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雁门北望
之后两天,史从云一直赖在雁门关没走,倒不是这边风景独好,只是有很多事需要安排了结。
对于这地方,他心里有许多期待和不舍,可都不是时候。
山上的军队留下的不多,主力已经退到山下,郭进则领兵往东北方向去,控制繁峙县。
如果再往北,就要穿过山路去灵丘县了,那已经属于燕云十六州中蔚州的辖地,此时掌握在辽国手中。
战打到这,延绵一千多里的后勤补给线也开始日趋紧张了,这么远的补给线,粮食有两分能送到前沿大军手中都算高效,更多的都被路上的辅军,民夫和牲畜消耗。
他原本以为打下北汉就能缩短补给线,构建一条新的,从太原附近出发,往北补给大军的新后勤通道,拉近补给距离,支撑他越过雁门关,进攻后方的朔州,寰州,应州,云州等地。
但打下太原城之后他才发现,北汉国这些年来战乱不断,以地狭产薄之疆土供养一支大军,加上不断对辽国朝贡,和李筠打仗,西面还有李继勋,折德扆等人袭扰进攻,军资耗费巨大,已经是外强中干,没什么油水,河东百姓都快被榨干了。
这样的河东完全无法给养一支超过五万人的大军,加上十余万的后勤人员。
而他的补给线已经一路从黄河边、潞州延伸到雁门关来,最远的足足一千多里之遥,加上要翻山,越发难以为继。
而且三月底时,卢多逊办事也出了漏洞。
他约束不住手下各州来的辅兵,起初发生小规模抢掠百姓财物,霸占别人妻女的事情,他又放不下读书人和当官的架子去调解处理,导致运粮辅兵和当地百姓起冲突,耽搁了粮草运输。
史从云得知后大怒,下令派手下判官彻查,随后将涉事的二十六名州兵毫不留情全部处死,告示全军,告示沿途州县百姓。
同时直接也把卢多逊下了。
他当初启用卢多逊是有一点点私心的。
一来想给年轻人机会;二来嘛.......卢多逊是个读书人,拍马屁拍得史皇帝很高兴,当初兵变时就是卢多逊主动写好禅位诏书,很懂事,所以对他印象好,没想到翻了车。人们常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看来是真的。
之后史从云启用曾经曹彬推荐过,在伐蜀时就给东路大军做过转远官的门下给事中沈义伦为转运使。
沈义伦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上任之后很快恢复大军补给,还放下架子主动出面去和沿途百姓谈话调解,解决了问题。
卢多逊就不成,大概是太年轻太傲气,出了事还端着朝廷官员和读书人的架子,只是派手下人去和百姓调和,结果事情越闹越大。
......
昨天下午,沈义伦便忧心忡忡的找他说了后勤的问题,不过为不影响军心,是在私下悄悄告诉他的。
说到最后,沈义伦委婉的道,“官家,如果还要往北,臣觉得不能再从黄河边大仓转运,那样太远。
不如从河北征粮,走镇州附近,同时征镇州及其周边州县青壮,运粮往西,过井陉到盂州,随后直走五台一带到忻口,雁门。”
史从云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他自然明白沈义伦虽然提出一个方案,却困难重重。
且不说河北今年还没秋收,百姓存粮不多,这时加征会加重负担,而且镇州附近和北面还驻扎秦国国防御辽国的关北大军,再从那里征人、征粮只会雪上加霜。
而且走井陉道也好,五台山也好,都不好走,山道崎岖,困难重重,何况还要运粮,远不及从太原北上的大道那样方便好走。
最终他否决了沈义伦的办法,也等于否决了继续北进的野心。
......
江山北望,冷月如钩,远处山脚的旷野中,隐约能见到寰州城,似乎是阴影,也可能是他的幻觉。
站在雁门关城头,有种俯瞰万家灯火的奇异成就感,就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胸中又充斥许多情绪,激动,野心,不甘,这真是一片极易牵动人心弦的土地.....
