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转眼间,已临近这年的冬天。对倪家和倪潇儒来说,真的是时来运转,机会终于眷顾时常为前途忧虑的倪家。这个机会当然不是居民主任王阿姨所说的,忽然间让倪潇儒进得什么政府机关工作那种机会。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中断十一年之久的全国高考,重新敞门揽贤。全国五百七十万有志青年,奔向期待已久的考场,抖擞迎考。倪潇儒只是其中之一。
经过焦急不安地等待,成绩终于出来了。结果倪潇儒仅以五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被生生地挡在了高校门下。这个结果出乎意料,让人大失所望,也着实让倪潇儒尝到了偏课的苦果。倪齐安倒并未因此责怪儿子。毕竟只有五分之差,还有机会,还可从头再来。一家子都在鼓励倪潇儒。这时倪潇儒自己也丝毫不敢懈怠,潜心准备,强化补习。他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第二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这一次参考人数还要多,有五百九十万,而且之中已有首批高中毕业的考生。倪潇儒再次参考,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还考出一个好成绩。高考中满分的作文是不多见的,他的作文离满分仅仅2分之差。他的这篇作文曾在阅卷老师中引起争议,因为有老师想给满分,最后交到中文系教授手中,经教授批阅才最终被定这个考分。成绩出来后,一家子高兴得弹冠相庆。凭这次考得的成绩,要念个大学已无悬念,不过念那个学校倒让一家子颇费了一番思量。倪潇儒自己钟情念中文或法律。他说了这个想法。他妈妈和妹妹对此也说不出什么想法来,只知道念大学都是好的。
倪齐安一直在思忖着,他说道:“眼下这光景,只要能念上大学,那都是好事,这没错。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得有所选择才是。潇儒,我想你还是学医的好,去念省中医药大学,你看怎么样?我听厂办秘书说,不是高分还念不了医科院校。”
“学医的好?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爸爸毕竟是爸爸,言必有中。”妹妹潇佚拍手赞同。她转过身,继续说道:“哥,爸爸说得对,就念那个省中医药大吧!”她顽皮的举起一只手,同时还把她妈妈的手也生拽起来,嘴里说道:“妈妈,你肯定也赞成哥哥学医的,是不是?”她又转过头,对哥哥说:“哥,你看呵,现在可是三比一哟!”
妈妈被女儿的顽皮逗乐了,笑着说:“赞成赞成。这样总好了吧?你急啥呀?只要你爸爸的话有理,那你哥哥是一定会听的。”
倪潇儒故意横了妹妹一眼说道:“我们说的可是正题话,你一个小女孩子瞎掺和个啥?”
妹妹潇佚很是不服气,昂昂头甩一下长发后说:“哥,你别老说我小的,我可是个高中生了。再说,我们家可是个民主家庭,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爸爸,你说是不是呀?”她转而向爸爸求助。
“我们家哪少得了你的高见,你不是一直在说么,又没人拦着你。”倪齐安笑着对女儿说。
倪潇儒也故意逗妹妹说:“哦,是高中生了,好呀,有啥真知灼见,那就快拿出来,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妹妹潇佚拢一拢发辫,说:“说就说嘛,真知灼见没有,刍荛之言倒有一些。哎,哥,我跟你说句正经话,你要是真学了医,当了医生,那爷爷的医技不就后继有人了么!你就成了倪家医技名副其实的传人,是不是?”这位高中女孩在不经意间已将她爸爸想说但还来不及说的话和盘托出。
女儿的话正是自己想要说的,这倒好,不用再重复了。倪齐安接过女儿的话茬,说:“呵哟,还真看不出来,这人小鬼大的,不过说的倒真还有些中听。”
倪潇儒想了想后说道:“爸,其实我也并非认为医科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的优势在文科,如念医科,这样舍易求难,以短搏长,学起来恐有困难。”
倪齐安听了儿子的话并未马上说话,他稍作考虑后说了句可能被误作有悖常理的话:“我倒觉着,正是因为你文科基础好,才更有利。”果然,此话一出,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一齐投射过去。
儿子潇儒马上说道:“爸,这好像不合常理哟,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事例,你有啥依据呢?说来听听!”倪潇儒虽极爱看书,常手不释卷,知识积累越来越厚实一点不假,但毕竟还是个二十才刚出头的小伙子,没多少生活阅历。因而书生气颇浓,喜欢刨根问底,要说的人拿出依据来方肯罢休。别看他对有些事情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有些社会常识却懵懂得很,之于一些需要生活积累的经验那就更缺少了。因而在爸妈的眼里,儿子有时候真有点傻呆的样子。还不过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
