船队的时间,弃船以绳索等物攀上北岸,遁入了莽莽的大巴山。
这个举措,令正勒令将士迎战的步骘当即愕然。
虽然汉军善于翻山越岭,然而行军打仗是要从后方源源不断供给粮秣辎重的,彼等入了大巴山怎么获得补给呢?
且想从大巴山袭击临沮县,抑或转入荆山袭击编县与北上袭襄阳亦不可能奏效啊!
先不说这些地方因为数十年的战事早就残破不堪,江东在接手后同样坚壁清野,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哪还会囤积粮秣辎重给汉军掠夺呢?
他心中弗能解。
但待他将军情传递给江陵城后,令陆逊直接改变了行军路线。
原本,同样厉兵秣马的陆逊都亲自引着五千士卒在前、令部将督领大军与转运粮秣辎重在后,火速赶来夷陵了。
但甫一听罢信使的禀报,当即下令全军北上编县。
且还派遣信使赶赴武昌宫,请坐镇后方的孙权让水师即刻将粮秣辎重转去襄阳城。
是的,此时他已然大致猜到汉军的意图了。
汉军并没有在大江两岸与吴国争锋的打算,而是意图攻占东三郡与襄阳城。
事实上正是如此。
丞相在去岁制定伐吴计划的时候,就没有过兵入荆南或袭击江陵城的打算。
无他,胜算几无。
第一个缘由,自然恐会重蹈夷陵之战的覆辙。
先前的夷陵之战,先帝刘备与陆逊的兵马大致相当,但源于地域因素,先帝还别遣黄权督兵在北岸布防,护住峡口为大军保障归路。
就是造化弄人。
那时先帝这一路兵马先败了,反而令黄权部被断了归路。
此亦是促使先帝说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这句话的最大缘由。
如今,郑璞与关兴从夔门出,兵力上是逊于江东的;即使攻破了步骘部、夺了峡口,亦无法在继续顺流下夷陵时,有足够兵力护住归路。
再者,如今的荆南亦非当时了。
夷陵之战时,荆南各郡不乏思慕先帝恩义而起兵响应者。
如先帝就遣了马良入武陵郡招纳五溪蛮夷,作为协攻荆南的另一路兵马。
但现今荆南都归江东许多年了,亦已然自发起兵叛乱许多次了,早就没有了响应汉军的实力。
另一缘由,乃是江东水师精锐。
大汉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北伐,几无余力组建水军与打造战船,亦无法在大江之上与江东争锋,没必要以己之短击彼之长。
最后,乃是战略的主次之分。
还于旧都、复关中才是大汉的当务之急!
此番伐吴不止于平复朝野上下的忿怒,更是为了日后复关中的汉魏战事中,不欲江东参合而先行将之重创罢了。
且占据了东三郡,日后魏国就要重兵扼守子午谷与武关以及南阳宛城了!
算是迫其分兵罢。
如此,郑璞与关兴驱兵入大巴山就很好理解了。
无非是为了先一步抢占编县,将东三郡出荆州的巴山北道终点占据,遏制江东驰援东三郡的援军,让丞相部顺利将上庸城攻下。
而郑璞等人入大巴山再转去荆山,如何补给粮秣以及确保赶在吴军之前占据编县嘛~~
陆逊心中有答案。
乃荆蛮。
-------------------------------------------------------------------------------
【注1:三国末期(公元260年),吴国在此道路上设置了兴山县扼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