过了一会儿,他招手让几步外的亲兵过来,然后道:“去把诸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将领都叫过来。”
过了一会儿,除了郭进和王审琦,其余诸将都到了城头,即便大晚上的,他妈妈也来得很快,打仗的将军,睡觉也要睁半只眼,是很累人的。
面对众人,他指着陡峭的剑门关北坡,直言道:“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找诸位来就是半夜睡不着,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不必忌讳,畅所欲言,都说说看。”
话刚说完,党进想也不想开口:“官家,给某五营骑兵,我来作前锋,去前面看看。”
他这么一说,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好开口了。
党进炸呼呼的开了这么个头,如果别人说不想打岂不显得怯战了,还是在天子面前。
史从云心里明白这道理,摇头道:“党进啊,下次说话你最后再说。”
“啊?”党进一脸不解,觉得委屈。
“兵法有云,不以军重而轻敌;不以独见而违众;不以辩说为必然;我读过书的,你们尽管说吧,但有所言,无须担心,朕不会怪罪。”史从云宽慰他们几句,鼓励道。
这下李处耘才率先开口:“官家,某觉得打是能打,就是粮草的问题。
如果打过去,也可以去朔州,寰州,应州,云州等地取粮。
可这样有两处忧心。
一来塞北之地,能不能供养数万大军是个问题。听说汉朝时塞外之地牛羊遍地,富得流油,但自晚唐以来,战祸不断,只怕不会好到哪里去。
二来如果数万大军要就地取粮,咱们可能.......名声不太好。”
史从云明白李处耘所说的就地取粮什么意思,就是打到哪抢到哪,唐末五代以来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这条史从云在心里立即否决了,如果他还那么干,和五代十国的军阀又有什么区别,更别说终结五代乱世了。
李处耘开头,众人也纷纷开始发言,有些人说不能打了,有些人则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最好打到云州去。
谷</span> 说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这样僵持一会儿,史从云也没插嘴,任由他们议论。
这时向拱往前半步,组织了一下语言:“官家,再往北只怕不能急于一时,现在有雁门关在手,完全能挡住辽军。
之后天下有两大事情可做。
一件臣请官家派一员能臣干将,要把河东治理好,特别是太原,雁门一带经营好,对外抵御契丹,不使其南下,对内使北方百姓休养生息,无战乱之祸。
这样一来,三五年之后,河东百姓得以休息,同时在这几年里将南方、河南、河北的粮草往北运,囤积太原和雁门附近。
等一切准备妥当大致需三五年时间,到时发兵北上收取应、朔、寰、蔚、云等诸州,夺回燕云十六州,便可以直接从河东北部补给粮草,大军便是打到大漠去也能供给,而不用千里迢迢,翻山越岭从河北或者河南运粮来。
第二件则是北面安宁,趁此机会赶快收拾南面南汉,江南等诸国,有雁门关和雁门山为屏障,北面暂无大的边患,还可以大幅缩减北面边军,节省开支,这样接下来几年内对南用兵也可以毫无顾忌了。”
向拱向来很有大局观,他倒不是邵季、党进、荆嗣那样的猛将,但总是能着眼大局,做出判断时也不同常人。
史从云听他说完,道理其实他都懂,根本不用向拱说,只是他舍不得......
云州啊,老爹心心念念的地方,他名字里就带个云字,从雁门关往北,只有二百多里就是云州,越是如此心中牵挂才越难断绝。
“官家.......”
向拱还想说什么,史从云抬手打断,“朕心里明白,很多大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着急不得,只是情难自已啊......”
“官家是天子,不会被那些困扰的。”
史从云点头赞同他的说法,心里却说,天子也是人啊,不过这句话他没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挖自己的墙角了。
“那就回去吧,不知不觉就四月了,朕想回家抱老婆.......”
........