倪齐安解释说;“文科基础好的人,善思考,悟性好,理解力特别强。这样的人我不但遇见过,还经常打交道。我们厂办有位秘书,是个老牌文科生,人家都说他满肚子墨水。厂里的人都叫他:秀才。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工厂,又不是什么报馆,总觉着他学的东西用处不大。学了就是为了能用,学以致用才好。后来厂里搞技术攻关,大伙忙得胼手胝足都嫌不够。那位秘书也拿个笔记本,一直在现场转悠,问这问那的,反正有问不完的问题。那些电气原理、线路和构造是蛮复杂的,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给他听,当时我心里想,反正你也听不懂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来厂里专门为这次技术攻关出了一份简报,我看了后不得不折服。这位秘书虽不懂技术,可理解力特别强,经他一编排,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说得好蛮明白的。难在哪里,怎样个难法,攻关小组又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他把步骤过程说得有头有脸的。尽管他说的都是原理性的,但也能让人看出个大概来。哦,这话好像上次你说过的。”倪齐安笑着看看儿子,见儿子在微微点头,那眼却光定在那儿,好像在想什么问题。倪齐安又接着说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居然说的那样好!若不是知根知底的话,还误认他是个技术行家呢!可惜当时我忘了将那份简报拿回家了。有一句古话说的好:“秀才行医,如菜作齑。”我想,若这样的人学起技术来,那定将是事半功倍。”
潇佚看看爸爸,又看看哥哥然后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他不懂技术,怎么一听就懂呢?文科基础好,学起来真的有那样方便么?”
哥哥对妹妹说:“爸爸说的或许有道理,文科基础好的话,真能帮助理解问题和归纳问题。那位秀才是把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原理化,抽象化,再用分解法,用文字描述的方法画出那些原理和结构图来。再复杂的事物,一经分解就不那么令人生畏了。但依我的感受,那位秀才不过是懵懂的懂,他虽说个像模像样,可是内行人一看便知其是外行。这不叫懂,就像我前几次和爸爸讨论中医的事一样,能说却懵懂。”
女儿潇佚问道:“爸,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既能说清技术问题,那不就证明他懂技术么?”
她爸爸回答说:“那倒不一定,这说和做可不是一回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打个比方,就像那学开车的人,步骤要领烂熟于胸,但真的上路却手忙脚乱,屡屡出错,必经反复实践,方能将所说的理论变成手中的活儿。你们念书不是有实验课么?他缺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倪齐安转脸对儿子说:“潇儒,我说你学医准行。不过这事须你自己认同,否则就会是“强扭的瓜—不甜。”学东西得有心理准备,要想到它的难处,生拉硬拽是学不来的。你说,是不是?”
儿子潇儒一下还难以抉择,因而含糊地说道:“这个么…这个么…”
倪齐安不等儿子说完,就用满含期待的语气说:“你爷爷留下的那份遗产还等着人去继承、去发掘呢!目前看来也只有你了。不过,要想获得这份遗产得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行。如能把这份遗产发掘出来,那可是无价之宝,不然的话,又只能把它压在箱底喽!我想你是懂这个理的。”
儿子潇儒回答说:“爸,这个理我当然懂,古人说:“欲取之,先予之。”求学问,求知识的道理和方法虽一时无法穷尽,但它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过他还是并未马上表态。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妈妈说道:“潇儒,要是你爸爸的话有理,那就听你爸的吧!”
倪潇儒知道他爸爸一直就是这个心思,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考虑,也在作着择校地打算。爸爸的话没错,希望有人继承祖辈的医技可以理解,只要是倪家的人,都有这种想法,包括自己,也曾有过这种闪念。凭心而论,学医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考了高分,那还真念不上医科。自从翻看过那些医书后,倪潇儒的观念起了变化,有一种新的认同感。对那些医家,他心悦诚服。尽管内容和术语都不好理解,但词章却精炼而又极富文采。再说现在家里四个人,有三个赞同念医科,如一味悖忤,那会是很无趣的。他在心里这么想了以后,终于作出了抉择,说道:“那好,就填中医大吧!”