四月中旬,一路北逐,击败辽军,占领雁门关的秦军在占据繁峙县后终于停下脚步,没有越过雁门山进攻朔州、寰州、应州等地,也没有向东北进攻灵丘县。
终于让瑟瑟发抖,闻风丧胆的辽国守军松了口气。
特别是朔州,寰州,灵丘等地,不少辽军早都吓得跑路了,当地刺史官员都准备好了秦国的旗子,只待秦军一来,见情况不对立即改换门庭。
最终秦军没有北上,只停在雁门关,有人欢喜也有人愁。
劫后余生的喜悦笼罩在雁门山以北的土地,不过庆幸之后,不少聪明人都又冷静下来,这次躲过了?下次能,下次秦军再来时该怎么办?
看如今天下大势,南面秦国越来越势不可挡,或许该提早考虑出路了.......
.......
对于史从云而言,他的收兵带着遗憾和不甘。
但对于天下各国而言,史从云收兵更像一种轻蔑、挑衅,或是不屑,或是炫耀。
秦国年初出兵,如今不过四月夏初便一路杀到雁门山顶,横绝千里,驰骋河东。
几个月来,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北上,接连击败李筠大军,逼死李筠,击溃北汉军,攻破沿途诸州县数十,攻陷太原坚城,俘虏北汉国主刘钧。一路转战千里,沿途所当者破,所击者败,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两个月不到就平了叛乱,灭了北汉国,这样的摧枯拉朽之势,再联系连年来秦军在天下各地的南征北战,锐不可当的事情,不少人都是心惊胆战,夜不能寐的,也有越来越的人觉得天下大势更加清晰了。
除去北面的辽国,还有很多孤悬的势力,以及各路节度使更是心惊胆战,显然他们都明白自己没有李筠的本事,也明白李筠就是当今秦国皇帝杀鸡给猴看的,李筠是那只鸡!他们就是那些猴......
于是天下各边镇节度,纷纷上书朝廷,请求要进京面圣,以表忠心,类似的奏疏不少,从关中、河中,到河北、齐地、关北到处都有。
那些自唐中晚期到五代以来做大的节度使们,俨然如土皇帝一般的节度使,从未有如今这般惧怕过。
一个个都表示自己是朝廷忠臣,承认史从云登基是合法的,是禅让而非篡位。
当初李筠叛乱,他们都是想亲自领兵协助朝廷大军的,若非因为路途遥远、消息太慢、半道没赶上、家里刚好出事、自己刚好生病等等理由,早就带兵到河东俯首听候天子差遣了。
.......
节度使们的各种反应史从云暂理会,领兵回太原之后还有诸多善后事情需要他安排,大军全军在太原城外扎营,欢宴庆功,毕竟很多补给是难带回去的,临走前要都消耗了。
史从云身为皇帝,自然另有消遣,小黄花早就在太原等着他,奔波劳累之后,有小姑娘的安抚,顿时让人心情舒畅,疲劳也缓解很多。
接下来便是撤军之前的安排,谁来坐镇太原,替他经营河东,防备北方。
史从云思来想去,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决定留向拱。
因为向拱最有大局观,而且向拱也明白他的战略意图,考虑问题向来格局很大,有封疆大吏的资质。
经营河东最重要的是为实现几年之后从雁门方向往北出兵,夺回十六州的长远目标,战略上有了清晰认识才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
所以史从云在宴饮群臣时当着众人的面,加封向拱为三交军事指挥使,权知太原府事,总领太原及其北面军镇大事,坐镇太原,经营河东。
同时加封杨继业为代州团练使,晋城军都指挥使,领兵驻守雁门关,代州等地,防备契丹人南下,为秦国北方屏障,拱卫河东。
安排杨继业是因为史从云看出来了,如今的河东士卒普遍有一种想证明自己,一雪前耻的情感,避免曾经的北汉是辽国孙子,不少人不想被人看不起。
这种情绪支撑下,河东的兵打契丹人比谁都不要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对于这地方,他心里有许多期待和不舍,可都不是时候。
山上的军队留下的不多,主力已经退到山下,郭进则领兵往东北方向去,控制繁峙县。
如果再往北,就要穿过山路去灵丘县了,那已经属于燕云十六州中蔚州的辖地,此时掌握在辽国手中。
战打到这,延绵一千多里的后勤补给线也开始日趋紧张了,这么远的补给线,粮食有两分能送到前沿大军手中都算高效,更多的都被路上的辅军,民夫和牲畜消耗。
他原本以为打下北汉就能缩短补给线,构建一条新的,从太原附近出发,往北补给大军的新后勤通道,拉近补给距离,支撑他越过雁门关,进攻后方的朔州,寰州,应州,云州等地。
但打下太原城之后他才发现,北汉国这些年来战乱不断,以地狭产薄之疆土供养一支大军,加上不断对辽国朝贡,和李筠打仗,西面还有李继勋,折德扆等人袭扰进攻,军资耗费巨大,已经是外强中干,没什么油水,河东百姓都快被榨干了。
这样的河东完全无法给养一支超过五万人的大军,加上十余万的后勤人员。
而他的补给线已经一路从黄河边、潞州延伸到雁门关来,最远的足足一千多里之遥,加上要翻山,越发难以为继。
而且三月底时,卢多逊办事也出了漏洞。
他约束不住手下各州来的辅兵,起初发生小规模抢掠百姓财物,霸占别人妻女的事情,他又放不下读书人和当官的架子去调解处理,导致运粮辅兵和当地百姓起冲突,耽搁了粮草运输。
史从云得知后大怒,下令派手下判官彻查,随后将涉事的二十六名州兵毫不留情全部处死,告示全军,告示沿途州县百姓。
同时直接也把卢多逊下了。
他当初启用卢多逊是有一点点私心的。
一来想给年轻人机会;二来嘛.......卢多逊是个读书人,拍马屁拍得史皇帝很高兴,当初兵变时就是卢多逊主动写好禅位诏书,很懂事,所以对他印象好,没想到翻了车。人们常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看来是真的。
之后史从云启用曾经曹彬推荐过,在伐蜀时就给东路大军做过转远官的门下给事中沈义伦为转运使。
沈义伦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上任之后很快恢复大军补给,还放下架子主动出面去和沿途百姓谈话调解,解决了问题。
卢多逊就不成,大概是太年轻太傲气,出了事还端着朝廷官员和读书人的架子,只是派手下人去和百姓调和,结果事情越闹越大。
......
昨天下午,沈义伦便忧心忡忡的找他说了后勤的问题,不过为不影响军心,是在私下悄悄告诉他的。
说到最后,沈义伦委婉的道,“官家,如果还要往北,臣觉得不能再从黄河边大仓转运,那样太远。
不如从河北征粮,走镇州附近,同时征镇州及其周边州县青壮,运粮往西,过井陉到盂州,随后直走五台一带到忻口,雁门。”
史从云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他自然明白沈义伦虽然提出一个方案,却困难重重。
且不说河北今年还没秋收,百姓存粮不多,这时加征会加重负担,而且镇州附近和北面还驻扎秦国国防御辽国的关北大军,再从那里征人、征粮只会雪上加霜。
而且走井陉道也好,五台山也好,都不好走,山道崎岖,困难重重,何况还要运粮,远不及从太原北上的大道那样方便好走。
最终他否决了沈义伦的办法,也等于否决了继续北进的野心。
......
江山北望,冷月如钩,远处山脚的旷野中,隐约能见到寰州城,似乎是阴影,也可能是他的幻觉。
站在雁门关城头,有种俯瞰万家灯火的奇异成就感,就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胸中又充斥许多情绪,激动,野心,不甘,这真是一片极易牵动人心弦的土地.....