对倪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倪潇儒来说,这是一生的选择,现在终于锤音落定。
妹妹潇佚高兴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哥哥就要当医生了,而且还是个科班,不像爸爸那样被人看作是个草头郎中。哥,那就快填志愿呀!”看样子,这个小女孩子比谁都急。有了这个漂亮活泼的女孩,使得倪家的气氛更加融洽快乐。
在倪家,表面上看,倪齐安似乎总让着妻子,但是凡遇重大事情又总是由倪齐安决定的,由他最后一锤定音。其实,倪齐安的性格温和不固执,也从不勉强人,他就通过这种轻松地谈论,在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省中医大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倪潇儒考上大学,在这个居民区里还是头一个,因而这些日子里,倪家成了倍受关注的热点。一时间上门相贺道喜的亲友睦邻纷至沓来,可谓贺客填门,那热闹喜庆自不用提。倪齐安更是满面春风,不管是在小巷里,还是在厂里,总不断有人倪师傅、倪膏药的招呼着他。这个对他说:“你儿子真有出息啊!能考上大学,不简单啊!”那个对他说:“你儿子考上大学了,日后定然前途无量啊!”让他乐得没工夫合嘴。那厂长更是特意把倪齐安请到办公室,然后拿出一个已褪色显旧的金丝绒小盒子说:“这是一支金笔,是我外公在南洋做工时得到的。我念书时都没舍得拿出来用,现在就送给你儿子潇儒吧!”
倪齐安赶忙起身接过小盒子,说:“哎呀,厂长,你送这么弥足珍贵的礼物,这…这叫我说什么好呢!”
厂长说:“我俩之间还客气什么呀!潇儒考上大学,可喜可贺呀!希望他能早日完成学业,早日把你家祖传医技重新发掘出来,能为大家服务,也好了却你的心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转眼间,已临近这年的冬天。对倪家和倪潇儒来说,真的是时来运转,机会终于眷顾时常为前途忧虑的倪家。这个机会当然不是居民主任王阿姨所说的,忽然间让倪潇儒进得什么政府机关工作那种机会。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中断十一年之久的全国高考,重新敞门揽贤。全国五百七十万有志青年,奔向期待已久的考场,抖擞迎考。倪潇儒只是其中之一。
经过焦急不安地等待,成绩终于出来了。结果倪潇儒仅以五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被生生地挡在了高校门下。这个结果出乎意料,让人大失所望,也着实让倪潇儒尝到了偏课的苦果。倪齐安倒并未因此责怪儿子。毕竟只有五分之差,还有机会,还可从头再来。一家子都在鼓励倪潇儒。这时倪潇儒自己也丝毫不敢懈怠,潜心准备,强化补习。他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第二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这一次参考人数还要多,有五百九十万,而且之中已有首批高中毕业的考生。倪潇儒再次参考,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而且还考出一个好成绩。高考中满分的作文是不多见的,他的作文离满分仅仅2分之差。他的这篇作文曾在阅卷老师中引起争议,因为有老师想给满分,最后交到中文系教授手中,经教授批阅才最终被定这个考分。成绩出来后,一家子高兴得弹冠相庆。凭这次考得的成绩,要念个大学已无悬念,不过念那个学校倒让一家子颇费了一番思量。倪潇儒自己钟情念中文或法律。他说了这个想法。他妈妈和妹妹对此也说不出什么想法来,只知道念大学都是好的。
倪齐安一直在思忖着,他说道:“眼下这光景,只要能念上大学,那都是好事,这没错。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得有所选择才是。潇儒,我想你还是学医的好,去念省中医药大学,你看怎么样?我听厂办秘书说,不是高分还念不了医科院校。”
“学医的好?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爸爸毕竟是爸爸,言必有中。”妹妹潇佚拍手赞同。她转过身,继续说道:“哥,爸爸说得对,就念那个省中医药大吧!”她顽皮的举起一只手,同时还把她妈妈的手也生拽起来,嘴里说道:“妈妈,你肯定也赞成哥哥学医的,是不是?”她又转过头,对哥哥说:“哥,你看呵,现在可是三比一哟!”
妈妈被女儿的顽皮逗乐了,笑着说:“赞成赞成。这样总好了吧?你急啥呀?只要你爸爸的话有理,那你哥哥是一定会听的。”
倪潇儒故意横了妹妹一眼说道:“我们说的可是正题话,你一个小女孩子瞎掺和个啥?”
妹妹潇佚很是不服气,昂昂头甩一下长发后说:“哥,你别老说我小的,我可是个高中生了。再说,我们家可是个民主家庭,谁都可以发表意见的。爸爸,你说是不是呀?”她转而向爸爸求助。
“我们家哪少得了你的高见,你不是一直在说么,又没人拦着你。”倪齐安笑着对女儿说。
倪潇儒也故意逗妹妹说:“哦,是高中生了,好呀,有啥真知灼见,那就快拿出来,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妹妹潇佚拢一拢发辫,说:“说就说嘛,真知灼见没有,刍荛之言倒有一些。哎,哥,我跟你说句正经话,你要是真学了医,当了医生,那爷爷的医技不就后继有人了么!你就成了倪家医技名副其实的传人,是不是?”这位高中女孩在不经意间已将她爸爸想说但还来不及说的话和盘托出。
女儿的话正是自己想要说的,这倒好,不用再重复了。倪齐安接过女儿的话茬,说:“呵哟,还真看不出来,这人小鬼大的,不过说的倒真还有些中听。”
倪潇儒想了想后说道:“爸,其实我也并非认为医科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的优势在文科,如念医科,这样舍易求难,以短搏长,学起来恐有困难。”
倪齐安听了儿子的话并未马上说话,他稍作考虑后说了句可能被误作有悖常理的话:“我倒觉着,正是因为你文科基础好,才更有利。”果然,此话一出,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一齐投射过去。
儿子潇儒马上说道:“爸,这好像不合常理哟,我没看到过这方面的事例,你有啥依据呢?说来听听!”倪潇儒虽极爱看书,常手不释卷,知识积累越来越厚实一点不假,但毕竟还是个二十才刚出头的小伙子,没多少生活阅历。因而书生气颇浓,喜欢刨根问底,要说的人拿出依据来方肯罢休。别看他对有些事情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有些社会常识却懵懂得很,之于一些需要生活积累的经验那就更缺少了。因而在爸妈的眼里,儿子有时候真有点傻呆的样子。还不过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而已。
倪齐安解释说;“文科基础好的人,善思考,悟性好,理解力特别强。这样的人我不但遇见过,还经常打交道。我们厂办有位秘书,是个老牌文科生,人家都说他满肚子墨水。厂里的人都叫他:秀才。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工厂,又不是什么报馆,总觉着他学的东西用处不大。学了就是为了能用,学以致用才好。后来厂里搞技术攻关,大伙忙得胼手胝足都嫌不够。那位秘书也拿个笔记本,一直在现场转悠,问这问那的,反正有问不完的问题。那些电气原理、线路和构造是蛮复杂的,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给他听,当时我心里想,反正你也听不懂这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来厂里专门为这次技术攻关出了一份简报,我看了后不得不折服。这位秘书虽不懂技术,可理解力特别强,经他一编排,那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说得好蛮明白的。难在哪里,怎样个难法,攻关小组又是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他把步骤过程说得有头有脸的。尽管他说的都是原理性的,但也能让人看出个大概来。哦,这话好像上次你说过的。”倪齐安笑着看看儿子,见儿子在微微点头,那眼却光定在那儿,好像在想什么问题。倪齐安又接着说道:“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居然说的那样好!若不是知根知底的话,还误认他是个技术行家呢!可惜当时我忘了将那份简报拿回家了。有一句古话说的好:“秀才行医,如菜作齑。”我想,若这样的人学起技术来,那定将是事半功倍。”
潇佚看看爸爸,又看看哥哥然后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他不懂技术,怎么一听就懂呢?文科基础好,学起来真的有那样方便么?”