过了一会儿,他招手让几步外的亲兵过来,然后道:“去把诸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将领都叫过来。”
过了一会儿,除了郭进和王审琦,其余诸将都到了城头,即便大晚上的,他妈妈也来得很快,打仗的将军,睡觉也要睁半只眼,是很累人的。
面对众人,他指着陡峭的剑门关北坡,直言道:“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找诸位来就是半夜睡不着,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不必忌讳,畅所欲言,都说说看。”
话刚说完,党进想也不想开口:“官家,给某五营骑兵,我来作前锋,去前面看看。”
他这么一说,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好开口了。
党进炸呼呼的开了这么个头,如果别人说不想打岂不显得怯战了,还是在天子面前。
史从云心里明白这道理,摇头道:“党进啊,下次说话你最后再说。”
“啊?”党进一脸不解,觉得委屈。
“兵法有云,不以军重而轻敌;不以独见而违众;不以辩说为必然;我读过书的,你们尽管说吧,但有所言,无须担心,朕不会怪罪。”史从云宽慰他们几句,鼓励道。
这下李处耘才率先开口:“官家,某觉得打是能打,就是粮草的问题。
如果打过去,也可以去朔州,寰州,应州,云州等地取粮。
可这样有两处忧心。
一来塞北之地,能不能供养数万大军是个问题。听说汉朝时塞外之地牛羊遍地,富得流油,但自晚唐以来,战祸不断,只怕不会好到哪里去。
二来如果数万大军要就地取粮,咱们可能.......名声不太好。”
史从云明白李处耘所说的就地取粮什么意思,就是打到哪抢到哪,唐末五代以来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这条史从云在心里立即否决了,如果他还那么干,和五代十国的军阀又有什么区别,更别说终结五代乱世了。
李处耘开头,众人也纷纷开始发言,有些人说不能打了,有些人则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最好打到云州去。
谷</span> 说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这样僵持一会儿,史从云也没插嘴,任由他们议论。
这时向拱往前半步,组织了一下语言:“官家,再往北只怕不能急于一时,现在有雁门关在手,完全能挡住辽军。
之后天下有两大事情可做。
一件臣请官家派一员能臣干将,要把河东治理好,特别是太原,雁门一带经营好,对外抵御契丹,不使其南下,对内使北方百姓休养生息,无战乱之祸。
这样一来,三五年之后,河东百姓得以休息,同时在这几年里将南方、河南、河北的粮草往北运,囤积太原和雁门附近。
等一切准备妥当大致需三五年时间,到时发兵北上收取应、朔、寰、蔚、云等诸州,夺回燕云十六州,便可以直接从河东北部补给粮草,大军便是打到大漠去也能供给,而不用千里迢迢,翻山越岭从河北或者河南运粮来。
第二件则是北面安宁,趁此机会赶快收拾南面南汉,江南等诸国,有雁门关和雁门山为屏障,北面暂无大的边患,还可以大幅缩减北面边军,节省开支,这样接下来几年内对南用兵也可以毫无顾忌了。”
向拱向来很有大局观,他倒不是邵季、党进、荆嗣那样的猛将,但总是能着眼大局,做出判断时也不同常人。
史从云听他说完,道理其实他都懂,根本不用向拱说,只是他舍不得......
云州啊,老爹心心念念的地方,他名字里就带个云字,从雁门关往北,只有二百多里就是云州,越是如此心中牵挂才越难断绝。
“官家.......”
向拱还想说什么,史从云抬手打断,“朕心里明白,很多大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着急不得,只是情难自已啊......”
“官家是天子,不会被那些困扰的。”
史从云点头赞同他的说法,心里却说,天子也是人啊,不过这句话他没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挖自己的墙角了。
“那就回去吧,不知不觉就四月了,朕想回家抱老婆.......”
........
四月中旬,一路北逐,击败辽军,占领雁门关的秦军在占据繁峙县后终于停下脚步,没有越过雁门山进攻朔州、寰州、应州等地,也没有向东北进攻灵丘县。
终于让瑟瑟发抖,闻风丧胆的辽国守军松了口气。
特别是朔州,寰州,灵丘等地,不少辽军早都吓得跑路了,当地刺史官员都准备好了秦国的旗子,只待秦军一来,见情况不对立即改换门庭。
最终秦军没有北上,只停在雁门关,有人欢喜也有人愁。
劫后余生的喜悦笼罩在雁门山以北的土地,不过庆幸之后,不少聪明人都又冷静下来,这次躲过了?下次能,下次秦军再来时该怎么办?
看如今天下大势,南面秦国越来越势不可挡,或许该提早考虑出路了.......
.......
对于史从云而言,他的收兵带着遗憾和不甘。
但对于天下各国而言,史从云收兵更像一种轻蔑、挑衅,或是不屑,或是炫耀。
秦国年初出兵,如今不过四月夏初便一路杀到雁门山顶,横绝千里,驰骋河东。
几个月来,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北上,接连击败李筠大军,逼死李筠,击溃北汉军,攻破沿途诸州县数十,攻陷太原坚城,俘虏北汉国主刘钧。一路转战千里,沿途所当者破,所击者败,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两个月不到就平了叛乱,灭了北汉国,这样的摧枯拉朽之势,再联系连年来秦军在天下各地的南征北战,锐不可当的事情,不少人都是心惊胆战,夜不能寐的,也有越来越的人觉得天下大势更加清晰了。
除去北面的辽国,还有很多孤悬的势力,以及各路节度使更是心惊胆战,显然他们都明白自己没有李筠的本事,也明白李筠就是当今秦国皇帝杀鸡给猴看的,李筠是那只鸡!他们就是那些猴......
于是天下各边镇节度,纷纷上书朝廷,请求要进京面圣,以表忠心,类似的奏疏不少,从关中、河中,到河北、齐地、关北到处都有。
那些自唐中晚期到五代以来做大的节度使们,俨然如土皇帝一般的节度使,从未有如今这般惧怕过。
一个个都表示自己是朝廷忠臣,承认史从云登基是合法的,是禅让而非篡位。
当初李筠叛乱,他们都是想亲自领兵协助朝廷大军的,若非因为路途遥远、消息太慢、半道没赶上、家里刚好出事、自己刚好生病等等理由,早就带兵到河东俯首听候天子差遣了。
.......
节度使们的各种反应史从云暂理会,领兵回太原之后还有诸多善后事情需要他安排,大军全军在太原城外扎营,欢宴庆功,毕竟很多补给是难带回去的,临走前要都消耗了。
史从云身为皇帝,自然另有消遣,小黄花早就在太原等着他,奔波劳累之后,有小姑娘的安抚,顿时让人心情舒畅,疲劳也缓解很多。
接下来便是撤军之前的安排,谁来坐镇太原,替他经营河东,防备北方。
史从云思来想去,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决定留向拱。
因为向拱最有大局观,而且向拱也明白他的战略意图,考虑问题向来格局很大,有封疆大吏的资质。
经营河东最重要的是为实现几年之后从雁门方向往北出兵,夺回十六州的长远目标,战略上有了清晰认识才知道事情该如何处理。
所以史从云在宴饮群臣时当着众人的面,加封向拱为三交军事指挥使,权知太原府事,总领太原及其北面军镇大事,坐镇太原,经营河东。
同时加封杨继业为代州团练使,晋城军都指挥使,领兵驻守雁门关,代州等地,防备契丹人南下,为秦国北方屏障,拱卫河东。
安排杨继业是因为史从云看出来了,如今的河东士卒普遍有一种想证明自己,一雪前耻的情感,避免曾经的北汉是辽国孙子,不少人不想被人看不起。
这种情绪支撑下,河东的兵打契丹人比谁都不要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