哥哥对妹妹说:“爸爸说的或许有道理,文科基础好的话,真能帮助理解问题和归纳问题。那位秀才是把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原理化,抽象化,再用分解法,用文字描述的方法画出那些原理和结构图来。再复杂的事物,一经分解就不那么令人生畏了。但依我的感受,那位秀才不过是懵懂的懂,他虽说个像模像样,可是内行人一看便知其是外行。这不叫懂,就像我前几次和爸爸讨论中医的事一样,能说却懵懂。”
女儿潇佚问道:“爸,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既能说清技术问题,那不就证明他懂技术么?”
她爸爸回答说:“那倒不一定,这说和做可不是一回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打个比方,就像那学开车的人,步骤要领烂熟于胸,但真的上路却手忙脚乱,屡屡出错,必经反复实践,方能将所说的理论变成手中的活儿。你们念书不是有实验课么?他缺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倪齐安转脸对儿子说:“潇儒,我说你学医准行。不过这事须你自己认同,否则就会是“强扭的瓜—不甜。”学东西得有心理准备,要想到它的难处,生拉硬拽是学不来的。你说,是不是?”
儿子潇儒一下还难以抉择,因而含糊地说道:“这个么…这个么…”
倪齐安不等儿子说完,就用满含期待的语气说:“你爷爷留下的那份遗产还等着人去继承、去发掘呢!目前看来也只有你了。不过,要想获得这份遗产得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行。如能把这份遗产发掘出来,那可是无价之宝,不然的话,又只能把它压在箱底喽!我想你是懂这个理的。”
儿子潇儒回答说:“爸,这个理我当然懂,古人说:“欲取之,先予之。”求学问,求知识的道理和方法虽一时无法穷尽,但它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过他还是并未马上表态。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他妈妈说道:“潇儒,要是你爸爸的话有理,那就听你爸的吧!”
倪潇儒知道他爸爸一直就是这个心思,所以这些日子,他也在考虑,也在作着择校地打算。爸爸的话没错,希望有人继承祖辈的医技可以理解,只要是倪家的人,都有这种想法,包括自己,也曾有过这种闪念。凭心而论,学医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考了高分,那还真念不上医科。自从翻看过那些医书后,倪潇儒的观念起了变化,有一种新的认同感。对那些医家,他心悦诚服。尽管内容和术语都不好理解,但词章却精炼而又极富文采。再说现在家里四个人,有三个赞同念医科,如一味悖忤,那会是很无趣的。他在心里这么想了以后,终于作出了抉择,说道:“那好,就填中医大吧!”
对倪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倪潇儒来说,这是一生的选择,现在终于锤音落定。
妹妹潇佚高兴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哥哥就要当医生了,而且还是个科班,不像爸爸那样被人看作是个草头郎中。哥,那就快填志愿呀!”看样子,这个小女孩子比谁都急。有了这个漂亮活泼的女孩,使得倪家的气氛更加融洽快乐。
在倪家,表面上看,倪齐安似乎总让着妻子,但是凡遇重大事情又总是由倪齐安决定的,由他最后一锤定音。其实,倪齐安的性格温和不固执,也从不勉强人,他就通过这种轻松地谈论,在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省中医大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倪潇儒考上大学,在这个居民区里还是头一个,因而这些日子里,倪家成了倍受关注的热点。一时间上门相贺道喜的亲友睦邻纷至沓来,可谓贺客填门,那热闹喜庆自不用提。倪齐安更是满面春风,不管是在小巷里,还是在厂里,总不断有人倪师傅、倪膏药的招呼着他。这个对他说:“你儿子真有出息啊!能考上大学,不简单啊!”那个对他说:“你儿子考上大学了,日后定然前途无量啊!”让他乐得没工夫合嘴。那厂长更是特意把倪齐安请到办公室,然后拿出一个已褪色显旧的金丝绒小盒子说:“这是一支金笔,是我外公在南洋做工时得到的。我念书时都没舍得拿出来用,现在就送给你儿子潇儒吧!”
倪齐安赶忙起身接过小盒子,说:“哎呀,厂长,你送这么弥足珍贵的礼物,这…这叫我说什么好呢!”
厂长说:“我俩之间还客气什么呀!潇儒考上大学,可喜可贺呀!希望他能早日完成学业,早日把你家祖传医技重新发掘出来,能为大家服务,也好了却你的心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